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如何培养日本学生的汉语学习动机

2016-08-04 07:03张艺
青春岁月 2016年4期
关键词:动机培养

【摘要】学习动机是第二语言学习中一个十分重要的因素,是激励人们去行动的内部力量和动因。随着我国对外汉语教学事业的发展,日本来华学习汉语的留学生也日益增多。因此,研究如何培养日本学生的汉语学习动机是十分必要的。

【关键词】日本学生;动机;汉语学习动机;培养

动机是第二语言学习中一个重要的因素,是影响的学习者个体差异因素之一,它包括个人的意图、愿望、心理冲动或企图达到的目的等。日本是汉语学习者最多的国家,日本人留学的主要目的是为学习语言。因此就如何培养日本学生的汉语学习动机为题的研究,对于开拓日本汉语市场,传播汉语知识,发展汉语教学事业都有着积极意义。

一、第二语言学习动机综述

1、动机定义

动机一词源于拉丁文Movere,是推动的意思,学习动机是指个体由一种学习目标或对象引导、激发和维持学习活动的内在心理过程或内部动力。外语学习中的动机是指学习者学习外语的愿望和推动力,它是个体发动和维持行动的一种心理状态。

2、外语学习动机分类

(1)融入型动机和工具型动机。外语学习动机理论始于Gardener和Lambert,他们自20世纪50年代末开始研究第二语言学习动机,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提出了学习动机经典模式,并编制了用来测试语言学习态度和动机的标准化工具AMTB。根据不同的角度,把外语学习动机归纳为两种类型,即“融入型动机”和“工具型动机”。

(2)内在学习动机与外在学习动机。内在动机来源于学习者对于学习本身的兴趣,指由外在条件激发并由内在心理因素转化而来的动机。在学习中,能转化为内部动机的心理因素有很多,主要有兴趣、需要、情感等;学习者在学习中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也是维持动机的强大因素,如好奇心的满足、成就感等;外在动机主要是由外部因素决定的,而非主观因素,是由外部刺激物激发的动机,如获得文凭、高分、表扬等。

二、建立在学习动机理论基础上的培养措施

1、多赞扬,尽量少批评或不批评

(1)共性理论基础。行为主义者认为强化是建立和保持行为的基本机制。任何能增加或保持行为频率的东西均可作为强化物,例如:细致完成作业会因为老师的表扬、高分数或其他任何奖赏学生的努力、认可他们的成功的行为而得到强化。

(2)个性培养措施。美国学者本尼迪克特在其著作《菊与刀》一书中把世界文化的类型分为“罪”的文化和“耻”的文化。所谓“耻”即“礼义廉耻”之“耻”,来源于中国儒教文化,由于日本独特的社会背景和文化传统,“耻”被更明确地强调出来,日本是一个“集团型”的社会,个人的价值都需要在所在的集体中得到证实、认可,每个日本人都十分在意团体对自己的评价。

因此,教师要对日本学生多表扬,尽量少批评或不批评,在某位学生回答对了问题或很好地完成作业的时候,要在全班同学面前表扬,这样,老师的表扬就成了一种行为强化物,做得好的学生受到了鼓舞,会更努力地投入到学习中。对于学习成绩稍差的同学,教师尽量不要在班级全体面前批评,而是应该婉转地表达。

2、帮助日本学生实现心理适应

(1)共性理论基础。马斯洛提出,人有七种基本需要,分别为: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归属感与爱的需要、尊重需要、认识与理解需要、审美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前四种需要定义为缺失需要,是我们生存所必需的,后三种是生长需要,较低级的需要至少必须部分满足后才能出现对较高级需要的追求。

(2)个性培养措施。日本专家分析海外留学生的各种纠纷的原因时指出,日本学生精神负担过重,环境不适应的造成的留学纠纷所占比例最高。日本留学生来华后,其所处的物质环境、文化环境都发生了较大变化,自身的心理体验也会有所改变,短时间内很难实现心理适应。为帮助学生尽可能快地适应在华生活,学校可以安排一定的课外活动丰富留学生的业余生活,开展与中国文化相关的太极拳、书法等课程,让日本学生更加了解、热爱中国文化;老师应该鼓励留学生的社会交往,满足他们人际交往的需要,例如可以举办与中国学生的联谊会、舞会等,帮助他们进入中国学生的朋友圈,减轻他们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压力;也应尽量帮助学生解决在华留学期间的困难和需要,解决好学生的后顾之忧,学生才能更好地投入到学习中。

3、把握教材与考试的难易度

(1)共性理论基础。自我效能感理论指人们对自己能否成功地进行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是班杜拉最早提出的。人认识到了行为和强化之间的依赖关系后对下一步强化的期望,指的是人对自己能否进行某种行为的实施能力的推测或判断,即人对自己行为能力的推测。例如当学生感到自己有能力听懂教师所讲的内容,才会认真听课,个人自身行为的成败经验这个效能信息源对自我效能感的影响最大,成功的经验会提高效能期望,反复的失败会降低效能期望。成功经验对效能期望的影响还要受个体归因方式的左右,归因理论是关于判断和解释他人或自己的行为结果的原因的一种动机理论。在学校情境中,学生会提出归因问题,如:“我为什么测试成绩低于别人?

(2)个性培养措施。日本社会是集团社会,“集团”亦即群体,日本的集团社会存在其弊端,它使日本人成为异乎寻常的“集团人”,而非活泼,独具个性风格的“个别人”,因而普通日本人难以畅快地表达一己意愿。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把握教材和考试的难易度,让学生感到老师所讲的内容是通过自己认真听讲就可以理解的,老师应创造出一个让日本学生表达自己想法的适宜场所,实现老师与学生在教与学问题上的沟通,培养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

三、结语

随着国内对外汉语教学事业的发展,日本留学生的增多,如何培养日本学生的汉语学习动机这一课题,逐渐凸显出其重要性来。希望本文所提出的觀点对培养日本学生汉语学习动机的理论和实践有所启发和帮助。

【参考文献】

[1] 段跃中. 留学扶桑[M]. 南京: 译林出版社, 1998.

[2] 贺 阳. 汉语学习动机的激发与汉语国际传播[J]. 语言文字应用, 2008(2).

[3] 戴运财, 何 琼. 第二语言学习动机研究: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趋势[J]. 国外汉语教学, 2003(2).

[4] 龚 莺. 日本学生汉语学习动机研究[D]. 北京: 北京语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04.

[5] 朴根柱. 激发韩国高中学生汉语学习动机的策略设计[D]. 济南: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11.

[6] 刘 竹. 来华日本汉语学习者学习动机和学习策略研究[D]. 南宁: 广西民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15.

[7] 杜素仪. 马来西亚大学生汉语学习动机研究[D]. 北京: 中央民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11.

[8] 卢家楣. 情感教学心理学原理的实践应用[M]. 上海: 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2.

[9] 盛邦和. 透视日本人[M]. 上海: 文汇出版社, 1997.

【作者简介】

张艺(1993—),女,汉族,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人,黑龙江大学文学院2015级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在读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对外汉语。

猜你喜欢
动机培养
动机比能力重要
锻炼动机对高校大学生体育课程参与积极性的影响
消费者购买动机分析
武术搏击训练的运动反应能力探讨
浅析加强物理实验教学 培养学生实验探究能力
高中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析新形势下航空计量人才培养
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策略研究
创新人才培养理论研究现状及未来研究方向
凶手的动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