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电子书包的“云课堂”平台设计研究*

2016-08-01 06:17张乐乐
广州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6年3期
关键词:云课堂电子书包平台

张乐乐 王 雨

(1.南京医科大学康达学院,江苏 连云港 222000;2.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江苏 连云港 222000)



基于电子书包的“云课堂”平台设计研究*

张乐乐1王雨2

(1.南京医科大学康达学院,江苏 连云港 222000;2.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江苏 连云港 222000)

摘要:随着移动技术的发展,电子书包悄然迈进了教育的殿堂,并且开辟了一个改变传统课堂教学模式新的研究方向。文章首先对基于电子书包的“云课堂”内涵与现状进行了阐述,探求分析构建基于电子书包的“云课堂”的整体及功能需求。然后在联通主义学习理论和用户体验理论的基础上,重点建构设计了基于电子书包的“云课堂”平台。研究目的在于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实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促进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

关键词:电子书包;云课堂;平台;设计

引言

时代在进步,技术在更替,教学在改变。传统课堂的教学模式是关注传授知识多少的“填鸭式”教学,深深埋藏了学生主动思考与学习的能力。当前,随着云计算、物联网技术的日益成熟,“云”不仅改变着人们的交往方式和思维方式,也将极大地改变人类的学习模式,给人们带来全新的学习体验。“云教育”模式下,电子书包冲破了千年尘土羁绊,再次登上了教育信息化的舞台,构建了全新的教学模式,真正实现了学生个性化的自主学习,给传统的教学方式带来了极大的挑战。一些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学校正进入“无纸书籍”的学习时代,电子书包已成为未来教育发展的新趋势。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地提出了“要加快教育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加快终端设施普及”[1];《上海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推动‘电子书包’和‘云计算’辅助教学发展”[2]。在政策的支持下,国家对教育基础设施建设采取了相应措施,如近期国家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的开通,以及“校校通”、“班班通”、“人人通”项目的实施等等。这些为电子书包的发展、为“云课堂”的实施提供了环境支撑。沐浴着数字化雨露成长的新一代数字土著民们,他们正感受着学习载体的嬗变和学习方式的变更,传统的纸质教材已经不再满足于他们的学习需要,而是逐渐适应了以数字化方式进行的学习。课堂学习中,学习者对于传统的“黑板+教科书”的教学越来越“抵制”,反而对新技术产品的引入充满兴趣。课堂——一个求知者吸取智慧的神圣殿堂,在未来的发展中会是什么样的呢?翘首远望,新技术彻底颠覆了传统课堂,未来的课堂就是孕育在“云”教育模式下的“云课堂”。因此,构建基于电子书包的“云课堂”平台,真正给学习者们带来智慧教育,已经成为教育工作者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基于电子书包的“云课堂”内涵与现状

(一)基于电子书包的“云课堂”内涵

基于电子书包的“云课堂”就是在“云计算”技术的依托下,学生们卸下了沉重的书包,带着“云终端”——平板电脑去上学,教师也不用站在学生身边,在“云端”就可直接指导学生并参与问题的思考,无障碍的交流与传输功能,实现了一种高效、便携和实时互动的课堂教学形式。如图1所示。

图1 基于电子书包的“云课堂”

电子书包云端资源系统存储着丰富的“云课堂”教与学资源,教师教学资源与学生学习资源可以进行随时的共享,这样使得每位学习者都能享受到知识的“大餐”。课堂中学习者根据自身需求选择合适的内容进行自主学习,遇到问题及时与学习者进行交流。内容学习完之后,学生将老师布置的题目进行操作,做完提交后系统会自动进行批改。教师运用系统功能了解学生学习掌握情况,为不同的学生推送不同的学习资源,实现教师指导下的个性化自主学习。学生在这样的课堂进行学习,不但感到内容有趣,信息量大,而且能够与教师进行高效互动。云课堂活动不仅调动了学生的参与度,还使教师在教学中及时获得教学效果的反馈,并对学生的问题进行针对性的个别指导。

