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述牛病毒性腹泻诊断方法与防治措施

2016-07-20 16:26王长健张恒丽郑永军
新农村 2016年8期
关键词:防治诊断

王长健 张恒丽 郑永军

摘要:牛病毒性腹泻也叫粘膜病。是由牛病毒性腹泻病毒引起的一种极为复杂、呈多临床类型的疾病。该病呈世界性分布。通过直接或间接接触均可能传播本病。本文从该病病原学方面进行分析,通过传播途径和流行特点以及诊断和确认等方面进行探讨。提出预防与防治牛病毒性腹泻的具体措施。以期提高牛业产业发展的可持续性。

关键词:牛病毒性腹泻;诊断;防治

前言

牛病毒性腹泻病毒可以感染的动物种类较多,如牛、猪、羊、鹿等都可被感染。牛病毒性腹泻在各种年龄的牛都易感染、以幼龄牛易感性最高。病畜的分泌物、排泄物、血液和脾脏等都含有病毒。直接接触或间接接触的方式进行传播。

一、关于牛病毒性腹泻的病原学概述

1.牛病毒性腹泻病毒又名粘膜病病毒。属黄病毒科瘟病毒属。病毒对外界因素的抵抗力不强,56℃很快科将其灭活,对一般消毒药敏感,但血液和组织中的病毒在低温下稳定。在冻干或一60℃的低温能保存多年。

2.关于牛病毒性腹泻流行病学的研究。本病毒可感染不同动物,特别是偶蹄动物易感。不同品种、性别、年龄的牛,但以6至8月龄的小牛症状最重,也可感染山羊、绵羊、猪、鹿及小袋鼠。急性期病牛的血液、分泌物和排泄物中均含有大量病毒;慢性病中往往发生持续感染,在血液和眼鼻分泌物中可长期分离病毒;康复牛可带毒6个月之久,成为很重要的传染源;健康牛、羊、猪等均可隐性感染而带毒,它们都是危险的传染源。

二、牛病毒性腹泻病毒传播途径

直接或间接接触均可传播牛病毒性腹泻病毒。主要传播以动物的消化道和呼吸道为主。也可通过胎盘垂直传播,或由于摄食被病毒污染的饲料和水源而被病毒感染。例如:病畜咳嗽、剧烈呼吸喷出的传染性飞沫而间接使易感动物感染;另外。通过饲养用具、运输工具或者通过自然界的某些宿生如鹿、羊、猪也可以传播本病;以及未经消毒的注射器和被病毒污染的其疫苗等,也可引起本病的大肆传播。另外。携带该病毒的公牛能可长期从精液中排出病毒,通过配种传染给母牛。

三、牛病毒性腹泻病毒的流行特点与症状分析

1.流行特点。大多数牛病毒性腹泻病毒呈隐性感染。根据各国血清学的调查,牛群中有高度的感染率。本病在冬末和春天发生较多,新发病牛群呈暴发流行,发病后可获得长期坚强免疫,老疫区为散发。

2.临床症状。发病机理及临床症状分为急性和慢性,临床感染牛群一般很少表现症状,多为隐形感染。

(1)急性临床症状。急性病毒常突然发病,以腹泻为特征性症状,低发病率、高死亡率为特征,有时会引起全牛群突然发病。可持续1至3周。最初的症状是厌食,鼻、眼流出浆液粘性鼻漏,咳嗽,呼吸急促,精神萎顿,粪便水样、恶臭,有大量粘液和气泡,病牛可能一度出现轻微发热及白细胞减少;发热(体温升高达40℃至42℃)、沉郁、腹泻、脱水、白细胞减少及出现临床症状后几天死亡。病理上以口腔、食道、前胃、真胃、和肠粘膜糜烂特征,有些病例发生蹄叶炎,流泪及角膜水肿,有时见粘膜液化脓性鼻汁。在6月龄至2岁龄的牛中常见急性型。经5至7天潜伏期后。呈现轻度沉郁、厌食、腹泻、口鼻分泌物增多,偶尔可见口腔糜烂或溃疡的病变,奶牛表现产奶量下降,病牛排出低浓度病毒。进一步发展感染后,病牛鼻镜糜烂、表皮剥落,舌面上皮坏死,流诞增多,呼吸恶臭。发生特征性的严重腹泻。持续3~4周或科间歇持续几个月之久,后期带有粘液和血液。急性病例常见于幼犊,犊牛死亡率高于成牛,成年奶牛的病症轻重不等,泌乳减少或停止。肉用牛群感染率为25%至35%。急性病例多于15至30d死亡。

(2)慢性临床症状。慢性型牛病毒发病时多数牛不表现临床症状。出现间歇性腹泻.病程较长。一般2至5个月。很少有明显的体温升高和炎症症状,口腔粘膜很少发生坏死和溃疡现象,但齿龈通常会微发红,同时伴有间歇性腹泻,流鼻汁,鼻镜干燥;逐渐变成鼻镜糜烂或连成一片;眼睛流泪、角膜混浊、分泌物呈粘糊、透明状,出现青光眼症状;生长发育受阻,消瘦、妊娠母牛感染本病时常发生流产,或产下有先天性缺陷的犊牛;趾间坏死严重,伴随慢性蹄叶炎,跛行;有部分病牛出现发育不良,局部脱毛、表皮角化,2至6月内器官衰竭,死亡。

四、诊断与确诊

1.诊断。在本病流行区域,可根据病史、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特别是针对口腔和食道的特征性病变进行初步诊断和确诊。

(1)做常规的病毒分离鉴定或血清检查。同时注意与牛口蹄疫、恶性卡他热等病毒进行区分。

(2)病毒分离应于病牛急性发热期间采取血液、尿、鼻液或眼分泌物;剖检时采取脾脏、骨髓、肠系膜淋巴结等病料,做人工感染易感牛犊分离病毒。

(3)血清学试验方法为血清中和试验及免疫荧光试验等。

2.剖检病死牛。主要病变在消化道和淋巴结,口腔粘膜、食道和整个胃肠道粘膜出血、充血、糜烂和水肿,整个消化道淋巴结发生水肿。

3.确诊。本病确诊须进行病毒分离,或进行血清中和试验及补体结合试验,实践中以血清中和试验为常用。

五、治疗措施

本病目前尚无有效治疗和免疫方法。通过对症治疗和加强护理可以减轻症状。防治脱水和电解质紊乱和细菌继发性感染。

1.可用补液疗法和收敛剂。以缩短其恢复期。

2.可用处方治疗,如用病毒唑、大青叶等抗病毒药进行肌肉注射。或用含糖盐水1000至2000ml,海达注射液8至18ml,VC2至4g,5%碳酸氢氢钠200至400m1,混合静脉注射,每天一次,连用3至4天。

六、预防措施

加强免疫,用粘膜病弱毒疫苗注射加强预防措施。一旦发病要对发病牛进行隔离或急宰,严格消毒,限制牛群活动,防止扩大传染。

猜你喜欢
防治诊断
窄带成像联合放大内镜在胃黏膜早期病变诊断中的应用
浅析智能变电站二次设备的运行诊断及其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