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代”导演电影伦理叙事模式分析

2016-07-12 10:52太原师范学院影视艺术系太原030619
名作欣赏 2016年12期
关键词:伦理好莱坞时代

⊙李 锐[太原师范学院影视艺术系,太原 030619]



“第六代”导演电影伦理叙事模式分析

⊙李锐[太原师范学院影视艺术系,太原030619]

摘要:“第六代”导演作品在伦理叙事方面有诸多共同特征,这些特征构成了其伦理叙事模式,本文着重于对其叙事模式的伦理内涵进行研究分析,以期把握“第六代”的精神内核,通过与“第五代”的纵向比较和与新好莱坞的横向比较,能够清晰地勾画出其伦理的文化坐标和精神价值。

关键词:第六代伦理叙事模式文化坐标和精神价值

艺术品质的优劣当然要结合其所诞生的时代环境背景做一番考察,艺术作品宛如在时代沃土中开出的朵朵精致小花,一花一世界、一木一精神,由这些小花亦可以审视时代的环境和文化土壤。电影叙事模式中包含着艺术对时代伦理的细微捕捉和时代心理伦理变化的形象寓言,因而从叙事模式中能够窥探时代伦理流变,伦理犹如潜意识一般往往成为电影叙事模式的内核并塑造叙事模式的基本特征。伦理叙事史就是社会思想的变化发展史,以伦理叙事来关照“第六代”导演的创作,自然能够有全新的体验和发现。

一、纵向:“后变革”时代与孤独的个体

与“第五代”的纵向比较来看,中国“第六代”导演更多的是疏离而不是继承,是弑父而不是师承。造成这种伦理价值悖离的主要原因是时代境遇和成长历程,“第五代”成长于激情的革命年代,成熟于轰轰烈烈的改革开放起步年代,经历了由革命到改革的激荡过程,充满了无限的机遇,自觉承担起了文化精英、文化启蒙者的角色和重任。而“第六代”处于后革命与后变革时代,他们见证了革命的痛苦和终结,也看到了改革对社会文化伦理的颠覆和冲击。“第六代”成长于后革命时代,经历了革命的伤痛,成熟于后变革时代,经历了从消解偶像到英雄的谢幕,此时,电视网络普及之后电影的文化影响力也不再风光无限了;多元价值伦理环境再次令人感到迷惑。他们似乎没有“第五代”的幸运,时代总是对这一代予以嘲弄,这注定了其早熟,这使他们对时代和社会有了更复杂的体验,对人情世故有了更深刻的体悟。“第五代”对变革的巨大热情,对一个新时代艺术体制和伦理表达重新予以构建和确立抱负,“第六代”导演处于后变革时代的伦理环境中已变得缥缈奢侈。不同的生命体验和成长经历塑造了不同的人生经验和艺术认知,“第六代”导演开始由关注群体命运向关注个体命运转变,由精英意识到个性觉醒,由文化环境审视向个体内心审视转变,由规范体制到梳理成长经历。“第六代”的早熟还表现在其对暴力的恐惧与好奇,对成长环境有更多的怀疑和拒绝,拒绝了虚伪的同时也拒绝了相信和梦想,回归个体的过程,自然会对世界产生疏离,但并未走向绝望,只是自我的顾恋、焦虑和感伤。对于生命体验的表达绝非个人的自恋,而成为一代人对一个时代的感知,并且有不俗的艺术表现能力。“第六代”拒绝或无法承担伦理的革命,更多是伦理的保守与坚持,不自觉地成为后变革时代伦理的代言者和发现者,而不是引导者或戏嘲者,从这一点来说,“第五代”是激进的也是严肃的,“第六代”是保守的也是严肃的。

艺术探索的过程化中更能完整地看到艺术的世界,“第六代”的艺术伦理叙事中个体伦理还表现在两方面:一是从农村到县城,从县城到都市,城乡二元的经历在身份认同中有了多重性与矛盾性。市场化娱乐化背景下对个性和风格的坚守,《小武》《站台》《我11》是对个人经历的书写表达,“作者”化色彩明显,对于故乡对于成长的复杂的情绪,不自觉地对主流的疏离与逃避。《三峡好人》表现出通过时代事件对时代人物心理情感和命运起伏的把握,是大时代下小人物的故事。影片基调显得灰暗沉闷,却蕴藏着深深的现场感和思考意识。二是展现人物的孤独感和自我独立意识的复杂矛盾。娄烨《周末情人》《苏州河》《推拿》等表达了失去与占有之间的冲突。“第六代”在人物选择上有职业的特殊性和边缘性特点,如小偷、打工者或其他弱势群体,是缺少话语权的群体,希望得到爱的群体,人群的内在关系及矛盾,从中发现不一样的景观,也具有了猎奇的效果。人物动机往往是失去了最宝贵的东西(但究竟是什么又说不清),陷入无助无奈的人生困境。人生困境似乎难以避免,总会有看不到出路的感觉,个人与社会、个人与内心的冲突性造成人性伦理失衡。

二、横向:以慈悲之眼看世界

与新好莱坞伦理表达的横向比较来看,新好莱坞电影在叙事方面有其特征,对于其叙事中隐含的伦理价值也多有探讨,因为其伦理价值具有共通性、稳定性、独立性,从而形成了自己的伦理模式。这种伦理模式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主题的悲剧伦理特征,这种悲剧式表达拒绝了叙事的戏剧性、传奇性,从环境中展现了悲剧的无可逃避,因而是一种社会悲剧、环境悲剧,而不是命运悲剧、性格悲剧。二是人物命运的不可预知及突变性的特征,生命充满了多种意外和不测,人物生存的不安全感和变动性,人物往往来自社会的边缘。三是对时代伦理真空、价值虚空的反思,对时代伦理价值变革予以关照和深度探索,丰富了电影的伦理化表达,影响了好莱坞的艺术创作,其伦理艺术的模式成为电影艺术创作风格的一种形式,并影响至今。正如诸多艺术浪潮一样,新好莱坞虽已成为过去式,但新好莱坞所建立的伦理叙事模式并未消亡。

