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康复介入时机对脊髓损伤患者负性情绪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2016-07-18 07:25石惠娟
中国疗养医学 2016年9期
关键词:负性脊髓康复训练

石惠娟

心理康复介入时机对脊髓损伤患者负性情绪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石惠娟

目的 探讨心理康复介入时机对脊髓损伤患者负性情绪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2-01—2015-05收治的80例脊髓损伤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早期康复组(早期组)和晚期康复组(晚期组)。两组均给予系统康复训练,早期组患者在入院后24 h内开始心理康复治疗,晚期组在入院后2周开始实施,观察两组患者负性情绪及生活质量的改善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HAD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但早期组下降幅度更加明显,与晚期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FIM、MMSE、ADL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所提升,早期组提升幅度更加明显,与晚期组比较,P<0.05;两组治疗后WHO-QOL-100量表各因子分均有所提高,但早期组提升幅度更明显,治疗后总分较晚期组明显提高,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心理康复介入时机对患者的康复有直接影响,心理康复介入越早越好。

心理康复;介入时机;脊髓损伤;负性情绪;生活质量

脊髓损伤是一种主要由外伤引起的不可治愈的致残性伤害,患者会出现感觉和运动方面的功能障碍,肌肉张力和病理反射也会出现相应的变化,给患者的身体带来巨大的痛苦,同时又承受着巨大的精神压力。研究显示[1-2],由于脊髓损伤可引起四肢瘫痪,因此几乎所有的脊髓损伤患者均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甚至发生精神分裂症,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因此,对患者给予针对性的心理矫正,改善其负性情绪,提高生活质量对临床治疗意义深远。为探讨心理康复介入时机对脊髓损伤患者负性情绪及生活质量影响,现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01—2015-05收治的80例脊髓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2-01—2015-05收治的80例脊髓损伤患者,均符合脊髓损伤神经学分类国际标准[3]。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早期康复组(早期组)和晚期康复组(晚期组),各40例。早期组男性31例,女9例,年龄21~51岁,平均(35.6±3.1)岁;高空坠落伤17例,交通事故伤23例;神经损伤等级(AISA)分级:A级11例,B级19例,C级10例。晚期组男性33例,女7例,年龄19~53岁,平均(36.1±3.9)岁;高空坠落伤15例,交通事故伤25例;神经损伤等级(AISA)分级:A级13例,B级16例,C级11例。两组一般资料差不显著,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标准 ①患者神志清楚,无交流障碍,能够清楚的表达自己的意见。②术后脊柱稳定。③患者及家属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3 排除标准 ①未行内固定术,脊柱不稳定者。②有痴呆病史者。③短暂性脑缺血患者。④严重心、肺、肾等重要器官功能不全者及因肿瘤导致脊髓损伤并伴有全身转移者。⑤合并其他并发症者。

1.4 方法 两组均给予系统康复训练,患者从被动训练开始锻炼,先以肌肉收缩训练为主,再进行肢体缓慢活动,在上述被动训练进行完后,患者便可进行主动训练,由难到易,从而逐步适应。内容包括加强上肢、躯干和部分未瘫痪下肢的主动训练,提高代偿能力,被动训练瘫痪肌肉,避免发生废用综合征,指导使用三点、四点及五点支撑法等进行康复训练,多形式的平衡训练,同时根据患者情况进行直肠和膀胱的控制训练,1个月为一疗程,治疗2个疗程。

1.4.1 早期组 早期组患者在入院后24 h内开始心理康复治疗。心理康复内容:从心理学角度对患者采取针对性的心理治疗,耐心详尽的解答患者的心理疑问以及与疾病相关的各种问题,引导患者正确看待疾病,让患者全面掌握目前存在的问题以及可能遇到的困难及预后情况。邀请已康复的患者现身说法,增加患者之间的交流,进一步消除患者不良情绪。了解患者的个人爱好及家庭关系,针对不同的患者制订有针对性的心理疏导、松弛、音乐疏泄等心理治疗,帮助、指导患者放松自已,积极配合康复训练。对患者进行认知重建,帮助患者正确认识残疾后的人生价值,坦然面对残疾。探索患者的内心世界,不要过低估计患者的坚强性以及过高估计患者的自我觉察性[4]。实施心理康复时间为1个月。

1.4.2 晚期组 晚期组心理康复内容同早期组,但晚期组在入院后2周开始实施,心理康复时间为1个月。

1.5 观察指标和评定方法 采用医院焦虑抑郁联合评定量表(HADS)评价患者的心理状况,无症状:0~7分,可疑焦虑或抑郁:8~10分,焦虑或抑郁:11~21分。采用功能独立量表(FIM)评定患者的独立能力[5],分数越高,代表能力越强。采用简明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对患者的认知功能进行评定,得分越高,说明患者认知功能恢复越好。采用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评定患者的生活活动能力,得分越高,说明生活活动能力越强。采用世界卫生组织生活质量量表(WHO-QOL-100)评价患者的生活质量。

1.6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21.0软件包,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s),组间比较行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HADS评分 两组患者HAD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但早期组下降幅度更加明显,与晚期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1)。

表1 两组HADS评分情况比较(±s)

表1 两组HADS评分情况比较(±s)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组间比较,#P<0.05

组别 时间 HADS(焦虑) HADS(抑郁)早期组 治疗前 13.3±2.2 14.5±3.5治疗后 6.7±2.1*# 7.1±2.7*#晚期组 治疗前 13.5±2.6 14.4±2.3治疗后 9.8±3.8* 10.1±3.3*

2.2 两组FIM、MMSE、ADL评分情况比较 两组FIM、MMSE、ADL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所提升,早期组提升幅度更加明显,与晚期组比较,P<0.05(表2)。

