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化税收征管方式下企业税收管理的研究

2016-07-16 04:05株洲中车时代电气股份有限公司张华袁峰
中国商论 2016年11期
关键词:征管税务税收

株洲中车时代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张华 袁峰



现代化税收征管方式下企业税收管理的研究

株洲中车时代电气股份有限公司张华袁峰

摘 要:国家税务总局提出,深化征收管理改革需要明晰征纳双方的权利和义务,要以重点税源管理为着力点,以专业化管理为基础,以风险管理为导向,实现以信息化为支撑的现代化税收征管体系。新的税收征管方式对企业税收管理的规范性、准确性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根据集团企业税收管理的实践,从加强政策学习、人员培训、构建税收风险预警数据库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税收征管税收管理税收风险

袁峰(1987-),男,江西樟树人,株洲中车时代电气股份有限公司税务主管,中级会计师,ACCA。

1 税收征管现代化的重要体现

国家税务总局提出,深化征收管理改革需要明晰征纳双方的权利和义务,要以重点税源管理为着力点,以专业化管理为基础,以风险管理为导向,实现以信息化为支撑的现代化税收征管体系。税务总局同时要求:要以数据信息的采集和应用为重点,切实加强税收风险分析监控,深入开展税收与宏观经济关联分析、税收政策效应分析以及税收收入分析与预测。为此,国家推出了一系列措施,构建现代化税收征管方式。

1.1出台新企业所得税申报表

2014年,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年度纳税申报表(A类,2014年版)》的公告(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4年第63号),要求自2015年1月1日起,启用新企业所得税申报表进行企业所得税年度申报。

新企业所得税申报表最大的特点就是改变以前信息采集量不足,在新形势下难以满足各级税务机关对企业所得税开展分析以便进一步完善后续风险管理等数据需求问题。

新企业所得税年度纳税申报表既要求企业完善财务信息,又要求企业填列各项税会差异,此外还包括税收优惠、境外所得等信息。全面获取企业的财务与税收信息,一方面有利于迫使企业加强财务核算,但更多可为税务机关开展税收分析、企业所得税风险管理、以及税收政策评估提供了全面基础信息。

1.2制定全国统一纳税服务规范

2014年,税务总局制定了《全国县级税务机关纳税服务规范(1.0)》并于当年10月1日起试行,通过规范9大类212小类1120个工作流程,做到了办税一个标准,全国纳税服务走向统一。2015年,国家税务总局将纳税服务规范升级为2.0版的同时,制定了《全国税收征管规范(1.0)》并于5月1日起试行,以最大限度统一全国税收征管方式。

《全国税收征管规范(1.0)》对11大类152小类612个具体税收征管事项的操作标准、处理流程、办理时限以及1087张表证单书等税收征管基础性和事务性工作进行了规范,涉及税收政策法规与规范性文件1125份,形成了税收征管业务的基本体系架构,并实现了三个对接、三个规范、三个涵盖。

三个对接,即对接内部管理机制与应用信息系统、对接征管各环节实务、对接前后台业务。三个规范,即规范税收征管基本行为、规范税收征管基本资料、规范税收征管基本流程。三个涵盖,即涵盖国地税各级机关、涵盖税收征管各项业务以及涵盖税收征管各项法律法规。

统一税收征管规范,是国家税务机关打造科学严密的税收征管体系、促进税收现代化的有力体现。

1.3推进金税三期系统上线

以湖南省为例,2015年湖南省税务局在全省范围推进金税三期系统上线。金税三期的推行意味着国家在构建现代化税收征管方面又前进了一大步。其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3.1统一国地税征管应用系统版本

金税三期系统实现了国地税征管应用系统的统一。金税三期系统是在统一技术平台的基础上,增强系统开放性、配置型和灵活性,达到满足国地税业务公管和技术发展的需要。

1.3.2实现全国征管数据应用大集中

金税三期系统上线实现了以税务总局为主、各级税务机关为辅的全国征管数据应用大集中模式。实现征管数据在总局进行集中处理和存储,并建立第三方信息共享机制,完整、准确、全面、实时地掌握纳税人具体涉税信息以及相关企业运营情况。

