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坛常青树
——访女高音歌唱家方初善

2016-07-20 08:44
文存阅刊 2016年2期
关键词:常青树延边歌唱家

红 雨



歌坛常青树
——访女高音歌唱家方初善

红 雨

方初善,国家一级演员。1933年生于朝鲜咸镜北道金策市,幼年随家迁至中国吉林延边居住。1947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吉东军分区文工团,任独唱、舞蹈演员,后入延边歌舞团。1975年调入中国广播艺术团任独唱演员、声乐教员。

1956年,在全国第一届音乐周上,以一曲《闺女之歌》引起业界和媒体的注意。1957年赴苏联莫斯科参加第六届世界青年联欢节,获银质奖。1962年举办了个人独唱音乐会。1980年以来,与丈夫王凯平合作,举办双人独唱音乐会,在全国多个城市演出六十余场,获得成功。1986年赴加拿大、日本等国举办个人独唱音乐会。享有“金嗓子歌后”的美誉。

伴你音韵的是海兰江之夜/韵你歌喉的是天池之水/你的歌声犹如一叶白帆/在碧波银浪上轻轻地飞/《长白之歌》曾掀起松涛万顷/《闺女之歌》曾醉倒莫斯科全城/你把闪光的奖章挂向祖国的前胸/悄悄然,把艺术青春献给人民/你的歌声使机器奏出时代的新韵,时间和空间都因你而活跃/求索和理想都因你而萌动/啊,方初善,你把歌声权当花环/在东方艺术的金字塔上深情挥动!

这是著名朝鲜族诗人金哲为方初善写的一首诗,名字叫《歌声与花环》,这首灵动隽永的小诗仿佛写尽了这位“金嗓子歌后”的一生。

方初善如今已八十三岁高龄。想起五年前中秋节中韩歌唱团的那场演出,方初善的独唱震惊了韩国歌唱团,韩国歌唱团的演员们纷纷找她签字合影留念,夸她唱得好,声音年轻,并被她对音乐的执着和热爱所感染,为其高超的歌唱技艺所折服。

回顾方初善近七十年的歌唱生涯,“常青树”这一称谓于她绝对是当之无愧。她的第一次亮相就惊艳四方,而此后再也没有人能够抵挡她的光芒。

1947年,方初善年仅十五岁。或许在此前谁也不会想到在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汪清县的那个叫做柳树河的小小村落,竟然会走出这样一位享誉世界的歌唱家。而这一切还要从那年春天中国人民解放军吉东军分区的战士们,在柳树河村和村民们的那场军民联欢会说起。

方初善的歌声使战士们折服,而她作为一个农村姑娘能够唱出托塞利的《叹息小夜曲》和爱尔兰古曲《伦敦小调》这些名曲,不由得让战士们震惊,也着实吓了部队领导们一跳,他们不会想到方初善一家是因为避难才来到这里,而她的歌是父母教的。

她的父亲在日本留过学,那时候是县里的高中教员。方初善出生在朝鲜金策市,幼年随家人迁至延边。在团长和政委的动员鼓励下,小小年纪的方初善开始了从军生涯,很快成为了一名文艺兵,并且还参加了1948年辽沈战役中围困长春的战斗。看着敌人打着白旗走出战壕,她深感文艺工作在战斗中的力量和价值。那一枚“东北解放纪念章”她珍藏了六十多年。

建国后,献身于祖国文化事业的方初善更加忙碌。独唱、跳舞、演话剧,到哪里她都是主角。说到方初善,就必然提到她的成名作《闺女之歌》。1956年,在第一届全国音乐周上,方初善以载歌载舞的表演征服了来京参加音乐周的各地文艺工作者,媒体好评如潮。《人民日报》记者在文章中给了方初善“声音好,跳得好,表演好,台风好,形象好”这样“五个好”的高度评价。1957年,方初善又带着这首歌参加在莫斯科举办的第六届世界青年联欢节,在一百多位选手中荣获银质奖。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方初善参加的艺术活动极其繁忙又丰富多彩,多次受到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令她终生难忘的是,有幸见到无限敬仰的毛主席。

1959年,东北三省文艺工作者去福建前线慰问回来的时候,中共中央政治局在杭州开会。有一天晚上,领导安排方初善参加表演,说是晚上来了很重要的领导。当得知有毛主席到场时,方初善再也按捺不住内心的激动,聪明伶俐的她偷偷和秘书申请把她的演出提前安排。当时的情景依然历历在目,她先唱了延边歌曲《我美丽的故乡》,又唱了歌剧《小二黑结婚》选段,演出后毛主席和她亲切握手交谈。看她穿着一身西服,毛主席还问她为什么没穿朝鲜族服装。那时的方初善像做梦一样,幸福得简直要飞起来。回到团里后,同事们立刻热情地围过来抢着和她握手。那一年她才二十七岁。

1957年,方初善(左)在苏联莫斯科参加“第六届世界青年联欢节”期间,同外国艺术家一起交流。

1959年,延边歌舞团选送方初善到中央音乐学院声乐系干部进修班深造。在进修班,刚从苏联留学归国的著名女高音歌唱家郭淑珍教授选中方初善作为她的第一个学生。在恩师的言传身教下,她知道了一个优秀的歌唱家必须用科学的唱法、本民族的语言演唱好自己民族的作品。其次,要熟练运用其他民族的语言演唱世界名曲。学美声的方初善很喜欢唱民歌,同时又善唱美声歌剧选曲和中外艺术歌曲。她与众不同之处是边唱边舞,而且唱和舞十分协调,浑然天成,潇洒飘逸。

方初善是幸运的。1962年,她在北京饭店参加演出,受到了周总理的赞赏并把她介绍给了东方歌舞团的领导,遗憾的是延边歌舞团不放人,调转未成。但是周总理的关爱和东方歌舞团的认可,让方初善此生无法忘怀。1975年,方初善几经周折调入北京,开始了独唱和音乐教学生涯。那时,她是歌舞团最年轻的主力。而此后在演唱事业和参加国内国际的活动,她也是顺风顺水。

走过了八十余载风雨人生,方初善对生活有自己的感悟,对幸福也有独到的理解。我去采访她时,和她并坐在一起,谈起她的生活,她说:“幸福的概念很多,每个人都不一样,现在我觉得健康最重要,一定要互相爱,然后有好朋友,这样才能全面的幸福。”在方初善的眼里,最重要的还是祖国,她忘不了祖国在最困难时期对她们这些少数民族文艺工作者的关怀和帮助,忘不了这么多年组织对自己的栽培,因此在加拿大生活了十年后,她还是选择回到祖国:“这是我的国家,我到全世界都宣传我们国家的少数民族政策和各方面的良好待遇。”

在方初善具有传奇色彩的歌唱生涯里,从未有过褪色的经历,她就如同一棵常青树根植在中华民族的沃土,她爱这一方土地,爱这里的山山水水,这一株美丽的金达莱伴随着歌声绽放在世界各地。

猜你喜欢
常青树延边歌唱家
《延边大学学报》(社科版)2020年总目录
小歌唱家
How to Improve Pupils’ Learning Interest in English Classroom Activities
延边大学美术学院绘画作品
歌唱家与报晓员
“图们江论坛2018”在延边大学举行
草丛里的歌唱家
신라 -고려 시기 경물 묘사 관련한시의 어음문체론적 특성 소고
阳光下的舞姿
——上海市第十二届老年教育艺术节中银常青树杯舞蹈展演暨比赛侧记(一)
党史学界的常青树——贺张静如学兄从教六十周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