(二)“云课堂”平台国内外应用现状

笔者对近年来国内外利用电子书包进行“云课堂”教学的应用情况进行了梳理,发现国外借助“云计算”技术来实施电子书包的教与学应用比较前沿。2011年,澳大利亚部分中小学就试行了“数字书包”和“早期教育IPAD激励计划”,其目的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个性化的学习方法和获得丰富的学习资源。根据最早的试点西澳settlers小学试用IPAD的结果显示,高科技能很好地激发孩子们,尤其是男孩子们,对阅读、数学和科学等方面的学习兴趣。平板电脑的触控和互动性,使得学生可以更快地掌握乘法表、图形认知等;在阅读方面,IPAD让学生在学习拼音、朗读时更积极[3]。此外,2012年,韩国政府也推出一项计划,打算在2015年前全面实现学生课本数字化改造,采用“云计算”计算机网络系统辅助教学,使学生通过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设备就能分享传统计算机资源,培养学生个性化的学习方法,让他们学会多渠道地获得学习资源。美国Nimbus云课堂为家长、教师、学生提供了一个互动交流、协作教学的平台。Nimbus能促进各级教育管理者之间的交流互动,各级管理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工作需求建立属于自己的网上部门工作空间,安全地进行信息传递和工作管理,并且支持老师与老师之间、老师和学生之间、老师和家长之间丰富的资源共享,同时提供相关的权限来保护学生在学习期间的信息,让家长确信孩子们的虚拟学习环境是安全的[4]。Nimbus还能够拓展课堂之外的学习,学习者与教师之间实现知识分享,相互学习。

目前国内对于“云课堂”平台的研究还只是处于初级阶段,教育应用处于探索期。2012年首届“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应用展演”活动中,“天闻数媒”携“AiSchool云课堂解决方案”首次亮相。“AiSchool云课堂解决方案”主要由“云课堂”引擎和教学一体机组成。“AiSchool云课堂”引擎运用云平台技术、具有服务教师备课、授课、学生学习、测评等功能,同时具有电子课本及精准教学内容,能完美支撑数字化教学全流程[5]。“AiSchool云课堂”将实现高效课堂、泛在学习和因材施教等目标。

2012年上海的一所小学三年级也进行了数学课的“云课堂”试验,利用云计算技术,“云课堂”平台具有师生个性化互动指导功能和评价功能。“云课堂”中存有大量的学习资源,学生手拿平板电脑,可在不同难度级别的题库中选择适合自己的习题,系统自动批改并向老师反馈答题情况,从而实现真正分层教学和个性化指导[6]。“云课堂”平台还有系统评价功能,根据学习者测试答题情况,会自动生成诊断单,学生根据学习诊断单了解自己的学习薄弱点,进行有重点的复习巩固。

2013年无锡市南山区教育部门首推“云课堂”,打造全区统一的教育公共服务平台,使每个学生都拥有一份电子学习档案袋,用于记录学生学习成长的足迹[7]。从国内“云课堂”平台整体水平上看,“网易云课堂平台”相对比较成熟,该平台能够为学习者提供海量的优质课程资源,帮助教师搭建专业高效的网络教学环境,通过平台教师与学生之间,实现了交流与互动。“网易云课堂”的一大特色就是不像传统的互联网教育由教育平台制定课程参与者只需要按部就班的学习,它开放了普通用户建立课程的权限,由用户自己创建学习内容,通过众包的模式来建立课程,每个人都可以成为课程创建者,收集互联网上的教育资源进行分享学习[8]。

“云课堂”不仅是一股信息化浪潮,更可能成为未来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基于电子书包的“云课堂”平台设计将是未来课堂研究发展的一个必然趋势,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与意义。

二、基于电子书包的“云课堂”平台设计的需求分析

(一)总体需求

当前,网络技术已经充斥在人们生活的每个角落,人们逐渐适应了数字化的生活方式和学习方式。新技术在悄悄融入教育的过程中,都会给教育带来阵痛和变革。电子书包被“云技术”赋予了一种新的“魔力”,实现了个性化的人机交互,改变了师生之间教与学的方式和沟通方式。课堂中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学习资源的获取以及学习结果的评价方式等等都发生了彻底的改变。师生之间通过“云端”随时随地展开课堂教学成为可能。因此,设计基于电子书包的“云课堂”平台,创造全新的教学环境成为当前教育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

