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周批次生产技术

2016-07-18 07:51TimothyFort奥饲本牧业设备上海有限公司
国外畜牧学(猪与禽) 2016年6期
关键词:全场产房后备

Timothy Fort[奥饲本牧业设备(上海)有限公司]



三周批次生产技术

Timothy Fort[奥饲本牧业设备(上海)有限公司]

Timothy Fort,奥饲本中国暨科诺中国的技术总监,拥有20多年养猪生产和管理经验。曾任美国Seaboard集团生产运营经理,后先后受聘于俄罗斯最大的养猪企业Rosagro公司和militorg公司,负责猪场建设、运营管理,在俄罗斯负责建设了高标准的猪场,并帮助上述集团提升了养猪生产水平。擅长养猪流程设计、运营管理、生物安全控制。

今天跟大家分享3种技术的整合应用,即全进全出、保育-育肥一体化和三周批次生产,该技术的应用可以显著提高生产性能。这几年养猪业一直非常关注批次生产,尤其是自PED流行以来,大家对三周批次生产的关注度更高了。从国内外企业的交流情况来看,大家非常关注三周批次生产技术,希望我们给企业提出三周批次生产的具体实施方案。批次生产不是新概念,上世纪80年代就在运用,但由于效率问题未能得到普及。最近几年,三周批次生产再次成为人们讨论的热点。

三周批次生产是指经产母猪和后备母猪每三周配种一次,形成一个“批次”,同一批次出生的小猪直到上市都不会与其他批次的猪混养。养殖周期均以三周为单位,将三周断奶仔猪与母猪配种时间衔接,形成完整的三周生产周期。全场全进全出是指保育/育肥场在新的一批猪进场前,前一批猪全部清空并且对猪场进行清洗消毒。通过三周批次生产,将同批次仔猪用于生长育肥,实现全场全进全出。三周批次生产的最大好处是保育-育肥一体化,保育-育肥一体化是指断奶仔猪直接进入猪舍直到上市。

1 为什么要进行三周批次生产

批次生产可以实现全场全进全出,带来种猪场和养殖户的双赢。从“连续生产”系统改为全场全进全出,可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批次生产可以提供更大的断奶猪群体,以保证可以一次性满足保育场、育肥场或保育/育肥场的需求,从而实现全场全进全出。

全场全进全出可以带来诸多益处,如:减少疾病传播、提高猪的生长性能、使生产过程更易管理和保持良好的生产成绩等。

同一猪群具有相似的日龄、相同的免疫水平、一样的病史,因为没有外来猪进入原有群,因此通过其他猪传播的途径在该系统中被降低或清除。

有研究人员通过实验验证了全进全出对成本及生产效率的影响(表1)。

综合各种因素,总结批次生产结合全进全出和保育-育肥一体化带来的好处(表2)。

2 三周批次生产流程

2.1三周批次生产母猪场规划举例——5 000头母猪

进场母猪必须先在隔离舍经过隔离观察5周,后备母猪进场越早越好。不设配种区,直接建立配怀猪舍,设查情区域,每次配种约780头。设2栋产房,每栋12个单元,每次填满1栋产房,三周后填满另一栋产房。前一栋产房的仔猪在24日龄断奶,设小型保育舍一栋,如出现体型较小断奶仔猪不被养殖户接受,可继续饲养一段时间。经隔离的后备母猪进入后备母猪培育舍,从70 kg长到115 kg。随后进入查情区进行查情。发情的后备母猪进入训练栏适应2周。体重130 kg~135 kg的后备母猪在上次发情14 d后从训练栏转入蛇形区准备配种,目标配种体重是135 kg~140 kg,断奶经产母猪也会在此配种。人工授精110 d后,整群怀孕母猪填满整栋产房,距离所有母猪的预产期不超过7 d,每批转移母猪600头~700头。仔猪断奶日龄介于21 d~28 d。达到标准体重的断奶仔猪直接通过代售舍转出,将5 000头断奶仔猪转到保育/育肥场。达不到标准体重的猪将在保育舍饲养2周再转出,每次约转出2 000头,随后进行消毒。即使是规模为5 000头的保育/育肥场,所有的猪都来自同一批,猪的年龄相近、免疫状态一致。

