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树理小说的方言语汇

2016-07-12 10:52宋惠娟长治学院中文系山西长治046011
名作欣赏 2016年12期
关键词:惯用语语汇歇后语

⊙宋惠娟[长治学院中文系,山西 长治 046011]



赵树理小说的方言语汇

⊙宋惠娟[长治学院中文系,山西长治046011]

摘要:一提到赵树理的小说,人们总会对其中的语言发生兴趣。赵树理为写农村生活的“铁笔”“圣手”,他的小说语言在通俗化大众化的特点下,散发的是浓厚的山西山药蛋味儿。赵树理从民间传统中吸取养分,创造出适合农民看读欣赏的文学作品,其语言具有独特的韵味和风格。本文针对赵树理小说中的惯用语、俗语、谚语、成语等语汇,从小说中这些语汇的结构、构成、心理、文化、及独特的审美方面进行探索分析。

关键词:赵树理语言地方特色语汇

作为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的人民艺术家,赵树理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写出了大量反映农民生活的大众化作品,其对饱含浓郁乡土气息、通俗浅近的群众语言,尤其是对方言语汇的娴熟运用彰显了晋东南地区特有的地域文化。

语,温端政先生定义为“由词和词组成的、结构相对固定的、具有多种功能的叙述性语言单位”①。语汇即“语的总汇”,包括成语、谚语、惯用语和歇后语。本文主要从赵树理小说中方言语汇的结构、构成、心理、文化及独特的审美方面进行探索分析,以求对其语言的山西风味具有更深层次的了解。

一、赵树理小说的方言语汇类型

(一)惯用语

温先生说惯用语属于描述语,是流行在人民群众口头上定型的习惯用语,具有很强的口语性。②在结构上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一类是表示完整意思的句子;一类是不表示完整意思的词组。赵树理小说中出现的惯用语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1.述宾三字型

碰钉子卖老俏打官腔抱粗腿放冷炮打头炮发冷话打麻烦看风色打哈哈耍赖皮动手术和稀泥

2.偏正三字型

没骨头不认账假正经老直理活阎王死对头老脑筋鬼路道鬼把戏旧伤口巧舌头

肮脏气不老精一手人路途债老来俏宽心话心病话冒失话开心话砖头话圪溜嘴

倒缚兔瞎话篓遮羞板看门狗狗尾巴气布袋木头刀

子尾三字型

土包子眼圈子愁帽子耳刮子软钉子半吊子

4.多字型

碰软钉子通一通风一头抹了袁一头脱了成事不足败事有余家懒外头勤山高皇帝远

有的说没的道缩着脖子挨刀又做巫婆又做鬼袁两头出面当好人骂死公公缠死婆袁拉着丈夫跳大河

(二)谚语

谚语指“以传授知识为目的的俗语”。作为叙述性语,谚语属于表述语,知识性是谚语的基本特征。③赵树理小说中的谚语皆是百姓创造的俗语,有的是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有的是在实践中积累起来的经验,用简单通俗的话反映出深刻的道理。

1.有部分是对生产劳动经验人总结

要想赚钱袁误了秋收过年一亩田十亩园

2.大多是是对人、对人生、对人与人类关系的认识,包括着为人处世、态度和经验

人是苦虫人怕伤了心生就的骨头从小离娘袁到大话长人不可以貌取死不记仇忍事者安然

习惯成自然山不转路转好合不如好散光棍不吃眼前亏心病还须心药医众人是圣人

穿黑衣保黑主不落无宝之地千里姻缘使线牵跟着龙王吃贺雨娶个媳妇过继出个儿家有千口袁主事一人说媒三家好袁过后两家亲插旗招军旗袁就有吃粮人跑了和尚跑不了寺院桌面上吃饭袁袖筒里过钱多一位菩萨多一炉香老子英雄儿好汉吃秋不吃夏袁吃夏不吃秋吃饱了一家不饥袁锁住门也不怕饿死小板凳狗嘴吐出来的袁永成不了象牙什么样的老母下什么样的儿哪个山里的骨头是骂死的白吃人家的萝卜还敢嫌辣吗钥