“云课堂”平台就是借助“云计算”技术,实现一种高效、实时互动的课堂教学形式。教师与学生只需通过无线网络,便可进行学习资源(音频、视频、学习材料等)、学习结果反馈等数据的传输,使得不同地区的学习者能够同步进行课堂学习。并且,能够实现教师、学生、家长三方立体的无缝连接。“云课堂”平台要求在硬件上具有资源共享、“零距离”交互的功能,实现系统对学习者个体差异进行诊断并推送不同的学习资源,设计“主动推送”功能,满足用户良好的体验需求。在软件上,设计多学科多种类的资源,给课堂注入新鲜血液的同时满足学生个性化的学习需要。因此,“云课堂”平台实现了无尘式的教学,促进了教育的绿色环保,推动了人人通项目的实施。

(二)功能需求

“云课堂”中丰富的资源,能够让学习者驰骋于信息的海洋,感受知识的力量。“零距离”的交互更是突破了传统课堂中师生交流的时空限制,教师能够随时随地对学生进行个别化的指导,满足了学生自主学习的需要,也提高了课堂的学习效率。笔者对目前“云课堂”平台的应用现状进行调研,发现一般平台都具有教师备课、授课、学生测试的功能。俗话说教有法但无定法。本研究试图通过传统课堂与“云课堂”结合的方式进行设计,将备课、授课、测试这些功能融入到课前、课中、课后三个环节之中。课前的导学服务,个性化的指导;课堂中的教学,合作交流、自我展示,让学生体会到“云课堂”的趣味合作性;课后的辅导巩固,资源的“主动推送”功能,实现了个性化的自主学习。此外,整个课堂的学习过程,家长、教师和学生还能实现三方无缝连接,让家长及时了解孩子在学校的学习掌握情况。

1.课前——导学服务平台

“云时代”的呼唤下,电子书包升级为虚拟的“云书包”,其就像一个巨大的蓄水池存储着海量的信息资源。基于“云书包”的“云课堂”为学习者和教师的课堂教学提供了方便。课前导学,教师首先在平台中发布预习的内容与课堂要回答的问题,学习者登陆平台时,就可以直接进行预习、了解课堂将要讲解的内容,预习完后并回答相应的问题。教师根据学生课前预习内容问题的回答,了解到学生的预习情况与知识储备情况,给予学生个别化的指导。教师只需将学生在理解上有偏颇的问题讲清楚就可以,让课堂教学更有针对性,提高了课堂效率,真正实现课堂教学的高效化和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学生在进行回答问题的同时也可以浏览其他同学对这个问题的回答,以加深对问题的深刻理解。互动交流过程中,学生可以附加表情符号,表现自己的喜怒哀乐,这样就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为融洽课堂的气氛、提高课堂的效率做准备。

2.课中——课堂教学平台

课堂教学时,教师首先通过平台发放课堂学案,并指导学生对教学内容进行分组合作探究。通过协作交流,每一组派个代表将小组学习成果通过平台进行总结展示,教师对每组发布的学习成果进行点评,并引导其他小组成员对学习内容进行分析、提出疑问。在教师的指点下,需要展示的小组成员将这些疑问进行总结归纳并发布到平台中。教师在课堂中时而与学生平等对话,时而又成为了帮助学生答疑解惑的指导者。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使得课堂更加活跃,学生更符合“课堂主人”的身份。

3.课后——课后巩固平台

课后,教师通过布置课堂练习并动态监测学生的答题情况,完成对本次课堂学习效果的检测。检测的结果系统会直接输入到辅导模块中的学生电子学习档案中,教师可以根据检测情况对学生进行个别指导。此外,教师还可将课堂上的重点、难点和教学内容上传分享到平台资源库中,学生根据自己课堂的掌握情况及时下载教师分享的资源,并对其进行巩固,完成作业。课后学生们若对某一问题存在疑惑,他们还可以通过平台继续进行深入探讨。如果学生讨论的意见达不成一致,可以及时上网将疑惑发布到平台向老师请教,教师能够突破时空的限制,及时给予反馈。

三、构建“云课堂”平台的设计思想

(一)联通主义学习理论

联通主义学习理论是数字时代计算机技术发展的产物,它顺应了当前社会与学习的需要。西门思在《Connectivism: A Learning Theory for the Digital Age》一文中系统提出了联通主义的思想,指出学习不再是一个人的活动,学习是连接专门节点和信息源的过程[9]。

