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教育模式与传统体育教学模式的教学目标比较

2016-07-14 02:46毓,高
运动 2016年5期
关键词:教学目标

康 毓,高 嵘

(北京师范大学体育与运动学院,北京 100875)



运动教育模式与传统体育教学模式的教学目标比较

康 毓,高 嵘

(北京师范大学体育与运动学院,北京 100875)

摘 要: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对教学活动具有指导性意义。本文通过对运动教育模式和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目标特点的分析和二者异同的比较,以期为我国体育教学目标更加合理、科学地确定与设置提供借鉴 。

关键词:教学目标;运动教育模式;传统体育教学模式

教学目标是指教学活动主体预先确定的,在具体教学活动中所要达到的,利用现有技术手段可以测度的教学结果,是一切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每一种体育教学模式都有特定的教学目标。而其教学目标则是其模式的出发点,它反映了该教学模式的特殊功能,并对体育教学模式的实施具有导向作用。传统体育教学模式又称为运动技能传授教学模式,它受凯洛夫教育理论和凯里舍夫的特殊认知过程的影响,强调传授学生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技术。它将体育教学过程划分为开始部分、基本部分和结束部分,也有人将其称为三段式教学模式。运动教育模式是美国著名教育学家西登托普先生创立的体育教学模式,它具有运动季、团队联盟、正式竞赛、最终比赛、成绩记录和庆祝活动6个特征。目前,运动教育模式在美国、澳大利亚、英国等一些发达国家得到广泛应用推广,也得到了西方学校体育工作者的重视和认可。

长期以来,受传统体育教学模式教学目标的影响,体育教师在长期的工作实践中形成的角色定位与新课程标准所要求的角色大不相同,而且体育新课程标准在倡导目标统领内容的同时,并没有为新课程的实施提供相应的教学操作体系。加上长期运用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进行教学,致使很多体育教师形成了一种教学惯习,这种“旧惯习”在“新时期”下与“新要求”相矛盾,影响了其教学行为。从教学诸要素关系而言,传统体育教学模式的教学目标对当前体育课程教学的实施产生着根深蒂固的影响。因此,不及时地改善这种旧的教学惯习,新课标确立的体育课程教学目标将难以全面达成。比较运动教育模式和传统体育教学模式的教学目标,有利于我们认识传统体育教学目标存在的不足,可以为我国体育教学目标更加合理、科学地设置提供有益的参考借鉴。

1 2种体育教学模式的教学目标概述

1.1传统体育教学模式的教学目标及特点

传统体育教学模式的目标主要是传授基本知识、基本技术、基本技能,通过三基的传授来完成体育教学的各项任务。它重视体育技能的传授和身体素质的提高,其教学目标主要分为2个方面:第一是传授学生“三基”,即传授学生基本知识、基本技术、基本技能;第二是通过三基的传授,发展身体素质,加强思想品德教育,完成体育教学的各项任务。

1.2运动教育模式的教学目标及特点

运动教育模式的目标包括教学目的和具体的教学目标2个层次,其教学目的旨在让学生体验真实的运动情境,通过这种体验,使学生发展成为有运动能力的、有运动素养的和有运动热情的运动参与者。此教学目的可以视为其总目标,因为它是教学活动中最一般意义的目标,是期望教学达到的最终结果。该目的中所谓真实的运动体验即指参加比赛以及在比赛中获得的切身体验及其教育,因为比赛赋予了运动真正的含义,单项的运动技术只是运动的一部分,而运动的比赛形式才是运动完整存在的本体表现。因此,运动技术和战术的应用只能通过比赛这一环节,并通过比赛的各种体验而受到运动的教育。所谓有能力的运动参与者是指运动者应掌握多项运动技术,在比赛中能够合理地运用技战术,并且具有丰富的运动知识;有运动素养的运动参与者则指运动者应遵守运动的规则、礼仪和传统;有运动热情的运动参与者指能够积极参加学校、社区、社会组织的各项体育活动,养成终身运动的好习惯。

运动教育模式的具体目标包括10个方面:(1)掌握专项运动技能和发展体能;(2)了解掌握一定的运动战术并具备评价能力;(3)有能力选择参与适合自身水平的运动;(4)有和其他同学共同制定运动策略和管理运动学习的能力;(5)在团队中成为有责任感的领导;(6)具有团队精神;(7)学会欣赏体育项目;(8)发展决策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9)了解裁判知识;(10)养成参与运动的习惯和意识。可以看出,运动教育模式的教学目标具有一定的层次性和较强的操作性,它将教学目标分为宏观和微观2个层次,既便于宏观的把握,又有利于具体的操作实施。同时,运动教育的教学目标还具有多元性的特点,其具体目标中除了学习技能和发展体能之外,还注重学生其他能力和素养的培养。

