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王正恩的《刘家坝三部曲》

2016-07-12 10:52杨运来厦门大学人文学院福建厦门361005红河学院云南红河661199
名作欣赏 2016年12期
关键词:丰富性红河人物性格

⊙杨运来[厦门大学人文学院,福建 厦门 361005;红河学院,云南 红河 661199]



论王正恩的《刘家坝三部曲》

⊙杨运来[厦门大学人文学院,福建厦门361005;红河学院,云南红河661199]

摘要:近年来《刘家坝三部曲》无疑是红河文学的一个重大收获,但它同时也是一部充满争议的长篇小说。在争议中我们看到了小说的几个显著特征:小说的自传性色彩、人物的独立性和主体性、作者的本土化努力以及蕴含于文本中的宗教色彩。

关键词:《刘家坝三部曲》自传主体性本土化宗教色彩

2012年出版的《刘家坝三部曲》无疑是红河文学的一个重大收获。小说一出版就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人们对这部长篇小说有着不同认识甚至争议,但这不同的认识和争议其实本身就是这部作品生命力的证明。在人们对《刘家坝三部曲》的不同认识和争议中,我们可以看到小说的几个显著特征。

一、自传性色彩

文学作品总是带有作家自己生活的印迹或影子,但自传性文学样式则可说是始于现代作家郁达夫,这种小说以深刻的自我心理刻画和悲情色彩为特征而著称。王正恩先生《刘家坝三部曲》也明显带有自传性色彩,尽管它不是采用第一人称的叙述视角。作家王正恩先生在2014年出版的《回眸——正恩文集》封面介绍:王正恩,回族,1938年生于个旧沙甸,1960年于蒙自一中高中毕业后回乡牧羊16年,精通放牧并习得兽医知识,为蒙自兽医协会会员。1980年至1984年在沙甸电冶厂负责生产工艺。1985年负责筹建沙甸贵金属厂,后组建沙甸有色化工公司并出任经理。1987年任沙甸电冶厂厂长,同时兼任化工公司经理。1988年辞职自谋职业,两年后经营两座重选厂和一家磁选厂。1992年被聘为自立矿冶厂厂长助理兼办公室主任。2000年主持振兴冶炼厂工作。2002年任振兴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在他的领导下,振兴公司不断发展壮大,2006年被认定为全省30户重点扶持的企业。1997年,王正恩自己创业并发展壮大,为回报乡里,他先后捐出50多万元建盖灵芝教学楼和修建“王家桥”。

细读《刘家坝三部曲》,我们会发现,作家生活的整个时代与《刘家坝三部曲》的故事时间是重叠的,作家生活的环境与《刘家坝三部曲》的故事环境是重叠的,《刘家坝三部曲》中的主人公蒋学书和周老大的人生经历与作家的重要人生经历也有诸多重叠。《刘家坝三部曲》虽然采用第三人称的叙述视角,但对照作家王正恩与《刘家坝三部曲》中主人公蒋学书和周老大的生活环境和人生经历,我们会发现其中大量信息的重叠。《刘家坝三部曲》的第一、二部主要说的是蒋学书的人生故事,故事从解放初期开始,蒋学书的父亲蒋子成勤俭持家、耕地种菜、购置田土,蒋学书家成了刘家坝的富裕家庭。解放后,蒋家被划成地主,日子从此一落千丈,主人公蒋学书由于家庭影响,失去参军、上大学的机会,不得不回到刘家坝,他无可奈何地拿起了牧羊鞭子,成了一把放羊好手。在那个时代,蒋学书积极要求进步,为了向代表主体与进步的党组织靠拢,他决然与家庭划清界限,心甘情愿地认真改造自己,为得到心目中组织的信任,他将父亲那可能会给自己家庭带来灾难的“变天账”上交给了羊老五,他不惜跳下粪坑憋气潜入其中捞起偶然沉落其下的组织公章,尽管如此,他入党进步的梦想依然无法实现。改革开放后,蒋学书一家的命运发生了根本变化,蒋学书利用自己的聪明才智,丢掉羊鞭步入工业致富之路,一番打拼之后成了著名企业家。《刘家坝三部曲》第三部主要说的是周老大的故事,主人公周老大悖逆人性成就一番事业之后又人性复归,捐款助学,修桥铺路,以此来忏悔或者弥补以往人生的缺失与遗憾。尽管具体情节可能不同,但主要事实大体如此。相似的情况在其短篇小说《回国》中也一再提及,如沙云亮的家庭环境、不能上大学、当作家理想的叙述等。作家自己也说道:“它虽然只是历史上的一瞬间,但却真实地存在过。”可见,《刘家坝三部曲》蕴含了作者丰富的人生经历。

