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与式教学法用于大学就业指导课程改革的实践探究

2016-08-01 05:15韩雪崔少华李昉睿
企业文化·下旬刊 2016年7期
关键词:教育教学改革参与式教学

韩雪++崔少华++李昉睿

摘 要:随着时代发展,传统的大学教育教学方法必须进行大胆创新和改革。参与式教学法的开放性和贴近性更适合现代教育的理念和宗旨,对大学生就业创业更有指导意义,深受教师和学生的欢迎。

关键词:参与式教学;大学就业创业课程;教育教学改革

就业是当前大学毕业生、家长、学校都非常关注的焦点。《就业与创业》作为大学重要课程,对于规划学生未来的社会职业道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学生就业提供合理有效的就业指导起着重要作用。从目前的教学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方式方法以及成效来看,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解决和完善。参与试教学法具有内容丰富多彩、社会实践度度高等特点,经过多年的应用与完善,深受学生喜爱与欢迎,给教学改革与创新带来活力。

一、大学就业指导课程存在的问题

(一)对这门课程的重视程度不够

学生在毕业前夕,一般忙于毕业论文的写作、社会实践活的参与以及寻觅合适的就业岗位等事宜,对《就业创业指导》类课程重视程度不够,忽视课程中对就业的指导实践作用;课程配备的师资力量也有所欠缺,往往是仓促设置、仓促开课,临时调拨老师进行课程的教授工作,缺乏课前备案以及实践分析的过程,因此课堂教学往往是敷衍了事,课程考核也是一带而过,教学效果流于形式。

(二)教学理念滞后于形势需要

教师的教学方式沿袭传统的说教和传授为主的方式,没有将就业指导对于学生的人生规划的重要意义体现在课程设置之中,让学生感觉到是“纸上谈兵”。

(三)学生参与度低

就业创业指导课的主要内容应该是强化学生的职业意识,对未来的就业形成清晰的思路和正确的方法。但是由于教师的主体意识过强,弱化了学生的参与度,把课程重心放在了就业创业之路之外的教师身上,学生的真正需求无法通过课程来得到解决。

(四)教学内容单一乏味

就业市场庞大而复杂,其中涉及到的政治环境、经济环境、人的因素都是学生渴求得到的信息。但是目前的就业创业指导课程普遍存在提供就业信息多、转变就业观念少;择业指导多、职业道德素质教育少;理论知识多、实践内容少等缺点,学生在就业创业指导课程上学到的知识,还不如自己到社会上实践和参与得到的信息多。教学内容和实际情况脱节比较严重,使得学生参与课程的热情无法高涨起来。教学同时,教学手法也比较单一,教师照本宣科的方式早已不能激发起学生的兴趣,填鸭式的灌输遭到了学生的抵触,对教师本人传授的知识,学生们往往不信服或者不接受。

(五)考核流于形式

大学课程的考核是对教学成效的验证。但是有些课程由于受关注度不够,学校和学生的重视程度均不足,考核方面往往是形式主义。例如就业与创业指导课程一直就是走过场。考核架构、考核内容、考核方式、考核方法、考核时间地点等等,均缺乏科学合理的工作部署。

二、对就业创业课程中采用参与式教学理念的思考

(一)参与式教学理念介绍

参与式教学强调的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真正的就业创业实力。

1.通过进入社区,展开各项调研,获得第一手资料。这种方法也叫田野调查手法。这种参与式教学手法要求学生对社区的现状、问题、解决方案进行观察和参与,通过实践了解社会工作的内涵和方式方法。

2.老师和学生是参与社会调研的主体,亲身体验社会交往、社会活动、社会实践的意义与价值,社会问题的错综复杂、社会现象中的人情冷暖,通过自身的学识和社会活动能力去解决,获得社会认同感。这种教学以教师为引导,以实际活动为课程内容,目的是让学生在观察、参与、分析、实践中获得解决问题的能力。

3.参与式教学方法,就是通过学生参与社会活动、职业活动,获得真实的职业生涯初始阶段的感受,了解到就业创业课程设的设立对于他们进入社会的意义,在真实的情感体验中加强学生学习课程的热情和积极性,获得就业指导课的存在意义,取得课程设置的最终实效。