2 运动教育模式和传统体育教学模式教学目标的比较

2.1运动教育模式和传统体育教学模式教学目标的相同点

传统体育教学模式,强调基本技术、基本技能的传授,增强学生的体质。而运动教育模式的总目标中也提出使学生发展成为有能力的运动参与者,而在其具体目标中更加明确指出要使学生掌握专项技能,发展体适能。由此表明,2种模式都将运动技能的传授和体质或体能的发展作为教学目标的一部分。这与体育教学这个特殊活动的特点相关,因为体育教学是学校体育的一部分,体育教学目标必须为学校体育目标的达成服务。学校体育的主要目的就是锻炼身体,增强学生体质,学习运动技术是锻炼身体的手段,而锻炼身体是增强学生体质的基础条件。如果学生没有学会运动技术,那么将无法收到锻炼身体的应有效果,学生体质也无法很好地增强。所以,没有了运动技术的学习和身体素质的发展,体育教学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体育教学也将失去它的意义。其次,传统体育教学目标中指出通过“三基”的传授,加强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培养学生的规范性。运动教育模式教学总目标中提出把学生培养成为有素养的运动参与者,要求运动学习者应遵守运动的规则、礼仪和传统文化,在其具体目标中也提出使学生学会欣赏运动,具有责任感、团队精神、决策能力等。这些目标内容指向与传统体育的教学目标在教育方面的指向比较相似,只是运动教育更加具体和明确。

2.2运动教育模式和传统体育教学模式教学目标的不同点

2.2.12种教学模式在目标内容丰富性方面的不同 传统体育教学模式是以运动技能的传授为主,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与进行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强调体育课堂的规范性。运动教育模式除了重视学生的技能掌握之外,还重视学生其他能力、素养和良好品行的培养。它提出要将学生培养成为有运动素养、有运动热情的运动参与者。在具体的目标中也指出,要发展学生的战术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决策能力,培养学生责任感、合作精神、良好的行为规范,使学生学会运动欣赏等。相比于运动教育模式所提出的众多方面的目标,传统体育教学模式的教学目标在内容显得比较单一。

2.2.22种教学目标在目标层次、具体化方面的不同 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提出了通过“三基”传授,完成各项体育教学任务。它对教学目标的阐述是在一个大的层面的概括,其提法过于笼统,只是对教学结果的大致发展方向进行概述。而运动教育模式除了提出把学生培养成有运动能力、有运动素养、热情的运动参与者的总目标外,还提出了10个具体的目标。它将教学目标进行了分层,其教学目标既有宏观上的总的目标,又有操作实施层面的具体目标。显然,这种目标构建更为系统和具体,而且其宏观目标与具体目标相结合,更有利于教学目标的操作和达成。

2.2.32种教学目标在侧重点方面的不同 2种教学目标中都提及到了“育身”(学习技能、发展体质),除此之外,传统体育教学模式的教学目标中侧重培养学生的规范性,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强调学生要遵守纪律,培养个人服从集体的观念、意识。而运动教育模式的教学目标中,侧重于让学生拥有足够参与比赛的运动技巧,能领会战术,能针对复杂的运动情境拟定解决问题的策略,具有团队精神和丰富的运动知识,并能理解和尊重运动规则、礼仪和传统习俗,能够欣赏运动,积极参与运动,积极继承和传播运动文化。

3 结 语

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过于注重技能的掌握和身体素质的提高,其教学目标过于单一、抽象,较为忽视学生其他能力和行为品质的培养。相比之下,运动教育模式的教学目标层次分明、内容具体,它不仅注重学生运动技能的掌握和身体素质的发展,还重视通过真实的运动体验,促进学生多种能力的发展和体育素养的提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因此,在我国体育教学目标的建构完善中,应在坚持把锻炼身体、增强体质作为基础目标的同时,使教学目标更加多元化、层次化、具体化和可操作化;而在当下新课程标准推展实施的过程中,不能因为强调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而忽视体育德育功能的发挥。这样才能更好地贯彻“立德树人”的教育要求,不断地完善体育教学目标,更好地发挥体育课程教学综合育人的功能。

参考文献:

[1] 李如密.教学目标与目标教学[J].中国教育学刊,1997(5).

[2] 刘合群.现代教学论稿[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4:102.

[3] 臧留鸿.赵迎山.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4,4(21).

[4] 高嵘,杨慈洲,张建华,等.当代运动教育探讨[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6,29 (7).

[5] 郭太玮,潘绍伟.新课程标准实施与体育教师角色的重新定位[J].体育学刊,2004,11(5).

[6] 徐波,沈建华,梁胜男.体育新课程教改中“教学惯习”的反思性探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8,31(1).

[7] 潘凌云.体育教学模式探讨[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02.

[8] 高航,章荣江,高嵘.当代运动教育模式研究[J].体育科学,2005,25(6).

[9] DARYL SIEDENTOP,PETER A HASTIE,HANS VAN DERMARS.Complete Guide to Sport Education[M].Champaign,IL:Human Kinetics,2011.

[10] 潘凌云.体育教学模式探讨[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02.

投稿日期:2016-01-16

中图分类号:G807.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51X(2016)03-070-02

doi:10.3969/j.issn.1674-151x.2016.05.035

作者简介:康毓,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体育教学。

猜你喜欢
教学目标
隧道工程教学体系改革方法探索
新媒体环境下数学教育方法的优化
小学英语故事教学法新说
《孔乙己》连续性教学目标撰写及教学活动设计
新理念下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分析
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实效性的策略
透过高考把握《生活中的圆周运动》 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