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程性与终结性协同评价体系构建及对学生体育学习的影响研究

2016-07-19 02:01王颖涛
运动 2016年1期
关键词:学习效果协同体育教师

李 南,李 晗,王颖涛

(辽宁石油化工大学,辽宁 抚顺 130001)

理论与方法探索

过程性与终结性协同评价体系构建及对学生体育学习的影响研究

李 南,李 晗,王颖涛

(辽宁石油化工大学,辽宁 抚顺 130001)

随着新《纲要》的逐步落实,高校体育教学进入了改革的深水区。体育教学评价体系的构建成为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对整个教学改革影响较深。基于此,本研究在调查部分高校体育教学及评价现状的基础上,试图从人全面发展的角度构建全新的体育教学评价体系,同时对有关体育教学协同评价体系对学生体育学习产生的影响进行了论述。

协同评价体系;构建;体育学习

随着“健康第一”指导思想的持续推动和素质教育观念的逐步落实,国家教育部重新制定了《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以下简称《刚要》),此《纲要》强调高校体育教学工作应该认真贯彻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尊重学生个体的差异性,重视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这也就是需要高校体育课程的教学内容和过程应该从过去强调运动知识与技能的传授转变为重视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掌握扎实的运动知识和运动技能,在教学过程中养成终身体育思想和正确对待体育的价值观。体育教学效果评价是完善体育教学的重要环节和要求,它应该在遵从人发展的规律和体育教学规律的基础上更加与时俱进,不断完善体育教学评价的科学性,与教学改革相同步。本研究意在通过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角度初步构建体育教学评价体系,推动高校体育教学的改革,使改革成果惠及广大学生。

1 大学生体育教学评价现状

1.1 体育教学评价的思想、观念落后

通过对省内部分高校一线体育教师的访谈,体育教师总体表现出体育教学评价的思想观念落后,不能积极探索体育教学更新、更科学、更有效的评价手段和方法。在调查的教师中,教龄在5年以下的教师总体表现出对教学评价认知的不完善,仅凭老教师的教学经验和教学程序进行,缺乏一定的创新性,对国家、省教育部门的相关文件关注不够。

1.2 体育教学评价方式过于陈旧,无法与新《纲要》协调发展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有近50%的高校体育一线教师教学评价手段和方法仍然采用“平时成绩+终末考核”相结合的方式;而另一部分高校则采用了“平时成绩+素质+专项技能”评价方式。这2种体育教学评价方式是现在高校普遍采用的体育教学评价方式,但是这2种评价方式仍然无法满足新《纲要》的要求,缺乏对学生发展过程和全面发展2个方面的考核。

2 过程性与终结性协同评价体系的构建

2.1 体育教学协同评价体系构建的指导思想

现代课程评价认为,教育事实根本不同于作为自然科学研究对象的客观性事实,而是一种主体性的价值主导的事实。因此,体育教学同样要关注学生对不同体育活动价值的认知,关注不同差异学生对体育价值的认知。教育者更应该关注学生在全面发展过程中体育价值的意义。

2.2 体育教学协同评价体系构建的原则

2.2.1 人的发展性 从人的发展角度来看,学生成长是各项机能越来越成熟,身体和心理发展越来越稳定。体育教学在其发展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应该具有持续性、长效性,体育教学效果应该作用于人发展的一生。所以,我们在进行体育教学评价时应从发展的角度来进行,主要指在学期间一学期或一学年体育教学的过程,我们在评价时在关注学生上完体育课之后的变化的同时,更应该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成长。所以,在设置评价指标、评价内容和评价标准时应该考虑学生身心发展性。

2.2.2 人的全面性 从学生发展全面性来看,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成为了教育改革的目标。作为教育的一方面,体育教学同样要将德、智、体、美、劳作为教学的目标。在体育教学中,贯彻全面发展的思想,充分挖掘体育教学中的德、智、体、美、劳,如体育知识和技能的掌握需要运用思维来进行掌握;运动技能学习和练习比赛中需要顽强的意志品质和合作的精神;欣赏体育课中优美动作的能力;体育教学,比赛中充分调动自身体能,听从安排、任劳任怨的品质。这些都是“体育是最好的教育”的最好诠释。所以,在体育教学评价中要兼顾人的能力的全面性。

投稿日期:2015-11-15

2.2.3 学科专业性 高校体育课教学是“三自主”教学模式,每一门体育课的教学对象来自不同的专业,不同的班级,同时毕业的方向也迥然不同。我们在承认、尊重他们专业差异和个人差异的同时还需考虑体育教学内容的选择,我们在教学中,应该考虑专项技术教学和学生专业的相似性,对于上肢操作要求较高的专业学生在篮球课和排球课中应该引起教师更多的关注;对于下肢操作要求高的专业学生在足球课或田径课中更应该引起较大关注。所以,在评价时教师的评价内容和标准会有所不同。

2.2.4 评价科学性 评价结果的合理性来源于评价体系的科学性。体育教学评价需要从不同的侧面来保证其科学性。评价内容和标准的设置要符合体育教学规律和人的发展规律。要充分发挥体育领域专家、学者的思想和研究成果,使评价内容和标准具有较高的代表性、统一性。

