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作文教学开花结果

2016-07-22 07:00蒋建伟
新校园·中旬刊 2016年5期
关键词:感受体验个性化

蒋建伟

摘 要:发展个性,培养创新精神是作文教学的重要理念。教师要根据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情感体验的独特性特点,从引导学生写出独特的感受和体验切入,加强指导训练,以学生情感的个性化促进学生记叙文写作的个性化。最后,让学生在记叙文的写作上形成用“自己的语言”写“自我”的见闻经历,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自我”的真切体验、独特感悟认识的局面。

关键词:感受;体验;个性化;作文教学

“学生是发展的主体”,课标把“发展个性,培养创新精神”作为作文教学的重要理念。那么,如何使学生个性在作文教学中得到贯穿始终的体现,作文教学如何促进并适应学生个性的发展,使学生在作文中充分展现个性并发展个性,就成了摆在语文教师面前的重要课题。个性化作文教学成为作文教学改革的必由之路,还是在观察、阅读、聆听、想象等实践活动中都伴随着特殊的情感体验,即感受和体验。这种情感体验个性色彩最为强烈。同样经历一件事,观察一种事物,看一部电影,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情感体验。如同对待漫天白雪,有的学生喜爱有加,大加赞美;有的学生无动于衷;有的学生则十分厌恶,历数它给人带来的不便。因此,教师完全可以根据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情感体验的独特性特点,从引导学生写出独特的感受和体验为切入点,加强指导训练,以学生情感的个性化促进学生记叙文写作的个性化。下面,我就谈谈自己的具体做法。

一、写作目的上的正本清源

在学生中,有相当一部分人对作文存在错误认识,认为写作文是为了交作业,为了考试获得分数。错误的认识造成这些学生为完成任务而写作文,其结果不是认为无事可写,就是临时拼、凑、改,根本谈不上真情实感的表达。

要引导学生写出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教师首先要在写作目的上正本清源。教师要抓住课上讲评,课下修改及与学生单独交谈等各种机会,帮学生明确:作文是言语交际中的书面表达,这种表达的起因完全缘于一种“需要”,是记录“自我”对自然、社会观察与思考的需要,是记录“自我”生活与成长轨迹的需要,是“自我”成长过程中与他人必要交流的需要。作文既是为“自我需要”而作,因此一定要书写自我独特的感受和真切的体验。那种缺少独特感受真切体验的文章即不符合作文的要求,也不利于自我个性的展露和发展。写作目的上的正本清源,使学生懂得了写作是他们自身的一种需要,也是神圣的权利。作文应该有一种真诚的态度,拿起笔来,审视自己的内心,写出真实的感受和体验,做到“情动而辞发”。

二、引导学生写出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

正如吃饭、喝水、睡觉是人的基本生理需要缺一不可一样,“宣泄”也是人的生理需要。见闻感受,个人经历需要与人交流,感受、感动、感悟需要倾诉,快乐与成功需要与人分享,委屈需要诉说,丑恶需要鞭挞……教师如果顺应学生“宣泄”的需要,为学生创设“宣泄”的话语情境,引导学生“宣泄”,就可在学生“宣泄”中引导他们表达出独特的感受和真切的体验。

1.第一阶段:对传统的作文课进行调整,由原来的两周一次大作文改为一周一次

写作形式由命题作文改为自由作文。两节课的安排是:第一节课请学生相互交流自己一周中难忘的见闻感受和独特的经历。要求学生交流时不仅要说清事情的来龙去脉、具体细节,而且还要“追忆”自己当时的细微情感、心路历程,并把它表达出来。课上,教师首先请两名乐于与人交流的学生上前与全班同学进行交流。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做一个好的倾听者和引导者。每位学生讲完,教师要就学生未说清的事件细节和应该有感受,感悟却未谈出的地方向学生提问,再次引导学生认真“追忆”事件过程,捕捉事件过程中自己的体验、感受、感悟。有时还可以请学生完整地说出自己的情感历程,以引起学生重视。这两位学生交流完后,教师请其他学生两人一组,按此方法自由交流。第二节课,要求学生结合自己所说的内容,自拟题目,自定中心写一篇作文。这样坚持一段时间,学生就会习惯于“宣泄”并且乐于“宣泄””了。他们高兴地说:把心中积存的东西说出来,感觉特别舒服、特别痛快。