表2 两组ADL、MMSE评分情况比较(±s)

表2 两组ADL、MMSE评分情况比较(±s)

组别 FIM评分 MMSE评分 ADL评分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早期组 55.5±9.5 94.6±10.3 19.4±1.9 27.7±2.1 42.6±7.5 78.4±8.9晚期组 55.8±9.1 78.9±9.7 19.2±1.7 21.8±2.3 43.3±7.9 61.5±8.3P值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2.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WHO-QOL-100量表评分情况比较 两组治疗后WHO-QOL-100量表各因子分均有所提高,但早期组提升幅度更明显,治疗后总分较晚期组明显提高,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3)。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WHO-QOL-100量表评分情况比较(±s)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WHO-QOL-100量表评分情况比较(±s)

注:组间比较,*P<0.05

组别 时间 生理 心理 独立性 社会关系 环境 精神支持 总分早期组 治疗前 5.5±0.2 10.1±1.1 7.9±0.9 6.1±1.1 16.7±2.3 2.5±0.1 32.7±3.0治疗后 8.9±0.2 14.2±0.8 15.2±1.5 8.6±0.9 22.5±1.9 2.9±0.2 65.8±5.9*晚期组 治疗前 5.6±0.1 10.3±1.2 7.8±0.5 6.3±1.3 16.9±2.8 2.5±0.2 33.1±3.3治疗后 7.0±0.2 12.0±0.5 9.7±1.2 6.5±0.6 21.9±2.3 2.7±0.1 46.9±3.9

3 讨论

脊髓损伤多是由于高处坠落、挤压或交通事故等原因所致,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尤其是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脊髓损伤的发病率有增加的趋势,脊髓损伤的康复越来越受到康复工作者的关注[6]。脊髓损伤一旦发生,后果极其严重,患者丧失部分或全部自理能力,严重影响日常生活,给患者及家属都带来沉重的压力。研究显示[7],脊髓损伤患者的生活质量不仅与疾病因素有关,还与患者的心理状况以及患者对社会的适应性有很大关系,因此,针对脊髓损伤患者的治疗和康复,不能只重视生理康复,还要重视心理的康复。

心理康复治疗法体现现代人们的健康观。将心理康复纳入脊髓损伤患者的治疗,与原有的常规治疗相辅相成,心理康复让患者对自身疾病有一个系统科学全面地了解,用心理疏导、松弛、音乐疏泄、移情等治疗手法减轻或缓解心理出现的障碍,患者在这个过程中树立了对疾病康复的信心,有助于患者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治疗中,也有助于患者全身运动水平和生活自理能力得到最大程度地提升[8]。

本研究中,两组患者HAD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但早期组下降幅度更加明显,与晚期组比较,P<0.05;两组FIM、MMSE、ADL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所提升,早期组提升幅度更加明显,与晚期组比较,P<0.05;两组治疗后WHO-QOL-100量表各因子分均有所提高,但早期组提升幅度更明显,治疗后总分较晚期组明显提高,组间比较,P<0.05。

这说明心理康复介入时机对患者的康复有直接影响,早期心理康复者患者心理和功能恢复效果较好。这提示我们心理康复治疗早期运用较晚用2周更能有效地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日常生活能力,分析原因可能与早期介入心理康复能改善患者的精神和认知状态,从而积极配合康复训练和患者发挥主观能动性等作用相关。而晚期心理康复介入导致患者负性情绪未能得到及时纠正,错过了恢复的最佳时机。

综上所述,脊髓损伤患者心理康复越早介入越好,脊髓损伤患者由健康状态突然进入瘫痪状态,心理会产生复杂的变化,尽早介入心理康复有利于针对各期心理障碍进行心理疏导,对患者积极参予功能训练具有重要意义。

[1]李丽,白玉龙,吴毅,等.康复干预时机对不同程度脊髓损伤患者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0,25(7):632-635.

[2]陈纯白,冯海莲,汤呈宣,等.颈髓损伤患者的康复训练[J].实用医学杂志,2011,40(7):1299-1300.

[3]美国脊柱损伤协会,国际脊髓学会.脊髓损伤神经学分类国际学标准(第6版)[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7,13(1):1-6.

[4]郝又国,陆伟伟,施海燕,等.心理康复介入时机对脊柱骨折所致脊髓损伤患者的影响[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3,19(8):768-770.

[5]McArdle S.Psychologicalrehabilitation from anteriorcruciate ligament-medial collateral ligament reconstructive surgery:a case study[J].Sports Health,2010,2(1):73-77.

[6]肖登,夏新蜀.综合康复措施治疗脊髓损伤中枢性疼痛的临床观察[J].激光杂志,2011,37(2):63-64.

[7]刘鑫.不同时机康复介入对不同程度的脊髓损伤患者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研究[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2,11(23):1857-1858.

[8]覃颖鲜,陈克妮,陈晓玲,等.心理康复早期介入对老年性脑卒中患者康复疗效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5(2):507-508.

2016-04-18)

1005-619X(2016)09-0927-03

10.13517/j.cnki.ccm.2016.09.011

650307 成都军区昆明疗养院

猜你喜欢
负性脊髓康复训练
人工3D脊髓能帮助瘫痪者重新行走?
听觉脑干植入儿童康复训练个案研究
共患难, 更同盟:共同经历相同负性情绪事件促进合作行为*
多功能智能康复训练床的设计与仿真
脊柱脊髓损伤患者应用核磁共振成像与CT的诊断对照研究
穴位按摩与康复训练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观察
非负性在中考中的巧用
一种用于经皮脊髓电刺激的可调便携式刺激器设计
个性化护理干预对子宫全切患者负性情绪的影响
球囊压迫法建立兔双节段脊髓损伤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