1.3.3统一全国征管数据标准、口径

金税三期系统对税收元数据属性进行定义,保证口径的唯一性、数据标准化;通过规范数据采集方式和标准,实现涉税信息的“一次采集,系统共享”,为对企业涉税信息的全面监控奠定基础。

2 税收征管现代化的目标

2.1建立行业宏观税收监管体系

通过推进税收征管现代化,国家可以根据各企业所属行业,建立行业宏观税收监管体系。行业宏观税收监管体系主要内容是国家根据行业税负、行业税收弹性系数、税收贡献率等税收数据,分析研究行业税收增长变动与宏观经济之间的规律。通过对行业内数据进行分析,寻找税收申报异常企业,加强对该类企业的监管,排查企业税收风险点。

2.2建立企业微观税收风险预警体系

微观税收风险预警体系是以纳税人为对象,以纳税人主要税种为具体研究内容,监控纳税人可能存在的税收问题。

微观税收风险预警体系是在行业税收风险分析识别基础上开展和实施。根据行业宏观监管体系分析识别找到税收风险重点企业,并通过对该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进一步的调查了解,构建该企业微观税收风险预警体系。

税务机关可利用金税三期等系统数据,全面推算纳税人的应该缴税情况,与纳税人申报的税收收入进行对比,测算具体的税收申报差异。通过对纳税人税收遵从风险深入分析识别,查找纳税人的具体税收风险点、税收风险源、风险发生的环节,最终达到降低税收流失风险的目的。

2.3实现税收管控现代化,最终实现依法征税

经济社会的发展使税源的网络化、虚拟化、隐形化的增加,必然导致税收征管的复杂度、流动度、艰难度增加。目前,我国税法遵从度依然不高、第三方信息来源渠道不畅、重点税源监控力度不足,重大恶性税收违法案件频发,涉税违法手段呈现多样化、职业化、网络化、团伙化的态势,给税务管控带来严峻挑战,传统的税务管控手段难以全面履行打击职能,税收违法呈现出新苗头、新动向,税务管控必须依靠现代化手段。

通过税收征管现代化体系建设,构建行业宏观和企业微观风险预警体系,实现税务管控现代化,最终实现依法征税。

3 税收征管现代化方式对企业的影响

国家税收征管现代化建设迫使企业必须加大税务风险防范,特别是加大对税务风险的事前防范。对企业而言,加强税收核算和税收申报的管理是企业防范税收风险的重要体现。

3.1要求税收核算规范

税收核算是一切税务管理的基础,准确进行税务核算是税收管理工作的基本要求。各企业税务管理人员的专业能力存在较大差异,部分企业还存在税务会计兼任其他会计岗位的情况。

随着国家现代化税收征管体系完善,企业税务数据都会被税务机关系统监测,如果企业的数据出现较大幅度的变化,都将引起税务机关的关注并可能由此带来税务风险。

这就要求企业在进行税务核算时,要保证税收核算规范合法,如果企业的税收核算不规范,一旦出现非政策原因变化,就可能导致企业的数据被监测为异常。

暂估业务和提前开票业务是非正常的税务处理方式,企业在进行税务核算时应避免该事项对企业数据的影响,降低企业的税务风险。

3.2要求税收申报准确

部分重点税源企业,每月报送的纳税信息都将被多级税务机关重点关注,这本身就加大了这些企业税收申报的风险。此外,部分地区存在为满足税收考核目标,主管税务机关可能要求对企业的税收申报数据进行调控,导致企业税收申报数据被监测为异常。