在该理论的指导下,学习者的学习不再是个人的内化活动,而是利用新的学习工具迅速改变知识,持续获取新信息,保持个人与其他节点联系、畅通的关系[10]。“云”时代下,个体与个体之间的联系变得更加紧密,随时随地的互动交流,使得我们的知识需要联通。本研究希望通过构建“云课堂”平台,能够使教师与学生实现知识的意义关联。“云课堂”中学习内容之间的流通,知识的离散型和立体多维的连通性让学生与教师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增进了师生之间的交流。平台设计过程中,各模块之间是相互联系,课前、课中、课后三者之间是联通的,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能够实现点与点的连接,达到知识资源的共享。教师是课堂教学的引导者,他能将学习内容、学习情境等环节的设计实现各节点间的联结、重组、再造。课堂教学模块中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将情境与内容联系在一起,激发学习者学习兴趣的同时,也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率,活跃课堂的学习气氛。

(二)用户体验

随着移动技术、无线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的学习、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革,人类逐渐向“体验经济时代”迈进。数字化时代,各类产品、技术的生产初衷都是为了满足用户的体验需求。“用户体验”已经成为衡量一项产品与技术成功与否的一个指标。James Garrett[11]认为用户体验是指产品在现实世界的表现和使用方式。本研究中将用户体验作为衡量“云课堂”平台给教师学生使用时所带来的主观感受。课堂教学中,强调用户的参与体验,就需将系统平台具有“无缝互动链接”的特点,让学习者积极参与互动交流,实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云课堂”平台中超容量的学习资源库,可以让学习者根据自身的理解需求,选择不同的学习内容进行自主学习。内容学习完之后,学习者可以根据理解程度选择合适的课堂练习题库,对学习的内容进行检测,答完题后结果会立即反馈出来,学有余力的同学还可以进入到“附加题”部分。丰富的学习资源、较强的交互方式,让学生体会到“云课堂”所带来的乐趣,满足了他们的学习体验需求。

(三)采用“云计算”技术

“云计算”本质上就是一种提供资源按需租用的服务模型。它将使用户利用任何终端设备,连接互联网,随时随地地获取“云”端信息和服务,数据中的一切计算与存储都在“云”中进行。云计算最大的特点就是虚拟化技术,通常通过互联网提供动态的易扩展的虚拟化资源。云计算虚拟化的特点能够存储海量的信息资源,本研究“云课堂”中教师资源、学生的学习资源等等都被虚拟化技术变成虚拟的资源,存储于云端,教师学生通过网络能够随时获取所需的资源。并且,云计算还能实现资源共享的功能,提高了资源的利用率。

图2 云课堂平台的整体架构

四、基于电子书包的“云课堂”平台设计

(一)平台建设目标

本平台的建设目标是在完成课堂教学、建立科学完善的平台基础上,教师和学生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实现随时随地的互动交流,形成资源获取、数据管理、交流展示、信息反馈等“云课堂”系统支持平台,并且能够针对学生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个别指导,达到提升课堂的学习效率、锻炼学生自主实践水平的目的。

(二)平台建设的整体架构

“云课堂”的实施依托于云计算技术的运用,随着云计算走向成熟,云计算的架构也呼之欲出。一些学者总结出一套云计算架构,主要可以分为四层。其中,有三层是横向的,分别是显示层、中间层和基础设施层,通过这三层技术能够提供非常丰富的云计算能力和友好的用户界面,云计算架构还有一层是纵向的,称为管理层,是为更好地管理和维护这三层而存在的[12]。通过对云计算架构层的借鉴,本研究中将“云课堂”平台主要分为:物理层、数据层、虚拟层、中间层、显示层和管理层。如图2所示。

