郎山岱水

2016-07-12 17:57文丨翟
遵义 2016年24期
关键词:夜郎古镇

文丨翟 超

郎山岱水

文丨翟 超

千百年的古镇,千百年的旧事,古镇的确不再年轻。然而,在古镇的石墙、乌瓦、楼台中你却找不到战乱、沧桑、世故的痕迹,时间仿佛在这里凝固,它还是旧模样——恬淡、宁静、纯朴、平和,并将这种气质世代相传。

六枝特区郎岱得名与境内老王山(古称老郎山)和厅城内岱宗山有关,然郎岱之名于古籍者鲜矣,唯十彝文经书里有龙代王,归宗于之称,或即龙代为郎岱语音之误。元世祖十九年元军平定罗氏鬼国,置“亦溪不薜”宣慰司,郎岱是水西的十三则溪之一,自此郎岱地名一直延用至今。

郎岱与夜郎

郎岱地名,据清郎岱知县孙清彦《郎山说》考证:黔古夜郎国也,开国何时,古无考。楚庄跷后,或复称王,或内附,或置郡改县,屡经沿革,夜郎之名如故。夜郎者,二山名。习安夜合山外,不闻以夜名者,而厅城有郎山之号,或谓郎岱,亦二山名,境以内实无郎山、岱山也。

官厅后,土阜隆起,志曰:“岱宗山”,是必因郎岱而赐以嘉名,非古称也。至郎名者,实无其山,则厅名之谓何耶?余尝登铁关,望盘江两岸,乱山丛杂,渡毛口而西有山焉,孤峰秀拔,峻极苍穹,高不知其几千万仞也。询土人,以名曰老王山,或曰鸟凰山。全检志乘则曰老邙山,因为互详音声。细观字体,恍然曰:是必老郎山,其夜郎肇基之迹矣。王凰各异者,土音之论,如吾滇哀牢山而误“恩落”,梁王山而误“莲湾”之类。

郎字古写从白,亡从邑,简编断缺,则郎自成邙,则又鲁亥及三豕渡河之类。且岱者,泰岳也。蛮夷自大,往往即境内自封岳渎,如哀牢山为蒙氏南岳之类。是曰郎岱恐别无所谓岱山矣,然则老邙山之为古郎山也,何疑哉!夜郎之废兴,沿革不一,其地高山大泽,千古不移,则即此邙山以郎厅名,当以据古证,今之一说尔。

按孙清彦考证:老邙(王)山即老郎山,“……郎字古写从白,亡从邑……”因时间长久,简编断缺,故“郎”字变成了“邙”字,误为老邙(王)山,而岱却并非山之名,“……蛮夷自大,往往即境内而自封岳渎……”是夜郎王对郎山所封的禅—泰岳(岱),封禅是我国封建帝王为了显示自已统治期间的文成武德、政治、军事、经济的强大而举行的祭天地、祖宗的盛大仪式,夜郎王封禅也说明了当时夜郎的强大。

对于夜郎的强大,史学家司马迁在《史记》中就有记载:“……西南君长以什数,夜郎最大……”而随着历史的变迁,夜郎或兴盛、或衰败,最终灭亡,但其地理位置、山川河流等是千年不变的,以邙(郎)山命名郎岱厅亦是如此,故郎岱之名得于老郎山。

郎岱自隋朝以后始盛,乾隆十年始建石墙城、二十三年竣工。乾隆二十四年在镇西北隅建木城一座,后被毁,1868年重修,现老城遗址即为1868年重修的木城。据初步考证,古夜郎的故地就在郎岱毛口一带,这点从现在两地流传的故事中可见一些端倪。

夜郎王兴起灭了牂牁国,夜郎王希望选择有100座山峰的地方建都,他看到牂牁江打铁关一带山峰重重叠叠,云遮雾绕,恰似大海的波涛,汹涌澎湃,非常有帝王气势,于是夜郎王站在中央山头上数山峰,数来数去只有99个,哪知他竟将脚下站着的一个数漏,因此他只好十分遗憾地将夜郎国都建在美丽壮观、气势磅礴的牂牁江畔。

牂牁江四周崇山峻岭、悬崖绝壁,有六枝特区境内最高的老王山,重重叠叠的九层山,飘然俊逸的仙马山,险峻的梯子崖、手扒崖、吊锅崖,形成一个天然屏障,将整个毛口围得严严实实,唯有一个形似布袋口的打铁关,大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夜郎国时期,陆路交通不便,在冷兵器时代将都邑建立在这样一个可利用天然屏障,易守难攻的地方,利用牂牁江解决交通及农田灌溉生活用水问题,显示出夜郎王的气势和风度。

位于六枝特区最高峰郎山绝壁上的月亮洞,因形似月牙而得名,洞口常年云雾缭绕。传说洞中埋有夜郎王多同和王妃,后人为了纪念他们而将郎山称为老王山。1988年,当地政府组织人员爬到洞中,发现洞内有土坟,并掘得骨头而归,经鉴定为比较古老的现代人,因未经有关部门许可而未进行深入挖掘,但却证实了民间传说的可信度。

