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略的界面研究
——搭桥参照认知模式

2016-07-18 03:43唐卫平
关键词:省略

唐卫平

(海南师范大学 外国语学院,海南 海口 571158)



省略的界面研究
——搭桥参照认知模式

唐卫平

(海南师范大学 外国语学院,海南海口571158)

[摘要]省略的识解不仅与个人的认知能力有关,还涉及语用层面。本文通过界面研究的方法,将语用学中的搭桥参照理论、关联理论和认知语言学中的认知参照点理论相结合,构建了搭桥参照省略的识解模式——搭桥参照认知模式。该模式揭示了省略识解的认知过程,该过程包括两个阶段:第一阶段通过可能的搭桥假设形成意义潜势,第二阶段通过关联原则限制搭桥假设,实现成功的搭桥假设,完成省略的识解过程。搭桥参照认知模式不仅丰富了认知语用学的研究内容,还为省略的识解问题提供了新的阐释和说明,在教学实践中为师生们提供了解读省略的认知途径,具有一定的实践意义。

[关键词]省略;认知语用学;搭桥参照;认知参照点;关联原则

一、引言

省略是一种常见的语言现象,一直受到国内外语言学界的关注。国内的传统语法学家大多从语法层面研究省略,例如,“省略是一种避免重复、突出关键词语并使上下文紧密连接的语法手段”[1]。在国外,描写语言学、生成语言学和功能语言学三大主要语言学流派都对省略有所研究。描写语言学派的代表夸克给省略的定义是“Ellipsis may be more strictly described as grammatical omission”[2]。生成语言学派把省略看作“没有显性的语音形式但有意义”的句法单位[3](P132-153)。功能语言学派的主要代表Halliday在《英语的衔接》一书中肯定了省略在语篇中的衔接功能[4]。随着认知语言学在国内外的蓬勃发展,学者们开始从认知的视角分析和解读省略现象。例如,吴迪龙、赵艳(2010)运用ICM模式分析了省略的体验性、开放性和关联性等特征[5],张天伟、卢卫中(2012)从转喻的角度解读了省略[6],赵卫(2013)运用向心理论对省略零形代词的搭桥回指的语篇功能进行了研究[7]。

近年来,界面研究越来越受到学界的关注。“界面”在人文社会科学中指不同学科间的交融交汇[8],而学科分支之间的互涉是界面研究的一种派生形式。认知语用学就是一个典型的界面研究的例子,它是由认知语言学和语用学两个语言学分支学科的理论成果相结合而形成的另一语言学的分支学科。本文借用界面研究的方法,将语用学中的搭桥参照理论、关联理论和认知语言学中的认知参照点理论相结合,对省略进行认知和语用的界面解读。

二、省略识解的两个阶段

省略的识解是一个认知的过程,该过程包括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通过已知信息,进行各种可能的假设和推测,为省略的填补提供多种意义潜势;第二阶段是从这些意义潜势中推导和选择出唯一的合理假设,实现省略的信息填补和理解。省略识解的第一阶段可以通过搭桥参照来实现,第二阶段可以通过关联原则来完成。

(一)第一阶段——通过搭桥参照形成意义潜势

省略现象中最常见的问题是“当说话人省略大量信息时,听话人是怎样理解说话人的真正意图的。Clark认为“交际中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就是要理解说话人的意图”,并提出搭桥参照这种解决问题的方法[9](P411-420),搭桥参照理论对省略现象也具有一定的解释力。

搭桥参照又称搭桥跨参照(bridging cross-reference),学者们从回指的角度对搭桥参照进行了定义,“搭桥参照是话语中照应语同先行语之间没有直接联系的一种特殊的参照形式”[10]。“一个搭桥跨参照回指表达式(先行语)是通过添补背景知识即搭桥假设的手段来建立和上文表达式(照应语)的一种联想关系”[11]。对于没有直接照应语的先行语,听话人为了理解说话人的真正意图,最直接的反应就是进行搭桥推理,将间接照应语和先行语联系起来,实现话语的理解。

(1)Mary walked into a music room. The piano was made in the 19th century.