4 企业税收管理研究

4.1紧跟政策,加强对国家宏观政策研究

近年来,国家推行了一系列税收改革政策,这些税收政策从宏观方面体现了国家对税收管控的基本思路,如简政放权和“营改增”等一系列政策。但国家宏观政策也可能随时出现变化,可能影响企业的税务管理。2016年是国家全面推行“营改增”政策的关键年,国家宏观政策的改变对企业的税收筹划和税收缴纳等都存在明显的影响,企业应紧跟政策,加强对宏观政策的研究。

4.2建立统一的税务数据统计分析模板并实时监控

企业总部应制定税收数据统计分析标准模板,每月统计各分子公司的数据,并对各分子公司数据进行比对分析,对出现的异常税收指标进行核实,及时发现并纠正税务风险。

4.3定期开展企业间税务检查

集团企业每年可定期开展财务检查,也可以不定期开展公司间税务检查。通过建立税务风险小组,定期或不定期地对各分子公司进行税务检查,可以最大限度降低各分子公司的税务风险。

4.4建立税务小组并定期交流

近两年,国家出台了大量的税收政策,对从事税收工作的税务会计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如何才能及时有效的了解最新政策信息,并准确运用到企业的核算管理是企业面临的重要税收管理问题。

虽然,税务会计通过网络可以很方便地查询到相关的税收政策,但要正确理解税收政策条款还需要进行细致的分析研究,甚至需要进行深入探讨。企业总部税务人员应定期组织各分子公司税务会计进行税收学习,交流遇到的税收问题,共同解决存在的税收风险。

4.5加强对非财务和财务人员的培训

税务管理如何实现事前管理,真正做到事前筹划需要企业的重视和支持,也更需要对企业非财务人员和财务人员进行更好的培训。这种税务培训一方面应使企业相关人员具备基础的税务知识,更重要的是要使重点岗位人员(如销售人员)具备较强的税务知识,在业务发生之前就进行更好的税务筹划。企业可采取“小而精”的税务培训模式:“小”是指规模较小,对象很明确,人员不用太多;“精”是指培训内容要有针对性,要有一定的深度,能真正使培训对象重视并受益。

4.6构建企业税收风险预警数据库

鉴于各级税务机关都在积极建立税务征管体系,企业可构建自己的税收风险预警数据库。

企业可构建双层次的税收风险预警数据库,第一层次是各税种风险数据库,第二层次是综合风险数据库。

各税种风险数据库是指通过统计各税种每月的数据,分析各税种的变动情况,对税收数据变动较大的税种进行分析,查找数据变动的原因并及时进行备注说明。此外,可以以清单的形式梳理企业的涉税关键事项,明确对这些事项的税务核算的要求,并确保在会计核算时严格执行。

综合风险数据库是指在统计各税种的基础上,分析各税种之间的关系。如企业所得税与利润总额之间的关系,增值税与城建税和教育费附加之间的关系,软件退税与增值税和收入总额及利润总额之间的关系等。

参考文献

[1]郭福珍.基于新企业所得税的税收筹划设想[J].企业导报,2013(3).

[2]叶慧芬.集团化企业税收风险体系建设研究[J].现代管理科学,2015(1).

[3]李晓曼.建立税收风险分析识别体系的思考[J].中国外资,2013(289).

[4]张景华.税收风险识别模型的构建[J].税务研究,2014(1).

中图分类号:F812.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298(2016)04(b)-050-03

作者简介:张华(1976-),女,湖南株洲人,株洲中车时代电气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兼财务总监,会计学硕士,高级会计师,中国注册会计师,CIMA,中国中车资深管理专家,主要从事财务管理方面的研究;

猜你喜欢
征管税务税收
税务动态
个人独资企业对外投资的税务与会计处理
当前个人所得税征管面临的困境及对策建议
跨境数字经济下我国税收征管面临的挑战与应对
论投资性房地产的会计核算及税务处理
提升税务干部的学习力
洞察全球数字税征管体系
税收(二)
环境保护税征管模式还需进一步完善——基于《环境保护税(草案)》征管模式的思考
税收(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