二、具有独立和主体性的人物性格

《刘家坝三部曲》在理想人物性格的塑造中有着独立人格和主体性的彰显。黑格尔认为理想的人物性格必须具备三个要求。一是理想的人物性格必须具备丰富性;二是理想的人物性格必须具备明确性,即在诸多性格特征中必须有一个主要的、占主导地位的性格;三是理想的人物性格必须具备坚定性,即人物始终一贯忠实于自己的特点、忠实于自己的“情致”,具有独立自主性。理想性格需具有以上三个特征,才算真正实现了艺术的理想。“人物性格也须现出这种丰富性。一个性格之所以能引起人们的兴趣,就在于它一方面显现出上文所说的整体性,而同时在这种丰富中它却仍是它本身,仍是一种本身完备的主体。如果人物性格没有体现出这样的完满性和主体性,而只是抽象的,任由某一种情欲去支配的,它就会显得不是什么性格,或是乖戾无常、软弱无力的性格。”在《刘家坝三部曲》第一、二部主人公蒋学书的塑造中,我们看到了蒋学书对于自己不幸命运的始终不渝的不屈抗争,这是明确的和坚定的。蒋学书没有被团组织接纳,他说:“入团不是目的,是手段,是促进青年上进的手段。你放心,我经得住考验,写了99次不批,我还要写第100次。”改革开放后,蒋学书凭借聪明才智以及对于不公命运的坚定抗争,步入工业致富之路,最后成为著名企业家。蒋学书的生活和情感是丰富的,其对于自己不幸命运明确和坚定的抗争中所表现出来的人物性格是坚定而明确的,是具有独立人格和主体性的人物性格,而不是“乖戾无常、软弱无力的性格”。

在《刘家坝三部曲》第三部主人公周老大这一人物形象的塑造中,我们也可以看到周老大这一人物的丰富性。周老大为了淘到第一桶金,欺瞒哄骗,巧取豪夺、诉诸武力、弱肉强食、不择手段,甚至对自己的亲弟弟也横刀夺爱,将周老三的情人素平抢做自己的妻子。盆溢钵满之后,周老大又人性复归,捐款助学,修桥铺路,资助朱窝囊实现娶一房老婆的愿望,以此来忏悔和赎罪。这是一个困难的而又性格丰满的人物。小说中其他人物的塑造就显得稍微纯粹单一了,没有对人性的拷问,缺少人类心灵丰富性的展现。如刘运初,他似乎是为了蒋学书而存在的一个对立面形象、一个反面人物。“运初生下来,似乎就是老天安排来和学书作对的——幼年时候如此,青年时候如此,壮年时候如此,进入知天命之年还是如此。”刘运初总是一如既往地使坏,没有见出人物性格的发展变化和人性丰富性的展现,这种叙事思维很容易形成概念化和脸谱化的形象,这对于人物形象的丰富性是一个极大的伤害。赵炫在严酷的时代环境压力下,离开了蒋学书;素平因为阶级成分寻求庇护最终离开了周老三。在这些故事情节里,如果能够深入叙述,增加对罪恶的忏悔、心灵的探究、人性的反思、道德的审视,像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罪与罚》《卡拉马左夫兄弟》《群魔》等那样把人心里一点一点的欲、罪与恶都抽出来进行分析,这种鞭辟入里的分析将会使得小说更见功力。

三、本土化特色

《刘家坝三部曲》体现了作家文学创作本土化的努力。在后殖民主义话语中,“本土”是与“他者”相对应的一组概念。“本土作为主体、自我、民族、种族、普遍性、成规、同化、整体等,具有自己的范畴体系;他者作为客体、异己、国外、特殊性、片段、差异等,显示外在于本土的身份和角色。”滇南是一个极富地域色彩的世界,自然环境、人文环境以及语言(叙述者语言与小说人物语言)都具有鲜明的地方色彩。王正恩先生的《刘家坝三部曲》正是通过这些地方色彩的自然、风俗、语言来彰显其本土化的特色。《刘家坝三部曲(第三部)》中有上接云天的高山,荒凉的矿山,恶劣的生活环境,矿工们住的是连羊圈都不如的避雨棚:石头墙,竹子梁,头上顶着油毛毡。人与人的关系也异常险恶:奴役,相互利用,尔虞我诈,欺辱戏弄,在朱窝囊的家乡月饼里夹牛屎。这是一幅怎样艰难苦恨的滇南风俗图画啊!

