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的化学课”中成长

2016-07-18 08:37姚丽芹宋晓勤王璐高亚琳裴重阳
试题与研究·教学论坛 2016年23期
关键词:学生成长校本课程初中化学

姚丽芹+宋晓勤+王璐+高亚琳+裴重阳

摘 要: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是落实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是学生解决问题和适应社会的能力的提高的有效途径,我们在“我的化学课”校本课程中看到了学生的成长和教师的成长,学生认识了自己、教师升华了自己。但在实施的过程中我们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存在一些疑惑。我们相信随着课程的推进和我们的努力,我们的校本课程会发挥更大的作用。

关键词:初中化学;校本课程;学生成长

教育在不断地改革,我们一直在改革的路上,很高兴、很荣幸我们能参与其中,并贡献自己的一分力量。虽然素质教育的理念不断地深入人心,但教育仍然摆脱不了应试的枷锁,学生解决问题和适应社会的能力的提高仍缺乏有效的途径。对于这些,担任初中毕业班的化学教师体会最深。而校本课程的开发使教师们看到了希望,我们在校本课程中设置了大量的关于化学发展史、科学探究、自主合作的环节,使学生充分地释放自我、展示自我,满足了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同时作为教师的我们也在这个过程中行使着更多的选择权和决策权,促进了我们的专业发展和课程实施水平的提高。

在“我的化学课”校本课程实施的过程中,我们立足本校,联系社会,有很多的收获,可以概括为以下两点:

一、学生认识了自己

“我的化学课”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从选课程到选课题采用了自助餐式的选课模式,学生能发现自己的兴趣所在。在课程中我们看到学生慢慢地成长,正是教育上想要追求的静待花开的境界。在看到学生对科学家的事迹如数家珍时,我们感受到他们不仅欣赏到了科学家的精神和风采,也积累了写作的素材;在看到学生对社会问题进行针砭时弊时,我们感受到他们不仅应用到了自己掌握的知识,也增加了对社会的责任感;在看到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自己解决问题时,我们感受到他们提高科学探究的能力的同时也对自己更有信心。

在学生培养兴趣的过程中,也认识和锻炼了自己的交际能力。在课程实施的过程中,我们和学校的“笃行科学社”等多个社团合作,共享资源并回馈社会。如在相关的节日里做相关的海报,传播知识,使更多的人了解科学的生活,得到了社会的好评。我们特别留心学生在与人交往的活动中表现得有礼貌的同学,以及注意说话方式而取得良好结果的同学。我们及时地表扬这些同学,有时也会让同学们情景再现一下。让同学们在听到或欣赏到他们的表现时,由衷地感到与人交往是要有良好的礼仪习惯,这往往是事情成功的有利推手。从而在开发学生智商的同时提高学生的情商。我们也有请一些从事相关行业的家长,如水利、环保、城市规划、交通等部门,就某些行业知识开设讲座,帮助学生了解社会,拓宽视野。学生觉得很亲切,也增进了学生和家长的关系。

在能力提升的过程中,学生也认识到自己的愿望和树立了自己的理想。我们的学生家长有很多是进城务工人员,他们从事着像卖菜、开商店、做小吃、收废品等这样个体或私营的工作。我们希望他们能体会父母的辛苦,也希望他们将来不管从事什么行业都能够小有成绩,获得幸福的人生。在课程实施的过程中,学生从科学家身上感悟到了坚韧不拔、勇于创新等可贵品质,也分享了像福特、迪斯尼这样白手起家,甚至生长环境恶劣但最终取得成功的人生历程。在这些过程中,学生慢慢有了自己对将来的打算。

二、教师升华了自己

首先,教师课程设计和实施的能力得到了提高。从课程的设计到实施,我们都在不停地学习。我们的整体思路是把校本课程生活化了,联系学生实际,开发学生喜欢的,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的生本化校本课程;注重实践活动,强化体验学习过程,增强学习力培养。比如,我们调查、讨论垃圾分类。我们在认同“垃圾是放错地方的资源”的理念下,对常见的垃圾进行分类,并指出其可能的用途。学生树立了性质和用途之间的关系,认识了事物是可以转化的,并对社会现状进行讨论。有的对垃圾桶设计可回收和不可回收表示赞同,但对其有名无实感到惋惜,有的对“爱心墙”的做法点赞,也有同学表示有机会也会参与到类似“爱心墙”的创建等公益活动中去。像这样我们能很轻松地在每个课题里找到学生的生长点,更好地实现三维目标。

其次,教师的学科素养得到提升。当学生的“自助餐菜单”提交上来之后,我们要用学科的眼光去整合,确保每个同学都有美味的餐点可食。这就要求我们要非常熟练地掌握每一个概念和原理,能够巧妙地把知识与技能融合在课程中。当学生收集化学发展史的相关内容或收集化学资料时,我们也要去查阅更多的资料,这样无形中就掌握了更多的学科背景和材料知识,加深了对本学科教育教学的理解,另外也有助于教师从联系学科、学生和社会发展的关系出发,开展更为有效的教学活动。

最后,教师也在课程实施中收获了满满的幸福感。在课程实施中,我们树立管理即服务,服务即帮助的意识。让每个人都找到成功的源泉,找到幸福的支点。帮助了他人也成就了自己。

通过实施化学校本课程,我们认识到新课程改革不只是自上而下的召唤,更是我们发自内心的呼唤与呐喊。学生和教师都在这条路上快乐地行走并收获着,但在实施过程中我们也遇到了一些困难和困惑。

在校本课程设计和实施过程中,学校积极地配合并合理地给予课时的安排,并组织领导和请专家来听课和指导。真正做到了“人尽其才、物尽其用、室尽其能、时尽其效、脑尽其思、心尽其享”。虽然觉得国家在教育方面投资的力度在不断地加大,但在课程实施过程中还是严重地感到师资的不足,我们的教师在带多个毕业班化学课的同时还要安排校本课程的相关事宜,常常感到疲累。教师待遇本来就不高,还要利用休息时间走进社区去调查实践、收集整理信息,经常照顾不到家庭。学校也在改革中摸着石头过河,有时也会觉得力不从心。

在评价方面,我们注意评价主体、评价指标和评价方法的多样化。评价主体涉及家长和社会人员。评价方法更是采用了日记的方式,为了解学生的感受和为下一步工作做指导。但是对评价的效果缺少研究,需要我们今后去探索。

我们发现有些内容与国家课程有重复的地方造成了资源的浪费,究其原因还是教师应试思想作怪。另外,课程缺乏与乡土的有效结合,觉得在城市里找不到特色的东西。我们觉得在城市里优势资源像科技馆比较多,但特色的还需要进一步去找寻。

总之,在课程实施的过程中,我们在不断地学习,学习先进的教育理念,学习优秀的课程理念,同时也不忘教育的初衷。我们和我们的学生一起,立足本校,使自身的发展依赖于、服从于、融合于经济社会的发展之中,为着我们的未来而努力奋斗,在实践中创造着更美好的明天。

猜你喜欢
学生成长校本课程初中化学
新疆高职院校少数民族汉语教学的课程设计及开发研究
绿色化学理念下的初中化学教学探究
初中化学方程式的记忆技巧
如何提高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效率
初中化学基础教学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