通过一次又一次地“追忆”自己的情感体验,学生的情感也变得细腻起来,在相互交流中,常常看到他们紧锁眉头,全身心地回忆当时的情感体验,事件的细节。渐渐的,学生的课上作文,课下周记有了变化,他们逐渐地在把作文本,周记本当作自己的倾诉对象。教师从越来越多的学生作文、周记中看到了写作者个性化的生活、个性化的情感、个性化的感悟。此时,学生作文的个性已初露端倪。在此阶段,教师只在课下看学生作文,了解情况,并不占用课堂时间讲评修改作,作文课上完全让学生“说”和“写”,用更多时间培养学生展示自我生活,独特感受真切的体验。此阶段,教师可以采用优秀作文挂在班中展出的方式,调动学生写作的积极性,弥补无作文讲评课的不足。

2.第二阶段:仍是每周一次两节作文课

课的内容由第一阶段的口头交流和写作,变为作文讲评和修改。课前,教师要把第一阶段学生作文中的问题分类归纳,做到本阶段每次有侧重点地讲评、修改。讲评时,教师重点引导学生“需要”明确的作文,引导学生认识自己本次作文要表达什么,目的是否明确根据写作目的,写法是否恰当,是否展示了自己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

在此阶段,教师结合具体作文,帮助学生总结出捕捉瞬间情感,表达细微感受的方法:一是反观此事,自问有何感受;二是联系背景,摆进自身感悟;三是确定触点,捕捉瞬间情感;四是聚焦镜头,描写事件细节。总结出方法,要在此阶段的作文讲评与修改中,通过赏析、比较、口头、书面补充等各种方式强化此方法。

3.第三阶段:作文形式多样化

自由作文、命题、半命题、话题作文相结合,写人写事相结合,扩大训练点,在加入如何写出个性化语言的指导。此阶段,作文由教师事前布置,由学生课下完成。课上主要是讲评、赏析、修改。每次作文教师都要“追察”学生表达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的情况,在反复讲、反复练的过程中,学生已形成的良好习惯不断得到强化。优秀的学生作文应该是有个性的、有独特的自我感觉,自由真实地表达内心世界,文采优美。

经过三个阶段的训练,学生在记叙文的写作上形成了用自己的语言写自我的见闻经历,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自我的真切体验、独特感悟认识的局面。当然,作文个性化体现在选材个性化、语言个性化、结构个性化、情感认识个性化等各个方面。在对作文个性化的研究中,我深切地感受到, “我”是文章的灵魂,没有“我”的文章就是没有灵魂的文章。“无我”首先是“无我之情”。学生在作文当中由于对生活没有感悟,因而一些社会的道德标准没有内化为学生的内在感情,真善美的指向没有在学生心中引起强烈的共鸣,久而久之,学生的“自我”日趋压抑,心灵日渐冷漠。这样写出来的文章必然没有真情实感。再者是“无我之思”。作文的关键不是题材的好坏,而是取决于作文者有没有对生活的独特视角和见解。以一个方面为切入点,带动其他方面,反复练,练反复,也会极大地促进学生记叙文写作的个性化。

参考文献:

[1]王敬文.鲁迅小说研究[M].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1998.

[2]杨再隋.语文课程的新理念和语文教学的新策略[J].中国小学语文教学论坛:“全国”小语会会刊,2002(3).

猜你喜欢
感受体验个性化
为小学英语个性化合作学习单做加法
《一亿有多大》教学设计与评析
初中作文教学的方法和感受
将“旋律——感受”反馈机制融入中学生物课堂的尝试
关于小学数学单元感受小研究设计的思考
体验视角下文化旅游产品深度开发研究
立足生活,挖掘习作的丰富素材
同桌宝贝
校本课程开发的个性化问题探讨
呼唤雕塑家创作的个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