可以看出,赵树理小说的谚语多数是社会谚语,是百姓总结的人生、社会经验和生产生活经验。

(三)成语

“成语为二二相承的表述语和描述语。”④赵树理小说中的成语不同于有典故内涵的文人口头使用的雅成语,绝大部分都是百姓创造的通俗易懂的口头常用语,属于俗语。

1.以数字为构成语素

块二八毛二指奈何三朝五日假眉三道七铜八铁千恩万谢千补万衲半信半疑推三阻四

2.以意义相反或相对的语素作为构成语素

连明带夜黑天半夜东挪西借指东划西站东过西言差语错不长不短人多势众

3.以身体部位作为语素

张牙舞爪抬脚动手热心热肠小心小胆土眉土眼有板有眼小眼薄皮痴眉愣眼

4.改造雅语而成

帮虎吃食看风使船悬灯结彩没边没岸浮言客套端端有理黑咕隆咚

5.重重语素构成

说说话话糊糊补补鬼鬼捣捣咯里咯节

6.一般的成语

仗势欺人气味相投空室清野

(四)歇后语

歇后语为典型的俗语,由两部分语节组成,前一语节为引语,后一语节为注语。⑤

娶到的媳妇买到的马要要要由人骑来由人打

黄河岸上打平和要要要几时不是吃鳖啦

老头吃糖要要要越扯越长

扫帚把子戴上顶帽要要要照样当县长

和尚看庙要要要也是正经缺道

狗捉老鼠要要要多管闲事

土地老爷住深山要要要自在没香火

未出窝的麻雀嘴朝外要要要挨着了就吃

两腿插进沙窝里要要要越圪弹越深

冰雹打了的庄稼要要要留着它长不成东西袁拔掉了就连那个也没有了

茶馆里不要了的伙计要要要哪一壶不开你偏要提哪一壶

歇后语的前一个语节在表义上只起一个辅助作用,但是就表达效果来讲,前一个语节塑造种种形象,前后两个语节互相映衬,使得表达具有了诙谐幽默或者讽刺的效果。

(五)绰号

赵树理小说中的绰号独具特色。这些绰号在作品中为代号,而在现实生活中经常被人们引用,用来描写指代具有某种特征的一类人。如“常有理、惹不起、小腿疼、糊涂涂、气不死、一阵风、铁算盘、万保全、使不得能不够、翻得高、吃不饱、小飞蛾”等。

这些绰号本身是词与词构成的大于词的结构,结构固定,因为赵树理在小说中赋予了特有的一类人作为代号,这些绰号就具有了描述性的特点,成为了叙述性的语言单位。

二、赵树理小说中的方言语汇特点

(一)语用方面

1.语汇丰富

赵树理小说中的语汇形式丰富多样,惯用语、成语、谚语、歇后语、绰号、化用古语……每一种语汇形式在结构上并不单一,惯用语不仅有三字格的,还有四字的、五字的、六字的、七字的,形式上有对偶的;谚语反映了人们对人生、生活、生产实践各方各面的认识经验。

2.表述灵活

赵树理的小说是诉诸听觉的,为使语言符合人物的言行,符合农民的阅读习惯,赵树理常对语言单位灵活运用甚至创造革新。

渊1冤插入别的成分

如“金旺自从碰了小芹的钉子以后”⑥中“碰钉子”插入别的成分。

再如三仙姑“又想到自己的女儿快要跟人结婚,还卖什么老俏?”⑦“卖老俏”被拆开使用。

又如:“大会上,胆小的悄悄劝大家‘忍事者安然’几个被金旺兴旺作践跨的人说,‘我从前没有忍过?越忍越不得安然!你们不说我说!’”⑧前面正用谚语“忍事者安然”,后面反着用,表示不同意这一条经验,要做出改变。

