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白鹿原》的神秘性叙事

2016-07-14 18:36延安大学文学院716000
大众文艺 2016年20期
关键词:神秘主义白鹿稼轩

闫 曼 (延安大学文学院 716000)

论《白鹿原》的神秘性叙事

闫 曼 (延安大学文学院 716000)

《白鹿原》是一部丰富而有魅力的作品,这不仅来源于作品的真实性,更是来源于作品的神秘性,笔者从神秘性的表现,神秘性的起源与发展,神秘性的文化价值三方面对之进行了论述,通过阐述与分析来揭示世世代代生活在白鹿原上的人的生活方式和思考方式,在更深层次上蕴含了中华民族在五千年的历史文明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人生价值观与思维方式,使我们看到了民族的灵魂与精髓。

白鹿原;神秘性;发展;文化价值

20世纪90年代初期,当各种新潮小说相继涌现之际,陈忠实的《白鹿原》以其特有的艺术魅力给人以震撼之感,成为当代优秀长篇小说的典范。这种震撼是来自于小说中那真实性与神秘性结合之后带给我们心灵的颤动,尤其是它的神秘性,从一定程度上揭示了我们这个民族的“秘史”。

一、神秘性的表现

初读《白鹿原》,我们就可以深切的感受到那只白鹿的与众不同。它出现的地方一派生机勃勃,五谷丰登,六畜兴旺,百姓安居乐业,“很古很古的时候(传说似乎不注重年代的准确性),这原上出现过一只白色的鹿,白毛白腿白蹄,那角更是莹亮剔透的白……这就是白鹿原。”1从此白鹿便被人们认为是吉祥与好运的化身,之后主人公白稼轩遇到那株形似白鹿的植物后,为祖上迁坟,好运就接踵而来,从此娶妻生子,家业兴旺。

神秘的白鹿使神秘的白鹿原披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自然这原上的人物也变得神秘的难以捉摸了。白鹿原上最神秘的人物要数朱先生了,如他的“今年成豆”“天下注定是朱毛的”“把长工辞了”“天作孽,犹可为,人作孽,不可活”“折腾到何日为止”“鏊子论”都让人觉得不可思议。文中写道朱先生的妻子给朱先生剃头时,惊奇的说道:“只剩下半根黑的了,上半截变白了,下半截还是黑的——你变成一只白毛鹿了……忽然看见前院里腾起一只白鹿,掠过房檐飘过屋脊便在原坡上消失了。那一刻,她忽然想起了丈夫,脸色骤变,心跳不住,失声喊起来:“怀仁怀义快去看你爸——”怀仁怀义相跟着跑到前院去了。朱白氏惊魂不定心跳仍然不止,接着就听见前院传来怀仁怀义的丧魂落魄的哭吼。”2这让我们越发感到神秘,觉得朱先生其实就是“白鹿”转世而来的。又如白稼轩的女儿白灵的出生,当“一只百灵鸟正在庭院的梧桐树上叫着,尾巴一翘一翘的”,随之白灵就呱呱坠地了——白灵者,白鹿精灵也!

除了神秘事象和神秘人物之外,《白鹿原》中多次出现的梦更使小说多出了几分魔力来,例如白稼轩与家人做的关于白灵之死的梦,他梦到原上一只白鹿飘过,后来又流着眼泪向西飘去,在掉头的时候,白鹿的脸变成了白灵的脸,还哭着叫了他一声“爸”。又如白稼轩的第六个妻子胡氏突然从梦中惊醒,“浑身抖索如筛糠,眼睛满是狐疑惊恐之色,目光恍惚不定。”3直到她缓过气来才告诉白稼轩说“她梦见前房的五个女人了。那五个女人抠她抓她打她唾她,都争着拉他去睡觉。令白稼轩感到不解的是,胡氏并没有见过死掉的任何一个女人,而她说出的那五个死者的相貌特征一个一个都与真人相吻合……”4也正是由于这些梦使《白鹿原》更神秘。

