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色模糊与冲突预测团队凝聚力的表现特征

2016-07-25 06:51杨明旭
浙江体育科学 2016年4期
关键词:角色冲突

杨明旭

(曲靖师范学院,云南 曲靖 655011)



角色模糊与冲突预测团队凝聚力的表现特征

杨明旭

(曲靖师范学院,云南 曲靖 655011)

摘要:角色模糊与角色冲突存在于相互依存的团队并影响着团队凝聚力。研究探索大学生篮球队员角色模糊和冲突在团队凝聚力的表现特征,采用修订后适合大学生篮球队员的《群体环境问卷》、《角色模糊问卷》和《角色冲突问卷》。对参加第十六届CUBA西南赛区28支男女球队250名大学生篮球运动员进行问卷调查,通过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发现大学生篮球运动员的角色模糊与冲突可以很好地预测团队凝聚力,但角色模糊与冲突在进行凝聚力预测时不存在交互效应,角色模糊与角色冲突对团队凝聚力预测有不同的表现特征,文章对此做了进一步的论述。

关键词:角色模糊;角色冲突;团队凝聚力

0前言

研究认为,角色模糊与角色冲突同时存在于相互依存的团队之中,它们会影响团队的凝聚力[1]。大学生篮球队员的角色明确、角色认同、角色配合和队员间的信任对团队凝聚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2-4],说明队员如果在扮演团队角色的过程中出现角色模糊与冲突的问题,那么团队的凝聚力将会受到影响[5]。早在上世纪30年代,Lewin提出群体动力概念后,引发了一系列关于凝聚力的研究[6,7],而队员的角色模糊与冲突如何作用于团队凝聚力的动态过程,却缺乏进一步的讨论。尤其是在我国体育团队项目建设的实践情景下,对个体角色影响团队凝聚力的解读不足,导致了基层团队项目的健康发展受到影响[8]。这与政府开始重视在全国范围内推广三大球项目的普及性实践的导向目标是极不相称的。

角色模糊是个体从期望角色向认知角色转换过程中,不清楚自己的权利、职责、应该干什么和不该干什么;角色冲突是指运动员实际扮演的角色与外界所希望其扮演角色发生的不一致现象[9]。团队成员在从期望角色到行动的整个过程中,可能会发生不同的错误认知,即从期望角色到认知角色的过程中容易出现角色模糊,在认知角色到行为角色的过程中容易出现角色冲突(如图1)。

图1 期望角色、认知角色和行为角色的过程[10]

团队凝聚力主要指为了达成共同目标或满足情感需求而形成的群体心理倾向动力过程,着重体现在对任务与社交的目标上,并以情感需求的方式表现出来[11,12]。从操作性概念的视角,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学者为体育团队凝聚力的建设和测量提出了凝聚力多维度的建议[6]。例如,2012年Thompson建议体育团队的凝聚力应该包括“团队认同”、“团队吸引”、“团队相似性”和“团队目标”[13];同时,Pescosolido认为团队凝聚力研究应考虑到团队的情感和团队身份要素,以及其相互间的关系[7];Martin等在2013年综述了以往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体育团队凝聚力应考虑多维度动态的非稳定性,并强调了体育团队的情感性特征[14]。

鉴于前人研究对团队凝聚力的样本变化特征,并结合马红宇以中国手球运动员为被试翻译验证的群体环境测量问卷(RGEQ)[11],本研究把体育团队凝聚力的测量维度定义为:“团队吸引”,主要指团队成员对团队的向心力[6,15];“团队认同”,主要指队员对球队的认可态度[13];“情感一致性”,主要指团队成员共同的情感倾向[7];“社交一致性”,主要指团队成员在活动情趣上相似性和亲近性的感知[16,17]。

相关的研究认为,如果团队成员角色扮演过程中出现了对自己在团队中担任的角色不清楚,或在扮演角色时存在着冲突,那将会影响到团队凝聚力[18]。总之,团队角色模糊与角色冲突作为凝聚力因变量,为团队建设提供了一个很好的理论依据。从实践的操作性视角看,一个好的团队建设路径是可以通过干预团队成员角色的模糊与冲突,来提升团队凝聚力的。因此,本研究主要基于大学生篮球团队被试,探讨团队建设中角色模糊和角色冲突在预测团队凝聚力的表现特征。研究提出以下假设:

①角色模糊与冲突可以预测团队凝聚力。但由于模糊与冲突存在于角色过程的不同阶段,故角色模糊与冲突预测团队凝聚力时,不存在交互效应;

②由于模糊表现在角色过程的初期,故与团队的吸引之间存在更强的负相关;

