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旅游教师职业倦怠及其对策研究

2016-07-30 09:17潘丽丽
旅游纵览·行业版 2016年7期
关键词:倦怠感职业倦怠旅游

潘丽丽

目前国内高职旅游教育的发展前景越来越广阔,随着高职教育的不断推进该,高职旅游教师的职业倦怠现象也频频发生。高职旅游教师职业倦怠的成因包括众多的因素,比如社会因素、学校因素、个人因素等。高职旅游教师职业倦怠已是一个普遍的问题,其值得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本文主要阐释了高职旅游教师职业倦怠的现状,分析其职业倦怠的原因,并提供相应的对策,使教师逐渐克服职业倦怠,投入到积极、向上的教学氛围中,完善学校的教育制度。

随着高职旅游教育的发展,高职旅游教师也面临着一些压力,这些压力不同于传统升学教育的压力,也就是说他们不需要面对成绩排名、教师严格评定的压力,而是要关注知识更新的压力、理论和实践更好地结合的压力,这符合高职教育的发展特点,由于高职旅游教育的教学对象和教学性质都与升学教育不同,因此高职旅游教育的教师要努力调整自己的状态。但是在长期的发展中,面对这些压力,高职旅游教师在教学上普遍产生了教学倦怠,这就需要找出倦怠的原因,从各个方面进行调整,活跃教学氛围。

一、高职旅游教师职业倦怠的发展现状

高职教育就是培养高素质、高技能的专业人才,以适应现代化建设的需要。目前国内旅游业的发展前景广阔,人们越来越追求精神享受,提高自己的生活水平。因此高职旅游也如火如荼地开展开来,要求高职旅游教师要有坚实的旅游基础知识,要有熟练的实践技能,能及时处理突发性的问题,因此高职旅游业的培养目标就是:为了大力发展旅游业,带动经济的发展,要培养一批在旅游行业具有较高的知识水平、较高的技能水平和较高的综合素质的专业性人员,同时还要求旅游教师可以在实践中将知识充分利用,提高实践能力。

二、高职旅游教师职业倦怠的成因

(一)社会因素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教师的声望和在社会上的实际地位形成较大的反差,特别是高职教师,其在这种反差里,有很多无奈。在不断发展的旅游行业里,高职旅游教师的处境更为尴尬,被人当做是一种闲差事,这种地位的拉低使高职旅游教师的教学热情减弱,在他们的意识里产生一种不平衡感。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人们对教师这个职业的期望越来越高,对高职旅游教师提出了更多的发展要求,因此高职旅游教师面临着多种发展困境。他们要面对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上发生的变化,应对在专业教学水平上的挑战,还要不断充实自身,以使自己的教学水平适应现代教学的需要,因此这给他们带来的极大的心理压力。

(二)学校因素

学校是高职旅游教师进行教学活动的场所。学校在教育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一方面高职学校教育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促进他们全面发展;另一方面又相对削弱了他们的自主性,加上教师的干涉,难免在教师和学生之间产生摩擦。当教师在这种人际关系中感到紧张,没有归属感时,就会增加自身的压力而诱发倦怠,因此在学校人际关系的问题也会诱发高职旅游教师倦怠的现象。

(三)职业因素

随着教育体制的变革,学校在生源选择之间产生了激烈的竞争,因此高职旅游学校开设的专业既要求专业化,又要突出实践能力的培养。尤其是对于高职旅游教育来说,学生将来可能在在旅游行业中担当旅游顾问或者导游的角色,因此他们要有很高的实践能力。这就对高职旅游教师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他们需要在这种灵活的教学模式中进行角色的转换,因此加大了他们的工作压力,由于他们缺乏自主创造性,因此容易导致职业倦怠的发生。

在高职旅游教育的课堂中,要求学生和老师实现良好的互动,然而在现实的教学环境中,教学虽然由以学为中心转向了以人为中心,学生不仅重视理论知识的学习,还注重实践的操作,但是目前大多数高职旅游院校在师生互动环节相对欠缺,导致学生的积极性减弱,教师采取诸多方式调动学习的热情也成效甚微,因此高职旅游教师的个人成就感遭到了打击,由此产生了职业倦怠感。

(四)个人因素

高职旅游教师职业倦怠感的产生也和个人有关,比如具有以下人格的教师更容易产生职业倦怠感:对自己期望过高,对自身能力评价不当、缺乏自我的正确认知、心理承受能力较差、人生价值观不正。这些人格因素与职业倦怠感的产生息息相关。很多高职旅游教师处处以自我为中心,不能正确对待名利,引发心理失衡、耐挫力较差,因此在高职旅游教学中常常会出现各种情绪问题,产生职业倦怠。

