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式教学 丰富性涵养

2016-07-14 14:42葛灵光
数学教学通讯·小学版 2016年6期
关键词:开放性教学小学数学

葛灵光

摘 要:在新课程理念和素质教育的强烈呼唤与感召下,以“丰富多元、兼容并蓄”为特征的开放式教学活动快速兴起,并逐步形成一种时尚性潮流和不可逆转的发展态势。然而从目前看来,开放式教学形式是零散的、不完善的。这就是说,如何有效构建开放性教学模式是一项值得探究的艺术实践课题。

关键词:小学数学;开放性教学;模式构建运用;实践与探微

随着社会开放程度的不断提升和教育途径的多元化发展,传统“蜗居式”课程活动模式已无法满足现代教学的根本需要,甚至形成了制约发展的一种障碍现象。素质教育强烈呼唤开放性教学活动。新课标明确指出:“数学教学要从获取知识为首要目标转变为首先关注人的发展,创造一个有利于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发展的教育环境,提供给学生充分发展的空间。”笔者认为,积极开展开放性教学活动,首先应充分体现在思想理念上,然后才能更好地落实在行为实践方面。本文结合小学数学教学的实践与思考,在认真审视开放性教学的基础上,就如何构建丰富多元的开放活动模式,试做出简要性阐述。

一、小学数学开放性教学的作用意义与原则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先有教育理念上的全面开放,才会产生积极有效的开放式教学行为。小学教育是人生之旅的奠基工程。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既应坚持以教材为主要依据,又要重视生活中蕴藏着的数学,注重对学生实际能力的培养。如果数学教学远离或者摆脱开放性元素的丰富涵养和有效滋润,不仅难以调动课程学习的情趣,违背数学教学的初衷,而且不利于学生体会数学知识的价值,更不利于培养他们学以致用的精神意识和能力素养。与之相应的是,善于把“小课堂”与“大社会”有机地结合起来,既可在课程资源拓展中更好地启智益能,又有利于在潜移默化中逐步培养小学生的开放意识、实践精神和创新能力。开放性教学应遵循如下原则:①主体性思想原则。开放性活动应着力体现“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努力坚持“以学为主”的施教原则,并把是否适合学生的需求和发展作为根本标准。②科学化目标原则。教学目标的研制和实施,既要讲求智能因素,又要讲求与之相应的人文元素。只有把两者结合起来,才能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③多元化活动原则。开放式教学活动的形式要丰富多彩,在内容上更要注重融入丰富多元的成分。这才能让学生学得更多、体会更深,并从中赢得寓教于乐、厚积薄发的效果。

二、小学数学开放性教学模式的构建与运用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构建开放性教学模式没有套路可循,我们应根据实际情况,坚持因学施宜、因教施宜,因为教学需要施宜。

1. 在教学内容组织中充分体现开放性元素。基础教材固然是从事教学活动的主要依据,但绝非唯一依赖性因素。叶圣陶指出:“教材无非就是几个例子。”意在启发我们——在“深入教材、超越教材”的基础上,融入教材以外的可利用资源。既让课程教学活动更加丰富、更具内涵,又能逐步熏陶学生活学活用、学用结合的思想品质。如教学“统计”时,让学生课前或课后对“自家每月经济收支情况”“一段时期以来本地降雨状况”“本校各年级、班级的男女性别比”等开展相应的调查活动,并引导他们选择与之相应的统计图表呈现出来。即使在作业内容和量的设计上也要体现一定的开放性。如在练习题的结构形式上,可从“条件”“问题”和“结论”等方面实行开放。再如,每次作业设计可分为不同层次,呈现在“作业超市”中让学生自由选择,以此激励“优等生的挑战性”“中等生的进取心”和“潜能生的基础能力”。还有,根据实际情况需要,把课程内容与其他学科知识进行优化与整合,努力从中攫取“1+1>2”的综合教学效益。如教学“倒数”时,可从“倒”的读音入手,之所以互为倒数,就是把分子与分母“倒过来用”,既形象又很实在。

