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校企合作机制 创新高职人才培养模式
——以陕西国防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与中船重工西安东风仪表厂合作为例

2016-07-12 12:40
高等继续教育学报 2016年1期
关键词:进站工作站校企

姜 鑫

(陕西国防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西安710300)

●职业教育与岗位培训●

完善校企合作机制 创新高职人才培养模式
——以陕西国防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与中船重工西安东风仪表厂合作为例

姜 鑫

(陕西国防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西安710300)

校企合作是高等职业教育最为重要的育人模式之一,其目的是培养具有较强实践能力的技术技能型人才。2012年4月,陕西国防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与中船重工西安东风仪表厂合作成立了“船舶第872厂校企合作工作站”。工作站建设3年来,明确了双方在人才培养上的权利与义务,摸索出了一条符合现代职业教育规律的校企合作长效机制,释放了办学活力,促进了校企之间的良性互动,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取得了实质成效。

校企合作;高职;人才培养;机制体制

2012年4月,陕西国防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与中船重工西安东风仪表厂(以下简称东仪)合作成立了“船舶第872厂校企合作工作站”,工作站的建设不是校外实训基地的延伸,而是一个融教学、实训、科研、技术开发和社会服务为一体的一个大平台,可以发挥校企双方的资源优势,在育人、培训、技术开发、社会服务等多方面实现互利双赢。工作站按理事会制度建立,校企双方各占50%的双主体架构,校方提供软件和运行管理资金,企方提供设备、兼职教师和实习岗位。工作站下设教学咨询委员会、教学评价委员会、教学工作部、人力与资金保障部、社会与科研服务部共5个机构,校方每年选派15个班,遴选4~5门课程进站学习。近3年来,本着“统一管理、分工合作、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的原则,工作站运行秩序良好,不仅完成了多个年级近7门课程的进站学习任务,还为多家企业员工开展了职业技能培训和鉴定工作。双方合作开展了多项攻关项目的研究工作,其成果被列为教育部重点案例之一。作为工作站派驻的校方人员,笔者对3年来的工作站运行及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提出了几点思考,希望对后期的高职机电类专业人才培养有所裨益。

一、提高企业参与人才培养的积极性

近十年来,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迅猛发展,无论在办学思想、培养目标上,还是在教学方式、育人模式上,其特色越来越明显:一是注重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二是注重实训基地内涵建设;三是注重提高专业教师的实践操作技能,并聘请大量一线的工程技术人才作为兼职教师;四是注重校企深度融合。所有这些特色的背后,反映出高等职业教育的目的——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其中,校企合作是培养技能型人才的一个必不可少的方式,或者说是高等职业教育最为重要的育人模式。因此,校企合作不是创新,而是职业院校与企业关系的回归。目前,几乎所有的高职院校都在积极寻求校企合作,合作的规模和深度在不断加大,合作模式在不断创新。从简单的学生实习实训到订单培养,再到建立校企利益共同体,校企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有了全面的提高。但不可否认的是校企合作的层面还较低,合作的内容也比较简单,特别是在人才培养的融合度、企业参与教学、兼职教师聘任、教学内容更新、先进技术共享、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和学生就业等方面,企业参与的积极性不高。如何更好地提高企业参与的积极性,“船舶第872厂校企合作工作站”在建设的过程中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具体措施为:

1.以前的生产实习、顶岗实习主要是师傅操作、学生观察,学生动手机会很少,而“船舶第872厂校企合作工作站”在学生进站学习时,每位师傅分配两名学生,进站学习结束后对学生进行现场考核,考核优秀的学生由学校颁发证书,相对应的师傅在工分计算上则乘以相应的系数。工厂的师傅在带学生时可以得到更多的工时,从而吸引了很多企业一线技术人员踊跃报名,主动申请带学生实习。这样,学生在进站学习时师徒交流可以更加和谐,学生可以学到更多实用知识。

2.凡是企业一线技术人员在带学生期间表现优秀的,企业人力资源部在其职称评审和晋升时作为重要考核因素。这一举措极大地提高了企业员工参与学生培养的积极性,使得很多企业员工在学生进站报到期间主动联系学生,争取学生来自己的名下进行学习。

3.对于进站学习期间表现优秀的学生,企业人力资源部和生产车间都会给学生颁发荣誉证书,在后期招聘时会优先考虑这些学生。这样,企业可以优先招到他们满意的学生,为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后续的保障,学生也可以在学习期间得到企业的高度评价而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和学习兴趣。