同时,在今毛口乡河塘木城村有一支传说中的夜郎王后裔。木城村坐落在雄山奇水之间,右傍老王山,左临牂牁江,依山傍水。这个村有100多户人家,家家煮酒、熬糖,户户织布打鱼。一袭自织的黑衣,宽大的衣袖和长长的头巾,随风飘动显得潇洒飘逸,谈吐彬彬有礼,气度不凡,长相气质和牂牁江其他地方的人大不一样,可能是遗传基因和宫廷遗风形成的……

古“郎岱八景”

古有“郎岱八景”,分别为东山朝霞、南岳飞仙、西陵晚渡、北驿文峰、云盘古树、月朗平桥、岩疆锁钥、陇箐连云。“郎岱八景”承载了郎岱和郎岱人的风霜想象,承载了他们的闲暇时光,或走或看,或恋或爱,或讲或传,一路风尘。

郎岱最为与众不同的视角和记忆便是北驿文峰,又叫文笔塔,尖尖的如一支笔又如一把利剑高高地耸立在镇政府东北方,直冲云霄,与白云为伴,与蓝天作邻,在阳光的映衬下,微风轻送,向天问向天笑向天傲。蓝天白云,陪伴文笔塔逝走斑驳岁月,已有沧桑已有衰老,清风明月,还庇佑着一方百姓,庇佑子孙学业功成,历朝历代果然人才辈出。

南岳飞仙在城南八卫(今洒志乡境内),山巅有石如两人并肩而立,名目灵岩,又曰双石飞仙。那“仙人庙”丫口,是进入洒志乡的重要关口,顶峰一对“石青年”,姑娘肩上花包包几欲滑落,不失布依打扮,两块人形石难舍难分、亲密无间(此即南岳飞仙),小伙也是布依装扮,不远处有一条石猎狗,是一路尾随心爱的主人的忠诚之魂,想守候主人一生一世一辈子。

陇箐连云,今郎岱西山。山形如睡狮,为当年郎岱土司陇大官人的驻地,昔千年古树,遍山皆是,遮天蔽日。林木森森,突兀一处,陇家的风水是郎岱和郎岱人的骄傲。古镇郎岱又称木城,有木城碑为证。木墙、木门、木床、木窗、木顶……在当时已然流行的木房结构,彰显了郎岱的古色古香,楼连楼户贴户,那是相当的壮观,逶迤方圆数里,现代眼光审视下,实属一大景观。

铁锁雄关在城西约十五里,俗称打铁关,两峰夹峙,如铁铸成,上下皆险要之地,古为滇黔军事要冲,同治十二年郎岱司马喻怀信书“岩疆锁钥”四字刻于半岩石壁上,至今依稀可见。说岩疆如一把巨大的铜锁,紧紧地包裹住前方的道路一点不假,“岩疆锁钥”不是乱来的。山势险要,曲径通幽,夹以零星的人家,历史往后一些,如果没有充分的心理要素,会以为孤身来到了孙二娘的黑店,须时刻提防“蒙汗药”麻翻倒地。

西陵晚渡在城西四十五里之茅口河上(今毛口乡境内),此处水流湍急,非舟楫不能过,清乾隆初云贵总督鄂尔泰改驿道设官渡于此,名西林渡,渡去峡口十余丈,峭壁千尺,朝晨则云烟缭绕,不识苍岩面目,暮则夕阳倒影,一日之间,朝暮小同。

其余景致各异,多见经典记载:东山朝霞,在城东二里,山不高而秀有古木参天,藤萝缭绕,苍翠欲滴。月朗平桥,在城北约二十五里,平桥数洞,横跨波心,明月当空。云盘古树,在城西约五里,五峰巍峨,极其险峻;春秋季节,烟雨去来,时隐时现。

这里还有最高峰老王山,山藏有洞,远看宛若一轮弯月悬在半空。它是九层山的最高峰,九层山有百座山头,夜郎王很想迁都于此,就站在最高的山头上,数山头有多少座,反反复复数了好几遍,均为九十九座。迷信的夜郎王长叹一声:“要足一百座多好啊!”于是,他只能败兴而归,后人以讹传讹,称作九层山。其实,真是糊涂的夜郎王啊,你数自己脚下的那座山头了么?不过,他还是选择了此处作为自己的永久归宿。

千百年的古镇,千百年的旧事,古镇的确不再年轻。然而,在古镇的石墙、乌瓦、楼台中你却找不到战乱、沧桑、世故的痕迹,时间仿佛在这里凝固,它还是旧模样——恬淡、宁静、纯朴、平和,并将这种气质世代相传。

猜你喜欢
夜郎古镇
寻踪夜郎历史 发现夜郎古歌
古镇之旅
古镇——镇远古镇
同里古镇
唐“夜郎”在何处
黔湘多县争夺“夜郎国”
古镇梦
千年古镇
光福古镇
夜郎湖:中国最美的拍摄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