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绝望中对上帝说不

2016-08-04 05:33贾佳
青春岁月 2016年4期
关键词:穆旦知识分子

【摘要】《我向自己说》这首诗是穆旦作品的代表之一,内容真实、情感真挚,写满了诗人面对残酷现实的内心挣扎,深受西方现代派诗歌影响的穆旦用饱满的情感反映了时代语境下知识分子的内心的矛盾和苦楚。文本细读作为新批评的主要批评方法,着重于诗歌本身,将诗歌自身的文字魅力表现得淋漓尽致。

【关键词】细读;穆旦;知识分子

上个世纪三四十年代的中国正在遭受着侵略者的铁蹄践踏,而在创造这首《我向自己说》的时候(1941年3月)穆旦也正处于个人诗歌创作最丰富的第二阶段,侵华战争的历史背景让穆旦的诗歌也蒙上了一层自我探索和民族救亡意识交织的面纱。这首诗写满了诗人面对残酷现实的内心挣扎,深受西方现代派诗歌影响的穆旦用饱满的情感反映了当时时代语境下知识分子的内心矛盾和苦楚。下面就随着笔者从细节对文本的解读,走进穆旦,去大声地听他对“上帝”说不。

当“知识”遭遇“战争”,“将如何选择?我不再祈求那不可能的了,上帝/当可能还在不可能的时候”,现实的残酷让诗人,不得不正视矛盾,停止对上帝卑微的祈求。但这并不是懦弱地屈服于绝望,自己存在的“不可能”是有一个光明前途的“可能”与之相对的。诗人意图在个体的自我裂变中摆脱现世对他的束缚,并求得解脱民族悲剧的出路。勇敢地面对现实但又不对未来失去希望,绝望中的希望是穆旦发自内心的时代号角。“生命的变质,爱的缺陷,纯洁的冷却/这些我都承继下来了,我所祈求的。”诗人审视着世界的变质,痛斥着命运的荒诞,脆弱的生命被战争弱化了的爱心,以及人性本真的善良都被蒙上了炮灰。“的字结构”的排比运用,喷涌着诗人内心的疼痛,满目疮痍的撕扯传达了穆旦作为一个知识分子对现实和内心挣扎的最真切的描述。

“因为越来越显出了你的威力/从学校一步就跨进你的教堂里/是在这里过去变成了罪恶/而我匍匐着,在命定的绵羊的地位”这里的“你”就是上帝,而上帝就是存在于穆旦内心的不可知也不可改变的命运。第二节中诗人仿佛成了上帝的奴隶,从学校走出,迎接他的是黎明百姓水深火热的现实,上帝再一次用自己的权力向渺小的人类展示了他的淫威。战争的存在一下子解构了知识的崇高,“是在這里过去变成了罪恶”知识分子救国的民族意识和现实无助的矛盾在这里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神圣的象牙塔中的“知识”一下子幻化为了罪恶的替身,从此可以深刻地感受到穆旦所拥有的那个时代知识分子精神上的救赎感。拥有知识的羞辱感让诗人再一次退缩为一只绵羊,难道就是这样沉默吗?

当然不是,第三节开头两个连用的“不”成了诗人否定之前想法的声音,等待宿命并不是穆旦真实的追求,“虽然我已知道了学校的残酷”,根据侯奥的说法这是“对既有价值观讽刺性的犹豫”,对种种权威的怀疑。因为知识的存在,诗人便比旁人多了一份责任感,而当学校权威同现实残酷产生芥蒂时诗人就会陷入漫无目的的绝望,但穆旦又不甘心就这样将自己先前的一切消解为毫无意义的忏悔。可以说在这一节中诗人作为一个知识分子的身份勇敢地向上帝提出抗议。

诗人在痛苦地挣扎着,但他选择了站着而不是匍匐于虚妄的教堂。即使是“不断的暗笑在周身传开”,即使是“恩赐我的人绝望叹息”,即使全人类都皈依了上帝“我”依然用“仅存的血”同命运斗争。因为,穆旦深深地知道不久的将来还有一个可能的未来在等着他。诗人的笔下生命被赋予了存在的意义,痛苦却又蕴含着希望活着。而诗人将自己内心的激情和充满斗争的血液用“恶毒”来修饰,显然受了波德来尔的影响,澎湃着的是具有杀伤力的精神。

从诗篇中我们很容易感受到基督教的文化传统,“上帝”“教堂”“罪恶”“忏悔”,受现代派的影的响穆旦对宗教的敏感也大量反映在他的诗歌中,“成为穆旦诗歌中要的潜文本”。但诗人本人并不是一名基督教徒,穆旦所用的就是通过宗教来获得精神上的寄托和解脱,就同王佐良先生曾经说的:“他自然并不为任何普通的宗教或教会而打神学的仗,但诗人的皮肉和精神有着那样的饥饿,以至喊叫着要求一点人身以外的东西来支持和安慰。”可见,穆旦丰富的感情已经超出了一般言语的表达,而需要一个形而上的存在进行寄托,本诗中通过诗人自己同上帝的对话,反映了诗人对民族未来的深层思考。

穆旦的这首诗,采用暗喻、反复、重叠、矛盾等多种手法,深切地向我们传达了自己面对民族战争内心传达出的苦楚和矛盾的心态。民族未来的延续与民族当下的被践踏,黑暗和光明,现实和未来的对立统一恰恰是让诗人痛苦的矛盾所在,这暗含的矛盾也正是诗歌的张力所在。

尽管是现代派的翘楚,浪漫主义的先锋,是诗歌情感的驾驭者,穆旦在这里却用一个诗人的言语把历史宏大悲凉的现实同个人愤慨的情感完美地融合在一起,富有哲理性和思辨性的对白体现了穆旦对现实的深层思索。从这一层面上说穆旦将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巧妙地结合,诗歌多了一份沉稳少了一份浪漫,更多的是扎根于民族的自尊心和责任感。个人与历史的强烈反差恰恰从宏观上展示了诗歌传达出的张力。正如有人所说:“穆旦以独特的立场通过充分个人化的主题方式来表达民族意志与时代情绪,但诗人写得最深邃动人的还是个人在破碎的世界中自我分裂的心灵创痛。”当我们通过穆旦的诗歌体味着上个世纪的痛苦时,我们依然可以从中感受到现实的痛苦和矛盾,这样穿越时间和空间的力量也只有用血书写心灵的穆旦才能带给我们共鸣。生存,或是毁灭,即使在绝望中也要勇敢地向上帝说——不!

【参考文献】

[1] 孙玉石, 主编. 中国现代诗导读》(穆旦卷)[M].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7: 73.

[2] 高秀芹, 徐立钱, 著. 穆旦[M]. 北京出版社, 2007: 97.

[3] 王佐良. 一个中国诗人[M]. 穆旦诗集·附录[M]. 人民文学出版社,2001:122.

[4] 张岩泉, 王又平, 著. 20世纪的中国文学[M]. 武汉大学出版社, 2009:131.

【作者简介】

贾佳(1990—),女,汉族,河北石家庄人,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2014级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比较诗学。

猜你喜欢
穆旦知识分子
《穆旦诗编年汇校》的意义
今我不述,更等何时
主持人语
对知识分子的希望
对知识分子的希望
我已到了幻想的尽头
知识分子
穆旦研究的集成之作——读《穆旦与中国新诗的历史建构》
“公共知识分子”与“公共知识分子思潮”
你是知识分子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