例(1)中的说话人用了定冠词“the”限定“piano”,即假设该信息对听话人来说是已知信息,但在上文中却没出现“piano”一词。此时,听话人要通过搭桥假设“There is a piano in the music room Mary walked into”,将上文“room”(照应语)和下文“piano”(先行语)联系起来,从而推理出“the piano in the music room”这一信息,对省略的内容进行填补:“The piano of the music room was made in the 19th century.”,从而实现省略的理解。

以上例子说明搭桥参照理论对省略的识解具有指导意义。句法省略主要根据句法结构进行省略部位的填补,但其他情况的省略无法通过句法结构来恢复省略的内容。搭桥参照是推理省略内容的有效途径,其推理的基础是听话人的背景知识或认知参照域。这种通过搭桥参照的认知途径来实现省略理解的类型,我们称之为“搭桥参照省略”(bridging-reference ellipsis)。试比较:

(2) She will work today, and (she) may (work) tomorrow. (句法省略)

(3)(房子)冬天冷、(房子)夏天热,公共空间堆满了各家杂物,煤卫到现在还是合用,楼道的墙面早已发霉……(搭桥参照省略)

例(2)属句法省略,可以通过并列结构来补全信息。但例(3)中“冬天冷、夏天热”的对象是什么,我们无法从句法结构中获取信息,只能通过“公共空间、煤卫、楼道”等信息词来构建认知语境,形成与建筑物有关的认知参照域,然后进行搭桥推理:“冬天冷、夏天热”的是房子,那么,省略识解的结果为:房子冬天冷、房子夏天热。

(二)第二阶段——通过关联原则选择合理的搭桥假设

Matsui (2000) 运用关联理论对搭桥参照做了补充,她指出前人对搭桥参照的研究只强调搭桥假设所产生的认知效果,而没有考虑到语言使用者所付出的认知努力,搭桥参照的阐释应受到关联原则的限制[12]。关联原则包括两个方面:同等条件下,效果越大,关联性越强;付出的努力越多,关联性越差。交际的成功意味着付出最小的认知努力,获得最大的交际效果。

根据关联理论,搭桥参照省略同样应考虑到两个方面:其一,搭桥假设对省略识解的认知效果;其二,听话人通过搭桥推理实现省略的识解所付出的认知努力。省略是有原则的、有限制的省,需要对省略的内容和程度加以限制,这一限制原则就是关联原则。关联原则的限制既体现在对说话人省略的内容上,说话人应考虑听话人的理解效果,又体现在对听话人所付出的认知努力上,听话人在进行搭桥假设时应考虑说话人的交际意图。

(4)她有(?)了。

例(4)可以让听话人产生多种搭桥假设:“她有对象了”“她有想法了”“她有喜了”“她有孩子了”“她有车了”等等。如果听话人对“她”已结婚的背景有所了解,那么听话人最直接的搭桥假设就是“她结婚后怀孕了”,例句意为“她有喜了”,这样的省略是符合关联原则的。

(三)关联原则和认知参照点的融合——实现省略的识解

Langacker(1993)认为认知参照点结构是人类基本的认知能力,以至于“没有任何语言现象不涉及认知参照点结构”[13],省略现象也不例外。Langacker将搭桥参照归为一种特殊的认知参照点现象,通常用定冠词the来表示,定冠词的特指功能决定了其所指是特定语境中的唯一实例[14]。这一观点为关联原则提供了依据,搭桥假设的心理路径有许多条,但与交际意图相关的路径只有一条。王寅(2011)对Langacker的认知参照点模式进行了补充和扩展:基于同一个参照点R,可以激活若干个目标T,并以中心—辐射型方式向周围展开,因此,一个参照点R可激活整个参照域D[15],如图1所示。Fauconnier谈到语言的经济性时指出:语境中的任何语言形式具有激活大量认知构造的潜在力,包括类推映射、心智空间连接、参照点组织、融合和复杂场模拟,当我们尝试详细阐明后台认知时,极度简洁的语言形式与非常丰富的对应意义构造之间的鲜明悬殊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16]。Fauconnier的观点说明了认知参照点结构的激活功能对省略现象的解释力。举例说明:

图1:中心—辐射型认知参照点模式

(5)I really like Zelda’s quilt. The pattern is neat and the colors are striking.

在例5中,“the pattern”和“the colors”中的定冠词the表示特指的某事物的“图案”和“颜色”,但该事物的信息被省略。此时,说话人设想听话人可以通过认知语境联想到该事物来填补省略的信息。听话人理解话语的心理过程如下:将“Zelda’s quilt”作为认知参照点,然后进行各种可能的搭桥假设,形成一系列的意义潜势,如:“被子的大小”“被子的重量”“被子的图案”“被子的位置”“被子的颜色”“被子的折叠方式”“被子的主人”等等。如图2所示:

图2:搭桥参照的认知参照点模式

图2中的中心大圆圈代表认知参照点R(the quilt),周围的七个小圆圈代表七种搭桥假设和意义潜势,这些意义潜势组成一个“the quilt”的认知参照域。箭头表示搭桥假设的心理路径,虚线箭头代表可能的搭桥假设,实线箭头代表成功的搭桥假设。根据关联原则,听话人实现成功的搭桥假设有两条:“The pattern of the quilt”和“the colors of the quilt”,从而获得“The pattern of the quilt is neat and the colors of the quilt are striking” 的完整句子。