③由于冲突表现在角色过程的后期,故与团队的认同之间存在更强的负相关;

④由于受自我行为控制的影响,角色模糊与角色冲突对外显行为较强的社交一致性预测能力弱,对内隐性较强的情感一致性预测能力强。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本研究以参加第十六届CUBA西南赛区的西南财经大学、广西师范大学、云南大学、云南师范大学等28支篮球队,平均年龄20.73岁(SD=4.13)。其中男运动员人数为123人(占总人数的49.2%),女运动员人数为127人(占总人数的50.8%)。

1.2研究工具

关于团队角色模糊与冲突的测量,研究主要基于马剑虹编制的《角色模糊问卷》和《角色冲突问卷》[19],参考Beauchamp的《角色模糊问卷》和《角色冲突问卷》[1],对问卷的词句进行适合大学生特征的修订,并随机选取了60名与测试对象相符的大学生运动员被试进行预测试,改编后的问卷通过250名大样本的验证性因子分析,其总解释度为60.55%。另外,问卷各维度的内部一致性检验表明具有较好的内容信度(角色模糊α值为0.77;角色冲突α值为0.83)。

关于团队凝聚力的测量,研究基于以上讨论的体育团队凝聚力测量概念的4个维度,参考马红宇改编的RGEQ问卷,编写了大学生体育团队环境问卷,并随机选取了与测试对象相符的60名大学生运动员进行预测试。进一步,改编后的问卷通过250名大样本的探索性因子分析,得到以上4个维度结构的凝聚力问卷,其总解释度为63.49%。考虑到样本的数据分布偏移可能会对问卷的整体结构产生解释的误差,经Amos22.0验证性因子分析,结果发现4因子对整体模型适配度的指标为x2/df=3.35,GFI=0.956,CFI=0.933,RMSEA=0.069,说明了修改问卷预设的“团队凝聚力”解释模型是成立的。另外,问卷各维度的内部一致性检验表明具有较好的内容信度(团队吸引α值为0.81;团队认同α值为0.79;团队情感一致性α值为0.88;团队社交一致性α值为0.87)。

问卷备选答案采用7级Likert评价尺度,答案从“非常不同意”到“非常同意”,得分数字越大表明对题项的认同度越高。

1.3研究过程

在预测试时对问卷进行新的信效度检验合格后。在第十六届CUBA西南赛区比赛上征得教练员同意后,在比赛场地周围以球队为单位,队员在研究人员的指导下,仔细阅读问卷的引导语后,确认对问卷各题项内容理解无误后,开始现场完成问卷,然后现场回收问卷。共发放问卷268份,回收268份;经过逐份筛选,剔除错答和有规律作答等无效问卷,得到有效问卷250份,有效率93.3%。在剔除无效问卷后对收集的问卷信息编码录入spss20.0,经因子分析和结构验证合格后,对数据进行相关分析、回归分析和统计力检测分析,来探寻角色模糊和角色冲突对团队凝聚力预测力的表现特征。

2研究结果

2.1大学生篮球队员角色模糊、角色冲突与团队凝聚力的相关性分析

为了了解角色模糊、角色冲突与团队凝聚力的相关性,我们把团队凝聚力、团队认同、团队吸引、情感一致性、社交一致性、角色模糊和角色冲突进行相关分析,根据其系数来观察两者的关系。

表1 角色模糊、角色冲突与团队凝聚力的关系相关性描述

注:***P<0.001,**P<0.01,*P<0.05;下表同

从相关矩阵(表1)得知,角色模糊与团队凝聚力成非常显著的负相关(r=-0.50,P<0.01), 角色冲突与团队凝聚力成非常显著的负相关(r=-0.38,P<0.01)。角色模糊和角色冲突与团队凝聚力的四个维度成非常显著的负相关(P<0.05)。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大学生篮球运动员在承担团队赋予的角色时,角色认知时发生的模糊度越高、冲突越大,团队凝聚力的水平就越低。这些关系容许我们可以进一步进行的回归方程的构建和分析,以确定研究的假设是否成立。

3.2大学生篮球队员角色模糊、角色冲突与团队凝聚力各维度的回归分析

基于相关分析的结果,为了进一步探讨角色模糊、角色冲突与团队凝聚力的预测关系,以及角色模糊与角色冲突在团队凝聚力预测上是否存在交互作用,我们采用分级回归的方法进行分析。具体地讲,该模式把成绩差的角色冲突作为自变量第一步输入到回归方程,角色模糊作为二级式,角色模糊与角色冲突的乘积作为三级式。该分级回归模型结果显示(表2),角色冲突变量描述了21%的团队凝聚力变化,角色模糊作为有意义的结果增加了9%的团队凝聚力变化,最后角色模糊与角色冲突的组合变量预测团队凝聚力,模型不成立,分析结果显示角色冲突与角色模糊之间不存在交互效应。