三项技术整合在一起,可以实现更好的生产成绩,降低费用,并且提供更高品质的猪肉。

3 如何实现批次生产

如何实现批次生产?首先,猪场要适合批次生产;其次,理想的环境控制(温度、湿度、空气质量);第三,对哺乳母猪采食量进行合理控制。

3.1猪场设计举例

为三周批次生产设计的猪场实例如图1。左边为5 000头母猪场,右边为3 000头母猪自繁自养猪场。

图1 三周批次生产猪场设计

3.2批次生产技术

3.2.1后备母猪管理

三周批次生产要进行流程化管理。将每个批次中每头猪的状态用系统表格进行记录。将每批次的主要工作内容和所需工作量列出,给出每天所需的猪舍工作人员数。三周批次生产是以21 d为周期的循环。对比同等规模的猪场,周批生产工作量最大时需要19人,三周批次生产最多需要16名猪舍工作人员。对后备母猪进行有效管理可以提高设施利用率,提高劳动效率,改善适配母猪的生产流程。其中最有效的诱情方法是让公猪直接与后备母猪接触。

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养猪技术中心设计了BEAR系统。BEAR的示意图见图2。BEAR系统是一种诱情查情管理方式,与传统公猪巡栏方式不同,BEAR系统中将4头公猪固定在公猪栏中,交叉朝向。母猪直接安置在两边的发情检测区,发情母猪经个体称重(应大于120 kg),确保配种体重达标(135 kg~140 kg)。若查情效果不好,可将公猪放到发情检测区中。体重达标的母猪放入训练栏饲养2周,等待下次发情与经产断奶母猪一起配种,若体重不达标,放回后备母猪栏继续饲养。应用BEAR系统有诸多优势,如:可提高发情鉴定的准确性、提高同期发情率、改善诱情效果、提升员工工作效率、节省对后备猪场的投资和劳动力成本等。

3.2.2同期发情技术

同期发情对三周批次生产的有效运行非常重要,我们推荐下述产品:

● 必精600(P.G. 600®);

● 律期媒(Regu-mate/Matrix®);

● 律胎素(Prostamate®/Lutalyse®)。

上述产品可以配合使用。

图2 BEAR系统示意图

3.2.3标准的批次生产管理流程

批次配种群组包括断奶母猪和后备母猪。对于断奶母猪,通常将断奶后第4天作为设定日期,它们将从设定日期开始发情。对于后备母猪,从设定的初始批次生产日往前推19 d开始使用黄体素(律期媒),前5 d停止使用,对有问题或不发情的后备母猪使用P.G.600,会有85 %的后备母猪按期发情。如果有发情不同步的母猪,可以让它们怀孕21 d~42 d,然后注射律胎素致流产。如果这种方法在后备母猪上使用,通常要在流产后第二个发情期进行配种。上述方法成功率非常高!

4 总结

大规模的保育-育肥一体化猪场要求全进全出,而三周批次生产是实现全进全出的有效途径。当受到PED等传染病侵袭时,全进全出可实现有效管理和清洁。除了对保育育肥环节的贡献,批次生产的母猪场更易管理,劳动力成本更低。批次生产的实现需要系统设计,其中猪场设计是关键。此外,需要强调的是,作业流程的形成比技术更重要。

详细内容请关注微信公众号:gjxmsy,国际畜牧信息网:http://www. gjxmsy.com/。

猜你喜欢
全场产房后备
后备制动系统可在紧急情况下为轮胎放气
观全红婵跳水
后备母猪的选择和培育
我国冰球“贯通化”后备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
爱逛超市的猫
感动!6岁男孩产房外坚守妈妈生产
生孩子的时候能在产房吃饭吗
海内外买家齐聚 国际化趋势引爆全场
中外萌娃T台走秀萌翻全场
产房仔猪寄养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