二、神秘性的起源与发展

中国文化中的神秘主义与中国文明的形成有着密切的联系。鲁迅先生在他的《中国小说史略》中说道:“中国本信巫,秦汉以来,神仙之说盛行,汉末又大畅巫风,而鬼道愈炽;会小乘佛教亦入中土,渐见流传,凡此,皆张皇鬼神,称道灵异,故自普迄隋,特多见鬼神志怪之书。”5夏商周三代这种巫术文化尤为显著,充满神秘色彩,也就是学术界所谓的“萨满式的文明”,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哲人又对之进行了升华,从而构成了那个时代的主流思想,这主要体现在《周易》与《道德经》两部著作中,它们把夏商周这三代的巫术文化理性化,把之中的神秘的世界观与思维方式提炼成了一种哲学形态,对中华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神秘主义在我国发展的最重要的时期是战国秦汉时期,战国的邹衍根据阴阳五行观念创立了五德终始的学说被秦王朝作为构建国家形态和政治运作的指导思想,从此五德终始就成为了历代王朝更迭,天命攸归的模式。神秘主义最浓厚的时期是秦汉时期,这对后来历史的发展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汉武帝在位时,董仲舒以儒学为基础,广泛吸收战国时期的阴阳五行,神仙方术等思想,建构了一个以“天人合一”为主要思想的神学唯心主义体系。在他的这个体系中,天是自然和社会的主宰,天可以安排万事万物,所有的自然变化和社会历史兴衰都由天来决定。这就要求人类社会的一切都要符合天意,因为天时时刻刻都在监视着人类的一举一动,这种唯心主义神学理论为我国的神秘主义奠定了理论基础。

唐宋时期也是我国神秘主义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在神秘主义的影响下产生了道教,它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就是神秘主义。此时无论是佛教禅宗慧能所主张的顿悟,还是道教儒教所主张的以虚静为主的养生论都充满了神秘主义色彩。

三、神秘性的文化阐述

陈忠实先生把这些神秘的民族性的东西穿插在《白鹿原》这部小说中,让我们在潜移默化中领略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本原与精髓。小说中描写的这个白鹿原是一个以我们的民族文化为底蕴为灵魂的神秘世界,这可以从三个方面可以看出来。

第一,作为神秘之源的白鹿,从表面上看它是一只具有神性的白鹿,并且有着深不可测的神力:白鹿出现的地方生机勃勃,人民幸福安康。但我们从更深的层次来审视白鹿,就会发现它是一种文化,代表了我们这个民族的思维方式。用具有神性与灵性的动物来表达人们的精神和文化是我国民俗文化的一大特色,这源于上古时候的神话精神和神话思维,由于当时的生产力水平低下,人们的认知能力有限,无法解释诸如死亡、瘟疫等现象,也无法战胜这些灾难,就试图用神话来解释它,在小说中,白鹿的传说就属于这种,它之所以被人们认为是美好幸福的象征是源于人们在苦难面前无能为力只好用一种象征物来求得心理安慰,用以表达人们期待风调雨顺的愿望,这是我国人民在数千年的苦难中所形成的一种思想观念,作者把这些思想观念通过白鹿本身和白鹿与白鹿原的各种传说表现了出来,其中有“天命”的观念,“仁义”的精神,“天道”的思想,“天命”观念体现在白鹿原上的人们把白鹿原的沧海桑田,人们的旦夕祸福都看成是天命的安排,就像白狼白狗的出现一样没有什么理性成分,即中国传统思维没有逻辑性,是一种“天命无常”的表现,又如小说一开始就写道白稼轩一连死了六个妻子,人们都说他有克妻的命,所以他去找阴阳先生,偶然发现了鹿子霖家的地里有一株形似白鹿的植物,于是意识到这是一块风水宝地,最终用自家最好的地换了这块地,并且将父亲的坟迁移至此,从此白稼轩娶妻生子,家业兴旺,儿孙满堂。在这里,风水地与人丁之间形成了一种天命感应关系,有种宿命论的,即“天命”之感,这其实也是我们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部分,表达的是我们民族的宿命观。它的“仁义”思想体现在白稼轩路遇白鹿精灵后复归仁义,实施仁义。朱先生身居白鹿书院而知天下大事,宁静致远,淡泊名利就体现了一种“天道”思想。