表2 角色模糊、角色冲突及相互作用对团队凝聚力预测分析模型一览表

为了进一步探讨角色模糊与角色冲突分别如何描述团队凝聚力,根据相关关系我们以角色模糊与角色冲突为自变量,团队凝聚力的四个维度为因变量进行进入回归分析,通过观察角色模糊与角色冲突在团队凝聚力各维度上的预测效应,来讨论角色模糊与角色冲突在团队凝聚力预测的表现特征。

表3 角色模糊、角色冲突对团队吸引的预测分析模型一览表

首先,以角色模糊与角色冲突为自变量,团队吸引为因变量作进入回归,两个维度都进入到回归模型,总解释量为18%,达到大效应变异范围(表3)。可见,角色模糊与角色冲突都能够的预测团队吸引。

其次,以角色模糊与角色冲突为自变量,团队认同为因变量作进入回归,角色冲突进入到回归模型,总解释量为12%,达到中效应值变异范围(表4)。角色模糊没有达到相关性(P>0.05)被方程排除,可见,只有角色冲突能够预测团队凝聚力的团队认同。

表4 角色模糊、角色冲突对团队认同的预测分析模型一览表

同样,以角色模糊与角色冲突为自变量,情感一致性为因变量作进入回归,角色模糊和角色冲突都进入到回归模型,总解释量为25%,达到大效应值变异范围(表5)。可见,角色模糊与角色冲突都能预测情感一致性。

表5 角色模糊、角色冲突对情感一致性的预测分析模型一览表

最后,以角色模糊与角色冲突为自变量,社交一致性为因变量作进入回归,模型成立,其解释量仅是5%小效应值(表6)。可见,角色模糊与角色冲突都可以预测社交一致性,只不过效应量较小。

表6 角色模糊、角色冲突对社交一致性的预测分析模型一览表

3讨论

研究主要通过测试大学生队员角色模糊与角色冲突对团队凝聚力的预测关系,来观察角色的模糊与冲突对团队凝聚力影响的表现特征。根据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的结果,说明角色模糊与角色冲突都可以很好的预测团队凝聚力,解释度都达到大的效应值[20],从相关关系看,角色模糊对凝聚力的影响大于角色冲突。根据分级逐步回归分析我们可以看出,角色模糊与角色冲突不存在交互效应,说明队员不会同时出现角色模糊与角色冲突影响团队凝聚力的情况,而是在不同的角色发展阶段通过不同角色问题来影响团队凝聚力,具体来说就是队员在从期望角色向认知角色转换过程中,团队凝聚力受角色模糊的影响,在从认知角色向行为角色转换的过程中,团队凝聚力受角色冲突的影响。这一结果与角色过程理论是相吻合的[9]。

3.1角色模糊与冲突在团队吸引上的特征

如前所述,当团队凝聚力的“吸引”因素作为因变量进行建模时,角色模糊与角色冲突都达到了统计意义的预测关系,其方程共同的预测解释效应值达到了“大效应”的解释度(R2=0.18)。从其相关系数β值看,角色模糊变量成为主要影响因素且是负相关的关系,解释为当团队成员在所承担的角色上出现的模糊程度越高,则表现他(她)所在的团队对其吸引力就越小,同时,在角色冲突方面,虽然其对团队认同度的预测关系不如“模糊”变量那样强烈,但也达到了统计学的意义。也就是说个体层次上的角色模糊是会影响团队层面的效能[18],通过以任务为导向的训练指导行为对团队的凝聚力建设有直接作用[4]。

团队吸引是指运动员对自己团队吸引力的认知判断。如果队员在认知期望角色时出现不清楚,那就无法在该团队找到存在感,甚至导致队员角色转换中出现角色冲突[10],那么队员会觉得团队没有吸引力。即使队员正确认知到期望角色,如果这与他所期望的角色出现偏差,团队对他的吸引力也会受到影响。然而,角色冲突出现在对认知期望角色清楚的基础上,部分队员的角色冲突会通过自愿为团队做出牺牲来解决,而且这种愿意为团队的牺牲行为本身可获得同伴更多的欣赏[14]。所以角色冲突对团队吸引的预测力没有角色模糊那么强。

