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周易》的“大人”之德

2016-07-18 03:43肖厚建易水霞
关键词:周易大人

肖厚建,易水霞

(九江职业大学,江西 九江 332000)



论《周易》的“大人”之德

肖厚建,易水霞

(九江职业大学,江西九江332000)

[摘要]《周易》中的“大人”,大体上是指身居高位且有大才德之人。“大人”之德,与天地、日月、四时、鬼神无所不合。修大人之德,进入天地境界,则行事无所不成。时至今日,领导者更要效法“大人”之德。

[关键词]周易;大人;德;天地境界

在现存文献中,“大人”一词最早见于《周易》。“大人”一词在《周易》中共出现29次,在《周易》本经中出现12次,在《易传》中出现17次。在《周易》本经中,“利见大人”8次(分别见于《乾》《讼》《蹇》《萃》《升》《巽》等卦);“大人吉”2次(分别见于《困》和《否》);“大人否”1次(见于《否》);“大人虎变”1次(见于《革》)。在《易传》中,《文言》中出现5次(均见于《乾》文言);《彖传》中出现6次(其中《讼》《蹇》《萃》《升》《巽》《困》各1次);在《象传》中出现6次(其中《否》2次,《乾》《离》《蹇》《革》各1次)。

一、“大人”的内涵

高亨先生认为:“《易经》中之‘大人’是贵族(王侯、大夫)之通称,《易传》认为‘大人’是有大才德之人,无论其有爵位与无爵位。”[1](P57)笔者认为,其实二者未必能这样截然分清。《易经》原本为卜筮之书,使用“大人”一词,主要是就其身份地位而言,指身居高位之人,有时也会兼指其德行。而到了《易传》中,人们对《易经》进行阐释时,会加以发挥,因而更加侧重其道德层面上的意义,即“大人”之德。当然,这些人也大多是有位者。

1.“大人”指身居高位之人

从《易经》中“大人”出现的卦、爻位置可以判定,《易经》中的“大人”是指身居高位之人。在《易经》中“大人”一词共出现12次,其中在卦辞出现6次,分别是《讼》《蹇》《萃》《升》《困》《巽》。卦辞是统领一卦要义的言辞,在卦辞中出现的“大人”,具有影响和决定本卦吉凶的作用,无位者是做不到的。“大人”在爻辞中出现6次,除了《蹇》的“大人”出现在第六爻,其余几次皆出现于二爻和五爻。《系辞下》:“二与四,同功而异位;其善不同:二多誉,四多惧,近也。柔之为道不利远者,其要无咎,其用柔中也。三与五,同功而异位;三多凶,五多功,贵贱之等也。”之所以“二多誉”“五多功”,是因为二爻和五爻分别位于下经卦与上经卦的中爻,均分别处于上下卦的中心地位,有大人之象。例如,《否·九五》:“休否,大人吉。其亡其亡,系于苞桑。”《象》对“大人吉”的解释是:“大人之吉,位正当也。”[3](P85)意思是说,大人能够获得吉祥,是因为他居中得正,处于尊位。从《象》的解释可见,“大人”是指有位者。《革·九五》:“大人虎变,未占有孚。”孔颖达《周易正义》:“九五居中处尊,以大人之德为革之主,损益前王,创制立法……有似‘虎变’。”[3](P240)此处的“大人”,指的是居于尊位,能够“损益前王,创制立法”,实行维新革命的人,譬如商汤、周武王。

其实,“大人”指王侯、贵族等身居高位者,这种用法在先秦时代的其他典籍中也很常见。例如,《论语·季氏》:“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论语正义》:“大人,谓当时之天子诸侯也。”[4](P662)又如,《孟子·滕文公上》:“然则治天下独可耕且为与?有大人之事,有小人之事。”赵岐注曰:“孟子言人道自有大人之事,谓人君行教化也。小人之事,谓农工商也。”[5](P2705)这两例中的“大人”也都是指在高位之人。

2.“大人”指有才德而行中正之道的人

在更多情况下,《周易》中使用“大人”一词,强调的是道德层面上的意义,即大人之德。例如,《乾·九二》:“见龙在田,利见大人。” 王弼注:“德施周普,居中不偏,虽非君位,君之德也。”[3](P3)在这里,“大人”虽未居高位,却有人君之德,所以人利见之。又如,《乾·九五》:“飞龙在天,利见大人。”王注曰:“龙德在天,则大人之路亨也。夫位以德兴,德以位叙,以至德而处盛位,万物之睹,不亦宜乎?”[3](P7)意思是说,“大人”有至德而居高位,德备天下,为万物所瞻睹,所以有利于表现出九五“大人”之德,以化育天下。