二、利用工作站平台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一)课程开发

首先根据“船舶第872厂校企合作工作站”的企业实际情况,遴选合适的课程进站,课程的学习时间一般为2~4周,每周安排特定时间在厂内一体化教室由企业技术人员和学校派驻教师进行理论讲授,其余时间由企业教师安排在相应的分公司生产一线进行现场教学。例如,陕西国防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在2014年选派了机电专业2个班的学生前往工作站开展为期3周的《机电设备故障诊断与维修》课程学习,具体安排如表1所示。通过在工作站内的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实现了“做中学、学中做”,理论与实践已没有严格的区分,强化了对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

(二)编写工学结合立体化教材

符合生产实际的教材是工作站开展教学与课改的关键,工作站校企双方人员根据企业现有设备、市场用人需求、学生学习能力等进行多方调研论证,共同开发和编写了紧密结合生产实际的进站学习任务书、驻站实操手册、进站学习日志和进站学习记录手册,确保教材的质量。这使得理论知识在实践中找到了对接,有益于知识点学习的进一步深化,对教学质量的提高有着重要的意义。

(三)建立动态的兼职教师储备库

依托企业近60年的生产管理经验和强大的技术储备力量,工作站建立了一个庞大的兼职教师储备库,拥有企业首席专家3人、高级技术人员26人、高级技工19人、校方教授3人,并可根据学生进站学习的内容及时地从教师储备库中调整和安排相关的兼职教师进行授课。这种动态、灵活的兼职教师聘任机制,使进站学生学习更有成效。

(四)对学习成果进行评价考核

企业兼职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做好过程性记录资料,以便在整个学习计划完成后,由企业教师、校方教师和企业人力资源部三方共同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考核,考核的成果可以是加工的产品、设计的图纸或撰写的论文等多种形式。考核通过的同学可获得由三方共同签发的课程学习结业证书,表现优秀的学生给予“优秀学生”的称号。

三、创新和完善校企合作机制

(一)理事会制

“船舶第872厂校企合作工作站”实行双理事会制度,分别由陕西国防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机电工程学院和东仪人力资源部担任理事长单位,东仪装备制造公司、东仪精密仪器公司、东仪天虹电器有限公司为理事单位,日常办公由秘书联络处统一协调。工作站下设五个机构,分别为教学咨询委员会、教学评价委员会、教学工作部、人力与资金保障部、社会与科研服务部。工作站同时加挂东仪职教中心,对内为国防职教集团企业职工开展职业资格培训、技能考核鉴定、继续教育等服务,对外开展职业院校师资培训、相关企业的中高级职业资格鉴定等服务,工作站具体结构如图1所示。“船舶第872厂校企合作工作站”不断探索以二级学院为核心的“校企双主体”运行机制创新,双方理事长的主要任务是协商制定工作站年度工作任务,指导工作站日常工作,协调工作站内各成员单位相关事宜,发布各项决议并检查其执行以及签署各项重要文件等,负责向上级领导部门请示汇报工作。

表1 《机电设备故障诊断与维修》课程学习安排表

(二)互惠共赢机制

依靠学校的专业优势、人才优势和信息资源优势,东仪不断获得人力和技术的支持,增强了市场竞争力。截至目前,陕西国防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通过工作站平台,对东仪员工进行多种形式的培训达400余人次,不断满足其终身学习的需要;通过工作站平台,将学生的技能培训与企业文化教育结合起来,将职业教育与岗前培训和入职教育有机结合起来,极大地提升了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同时,把东仪作为科研项目来源和科研成果的孵化基地,以此来调动教师参与产品开发、科研立项的积极性,从而提高他们的教学水平与科研能力。

(三)制度建设

1.建立校企合作框架制度。如制定了《船舶第872厂校企合作工作站章程》《校企合作协议》《资金管理办法》和《高级人才引进办法》等制度。

2.建立实习实训管理制度。如制定了《生产性实训管理办法》《顶岗实习管理办法》等制度。

3.健全校企合作项目管理制度。建立具体的合作目标体系及实施细则,进行有效的过程监控和绩效评估,如《项目经费管理办法》《产学研合作管理办法》和《人才培养质量监控与评价实施细则》等。

