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活化和培养小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2016-07-14 14:58赵庭
数学教学通讯·小学版 2016年6期
关键词:小学数学

赵庭

摘 要:就小学数学而言,其课程教学不仅是为了让学生吸收学科知识,还要让学生学会并具备如何运用数学思维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由此可见,发展学生思维能力应当成为小学数学教学的主要目标和常规内容。本文主要从激发数学思维情趣、创设问题情境、合理运用多媒体技术、加强学生自主操作和认真设计作业练习等五个方面,试对此做出一些抛砖引玉之论。

关键词:小学数学;学习思维能力;活化培养提升;实践与感悟

“授人以鱼仅供一餐之用,授之以渔可保一世无忧。”同样的道理,学校教育的根本目的并非是“学”而在于“用”,具体说来就是“学用结合、学以致用”。小学教育是人生之旅的奠基工程。对于小学数学来说,在传授学科知识的过程中,我们更应把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放在首要位置加以高度重视和认真对待。这不仅是数学课程的应有之义,也非常符合新课程理念和素质教育的根本要求,更是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和个性化发展的内在需要。教师如何通过明理、启发、诱导、激励等手段来切实培养小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这是一项战略指向和战术指导并重发展的艺术实践课题。本文试做出简要性阐述。

一、激发思维情趣,构建和谐教学关系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理论和实践表明,数学的思维情趣与思维能力之间存在着必然的联系。这是因为:一方面数学思维情趣有利于促进思维能力的发展,另一方面数学思维情趣的产生又依赖于数学思维的过程和结果。不仅如此,浓厚的学习情趣能够让学生的各种心理活动处于最佳的工作状态,而且有利于构建一种和谐互动的教学关系,从中攫取不容忽视的“情绪智力”效益。由于心智发育的规律性,小学生属于“唯情趣一族”,因而对他们来说,激发学习情趣、构建和谐教学关系显得非常必要和十分重要。那么,如何有效激发小学生的数学思维情趣呢?以生活化教学为例——在学习“圆的认识”时,首先启发学生说说生活中有哪些“圆”的现象;接着让他们借助圆形物体(如硬币、茶杯盖、墨水瓶等),尽可能地画出一些标准的圆形;然后进一步提问:“校园内的圆形大花坛能用圆规画出来吗?”“如果不能,我们还可以采用哪些方法来完成这种操作呢?”小学生争先恐后地思考讨论和动手探究,有人发现用标杆和绳子就行,有人说只要一根绳子也能完成……就这样,他们在情趣思维中深化了对圆的认识。

二、创设问题情境,轻拨学生思维之弦

“学起于思,而思源于疑。”“学习贵有疑,疑能得教益。”令人感同身受的是,创设问题情境不仅是数学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而且是调动学习思维、激励学生自觉参与学习的有效手段。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认真地设计问题情境,用一个个问题去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并促使学生在有效启迪中为解决问题能够形成一个合适的思维意向,从而引领他们在潜移默化中逐步地学会质疑、释疑,不断增强思维的辨别能力和批判能力,最终获得真正的智慧。如在“年月日”内容教学后,笔者设置了如下问题:“小莉爸爸去外地出差,需要两个月的时间才能回家,小莉每天都要给爸爸写一封信。请问这两个月里小莉共要写多少封信呢?”设置了这一问题情境,不仅把课程知识生活化,在激发学习情趣的同时,变相地降低了学生的学习难度,而且启发他们要充分地考虑到哪个月份具体是多少天(28-31天)。只有如此周密的思维,才能全面而准确地解决这一问题,这对于培养小学生的数学思维(逻辑和推理)能力大有裨益和促进之效。值得强调的是,教师既要用问题启发学生思维,又要引领他们逐步学会能自己提出问题。