在《易传》中,这种对“大人”之德的阐释比比皆是。《萃》:“亨。王假有庙。利见大人,亨,利贞。”《彖》做了这样的解释:“‘利见大人,亨’,聚以正也。”大人有中正之德,行享祭之事,相聚以正,不偏私邪,处事以贞,所以能够亨通吉祥。《困》:“亨。贞,大人吉,无咎。”朱熹曰:“困者,穷而不能自振之义……处险而说,是身虽困而道则亨也。二五刚中,又有大人之象,占者处困能亨,则得其正矣。非大人其孰能之?”[6](P64)在这里,“大人”身处困境,但因为持中守正,故能亨通。这样的“大人”当然是有德之人了。

可见,无论是《卦辞》《爻辞》《彖辞》《象辞》,还是孔颖达、王弼或朱熹的解释,“大人”或者身居高位,或者有才德而行中正之道,或者二者兼而有之。

二、“大人”之德

《乾·文言》曰:“夫大人者,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与鬼神合其吉凶。先天而天弗违,后天而奉天时;天且弗违,而况于人乎,况于鬼神乎?”清人刘沅对孔子这段话做了如下解释:“覆载无私之谓德,照临无私之谓明,生息无私之谓序,祸福无私之谓吉凶。”[7](P8)孔子与刘沅的话是“大人”之德的一个极好的注脚。

1.与天地合其德

关于德,《论语·述而》说:“志于道,据于德。”按照朱熹的解释,道是“人伦日用之间所当行者”,德是“得其道于心而不失之谓也”[8](P94)。道就是人们的行为应该遵循的,即事物发展的规律,而德则是人们对道的认识、把握和遵循。有德者,其思想和行为都合乎规律。天地之德就是天地按规律有序运行的性质与功能。所谓大人“与天地合其德”,即大人的品质和行为与天地之德相吻合。

在《周易》中,《乾》取象于天,象征天的纯阳之性,刚健有力,运行不息,即健。《乾·大象》说:“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乾》的卦辞是“元亨利贞”,孔子在《文言》中解释曰:“元者,善之长也。亨者,嘉之会也。利者,义之和也。贞者,事之干也。君子体仁足以长人,嘉会足以合礼,利物足以和义,贞固足以干事。君子行此四德者,故曰:‘乾,元亨利贞’。”简单地说,乾具有健的功能,健就具有元亨利贞四德,天以其乾元之性运行而至亨利,归于贞一,这一切都是天之健德的功能。

《坤》取象于地,象征地的纯阴之性。《说卦传》:“坤,顺也。”《坤·象》:“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很明显,大地具有和顺敦厚之性,承载万物之能。与《乾》一样,坤也具有“元亨利贞”四德,但却是“元亨利牝马之贞”,牝马兼具柔顺和健行不息之性,正如《文言》所说的那样:“坤,至柔而动也刚。”

从《乾》《坤》二卦的性质可以看出,乾坤之性与天地之性是统一的。孔子以天地之性喻人事,说的是大人应效法天地德性,应该具有“自强不息”和“厚德载物”的双重品质。无论是与天合德,还是与地合德,有一点是共同的,即刘沅所说的“无私”。孔子在《论语·阳货》中说:“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天地运行,生长万物,贡献巨大,却从不自矜功伐。正因为如此,大人之德,自然与天地相合。

2.与日月合其明

《易》以《乾》《坤》象天地,而以《坎》《离》象日月。《说卦传》说:“坎为月。”“离为火,为日。”从形式上看,《周易》上经始于《乾》《坤》而终于《坎》《离》。从内容上看,《周易》上经始于天地之德,终于日月之明。天地之德与日月之明贯穿于《周易》,是整个《周易》的精神所在。那么,何谓日月之明?

《系辞上》:“日往则月来,月往则日来,日月相推而明生焉。”“阴阳之义配日月,易简之善配至德。”《离》象日为昼为阳,《坎》象月为夜为阴。天上之明无过于日月,日月之明犹如火在天上。《大有·彖》曰:“其德刚健而文明,应乎天而时行,是以元亨。”《大有·象》曰:“火在天上,大有;君子以遏恶扬善,顺天休命。”天地之大,日月之明,悬象之高,是周易所反映的对象。既反映宇宙阴阳交替运行的规律性,也反映日月普照大地、毫无偏私这一大人效法的至德,更反映日月之明普照天下,洞悉一切,使邪恶无处躲藏而遏恶扬善的属性。正如《说卦传》所言:“离也者,明也,万物皆相见,南方之卦也,圣人南面而听天下,向明而治,盖取诸此也。”孔颖达解释说:“日月照临,若不以贞正,有二之心,则照不普及,不为明也。”[3](P349)大人遵循规律,正直无私,广施仁德,就能与日月合德。