三、搭桥参照认知模式

搭桥参照省略的识解通过搭桥参照的认知模式来实现,该模式是在一定的认知参照域的基础上,以认知参照点为出发点、以搭桥假设为桥梁、以识解结果为目标,在关联原则的指导下,实现成功的搭桥假设,即完成省略的识解过程。如图3所示:

图3: 搭桥参照认知模式

在图3中,C代表认知主体,P代表突显信息,同时作为认知参照点R,D代表认知参照域,包含所有的意义潜势,T为识解的目标,虚线箭头表示可能的搭桥假设,实线箭头表示成功的搭桥假设。从某一个认知参照点R出发,有多种可能的搭桥假设,形成不同的意义潜势,但在关联原则的限制下,听话人可以根据说话人的交际意图找到唯一正确的心理路径,实现成功的搭桥假设。例如:

(6)实名制,让顽固的“黄牛党”集体失业了!

例(6)中只包含“实名制”“黄牛党”“失业”等三个信息词,但涉及两个相关的认知参照域:“实名制”(D1)和“黄牛党”(D2)。对中国的铁路政策有所了解的人就具有“实名制”这一认知域的背景知识:全国铁路局实行了实名制政策,公民必须凭身份证购买火车票,且每个身份证只能购买一张火车票,并标示出个人姓名,即实名制。“黄牛党”的认知域包含的背景信息有:黄牛党属非法职业,指专靠倒卖高价火车票谋取暴利的不法分子。“实名制”(D1)和“黄牛党”(D2)构成更大的认知参照域,即铁路系统(D)。在该“铁路系统”的认知参照域中,进行两次搭桥假设。

第一次搭桥假设:实名制限制每个身份证只能购买一张火车票。第二次搭桥假设:实名制的限制下,黄牛党没有机会购买多张火车票,也就不能倒卖火车票了。在两次搭桥假设的基础上,将“实名制”“黄牛党”“失业”的信息进行整合,便实现了省略的识解:“在实名制的政策下,靠倒卖火车票的黄牛党无法再从事这种非法职业,于是集体失业了。”

四、搭桥参照省略在教学中的运用

省略是常见的语言现象,学生在阅读或听力理解时常会碰到省略识解的难题,上文中的搭桥参照认知模式为师生们提供了解读省略的认知途径。一方面,学生可以通过建立认知参照域、在关联原则的限制下进行成功的搭桥假设,实现省略的识解;另一方面,教师在出题时可以将可能的搭桥假设设定成选择题的不同选项,以培养学生的搭桥推理能力和理解能力。

(一)阅读理解实例

(7) It was more startling because both in appearance and manner he suggested a very definite type. Here if ever was a man all of a piece. ——全新版《大学英语》综合教程4, Unit 5

成功的搭桥假设:There is a type of “all of a piece” man. A very definite type is this type.

省略识解的结果:Here if there ever was a type of “all of a piece” man, he is all of a piece.

(8) Los Angeles and southern California will enter the twenty-first century as a multiracial and multicultural society. This is absolutely new. ——全新版《大学英语》综合教程4, Unit 4

成功的搭桥假设:Los Angeles and southern California is a multiracial and multicultural society. A multiracial and multicultural society is a new phenomenon.

省略识解的结果:This is absolutely new phenomenon.

(9) 然力足以至焉,(而未至),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成功的搭桥假设:虽“足以至”,但“而未至”才导致“可讥”和“有悔”。

省略识解的结果:然而体力足以达到,却没有达到,在别人看来是可笑的,在自己看来也是悔恨的。

(二)听力理解实例

(10)M: Where’s that VCD player you bought last month?

W: Collecting dust.

Q: What does the woman imply about the VCD player?

在例(10)中,女士提供的信息词“dust”和男士说的“VCD player”没有直接的关系,但是“dust”可以让学生联想到“not touch / not clean / not be used for a long time”等相关信息,当学生进行成功的搭桥假设时:That VCD player has not been used for a long time so that it collects dust,学生选对正确答案“She didn’t use it for a long time”的可能性就很大,这正是学生运用搭桥推理的结果。

(11) W: We are informed that the 11:30 train is late again.

M: Why did the railway company even bother to print a schedule?

Q: What do we learn from the conversation?