高职旅游院校的教学资源并不丰富,教学设备有待提高,其发展机会也没有传统教育多,尤其对高职旅游教育来说,能更多地进修或者参与旅游实地中去,对教师的自身的发展意义重大。但是目前高职旅游教师的进修机会较少,他们掌握的专业知识也较少,没有形成统一的教学模式,因此教学水平参差不齐,误导学生。特别是很多学生的社会经验较为丰富,其在某些知识层面已经超出了教师,很多教师的自尊心较强,因此他们无形中产生了一种职业危机感,导致职业倦怠心理的产生。

三、缓解高职旅游教师职业倦怠的对策

(一)营造社会氛围,完善教学体系

1、提高教师的地位

高职旅游教师倦怠的解决是一个长期的工程,需要社会各界的不断努力。要在整个社会营造尊师重教的氛围,提高社会对高职旅游教师的认可度,国家要加大对高职旅游教育的重要性的宣传,促进高职旅游教育的良好发展,提高全社会的认识。同时还要加快高职旅游教育改革的步伐,在对教师的培养上主要采用激励的教学模式,为教师提供更多的进修和职称评定的机会,促进良好竞争的形成,创造一种和谐、公平的社会氛围。

2、加强理论研究,适应改革的模式

职业倦怠产生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由于学校的体制改革而给教师带来强烈的危机意识和压力意识。因此高职旅游院校要根据市场和社会的需求,结合自身的需要,制定出符合自身特色的目标,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另外,高职旅游院校在旅游理论研究方面比较薄弱,旅游管理方法老套,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的旅游教学管理体系,不利于旅游教育的发展,因此要加强理论的研究,立足实际,将理论应到实际问题中,缓解教师的职业倦怠感。

(二)学校要加强自身建设,创造良好的校园文化

学校有其自身的文化特征,校园文化的氛围对教师和学生的学习氛围有着很大的影响。为了缓解高职旅游教师倦怠的现象,学校可以从营造教学环境着手:

1、鼓励老师之间的互助。新老师可以充分发挥创造性,在教学上提出自己的教学建议,而老教师则可以将自己旅游教学的经验进行传授。

2、学校要帮助教师进行职业的规划。教师在自己的职业生涯中应该要有良好的心理承受力,还要有较完善的专业知识,学校要施行激励制度,鼓励旅游教师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更多的发展机会,提高教师的教学适应性,有利于减轻教师的职业倦怠感,创造良好的学校教育氛围。

(三)增强教师的适应性

1、建立教师定期进入企业学习和锻炼的机制

高职旅游教师大部分都来自于高等院校,他们日常主要从事理论研究,而相对忽视实践研究,因此接触到的现实问题较少。要建立教师定期进入企业学习和管理的机制,选派优秀的教师到优秀的旅游企业学习,或者作为管理人员参与管理。这种机制的建立可以让教师了解到旅游企业的服务性与实践性,提高他们的动手操作能力,促进教学实践的推进。还可以丰富教师的经验,促进教学内容的更新,以及时关注目前旅游业的发展方向。

2、鼓励教师自身的发展,考取相关的资格证书

高职旅游教育对教师的专业水平有较高的要求,他们除了要有专业知识外,还要具备各种具有专业等级证书和相关的实践经验,因此教师可以通过在职学习的形式,积极参加培训,教研活动等,拓展自己的知识面,提高适应能力,以使自身得到发展,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拥有教学的热情,缓解教师职业倦怠的压力。

3、教师要正确认识自我倦怠,调整自己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都会产生或多或少的职业倦怠现象,高职旅游教师产生职业倦怠时,不要惊慌,应该认识到职业倦怠是一种可治疗的“病症”,但其容易影响教学的效率,因此旅游教师应该对职业倦怠有个充分地认识,职业倦怠也有它的发展历程,它需要教师采取措施进行控制。要提高自己的抗压能力,可以主动寻求学校的帮助,在学校环境内采取普适性的措施,减缓教师的职业倦怠。另外,教师要明确认识自己处在职业倦怠的何种程度,树立积极向上的态度,调整心理。

四、结语

为了促进高职旅游教育的发展,培养一批符合社会需求的专业性、实践性的人才,要尽力克服高职旅游教育中教师的倦怠心理,可以从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和提高教师的适应性等方面来采取措施,缓解高职旅游教师的心理压力,推进旅游教育的有序开展。

猜你喜欢
倦怠感职业倦怠旅游
静脉配置中心工作人员职业倦怠感情况及影响因素研究分析
职业倦怠,别“倦怠”了家
临床护士职业幸福感探讨
旅游
PDCA模式用于手术室护理人员职业倦怠感缓解效果探讨
外科病房年轻护士自我效能感 工作满意度及工作倦怠感研究
扩展阅读之职业倦怠
精神科医护人员职业倦怠相关分析
医务人员职业倦怠的成因及其对策
出国旅游的42个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