语文教学中忽视学生创造性思维培养的反思

2016-07-09 06:40盖丽娜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16年7期
关键词:语文课程创造性人文

盖丽娜

[摘 要] 创造性思维是创造性人才应该具备的思维特征。反思中国的语文教育,在教学实践中忽视学生创造性思维培养是由来已久的弊端。

[关 键 词] 语文;创造性思维;语文教育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6)19-0122-01

创造性思维是社会发展急需的创造性人才必备的特质。思维者通过创造性思维不仅能透过现象揭示事物本质,还能由此产生新的设想并提出有建设性的意见,而且还可能进一步解决问题。语文学科是一门基础学科,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进而为社会输送创造性人才是语文教育的使命。然而,反思语文教育现状,即使在语文教育改革不断深化并取得有目共睹成绩的今天,也没有完全解除忽视创造性思维培养的弊端。

一、受传统语文教育的羁绊

中国古代教育可以说是以语文为主体的教育。其中,对后世影响最大的儒家思想所遵循的封建伦理道德出于维护封建社会的稳固而无视于人自身发展的需要,极大地束缚了个体思维的独创性,同时也造就了许多中国人盲目服从、因循守旧、谨慎保守的个体特征。由于传统教育过分强调个体对社会的趋同,导致长期以来我国的语文教育模式是不同地区、不同层次的学生大部分使用全国或地区通用的语文教材,教师讲授规定的内容,学生采用基本一致的学习方式,考试的内容、形式、评价的标准基本相同,这就极大地降低了作为个体的学生保持自身个性的可能性,禁锢了学生的思维,以致学生缺少挑战权威、大胆质疑的批判精神,语文学习兴趣不断缺失。学生个体的创造性在语文学习中根本无从谈起,这与当代及未来社会所需要的人才的创造性有着极大的距离。

二、对语文课程性质把握的偏差

尽管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将“工具性与人文性”并重,但重工具轻人文的倾向一直贯穿于语文教学,这是传统观念和应试教育干扰的结果。语言文字是人们表情达意、进行交流的重要工具,其基础工具性在人们工作、生活、学习中的重要地位已取得共识。然而,作为语言文化的载体,语文课程蕴含着丰富的人文内涵。在语文的外延即生活这样一个丰富多彩的世界中,不仅能增长学生的智慧,而且能拓展他们纯真向美的精神世界。基于语文学科人文性的特点,在教学中就要关注学生内心真实的体验,注重想象、直觉和创造性。俄国心理学家列夫·维果茨基曾在《思维与语言》中指出:思维过程和思维传达都需要借助语言来进行,通过交流信息能够产生新的思想火花,发展语言能力和思维能力是和谐统一的。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需要教师通过对学生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等的训练,弘扬人文精神,进而实现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的“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三、过于追求功利性的教学

实行新课程改革以来,吸取以往的教训,我国在语文课程教学目标设置中多次强调要在听、说、读、写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然而在实际操作中往往事与愿违。迫于升学压力,为了使学生在各种考试中脱颖而出成为世俗眼中的精英,教师不得不在课堂教学中教给学生汇集众人智慧的各种答题技巧,把更多的时间用于标准化考试的模拟训练。尤其是在文本的分析过程中,无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对文本进行“客观”理性的“分析”,挖掘各种知识点,致使一篇篇名篇佳作在学生面前变得支离破碎,索然无味。即使一些教师持有正确的教育理念,但是在现实面前常常不得不屈从于应试的需要,只强调学习的结果而忽略过程,学生富有灵动的、创新的思维火花被遏制,这种急功近利追求高分数、高升学率的教学,不仅使语文学科的价值取向出现了偏颇,而且漠视了学生的个性和创造性思维的发展,造成了人才重继承、重书本,轻创新、轻实践的后果。

上述种种分析表明,无论是受传统教育的消极影响,还是出于功利的需要或者是其他原因所造成的不利于创造性思维培养的因素,都应该引起人们的足够重视,并在教学中积极改进,否则会直接影响语文教育的发展方向和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参考文献:

[1]卢传林.语文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J].教育科研论坛,2009(12).

[2]慕芳.浅谈大学语文教学中创造性思维的培养[J].神州,2012(3).

猜你喜欢
语文课程创造性人文
美在山水,魂在人文
最朴素的人文
新文科背景下《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教学改革研究
以端午节为例谈传统节日作为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实施
站在语文课程的高度教学
人文社科
写人文的写作方法
保持创造性的29个方法,每天看一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