渊2冤换一种形式

赵树理小说运用语汇总要考虑农民能不能听得懂,符不符合农民的表达习惯,因此在语汇的处理上总要使得人们读起来就像是亲眼见到一样,完全符合人物的口吻和表达。

《登记》中五婶给小飞蛾的女儿艾艾和民事主任的外甥牵线,民事主任的姐夫知道艾艾的母亲小飞蛾年轻时名声不好,加上艾艾“声名不正”,说道“什么样的老母下什么样的儿”⑨。这句谚语字字符合一个农村老汉要使用的词汇,符合封建农民的语言表达习惯。“老母”“下”使得这个老汉的保守顽固跃然纸上,如果换成“有其母必有其女”,虽然意思一样,显然不会出自一个封建农村老汉之口。

《小经理》中三喜在斗争放高利贷的张太中出力不小,大家都看出了三喜的能力和才干,文中这样表达:“众人是圣人。三喜自参加了这次斗争,共产党看起他来了,群众也看起他来了。”⑩按着上下文的意思,“众人是圣人”的意思就是“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但是文中却用“众人是圣人”。因为“众人是圣人”更符合百姓的思想,符合那个年代农民的话语习惯,而“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却带有现代的意味,是比较时髦的表达。

渊3冤创造出适合语境的新的语

《三里湾》里“一阵风”满喜为借出有翼娘“常有理”的一间房而想了个计策,而且做好了事后知道真相被骂的准备。满喜说:“只要等人住进去,她知道了不过是骂两句,又有什么关系?哪个坟里的骨头是骂死的?”⑪在这样的语境中,满喜要表达的是“骂几句有什么关系,又不会骂死人”,但是却不直接这样写,而用“哪个坟里的骨头是骂死的?”把一句平常的话变成了一条表述知识的经验,符合“一阵风”满喜的形象。

《盘龙峪》中有发向兴旺打听拜把子的事,闲扯到黑旦后娶的老婆带来的孩子小义,两个人议论着,(有发)“倒是这孩子的运气不错,承受一份产业。”(兴旺)“产业也不肥,不过十四五亩地,十几间房子。”(有发)“对付吧!白吃人家的萝卜还敢嫌辣吗?……”“白吃人家的萝卜还敢嫌辣吗?”⑫表达的意思是白要的东西就不计较多少了,用语蕴含知识在里面,表达幽默,符合农民的生活与思维。

(二)语义方面

惯用语大多数为贬义,如文中所列的惯用语,除了“话头儿”“动手术”“一手人”“宽心话”“家有千口主事一人”“千里姻缘使线牵”外,都有贬义的感情色彩。

谚语表示某方面的知识经验,属于表述语,没有感情色彩。“表述语成语的数量,相对来说比较少,大量的成语属于描述语。”⑬赵树理小说中的成语基本属于描述语,具有感情色彩。如“假眉三道、痴眉愣眼、帮虎吃食、鬼鬼捣捣”属于贬义,“热心热肠、端端有理、有板有眼”具有褒义,“抬脚动手、三朝五日”属于中性色彩的俗成语。

小说中的歇后语大多数具有贬义的感情色彩,常常用来讽刺。如“扫把带上顶帽——充大人物”“未出窝的麻雀嘴朝外——挨着了就吃”;也有部分不具有讽刺作用的中性歇后语,如“老头吃糖——越扯越长”“两腿插进沙窝里,越圪弹越深”。

赵树理小说中的绰号多数具有贬义,除了“一阵风、小飞蛾”“三仙姑”“二诸葛”“吃不饱”“小腿疼”“常有理”等实际上是作者用以揭露人物思想、刻画人物性格的一种手段。“一阵风”“小飞蛾”没有明显的贬义,主要突出人物特征。“一阵风”的脾气一阵一个样子,很不容易捉摸。“小飞蛾”跑起来像唱白娘娘的那个小飞蛾。

谚语属于传授知识的表述语。大量谚语所传授的知识不仅有实践性,而且有为群众所喜闻乐见的形象性和艺术性,它们被誉为“语言中的花朵”⑭。赵树理小说中的谚语不仅具有以上的特点,还有一点比较独特,即谚语经过改造,具有一种如见其人如闻其声的效果。“跑了和尚跑不了寺院”⑮,寺院一词代替了“庙”,体现了赵树理对谚语的加工。老百姓更倾向于用浓重的口音说“寺院”,这一改如同听到一个老者对逃跑的李如珍坚决处决的坚定态度。“光棍不吃眼前亏”⑯用“光棍”代替了“好汉”。这一改符合孟祥英婆婆的身份。孟祥英婆婆不是男人不能算好汉,而面对孟祥英和工作员,她势单力薄,只能算是光棍一条。这样改不仅符合人物心理,还能起到幽默的效果。