(二)参与教学法的实际运用

1.改革创新教学思路

要进行课程创新,首先要对教学思路进行创新。教师要改变自身的职业限制,将课堂的主动权移交给学生,将学生变为课程的主体,自己成为课程的参与者。首先要了解学生对于这门课程开设的需要是什么,明白课程内容的设置对于学生就业创业的重要性,对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要加以积极的拥护;强化课程的实践和操作,抛弃我教你听的传统教学方式,采用情境式教学,将社会真实职业场景引入到课程中来,或者将学生带到真实的社会工作中去,让学生在真正的社会环境中体验到人生价值和职业的涵义;加强对学生的人生价值观和职业道德观念的培养和建设,要让学生通过课程的学习,对长远的人生规划和职业生涯有初步的了解和设想。将课程的可持续行与学生的人生与职业的可持续性结合起来,使课程成为学生进入社会这个阶段重要的精神指导。

2.创新教学模式

教学模式采用提问、反思、分析、提升的程序进行展开。可以由学生提出问题或者研究专题,让学生参与到社会活动中去寻找答案,在寻找的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在亲身参与与体验中加入教学环节中来。对于课程中的职业心理、就业政策、职场利益、自我营销等通过专题研讨的方式,设定场景、人物、课题等,让学生带着问题进入真实的场景中,或者通过情境的课堂设置或者案例分析。让学生身临其境地体会到真实的感受。采用游戏或者模拟社会互动场景的方式,教师可以将课堂设置成问题解决中心,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不断进行反思与研究,在实践中寻找答案,总结经验、吸取教训、并得到来自教师和其他参与者的批评与建议,通过反思、研究、讨论、得到大量就业创业经验、正确的就业心理辅导等有价值的课程内容。

(三)角色互换

通过营造灵活有趣的课堂氛围,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地位实现了平等自由。学生不再是被动接受,而是主动、自由地发问或者参与。教师在课堂上是课题或者专题的策划者、引领者、咨询者和服务者,学生是课题或者专题的参与者、设计者、实施者。对于课程的内容、教学方式方法、组织形式、练习与复习,学生是主体,老师是客体。

(四)开拓多样化的教学方式

学生的就业创业过程是从学生向社会参与者转变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需要学到的是社会价值体系的重新构建、社会角色的生存技能等。理论知识绝对不能满足社会对学生的要求,为了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职业价值架构,完成从学校生活到社会生活的转型,就业与创业课程除了设置真实的社会场景、将学生带入真实的社区工作之外,还可以利用网络科技手段,使用新媒体等载体来创新教学设计。利用学生熟知的手段进行课程内容的传授是最好的拉近与学生的距离,促进学习热情的方式。在就业创业指导课程中,使用多媒体网络视频开展职业创业政策讲解、播放优秀的招聘视频;利用微博微信等公布招聘信息,利用APP等将职场信息进行传播;建立QQ群,加强学生与外界的沟通,开展就业创业交流等,既能满足学生在课堂上能融入信息时代的诉求,还能加深学生、师生、社会之间的互动交流。

(五)搭建课程、社会、企业多方实践和考核平台

大学有别于初级教育,课堂上和课堂外都是大学课程的平台,尤其是与社会息息相关的就业创业指导课程,更应引入社会、企业等多方平台,共同为学生提供实践和考试平台。这个平台可以将这些都融合在一起,满足多方的需求,如建立就业创业基地等。通过真实的测评、考核、优胜劣汰,学生得到了真正的企业实习、岗位实习、社会实践感受,学习了职场礼仪等基本知识,获得了一定的社会经验,对自己的专业水平是否能满足社会需要有了一定的来了解。并且通过与企业管理人员、优秀员工、技术能手的交流与学习,对自身的不足有了充分的认识,也对未来的职业目标有了清晰的思路。

三、结语

大学生就业创业是国家和社会普遍关心的问题,因此就业与创业指导课程可谓任重道远。在大力发展教育教学创新改革的今天,融入参与式教学方法,有效地开展就业创业指导,是每个教师需要认真思考和探索的课题,对于加强学生社会实践能力、提高学生职业素养、强化学生社会生存能力、正确看待社会与自身价值具有重要意义。

猜你喜欢
教育教学改革参与式教学
大学生职业规划课堂参与式教学干预研究
普通生态学参与式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智能手机普及化时代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创新研究
参与式教学在“旅游与生活”植入式在线课程改革中的运用
学前教育专业理论课教学方法改革的思考与实践
参与式教学法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关于中职语文教育教学改革的思考
在校企一体化背景下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探析
实践知识与教师教育教学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