语言是最具彰显地域本土特色的,《刘家坝三部曲》的叙述语言富有诗情韵味,如“共产党来了,穷人翻身的日子到了……房是招牌,地是累赘,攒下的银子是催命鬼。”“不会喝酒是俗人,懂得喝酒是雅人,能喝不醉是高人,喝酒闹事是狂人。”“姑娘是把菜,绑得好卖得快。”小说人物语言也很有滇南地方特色,如“他叔,西洋镜朝后看好戏还在后头”“一壮汉恶狠狠地说:‘你们算哪棵树上的虫虫,敢来管闲事——他男人都同意,你们多个鸡巴嘴!’”“憨包,当真是不懂事的憨包,一娘养九种,九种不像娘,飞蛾摆的仔,苍蝇下的狙,母鸡下的蛋,癞蛤蟆出的小蝌蚪,有哪样是一生下来就像娘老子,憨包,当真是憨包!”这些话语尽管有的俗气,却是真实且极具滇南地域色彩的。作者还大量使用“大爹(伯伯)”“烂烀(牛肉之一烹调方法)”“泥鳅痧”“老奶(大妈)”等地方性语言。所有的这些都显示了作者文学创作本土化的努力。

四、宗教色彩

《刘家坝三部曲》具有宗教色彩,其宗教观念深深地蕴含在文本的叙事结构中。《刘家坝三部曲》的主人公蒋学书和周老大都是由起初的艰难生存,经过努力拼搏,到最后功成名就。蒋学书历经苦难,最终成为一位著名企业家;周老大几经拼搏,成就一番事业,最后捐款助学,修桥铺路。这一文学叙事暗示,只有愿意承受苦难,能够乐善好施,才能够得到真主的原谅和庇护。在王正恩的其他短篇小说中,我们也可以看到宗教观念的影子。如《错位的情感》反映了因果善恶报应的观念,田忠孝因为诚实友善最后得到了金玉英的拯救和亲(金玉英拿出三万元替田忠孝做风险抵押),而王平则因为自私而受到惩罚(失去了镇砖瓦厂的承包权)。《刘家坝三部曲(第一、二部)》反映了苦难意识,承受苦难终将获得回报:蒋学书经过炼狱般的生活,最后成为一位著名企业家。王正恩先生在《朝觐日记》中说:“穆斯林的‘五功’,既可以看成每个穆斯林都要完成的功课,也可以视为每个穆斯林都要具备的功夫。说功夫一点不为过,认、礼、斋、课、朝,没有哪一功是轻轻松松就能做到的,更没有哪一功是一蹴而就的,否则就称不上‘功’了。”“如果把‘五功’比成五棵硕果累累的树,那么它的果实绝不是唾手可摘的,要奋斗,要跳跃,要攀爬!特别是‘朝’,就像是人一生全部苦难的缩影,在屈指可数的几天里能使信士升华,使信仰懵懂的人脱胎换骨,发生裂变。”伊斯兰教认为,背叛与贪财者该死,如刘四因贪财而被公安抓捕死在大牢里;伊斯兰教禁止人淫乱作恶霸道,认为使坏者不得好报等等。

《刘家坝三部曲》是一部宏大的文学作品,展现了近半个世纪壮阔的历史画卷。小说的故事情节起伏曲折,具有很强的可读性,但也存在着些许的瑕疵。有些叙述和语言直接、袒露,显得不够精练、含蓄和典雅,如“不想,这1500大洋竟成了蒋子成自己埋下的祸根……”“学书认识了这位铅冶炼专家,对他后来的工业生涯很有影响。”这些说明性话语可以不出现,因为文学之性不在说明,而在显现!细心的读者读完全书自会体味到其中之意,作者强行介入的直白使得文章少了许多话外之意的玩味和想象!再如:“学书对着那提前来临的黑夜放声大哭了,哭得惊天动地,哭得死去活来。”“兰菊真聪明,联想那么丰富,反应那么快。凡是擅长幽默的人,抑制笑的能力特别强,让别人去笑抑或立即收笑。”“整个演出非常成功,群众欢呼,领导赞扬。”人之悲哀难过、人之聪明和演出之成功可通过侧面他者之反映来传达,如《陌上桑》描述罗敷之美,《荷马史诗》展现海伦之美。小说蕴含着作者的宗教情结,但其小说中的宗教性寓言不免又在无形中有划地自限之嫌,有意无意地限制了对现实社会生活的复杂性、人性的丰富性以及生命无常荒谬性的呈现。

参考文献:

[2] [德]黑格尔.美学(第一卷)[M].朱光潜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79.

[3]王正恩.刘家坝三部曲(第一部)[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12.

[4]王正恩.刘家坝三部曲(第二部)[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12.

[5]张首映.西方二十世纪文论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

[6]王正恩·回眸——正恩文集[M].昆明:云南民族出版社,2014.

作者:杨运来,厦门大学人文学院在读博士生研究生,红河学院讲师。

编辑:曹晓花E-mail:erbantou2008@163.com

基金项目:本论文系“红河学院云南边疆文学与文化研究中心”研究论文

猜你喜欢
丰富性红河人物性格
魅力红河 大美梯田
红河书法作品欣赏
Relationship between Writing in L1 and Writing in L2
基于语料库的英语作文词汇“丰富性”现状分析及对策
电视新闻报道如何摆脱平淡
浅析《呼啸山庄》中环境对人物性格的影响
《水浒传》中的英雄与酒
解读《愤怒的回顾》中吉米愤怒的原因
发现红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