惯用语属于描述性的语言单位,不具有谚语那样的说理作用,而具有使语言形象化的作用。⑰“看门狗”“狗尾巴”,形象地描绘出人的奴才相;“一头抹了,一头脱了”形象地描绘出两头落空的遭遇。

形象化是歇后语的基本作用。歇后语属于引注语,前一个语节通常表示形象的语义,通过与后一个语节表示的基本义相互辅助,共同使语言具有幽默诙谐或者讽刺的效果。

赵树理小说中的绰号其实是一种借代,都是以人物性格特征的某一方面或由某一性格特征出发所表现出来的情状代替人物,使语言变化而又形象鲜明生动,使得事物的特征更加突出,增强了语言的趣味性。

三、赵树理小说的独特的审美

(一)反映出当地农民的身份、思想、心理、文化

“什么样的老母下什么样的儿”⑱反映出老汉的封建顽固思想,“吃秋不吃夏,吃夏不吃秋”是百姓对病情的经验总结,“和尚看庙也是正经缺道”⑲。因为老庙管的儿子叫和尚,所以有发幽默了一下,该歇后语纯属闲话,并不关涉老庙管和和尚的道德问题,反映出和平时期当地百姓的闲散状况。“跑了和尚跑不了寺院”“众人是圣人”反映出当时当地农民守旧的文化状况和思想的封闭落后。“光棍不吃眼前亏”反映出旧社会婆婆的心理和思想。

(二)反映出晋东南的自然环境及生产生活特点

作为“山药蛋派”祖师,赵树理的小说体现出浓郁的晋东南地域特色。“顶门杈、头伏萝卜二伏菜,三伏荞麦不用盖、白吃人家的萝卜还嫌辣吗?只怕柿叶掉下来碰破你的头、你们没有吃过猪肉,难道

没有见过猪跑?”这些语汇中出现的蔬菜水果及肉类反映出当地农民的生活特色。

(三)增添了作品的地方特色和生活气息

《小二黑结婚》中三仙姑给小芹托东家求西家找婆家,有个吴先生愿意娶,文中这样表述:“插起招军旗,就有吃粮人。”《李有才板话》中小元被阎恒元一伙抓住心理思想腐化变质后,自己不劳动,驱使阶级兄弟为他种田锄地,众人本来指望小元能够带领他们翻身做主人,没想到“多一位菩萨,多一炉香”。《孟祥英翻身》中孟祥英婆婆心目中媳妇的样子是“头上梳个扫帚把,下边两只粽子脚,切菜做饭。碾米磨面,段汤捧水,扫地抹桌……”赵树理小说中无论是叙述语言还是人物的语言,在选择和运用上都以是否符合农民的欣赏习惯为标准,具有浓郁的山西风味。

①②③④⑤⑬⑭⑰温端政:《汉语语汇学》,商务印书馆2006年版。

⑥⑦⑧⑨⑮⑱赵树理:《李有才板话》,人民文学出版社2009年版。

⑩⑯赵树理:《赵树理小说选》,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年版。

⑪赵树理:《三里湾》,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版。

⑫⑲赵树理:《小二黑结婚》,江苏文艺出版社2010年版。

作者:宋惠娟,硕士,长治学院讲师,研究方向:语言学、应用语言学。

编辑:魏思思E-mail:mzxswss@126.com

基金项目:本文系长治学院校级科研项目(201403)

猜你喜欢
惯用语语汇歇后语
Fun Idioms趣味惯用语
Fun Idioms趣味惯用语
韩语惯用语的特点及教学方法浅析
用歌剧语汇展示戏剧力量——解读悬疑歌剧《马克若普洛斯档案》
歇后语知多少
《荆楚岁时记》饮食类语汇探析
向大师致敬
“鸡当了官”
一些英语惯用语的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