在例(11)中,女士提供的“train is late again”信息和男士提供的“print a schedule”信息可以让学生进行这样的搭桥假设:“The train is late for the schedule”,刚好和正确的选项“The train seldom arrives on time”相吻合,说明此搭桥假设是成功的。

综上所述,搭桥参照认知模式有助于我们解决省略的识解难题。搭桥参照省略不仅出现在阅读和听力理解中,还常常出现在口语对话、诗歌、戏剧等篇章中,同样可以运用搭桥参照认知模式来解读不同篇章类型中的省略现象。

五、结语

无论在语言学习中,还是在现实交际中,省略的识解都是一个难题。省略的识解不仅与个人的认知能力有关,还涉及语用层面。本文借用界面研究的方法,将语用学中的搭桥参照理论、关联理论和认知语言学中的认知参照点理论相结合,构建了搭桥参照省略的识解模式——搭桥参照认知模式。该模式体现了省略识解的认知过程,该过程包括两个阶段:第一阶段通过可能的搭桥假设形成意义潜势;第二阶段通过关联原则限制搭桥假设,实现成功的搭桥假设,完成省略的识解过程。在理论上,搭桥参照认知模式验证了界面研究方法在认知语用学中的成功运用,丰富了认知语用学的研究内容;在实践上,搭桥参照认知模式对省略的识解具有一定的解释力,在教学中为师生提供了解读省略的认知途径。

[参考文献]

[1]章振邦. 新编英语语法教程[M]. 上海: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3.

[2]Quirk, R. The Comprehensive Grammar of the English Language[M].Longman Group Ltd, 1985.

[3]Merchant, J. Variable island repair under ellipsis[M]. In Kyle Johnson (ed.).Topics in Ellipsis.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8.

[4]Halliday & Hasan. Cohesion in English[M]. Longman Group Vd.,1976.

[5]吴迪龙,赵艳. ICM视域下语义省略的认知解读[J].外语电化教学,2010(5).

[6]张天伟,卢卫中.省略的认知转喻解读[J].天津外国语大学学报,2012(2).

[7]赵卫.意识流语篇中搭桥回指的语篇功能:向心理论视角[J].山东外语教学,2013(5).

[8]熊沐清.界面研究的涵义、学科意义及认知诗学的界面性质[J].外国语文,2013(5).

[9]Clark. H. Bridging. in P. N. Johnson-Laird, P.C. Wason (eds.). Thinking: Readings in Cognitive Science[M].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77.

[10]文旭.搭桥参照:以图景为基础的解释方法[J].外语学刊, 2004 (4).

[11]Huang,Yan. Anaphora: a cross-linguistic study[M].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0.

[12]Matsui, T. Bridging and Relevance[M].Amsterdam: John Benjamins, 2000.

[13]Langacker, Ronald W. Reference-point construction[J]. Cognitive Linguistics, 1993 (1).

[14]Langacker, R. Cognitive Grammar[M].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8.

[15]王寅.修补的认知参照点原则与语篇建构机制[J].外语与外语教学, 2011(2).

[16]Fauconnier,G. Cognitive Linguistics: Foundations, Scope, and Methodology[M]. Berlin: Mouton de Gruyter, 1999.

[责任编辑薄刚]

The Bridging-reference Cognitive Model for Ellipsis in the Method of Interface Study

TANG Wei-ping

(Hainan Normal University,Foreign Language College,Haikou 571158, China)

Abstract:The construal of ellipsis is not only related to individual cognitive ability, but also involved in pragmatic factors. The method of interface study is applied in this paper, a bridging-reference cognitive model is established by combing bridging-reference theory and relevance theory in pragmatics with cognitive reference-point theory in cognitive linguistics. This cognitive model reveals the cognitive process of construal of ellipsis including two stages: meaning potentials are formed by possible bridging hypothesis in the first stage, successful hypothesis is realized restricted by relevance principle in the second stage, that is the whole process of construal of ellipsis. The bridging-reference cognitive model enriches the research contents of cognitive pragmatics, on the other hand, it provides a new illustration and explanation for the process of construal of ellipsis, at the same time, this model provides a cognitive approach for understanding ellipsis in teaching and learning practice, which has a practical significance.

Key words:ellipsis; cognitive pragmatics; bridging-reference; cognitive reference-point; relevance principle

[收稿日期]2015-12-25

[基金项目]2014年度教育部人文社科青年基金项目“认知语境等值的界面研究”(14YJC740064)

[作者简介]唐卫平,海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认知语言学、语用学、英语教学。

[中图分类号]H0-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5-0292(2016)02-0080-05

猜你喜欢
省略
英语复合句中的省略现象
“省略”讲解与训练
省略量词
偏旁省略异体字研究
省略
省略(外一首)
中间的省略
高考英语中的省略现象探究
高考英语试题中的十大省略现象剖析
省略与替代的学习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