2. 在教学过程设计中充分体现开放性元素。在新课程教育理念中,学生既是教学活动服务的对象,又是教学过程中不可动摇的主体力量;既是教学活动中的积极主动者,又是毫无例外的最终受益者。正因为如此,整个教学过程的设计须保证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努力让学生的现有实力、内在潜能得到充分地发挥与释放。笔者认为,作为课程活动的组织者、主导者和合作者,教师必须对教学结构进行开放性设计,尤其要重视并注重对教学过程的开放。如教学“分米、厘米、毫米”内容时,经调查分析,学生对长度单位已有所了解,部分学生已经建立这些名词概念,甚至少数人已初步形成1分米、1厘米和1毫米的长度概念,个别学生还有了相互之间进率换算的概念。鉴于此,如何让空白者学会、让稍懂者更明白以及让教学方法更科学合理,也就成了课堂设计中予以考虑的首要问题。鉴于此,有教师把整个教学分成“分米”“厘米”“毫米”相对独立的三块,然后让学生根据实际情况和学习兴趣自主选择内容,并激励他们积极开展互教互学活动。教师则在学生和小组中进行动态化巡视,适时适量地给予启发、引导与纠偏改错。整个过程显得相当开放、轻松、协调、和谐。

3. 在教学方法运用中充分体现开放性元素。所谓“教学方法”,是“教法与学法的统一”,即师生为了实现共同的教学目标,完成共同的教学任务,在教学过程中运用的方式和手段的总称。它主要包括讲授法、演示法、讨论法、训练实践法、合作学习法、示范模仿法、强化法、实验法、练习法等。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发展需要,灵活便捷地选用一种或综合使用多种教学方法,努力把学生引入并积极地参与其中,以充分体现其主体学习的地位,从中攫取最大化的教学效益和效应。如教学“土地面积单位”时,为了切实形成“1公顷”的空间表象,教师把学生引向室外的操场上,并让他们观察和感受100米的跑道有多长,然后想象以100米跑道为边长的正方形面积有多大,其实这就是1公顷。为了进一步增强学生(尤其是想象力欠佳者)的具体感知,再让他们分为多个合作小组,并且画出边长为10米、面积为100平方米的正方形,想象100个这么大的土地面积就是1公顷。学生深刻地认识并感受到了“1公顷就是100米×100米=10000平方米”。这岂非开放性教学的良好效果?

4. 在教学评价环节中充分体现开放性元素。学校教育是一项充满情感性的艺术实践活动。第斯多惠说过:“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知识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众所周知,教学评价既是课程活动体系中不可或缺的有机组成,又是促进学生自主性发展、可持续发展、个性化发展的根本途径和重要手段。由于先天遗传、生长环境、心智发育和学习品质等多重因素的综合影响,学生群体之间客观存在着个体性差异,广大教育工作者既不可“选择”与“淘汰”学生,更不能“拒绝”与“放弃”学生,而应坚持“众生平等、整体进步”的指导思想,在“因材施教”的同时积极开展“因人施评”活动,切不可“用一根尺子量人”。尤其对于那些基础成绩较差、学习能力不强、学习品质欠佳的潜能生群体,更要在教学要求和评价标准等方面有所区别对待,从而在开放中逐步增强他们的进取精神和成功信念,努力攫取千里跬步、江海细流的良好效应。不仅如此,还要逐步实施评价主体多元化,善于把“教师评学”与“学生自评、同学互评”有机地结合起来,为促进开放性教学活动的良性发展助兴发力。

综上所述,开放性教学活动的兴起、形成和发展,是新型教育理念和行为实践相互作用的共同结果,是构建和谐教学关系的根本因素,是大力推动素质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我们相信而且有理由坚信,在广大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开放性教学活动必将绽放令人期待的花朵。

猜你喜欢
开放性教学小学数学
初中思品学科的开放性教学
基于开放性的初中体育教学研究
数学错题的自主管理与有效利用研究
建模思想在数学教学中的渗透研究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
高中历史课堂中开放性教学的应用及探讨
中职学校美术课堂开放性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