3.2角色模糊与冲突在团队认同上的特征

当团队凝聚力的“认同”因素作为因变量进行建模时,只有角色冲突达到了统计意义的预测关系,其方程的预测解释效应值达到了“中效应”的解释度(R2=0.12)。且是负相关的关系,解释为当团队成员感知到的角色冲突越大时,则表现他(她)所在的团队认可就越低。冲突的发生对运动员的满意度有直接的影响力[21]。角色冲突是以感知分歧与实现干扰其目标[22],也会导致队员消极情绪,更可能出现干扰和对抗团队的行为[23],而友好的竞争行为是有利于团队凝聚力建设的[24,25]。

团队认同表现的是队员完全了解其所处团队中所应承担角色的情况下,对团队的一种认可态度,它是需要建立在团队认知清晰基础之上才是客观稳定的。而角色模糊多发生在期望角色向认知角色的发展过程中,是对所承担角色了解不清楚的一种表现,所以角色模糊的程度不能预测队员在所处团队的认同感。角色冲突是发生在角色过程的后阶段,对角色的认知是清晰的,只不过是不接受或不愿完全接受团队所赋予的期望角色。队员角色的冲突和团队认同都是建立在对团队了解的基础上,都具有认知后进行判断的特性,所以角色冲突可以预测团队认同,而角色模糊则被模型淘汰。

3.3角色模糊与冲突在凝聚力一致性上的特征

当团队凝聚力的“情感一致性”和“社交一致性”因素作为因变量进行建模时,角色模糊与角色冲突都达到了统计意义的预测关系,其共同方程的预测解释效应在情感上的值达到了“大效应”的解释度(R2=0.25)。而在社交一致性上的效应值“小效应”[20]的程度(R2=0.05)。说明角色模糊与冲突对情感一致性预测力强,而对社交一致性的预测力较弱。

以上结论反映在团队角色认知中模糊和冲突会导致队员之间情感认同的下降,同时也会引起社交行为认同感的下降。但是,值得一提的是,社会一致性的预测效应减弱了。这种现象的可能性解释是,自我行为控制导致了这种预测关系的下降[26]。具体地讲,社交一致性主要表现在行为上,它不同于情感,具有外显性特征,而情感则可能隐藏。这种情况下,队员为了在团队中生存,可能会对自己的不一致行为加以自我控制,从而可能会使角色模糊和冲突对社交一致性的负向预测效度减弱。在今后的研究中有必要在角色认知模糊与冲突的自我控制方面进行进一步的探索。

最后必须指出,在研究大学生角色模糊和角色冲突与团队凝聚力关系过程中,揭示了队员在不同角色模糊与冲突对凝聚力的影响特征,特别是同一队员不会同时存在角色模糊与冲突对团队凝聚力的影响。说明当从个体层面进行团队凝聚力培养时,摸清队员角色扮演错误的种类是必要的。作为定量研究,笔者建议结论更适合反应当前大学生篮球队员的角色模糊和冲突与团队凝聚力的关系,在预测意义上的结论,只适用于相互依存特征的大学生集体团队项目,是否适应其它社会背景的运动队还需有关研究继续进行探索。

4结论

4.1大学生篮球队员的角色模糊和角色冲突与团队凝聚力呈显著负相关,并可以很好地预测团队凝聚力,角色模糊与冲突在进行凝聚力预测时不存在交互效应;

4.2角色模糊主要出现在角色过程初期影响团队吸引,角色冲突主要出现在角色过程的后期影响团队认同;

4.3由于受自我行为控制的影响,角色模糊与角色冲突对外显行为较强的社交一致性预测能力弱,对内隐性强的情感一致性预测能力强。

参考文献

[1]Beauchamp M R, Bray S R. Role ambiguity and role conflict within interdependent teams[J].Small Group Research,2001,32(20):133-157.

[2]Mach M, Dolan S, Tzafrir S. The differential effect of team members’ trust on team performance: The mediation role of team cohesion[J].Journal Of Occupational And Organizational Psychology,2010,83(3):771-794.

[3]张军.CUBA篮球运动员的角色投入与球队群体凝聚力关系研究[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7,19(6):99-102.

[4]马红宇,王二平.凝聚力对教练员领导行为、运动员角色投入和运动员满意度的中介作用[J].体育科学,2006,26(3):64-69.

[5]王进.当代体育社会心理探索——从理论到实践[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3.

[6]Lindred L G. Group cohesion: then and now[J].Small Group Research,2012,43:655-661.

[7]Pescosolido T, Saavedra R. Cohesion and sports teams: A review[J].Small Group Research. 2012,43:744-758.

[8]张铁明.非正式结构体育社团成员心理资本与群体凝聚力关系的实证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5,49(2):58-63.