3.与四时合其序

《系辞上》:“法象莫大乎天地,变通莫大乎四时。”大人除了效法天地之德、日月之明,尚须效法天地运行变化所产生的四季之序。“寒往则暑来,暑往则寒来,寒暑相推而岁成焉。”大人向大自然学习,必须像《系辞上》所说的那样,“广大配天地,变通配四时”。一年四季有明显的变化,有两个问题需要注意:一是季节的阶段性,二是季节的变化性。大人应随季节变化的节律而作为。《节·彖》:“天地节而四时成。节以制度,不伤财,不害民。”高亨先生解释说:“天地有节度,四时乃成。国家有制度,用以节制君臣庶民,则富贵者不骄奢以伤财,不残暴以害民矣。”[1](P473)大人应该效法天地运行的节律,使民以时,役民以道,律以制度。大人还应该效法四季变化,革故鼎新而不墨守成规。《革·彖》:“天地革而四时成。汤武革命,顺乎天而应乎人。革之时大矣哉!”变革是天地万物发生发展的普遍规律,任何事物,只有在一定的条件下进行变革才会生生不已,就像汤武革命得到老百姓的普遍欢迎一样,“顺乎天而应乎人”,这个时候其意义当然很重大。

大人正与四时合德,其行为与四时变化的节律相一致,既具有阶段性,又能及时地提出革新的主张,并实施变革。

4.与鬼神合其吉凶

《周易》中的“鬼神”有其特定含义。《系辞上》:“天一,地二,天三,地四,天五,地六,天七,地八,天九,地十。天数五,地数五,五位相得而各有合。天数二十有五,地数三十。凡天地之数五十有五,此所以成变化而行鬼神也。”又曰:“阴阳不测谓之神。”可见,《周易》中所说的“鬼神”是指事物的发生、发展、消亡的规律在尚未被人们掌握以前的难以预测性。

大人与鬼神合其吉凶,指的是大人在很难预测未来的情况下,行事公道正直,能顺应自然,因此无论发生什么情况,都能做到胸有成竹,都能立于不败之地,即便是鬼神也不能违背他的意愿。这也就是孔子所说的“善易者不占”的道理。

三、修“大人”之德

冯友兰先生说:“宇宙间无论什么事物,都有其理。某种事物,事实上都依照某理但都不完全合乎某理……人是万物之灵,他不但知事实,并且知事实所依照底标准。知事实所依照的标准,即是超过事实。所以他在事实上虽不能完全合乎标准,而却知有标准。知有标准,他即知有一应该。此应该使他求完全合乎标准。人之所以为人者,就其本身说,是人之理,对于具体底人说,是人之性。理是标准,能完全合乎此标准,即是穷理,亦即是尽性。”[9](P235)这一穷理尽性的论述,讲的就是把握客观事物发展的规律并按此规律办事,就一定能够成功。

大人做到上述“四合”,就能做到天人合一,也就是进入冯友兰先生所说的“天地境界”。只要进入天地境界,他做起事来先于天地运行之前采取行动,天不能违背其行为的目的性(因为他了解事物发展的规律,天地的运行会在什么时候达到什么程度,时机不会在该到来时而不到来);后于天地运行而采取行动,则一定会合于天时,正所谓“先天而天弗违,后天而奉天时,天且弗违,而况于人乎,况于鬼神乎?”这就是大人做事一定会成功的原因所在。

社会转型呼唤“大人”之德。《周易》的“大人”之德告诉我们,在工作和学习中,要想取得成功,就要按章法办事,按规律办事,就要无私。领导者更要效法天地之德,体道,悟道,无私。只有无私,才能做到真正的爱民,而只有真正地爱民,才能给自己创造更大的发展空间,创造更大的事业。

[参考文献]

[1]高亨.周易大传今译[M].济南:齐鲁书社,1979.

[2]许慎.说文解字[M].北京:中华书局,1963.

[3]十三经注疏整理委员会.周易正义[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

[4]刘宝楠.论语正义[M].北京:中华书局,1990.

[5]阮元校刻. 十三经注疏·孟子注疏[M].北京:中华书局,1980.

[6]朱熹.周易本义[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

[7]刘沅.周易恒解[M].致福楼重刊本.

[8]朱熹.四书章句集注[M].北京:中华书局,1983.

[9]冯友兰.新原人[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7.

[责任编辑冒洁生]

[收稿日期]2015-12-08

[基金项目]江西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社会转型时期学校传统道德教育问题研究”(MKS1345)

[作者简介]肖厚建,九江职业大学教授,研究方向:教育管理;易水霞,九江职业大学师范学院副教授,文学硕士,研究方向:中国古代文献典籍。

[中图分类号]B22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5-0292(2016)02-0013-03

猜你喜欢
周易大人
2021海峡两岸周易文化论坛暨第三十二届周易与现代化论坛在安阳召开
《周易》古经“幽人”诂正
大人的快乐
大人都不知道的事
让我们学着长成一个大人
假如我是大人
新化山歌
甜甜的“蝴蝶茧”
如果没有了大人
《周易》与《孙子兵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