2.2.5 评价可操作性 评价的科学性、评价的内容和标准无论多完美,如果没有可操作性,一切都是空谈。所以,在不违背全面系统性的基础上,所选指标应尽可能简化。首先,各指标所需要的数据应是容易采集,且容易统计或估计;其次,对定量指标要保证其可信度,对定性指标应尽可能选择能间接赋值或统计的指标。

2.3 体育教学协同评价体系构建的内容及标准

以前的体育评价体系无论是在评价内容还是评价指标上,都强调了体育知识和技能的提高而忽视对心理健康、运动参与、社会责任等综合素质的评定;重评价的普遍性和共性而忽视了个体差异性。评价主体上,采用自上而下的评价,忽略了自下而上的信息传递和反馈。在评价阶段上重视终结评价,忽视过程评价。因此,在建立新的评价体系时,我们将重点考虑学习态度、情感和意志等后天培养因素。重视学生体能与运动鉴赏水平的发展,强调学习效果的进步幅度。 在评价过程中,重视指标是否具有科学性、合理性和可操作性,努力追求质性和量化指标的结合。

2.3.1 体育专项及相关理论知识 体育教学以运动专项为载体,学生学习专项技能必须以先学习专项理论知识和了解相关理论知识为基础,如体育保健学、运动损伤学、运动生理学等。通过教师介绍、学生自学方式获取知识。考核形式包括自我报告、实战演练、体育知识竞赛等形式。

2.3.2 体育专项技能 体育专项技能评价需要教师评价和小组评价方式,其中教师(任课教师和非任课教师)评价占70%,小组评价占30%。评价过程包括技能展示评分(技术评定和技术达标)和技能学习过程评分。更加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的变化和学习态度。

2.3.3 体能 体能的评价主要依据国家对大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要求进行,项目考核和标准均以此为据。但是在考核中要进行区别对待,对于身材、心理、生理方面有差异的同学则重点考察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幅度来作为判断的标准。

2.3.4 情感和意志 情感和意志评价方法需要综合定性和定量方法的结合。引用或自行编制情感变化量表或意志变化量表进行定量判断,同时还需结合教师的定性描述相结合。采取“自评—组评—师评”相结合的形式,其中学生自评占20%,小组评议占30%,教师评定占50%,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语式评定。

3 体育教学协同评价体系对学生体育学习的影响

3.1 协同评价体系更能促进体育教学内容的改革

体育教学协同评价体系的构建符合国家对高校体育教学的要求,更符合高校教学改革的总要求。好的评价体系不仅能客观合理反映教学过程的总体状态,还能评价教学各环节的合理与否,尤其是教学内容的变化。教学评价首先要评价的是作用与客体的信息载体,教师通过载体将信息传递给学生,如果载体选择不当,信息的传递过程就会发生变化甚至阻碍信息的传递。随着评价体系的不断完善,教学内容必然朝着新《纲要》的要求方向前进。

3.2 协同评价体系更能促进体育教师教学能力的完善

体育教师是体育教学的主体,教师在传授的体育知识和技能,教学过程的设计,教学过程的指导方面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评价体系的执行者是体育教师,评价体系内容和标准的设置和制订离不开体育教师的参与。在教学—指导—评价的循环过程中,体育教师的教学能力会得到不断的提高。同样,体育教学评价体系的完善和更新同样能够促进体育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

3.3 协同评价体系保证了学生体育学习效果的终身效用

评价体系作为体育教学效果核定的主要手段,能够推动体育教学内容的不断完善、提高体育教师的教学能力。在这样的基础上使体育教学效果得到持续、长久的提高。学生的体育学习效果通过评价体系形成了学生体育思想的终身效用,使学生的发展向更加健康、个性自由发展的方向前进。

4 结 语

过程性和终结性协同评价体系的构建主要兼顾了学生的发展性和全面性,通盘考虑了学生身体、心理、社会交往等因素在体育学习过程中的发展变化。该体系的初步构建体现了新《纲要》以人为本,全面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同时也推动了体育教学内容的改革和体育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

[ 1 ] 闻兰,丁庆建.普通高校体育课程学习效果评价内容[ J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5,29(4):77-80.

[ 2 ] 卢晓文,赵钟华.对高校学生体育学习效果评价内容和方法的研究[ J ].浙江体育科技,2006,28(5):63-66.

[ 3 ] 李文杰.对普通高校体育课程学习效果评价的研究[ J ].济宁学院学报,2007,28(6):64-65.

[ 4 ] 乐玉忠.阳光体育下大学体育学习效果评价体系构建研究[ J ].新乡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5(2):193-194.

[ 5 ] 杨小帆,康冬,张鲲.新中国基础教育阶段学生体育学习效果评价的反思与前瞻[ J ].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6,22(2):113-118.

G807.4

A

1674-151X(2016)01-078-02

校教改课题(编号20145230070016)阶段性成果。

李南(1981 ~),讲师。研究方向:体育教学与训练。

10.3969/j.issn.1674-151x.2016.01.039

猜你喜欢
学习效果协同体育教师
体育教师在线教学行为的实证分析
输入受限下多无人机三维协同路径跟踪控制
疫情期间线上学习效果评价分析
“百词斩”对于大学英语四级词汇学习效果的实证研究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基于学习性评价原则提高研究性学习效果的研究
莲心宝宝有话说
中小学体育教师创新行为的现状与促进策略*
“四化”协同才有出路
京津冀协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