[9]叶毅.优秀运动员训练行为控制理论研究[M].成都: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11.

[10]边一民,徐力,喻燕刚,等.组织行为学[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1998.

[11]马红宇.群体环境问卷的修订[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8,31(3):339-342.

[12]Carron A V, Colman M M, Wheeler J. Cohesion and Performance in Sport: A Meta-Analysis[J].Journal of Sport and Exercise Psychology. 2002,24(2):168-188.

[13]Ashauer S. Making the Team: A Guide for Managers, 4th ed by Leigh L. Thompson[J].Personnel Psychology. 2012,65(3):705-708.

[14]Martin L J, Paradis K F, Eys M A, et al. Cohesion in sport: new directions for practitioners[J].Journal of Sport Psychology in Actio. 2013,4(1):14-25.

[15]Bruner M W, Eys M A, Wilson K S, et al. Group cohesion and positive youth development in team sport athletes[J].Sport, Exercise, and Performance Psychology. 2014,3(4):219-227.

[16] Carron A V, Brawley L R, Widmeyer W N. The measurement of cohesiveness in sport groups[M]. Morgantown: Fitness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dvances in sport and exercise psychology measurement; 1998.

[17]Filho E, Dobersek U. The cohesion-performance relationship in sport: a 10-year retrospective meta-analysis[J]. Sport Science Health. 2014,10(3):165-177.

[18]Beauchamp M R, Bray S R, Eys M A, et al. Role Ambiguity, Role Efficacy, and Role Performance: Multidimensional and Mediational Relationships Within Interdependent Sport Teams[J]. Group Dynamics: Theory, Research, and Practice. 2002,6(3):229-242.

[19]马剑虹,张廷文.角色认知、控制感及工作压力的关系分析[J].人体工效学,1999,5(4):15-18.

[20]Cheong J W. Accuracy of estimates and statistical power for testing mediation in latent growth curve modeling[J].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ing,2011,18(2):195-211.

[21]由世梁.大学篮球教练员领导行为、团队冲突、团队凝聚力与满意度关系的研究[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14,33(4):115-121.

[22]Paradis K, Carron A V, Martin L. Development and validation of an inventory to assess conflict in sport teams: the group conflict questionnaire[J].Journal of Sports Sciences. 2014,32:1966-1978.

[23]Paradis K F, Carron A V, Martin L J. Athlete perceptions of intra-group conflict in sport teams[J].Sport & Exercise Psychology Review,2014,10(4):4-18.

[24]Harden S M. Longitudinal analysis of minority women’s perceptions of cohesion: the role of cooperation, communication, and competition[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Behavioral Nutrition and Physical Activity. 2014,29(4):11-21.

[25]Paradis K F, Martin L J. Team building in sport: Linking theory and research to practical application[J].Journal of Sport Psychology in Action,2012,3(3):159-170.

[26]孙拥军,张力为,吴秀峰.自我控制资源有限理论与运动表现失常产生机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9,32(7):112-116.

收稿日期:2016-03-03

作者简介:杨明旭(1982-),男,四川凉山人,讲师,硕士,主要从事运动训练及体育社会心理学研究.

文章编号:1004-3624(2016)04-0111-06

中图分类号:G804.87

文献标识码:A

The Predicting Features of Role Ambiguity and Conflict to Group Cohesion

YANG Ming-xu

(Qujing Normal University, Qujing 655011, China)

Abstract:Role ambiguity and role conflict exist in the interdependent group and also influence group cohesion. This study is to explor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university basketball players’ role ambiguity and role conflict on group cohesion. Participants from 250 basketball players (Teams=28) completed the revised “Group Environment Questionnaire” ,“Role Ambiguity Questionnaire” and “Role Conflict Questionnaire” at the 16th CUBA in southwest zone. With the correlation analysis and multiple regression analysis, the finding from the study is that university basketball players’ role ambiguity and role conflict can well predict group cohesion. However, role ambiguity and role conflict did not have interactive effects while predicting the group cohesion. The study mainly discusses about the characteristics of role ambiguity and role conflict while predicting group cohesion.

Key words:role ambiguity; role conflict; group cohesion

猜你喜欢
角色冲突
高校辅导员角色冲突与职业倦怠研究
高校教师角色冲突的社会学思考
从社会学角度辨析史量才的角色扮演及冲突
小学德育新课程教师的角色解读
社会工作者在家庭寄养管理实务中的角色冲突
大学教师的角色冲突及化解策略
角色理论视角下的留学生辅导员岗位分析
社会角色视域下译者的立体性角色解析
高校辅导员的角色冲突及其自我应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