三、运用科技手段,培养学生多元思维

多媒体技术以其无可比拟的优势功能,能够为培养学生的多维度思维提供良好的活力支撑。一是利用其直观性,启迪学生全方位、立体性的思维。如关于“长方体与正方体体积”有这样一道题:把一个棱长为4厘米的小正方体表面涂满黄色,然后切割成体积是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体,一共能切割多少块?其中一、二、三面有黄色的各有几块?还有几块没有黄色的面?解答本题须有一定的想象思维能力,借助多媒体的切割、旋转和提取等动态演示,既可帮助学生顺利地突破思维障碍,又能培养他们的空间想象能力。二是利用其模拟特性,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如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形后,开始学习拼组图形,教师利用多媒体设计出大小、方位、颜色不同的三角形20个、长方形15个、正方形15个和圆形15个,然后要求学生选择上述图形并在空白处任意组合,看谁的组合画面更丰富。小学生想象力丰富,在屏幕上拼出一幅幅“智慧”图案。三是借助人机交互,培养学生的独创性思维。如教学“平均分”内容时,教师提问“如何用一条直线把一个长方形分为相等的两部分?”教师引导学生上台演示操作过程并让其讲述独特的思维过程,在实现共享的同时为其他学生做好示范。

四、加强自主操作,深化学生动力思维

“儿童的智慧表现在他的手指上。”这与宋代陆游所说的“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有异曲同工之妙。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执教者应有效把握并充分利用小学生好动的活泼心态,不断提供他们动手操作的机会:一方面有利于促进他们理解和掌握知识,让抽象的数学概念、公式、定理和法则等得以验证,有效发展他们的思维和实践能力;另一方面及时提供教学信息反馈,让学生的思维过程在动手实践中显示出来。一言以蔽之,加强动手操作是激发小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有效方法,同时也是培养他们手、口、脑联动以及发展其思维能力的有效载体和良好平台。如教学“比较两个角的大小”内容时,首先让小学生分别在投影片上画上一角,接着提问:“如何比较所画角的大小呢?”然后以多人学习兴趣小组为单位,让学生开展自主性的动手操作、讨论实践活动。经过一番摆弄和摸索,有些小学生较快地发现了一个极其简单的好办法——“把两个角先重叠再比较大小”。如此一来,既培养了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又深化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同时非常有利于增强他们的进取精神和成功信念,可谓“一举多得”!

五、认真设计作业,培养学生舞动思维

在学校教育中,作业设计既是各类课程活动体系中不可或缺的有机组成,又是巩固和训练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和有效手段。就小学数学课程而言,“让作业成为舞动思维的体操”,其意在强调一点——作业活动是提高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一种既重要又有效的措施。众所周知,计算和解决实际问题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主要内容。因此,小学数学作业中的计算和应用题训练必不可少。那么,如何在计算中调动并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呢?我们可把计算融入学生的生活之中,让他们在解决生活问题中不断培养自己的计算能力和思维能力。再如,教学“长方体的表面积”内容后,可给学生布置如下作业:放学后回家先测量自己卧室的长、宽、高,然后求出卧室的四壁和天花板面积。如果卧室中的每平方米墙面需要油漆1.5千克,那么重新粉刷卧室时100千克油漆够用吗?若每千克油漆4元,一共需要花多少钱?说到底,布置这样的数学作业,根本的一点就在于让小学生能够进一步了解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加强其数学价值认识,并且在知识巩固之时,能够不断发展他们思维的深度和广度,提高他们对数学知识的学用结合能力。

以上是笔者关于小学数学教学的简要实践与思考。总之,培养数学思维能力是一项知易行难的艺术实践课题。作为课程活动的组织者、主导者和促进者,教师应努力做到与时俱进、勇于实践、善于创新。培养数学思维能力的途径和方法是丰富多元的,我们坚信,一定会在坚持不懈和潜移默化中赢得厚积薄发的良好效果。

猜你喜欢
小学数学
小学数学“反思型” 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生活化教学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影响探析
小学数学课堂选择生活情境的误区及对策
数学教学中的互动教学策略探究
数学课堂中实施生活化教学的研究
优化例题呈现方式夯实数学教学研究
数学错题的自主管理与有效利用研究
建模思想在数学教学中的渗透研究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