第二,鬼神之说也是流行于我国的民间习俗,《白鹿原》中就写到了这点,如鹿三因为自己的儿媳作风不正拉白孝文下水致使他沦为乞丐,鹿三对之气愤不已杀了她,事发不久她的鬼魂聚在白鹿原上制造了一场可怕的瘟疫,并且第一个就报复了自己的婆婆,小说中写道鹿三的妻子鹿惠氏偏过头,不回答他的询问,瞪着两只失明的眼珠儿沉静地问:“是你把黑娃媳妇戳死咧?鹿三大吃一惊,愣呆在炕上。鹿惠氏不等他回答,又接着说:“你拿梭镖头儿戳的,是从后心戳进去的。”6她肯定无疑的语气和沉静的神态使他无法编造出一句谎话,只是追问:“你啥时候听说的?谁给你说的?”7鹿惠氏的双手停止了拢梳头发,滞留在脑后的发纂儿上:“小娥刚才给我说的。她让我看她后心的血窟窿。”8但是这件事是鹿三背着人偷偷做的,他的妻子鹿惠氏完全不知道,但是她的叙述又是那么的真实,好像她亲眼目睹了鹿三杀小娥的过程一样,又如田小娥死后屡次附身于鹿三身上使稳诚持重的鹿三顿时变成尖细的声调,轻佻的眼神,忸怩的动作,最终不得不使白鹿原人建起了一座“镇妖塔”来使冤死的她永世不得翻身,更为离奇的是自塔建起之后鹿三再也没有发生过鬼妖附身之事。这种鬼神之事在中国广大农村大量存在,之所以有鬼神之说其实还是源于人们在现实生活中的一些愿望没有实现,只能借助于鬼神来完成,从深层次看它表达的中国人的那种因果报应思想,冤死的灵魂没有办法为自己洗清冤屈,只能以一种魂魄附身魂魄显灵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冤屈与不幸,如关汉卿的《窦娥冤》,窦娥死后魂魄归来告诉父亲她的冤情,让父亲为她沉冤昭雪,这依然是中国人的一种思维方式。

第三,《白鹿原》中关于梦兆的描写,如白稼轩在女儿白灵死的前一天晚上做了一个梦,小说中这样写道:“我看见咱原上飘过来一只白鹿,白毛白蹄,连茸角都是白的,端直直从远处朝我飘过来,待飘到我眼前时,我清清楚楚看见白鹿眼窝里流水水哩,委屈地流眼泪哩!在我眼前没停一下下,又掉头朝西飘走了。刚掉头那阵子我看见白鹿变成灵灵的脸蛋,还委屈哭着叫了一声‘爸’。我答应了一声,就惊醒了……”9这显然是一个不详的预兆,也就是在那一天晚上白灵被活埋了。早在远古时代我国先民就存在着一种梦魂观念,认为做梦其实就是灵魂游离身外游,而灵魂外游又为鬼神所指使,由此梦被归结为鬼神对做梦者的启示,进而就有了梦兆之说,梦兆被认为是神灵以某种征兆给人们预示某些事物的发展趋向,某些人物的命运走向,这在小说中的体现就是白灵给白稼轩托梦,这其实也还是我国鬼神文化的一部分,它在深层次上体现出的依然是我们这个民族的思维方式,也就是我们传统文化中所包含的“天人感应”思想,人们认为天与人存在着一种心灵相通的感应关系,人在做天在看,天掌控着人的命运。

总之,白鹿原就是一个文化世界,精神世界,它的历史就是一个民族的文化史或者说是灵魂史。无论是它之中神秘的事件,还是神秘的人物,还是神秘的梦,都不仅仅是一种简单的神秘现象,透过它们看到的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灵魂,中华文化的精髓。

注释:

1.陈忠实.《白鹿原》.作家出版社,2007:18.

2.陈忠实.《白鹿原》.作家出版社,2007:81.

3.4.陈忠实.《白鹿原》.作家出版社,2007:279.

5.鲁迅.《中国小说史略》.人民文学出版社,2006:29.

6.7.8.陈忠实.《白鹿原》.作家出版社,2007:79.

9.陈忠实.《白鹿原》.作家出版社,2007:169.

闫曼,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学科教学(语文)。

猜你喜欢
神秘主义白鹿稼轩
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你
雨的神秘主义
稼轩词锤炼字句与对仗的艺术
白鹿
明志
草根模特白鹿:文艺小鹿也招摇
剑歌
叶芝诗歌中的拜占庭意象
白鹿的精神——再论《白鹿原》的人物形象
白鹿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