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学中一题多解的本质

2016-07-18 08:54摇杨刚
试题与研究·教学论坛 2016年23期
关键词:模式识别直角一题

摇杨刚

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是发展智力,全面培养数学能力的主要途径。因此,中学数学课程应该注重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这也是数学教育的基本目标之一。

数学是思维的体现,解决问题是学生学习数学的目的,因而如何通过解题活动来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能力,应是数学教学的中心问题。但过多过密盲目的解题,不仅不会促进思维能力的发展、技能的形成,反而易使学生疲劳,兴趣降低,窒息学生的智慧,只有“闻一以知十”题解,才能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促进他们思维品质的发展,而一题多解无疑是激发学生兴趣,开拓思路,培养思维品质和应变能力的一种十分有效的方法。下面就本人在教学中的体会谈谈“一题多解”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在初三的数学复习中,我们常常采用一题多解来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创新能力,构建知识的网络,整合知识。

建构主义认为,知识是学生在已有经验基础上的建构。每个人的知识基础是不一样的,建构的方法可能就不一样,从而为一题多解提供了可能性。

初三的学生经过三年的学习,初中阶段的数学内容已基本掌握了,知识内容丰富,也为一题多解提供了可能性。

在复习相似三角形一节中,有这样一道题:如图,有一块直角三角形的铁皮余料,它的直角边BC为4cm,AC为3cm,若利用余料中现成的直角,从中裁出一个面积尽可能大的正方形来,则这个正方形的边长为多少?

由于教师在上课时已复习过相似三角形的知识,学生受思维定式的影响,多数采用相似三角形来解。即可证:△BEF∽△FDA,得,设正方形边长为x,则有BE=4-x,AD=3-x,即,解之得x=。

认知心理学家将问题解决过程看作是对问题空间(problem space)的搜索过程。问题空间是问题解决者对一个问题所达到的全部认识状态。人在解题过程中,要利用各种算子改变问题的起始状态,经过各种中间状态,逐步达到目标状态,从而解决问题。问题解决的本质是对问题空间的搜索,以找到一条从问题的起始状态达到目标状态的通路。其认知过程分别为:问题表征、模式识别、解题迁移、解题监控。问题表征指形成问题空间,包括明确问题的初始状态、目标状态及允许的操作。模式识别是指当主体接触到数学问题之后,能将该问题归类,使得与自己认知结构中的某种数学模式相匹配的过程。先前的解题学习对后继的解题学习的影响,即为解题迁移。解题监控指解题者为了达到解题目标,在解题过程中对解题活动作为意识对象,对其进行积极主动的计划、监视、调节和监控的过程。学生的认知不同,模式识别也就可能不同。

由于学生的个人差异性,注意的选择性,有的学生注意到题目中的平行线,将其识别为利用平行线的性质,进行解题迁移。于是有第二种方法:注意到整个三角形被分为三个规则的图形,学生可能将其识别为面积的不变性,将其迁移到利用面积来解决。S△ADF+S?荀DCEF+S△BEF=S△ABC

注意到直角,有的学生会识别为直角坐标系,从而建立如图所示坐标系:

AB的直线方程为:y=x+4

CF的直线方程为:y=-x

可求得点F的坐标为所以正方形的边长为。

同样是注意到直角,也有的学生识别为三角函数,可采用:在Rt△BEF中和Rt△BCA中,

tanB=即:得x=。

从以上可以看出,由于学生问题表征、模式识别的不同,解题迁移的方向不一样,形成了多种不同的思路。最后能否成功解决问题,还需要个人进行解题监控。

数学是一门演绎科学,“数学的命题、概念和理论并不是互不相关的,而是表现出了重要的相互联系,或者说,即是构成了整体性的“概念网络”。正是这样一种相互联系,使我们条条道路通罗马,同时激活了多种概念,这正是数学复习所需要达到的效果。

猜你喜欢
模式识别直角一题
缘起“一线三直角”
一题多解
一题多解在于活
多少个直角
化归矩形证直角
初识“一线三直角”
浅谈模式识别在图像识别中的应用
第四届亚洲模式识别会议
第3届亚洲模式识别会议
电气设备的故障诊断与模式识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