位于整个架构最底层的是物理层,主要包含了服务器、计算设备、网络设备和存储设备等一些基础设施。数据层位于物理层之上,主要任务是提供各种资源支持与服务,通过数据库系统来完成数据的更新、查询等工作,以方便“云课堂”中教师和学生的使用。虚拟层位于中间层和数据层之间,其作用是将资源和基础设施进行虚拟化,根据“云课堂”中教师和学生的需求,就能提供不同的计算资源。中间层是承上启下的一层,它在下面数据服务层所提供资源的基础上提供多种功能服务,而这些服务又可用于支撑显示层。本平台的中间层包括导学模块、教学模块、辅导巩固模块等等,该平台的主要应用功能都在该层完成。并且,该层还可以根据上层显示层中用户提交的服务请求,对资源进行动态分配。显示层位于最上层,主要是以友好的方式展现用户所需的内容。

(三)平台功能模块设计

“云课堂”平台的设计,根据课堂的课前、课中、课后三个部分,其中教师、学生、家长是平台的核心。该平台主要是能实现这三方的全方位、立体无缝连接,笔者将平台分为五个模块,主要包括课前的导学模块、课中的教学模块、交流模块和测试模块以及课后的辅导模块。这五个模块的功能和作用如图3所示,各模块之间相互作用、相辅相成,构成了一个完整的“云课堂”平台体系结构。

图3 “云课堂”平台功能模块设计

1.导学模块

导学模块是“云课堂”的前奏曲,它主要是为了帮助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而设计的,真正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思想。教师可以通过问题的引导,让学生自主下载视频动画或者图片了解该问题的相关内容,并由浅入深地将学生的思路带入课堂教学的内容。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既可以通过平台向老师请教,也可以自主进行网络查阅资料。这样的学习过程不仅释放了学习者的自主性、提高了学习效率,还锻炼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2.教学模块

教学模块是整个平台得以运行的基础与保证,它的首要任务就是为学生获取教学资源,可以利用视频、音频、动画等媒体进行组织呈现。“教学目标”主要是告诉学习者通过课堂内容的系统学习之后,将会达到的水平或能力以及让学习者清楚课堂中教学活动的实施方向。其实,根据后面学习结果的反馈情况,教师可以及时更改教学目标,以便让学习者更容易达到课堂的期望值。“教学内容”主要根据教学目标来确定,是课堂中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灌输思想和培养技能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学内容设计的是否合理将会影响学习者的理解与接受。“云课堂”平台中数据层会提供各种课程内容,学习者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合适的学习内容,进行随时随地的课堂学习。“教学课件”是根据教学内容进行设计的,是“云课堂”中教师为了能够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学习内容而制作的。教学课件会随着教学内容、教学目标的改变而及时更新,并上传分享到教学模块中。课后学生也可以进行下载观看课件,以便巩固学习内容。“其他教学材料”就是一些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视频、动画、成功案例等学习资源,以便加深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理解,拓展学习者的知识面。

3.交流模块

交流模块为学习者与教师之间的互动交流提供了一个平台,主要分为“师生间互动交流”和“生生间的互动交流”两部分。“云课堂”中教师的及时反馈、学生之间的学习经验交流,不仅活跃了课堂的气氛,还增进了师生之间的感情。为了方便学生及时获得教师的帮助,“云课堂”中师生的互动交流主要通过“线上+线下”及时咨询模式,学生在学习中遇到困惑可以及时运用通讯工具与教师取得联系。教师在线时可以立即给予帮助解决,若不在线,也能看到学生发的离线消息,这样的互动交流保证教师在第一时间解决学生的问题。同时,师生之间的思维碰撞,产生头脑风暴,实现了无障碍的交流与传输,加深了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生生间的互动,可以借助论坛、贴吧等工具进行交流,共同分享资源或学习心得,共同探索学习中出现的问题,大家的各抒己见,让一些学习者豁然领悟。这样的互动交流让学习者从中体会到学习的乐趣,能够更加积极地融入到学习环境中。

4.测试模块

测试模块的主要任务是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检测,包括学生作品成果展示和在线学习内容测试。课堂中,学生对学习内容学习完之后,教师可要求学生通过提交作品的形式了解学生的学习掌握情况。学生之间也可以互相欣赏彼此的作品成果,并进行经验交流。教师根据作品的展示情况进行点评,对每个学生的作品进行评分,提出需要优化改进的地方。学生修改完之后,直接将自己的作品上传到“作品展示”中,以便后期能够进行下载观看。课堂中,有些内容学习之后是需要进行答题测试的,学生完成答题正确率的及时反馈,学生可以根据学习前后的测试成绩来对照自己的进步,同时了解自己的不足之处[13]。每个学生都会拥有一份电子学习档案,里面存放着学生的答题率、错误率等情况,系统将会自动形成一份日、周、月的个人学习诊断报告,得出的结果存入辅导模块,为教师进行个别辅导和动态跟踪学生后期的学习成果提供方便。