“第六代”整体伦理叙事基调与新好莱坞有诸多的相似,当然两者最大的差异在于新好莱坞对于戏剧性的强调,“第六代”往往淡化戏剧性;学界经常将“第六代”与意大利写实主义进行对比分析,认为意大利写实主义对“第六代”影响明显,其实,写实主义只是一种艺术表达形式,“第六代”与写实主义相似的只是艺术外在形式,伦理价值表达上却差别很大,写实主义重点表现战后的生活现实状况,有强烈的反战情绪,其人物生存命运与战争直接相关,更主要的是其伦理表达富有社会批判性和人道主义的同情性,与“第六代”关注个体命运的伦理阐释完全不同。反而新好莱坞处于伦理价值的社会转型和新旧交替之际,人物对自身以及对社会的迷茫,与“第六代”所面对的社会伦理背景环境有极大的相近性,导演对于人物的关注和思考从伦理表达上也有诸多的共同点,以上列举新好莱坞伦理模式特征在“第六代”作品中也能清楚地发现。

三、聚焦:国民性反思和话语权获得

“第六代”导演通过电影艺术对时代的伦理精神予以关照和敏感发现,正是其突破和贡献。“第六代”代表的是一个时代的印象,也是70后对时代的思考,伦理表达也基于群体的伦理感知和体验,展现时代伦理的群体状况。其伦理缺憾主要表现在艺术形式的创新、技巧的探索往往大于思想性,接受上造成了困难,原因还有伦理表达过于小众化、晦涩化、个性化,过于关注个人而显得离群和孤独,具有天生的冷漠感和孤独感,形成了伦理价值的陌生化表达,难以让更多受众大群体产生情感精神共鸣。

从“大我”到“小我”的关注,精英立场到草根立场,宏大叙事到微观描写,是“第六代”的伦理走向。“第六代”往往拒绝寓言,更真实、更自我、更客观,“第六代”对世界是一种冷静的关照,拒绝寓言化。真正由群体关照的宏观意境向个人书写的微观展现回归。这是一种艺术表达态度,也是看待世界的方式。这与“第六代”生存的严酷的市场环境有关,其独立性更强,流浪艺人一般拒绝被主流化商业化,拒绝使命感,也拒绝媚俗,但他们也要获得权威的认可。也并非没有商业化的制作和宏大叙事的努力,他们也会尝试蜕变,一方面他们对自我解剖式的深刻表达仍然缺乏勇气;另一方面他们对时代的出路缺少更深入的思考,也不愿意做这样的尝试;因而游离于市场与主流之间,甘心取媚于境外的艺术偏好。从音乐的配置上便可以感受到其伦理基调,抒情化的激昂热情的叙事基调很难看到,甚至温馨轻快的基调也少有,只有背景声和大段的静默,这就是生活的真实、苍白、晦涩投射在内心的寂寞,拒绝崇高、拒绝歌颂,甚至拒绝圆满、拒绝拯救,有种残缺和无奈的美。“王小帅、娄烨、路学长等人在起步时似乎带有更多灰冷的色调,怀有更具悲情色彩的‘自恋’,往往摆出不甘妥协的姿态,不断释放个人的愤懑和悲情。”①

值得肯定的是第六代不自觉地涉入对国民性进行批判的命题中,像牛氓一样洞察社会,关照人性与社会的不足,深化了电影的人性洞察力,对细节、对常态化的关注和耐心的表现反而使其有了深入生活、深入人性本身的能力,展现人物成长更为复杂的环境,对于暴力、邪恶对人性的压抑似乎无处不在、难以逃避,有难以承受生命之轻的感觉。不同于鲁迅式的对于根深蒂固的文化心理的批判,“第六代”从人物的无奈感呈现出时代与社会的无可逃避的威胁和压力,历史的发展、社会的变革似乎不受任何个人的支配,有种不得不承受的宿命感和生命无可皈依的漂泊感。

伴随着“第五代”影响力的逐渐淡出,“第六代”从前辈阴影中走出来,话语权优势越来越显现的情况下,“第六代”对于伦理的关照不论从视野和深度上都要有所变化。“2000年前后,在中国特殊电影意识形态化背景中,这批青年导演的电影观念开始了明显的变化。在整合的大趋势下,这批新生代导演通过自我调整开始了他们回归主流的旅程……”②当“第六代”将商业化与主流不断靠近,无疑将获得更多的话语优势。“相对于在电影的观念、审美、手段上已经相当熟稔的‘第六代’导演来说,加强本民族的文化修炼,加深对中国审美传统的理解,应是拍出更多更有分量的精品佳作需要补上的一课。”③“第六代”成绩越来越被认可的情况下,还需要在思想性和伦理性的关照上有更大的抱负和担当。

①③金丹元:《对中国文化的不同想象及其缝合———关于第五、六代电影导演之比较研究》,《文艺研究》2006年第12期。

訛尹鸿:《当代电影艺术导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

作者:李锐,硕士,太原师范学院影视艺术系讲师,研究方向:影视文学。

编辑:郭子君E-mail:guozijun0823@163.com

征文大赛

猜你喜欢
伦理好莱坞时代
《心之死》的趣味与伦理焦虑
《白噪音》中后现代声景的死亡伦理思考
12月好莱坞精选
11月好莱坞精选
好莱坞精选
好莱坞精选
伦理批评与文学伦理学
e时代
e时代
e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