图1 工作站结构图

四、创新高职人才培养模式

一是依托工作站,优化专业培养方案,重组课程内容。在对职业岗位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明确相关专业学习领域的课程内容、职业素质、职业能力等,使学生掌握必备的专业基础知识,学会必备的基本技能并具备进一步发展的潜能。在工作站内,不断开发新课程,拓展老课程,努力将职业所需要的新知识、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等纳入教学,保证专业课程具有鲜明的技术特征和较高的技术含量。

二是重新制定质量标准,创新考核评价方法。根据国家职业标准体系,构建新的质量标准体系。建立以适应社会要求与学生个体需求、以培养专业技术能力为主线的质量标准体系。创新考核评价方法,以考查学生各项能力与促进学生后期发展为目的来评定学生的实际操作水平和工作实践能力。另外,让企业的各层次技术人员参与对学生的考核评定工作,以保证考核评定的客观与公正。

三是改革传统教学模式,更新教学方法与手段。将国家职业资格标准、行业和企业技能标准引入到工作站教学中,其目的是为了突出对学生职业素质、职业能力的培养,教学模式的改革、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更新都要围绕这一目的展开。不仅如此,还要把对学生的职业训导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以培养学生高尚的职业道德和勇于创新的职业精神。

五、结语

经过三年的建设,“船舶第872厂校企合作工作站”的运行逐渐成熟,在机电专业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已经成为不可或缺的一环,下一步还将本着“做真实、做踏实、做扎实”的建设方针,不断地拓展校企合作的新内涵,在前期实践的基础上,不断加大校企合作的力度,并积极地探索校企合作的长效机制。

[1] 李克强.部署加快现代职业教育[N].中国教育报,2014-02-27.

[2] 广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广东省学校“校企双制”办学指导性意见(粤人社[2012]178号)[Z].2012-08-31.

[3] 索凯峰,盛玮.校企合作育人困境分析:基于组织社会学的阐释[J].高校教育管理,2014(1):55.

[4] 教育部.关于以就业为导向,深化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教高2004[1]号)[Z].2004-04-02.

[5] 刘红委.高职企业教师流动站管理模式探新[J].职业技术教育,2011(2):79-91.

[6] 姜军.高职校企“双主体”教学团队建设机制创新[J].职业技术教育,2014(23):76-78.

[7] 罗国生,汪立极.“校企双制”办学培养高技能人才的探索[J].职业技术教育,2015(36):29-32.

[8] 刘江,裴智民.高职院校“内园外站”合作育人平台的探索[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4(26):82-87.

[9] 王静,赵欣.TAFE学院对应用技术大学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启示[J].继续教育研究,2015(05):84-86.

[10] 李传伟,董先,姜义.基于现代学徒制的师资队伍培养模式研究[J].高等继续教育学报,2015(02):53-57.

Improve the University-Enterprise Cooperation and Innovatethe Talent Training in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Based on the Cooperation between Shanxi Institute of Technologyand Xi’an Dongfeng Instrumentation Factory, CSIC

JIANG Xin

(Shaanxi Institute of Technology,Xi’an 710300)

University-enterprise cooperation occupies an important place in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which aims to cultivate technical skilled talents with strong practical ability. In April 2014, Ship 872 Factory University-Enterprise Cooperation Workstation was established by the joint efforts of Shaanxi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and Xi’an Dongfeng Instrumentation Factory, CSIC. For the past three years, the workstation has determined the rights and duties of both parties, developed a stable university-enterprise cooperation system for modern vocational education, which invigorate the vocational education, promote positive interaction between universities and enterprises, improve the quality of talents training, and make substantial progress.

University-enterprise cooperation;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personnel training; mechanism

2015-09-10

姜鑫(1984-),男,讲师,黑龙江省鸡西人,硕士,现任陕西国防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机电工程学院教学科科长,主要从事机电方面的教学、管理与研究工作

G718

A

2095-5987(2016)01-0068-05

猜你喜欢
进站工作站校企
左权浙理大 共建工作站
戴尔Precision 5750移动工作站
进站口上下行载频切换时引起ATP制动问题分析
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
春运期间北京西站共有154.8万人次刷脸进站
地心游记(四)一位向导
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初探
建立工作站 力促杂志健康发展
——《行政科学论坛》杂志工作站挂牌运行
机械制造专业校企联合培养机制的探讨
校企合作五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