5.辅导模块

辅导模块一部分是根据测试模块中学生的测试情况进行辅导,另一部分是根据学生的疑问进行辅导。“测试情况进行辅导”栏目,就是将每个学生的答题情况进行分析,制作出一份诊断分析报告,并及时向学生推送合适的辅导材料,实现教师辅导下的个性化学习。同时,学生通过分析报告,全面了解自己的问题所在,为下一阶段的学习确定方向与指导。“根据学习疑问进行辅导”栏目,学生通过论坛、贴吧、留言板等方式给教师留言,教师根据学生的疑问及时给予反馈指导。

五、结束语

新技术的利用,改变了传统的教与学方式,丰富的电子书包让祖国的花朵在“云课堂”中充满欢笑与收获。如何更好地利用“云课堂”实现一种全新的教与学模式,是本研究试图解决的问题。本研究在对基于电子书包 “云课堂”现状了解的基础上,从联通主义理论与用户体验的视角出发,尝试设计基于电子书包的“云课堂”平台。但是,本研究中平台功能模块设计部分还需要进一步完善,这也是我们努力研究的方向。

参考文献:

[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EB/OL].http://www.gov.cn/jrzg/2010-07/29/ content_1667143.htm,2010-07-29.

[2]上海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 )[EB/OL].http://www.shanghai.gov.cn/shanghai/ node2314/node2315/node4411/userobject21ai442103. html,2010-09-14.

[3]中国普及电子书包 云计算教学是否可行[EB/OL]. http://www.ceiea.com/html/201306/201306060937539320. shtml,2013-6-16.

[4]美国Nimbus云课堂[EB/OL]. http://www.schoolwires. net.cn/domain/32.

[5]云课堂亮相信息教学应用展演[EB/OL].http:// www.sznews.com/culture/content/2012-09/28/ content_7251332.htm.

[6]沪上一小学试水“云课堂”[EB/OL].http://news.sina. com.cn/c/2011-04-22/125722340535.shtml.

[7]无锡:“感知校园”设“云课堂”“电子书包”助众学生[EB/OL].http://www.sme.gov.cn/web/assembly/action/ browsePage.do?channelID=1352419658661&content ID=1354752482623.

[8] 网易的云课堂——教育的众包尝试[EB/OL].http:// www.geekpark.net/read/view/176581.

[9]George Siemens. Connectivism: A Learning Theory for the Digital Age [J].Instructional technology &distance learning, 2005,2(1):3—10.

[10]王佑镁,祝智庭.从联结主义到联通主义: 学习理论的新取向[J].中国电化教育,2006(3).

[11]Talking about the elements of user experience:An interview with Jesse James Garrett. [2006-06-11].[EB/ OL]. http://webword.com/interviews/king.html.

[12]云 计 算 架 构 解 析[EB/OL]. http://www.5lian.cn/ html/2012/gainianjiexi_0213/30146.html.

[13]赵雅萍,王翌.针对性的信息素养网络教育平台设计研究[J].图书馆学研究,2011(9):30-33.

王雨,女,助教,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数字化阅读。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0385(2016)03-0012-07

*基金项目:南京医科大学2015年教育研究课题“‘新常态’视域下独立学院思想政治教育与创新人才培养研究”(项目编号:JYY2015087)。

收稿日期:2016-02-24

作者简介:张乐乐,女,在读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教育技术学。

猜你喜欢
云课堂电子书包平台
小学科学“云课堂”的构建策略
电子书包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模式及成效探析
电子书包的使用误区及出路*
不一样的云思维:“云”在教学中的应用
网络平台支持《教育技术学》公共课实验教学模式构建
运用电子书包 提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果
陕西科技大学镐京学院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进驻数字课堂的新兴教学媒体
基于云课堂的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探索
大学生模拟创业实践平台体系建设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