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学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效果研究

2016-08-04 08:32李辰龙
青春岁月 2016年4期
关键词: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效果计算机

【摘要】笔者结合中职学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特点,立足于不同的视角,从充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以及调整课程实施内容使之贴合工作实际等几个方面进行论述,力争培养出适应社会需要的高素质人才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计算机;教学效果;《计算机应用基础》

一、目前《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学生基础知识薄弱,学习能力和兴趣不浓

由于中职院校学生基础知识薄弱,学习能力和学习兴趣不强,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学效果差。有时虽然学生掌握了基本概念、学会了软件的操作和菜单工具的使用,但很难做出形象生动的作品,在学生就业时,满足不了许多用人单位的需求。

2、教学模式与岗位需求脱节

目前在各所中职学校,针对《计算机应用基础》的教学,主要采用的方法都是各种技术逐项讲解,教师边教边导,学生边学边练,教师做一步学生模仿做一步的教学模式。这种模式有自身的优势,但也有一定的缺陷。现实生活中经常出现在学习过程中很出色,但一旦到了赛场、到了就业岗位却无法胜任社会实际需求的现象。我们必须告别过去只读书、读死书的模式、特别是对于手动操作性比较强的课程,为了符合现实社会的需要,必须要改变原有的教学方式。

二、提高《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效果的策略

1、激发学生对《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求知欲望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逐渐掌握枯燥乏味的知识点,在一次次的成功中找回自信、体味成功的快乐、不再是传统的按部就班的教学方法给学生带来的满头雾水和一脸茫然,而是始终让学生在光明和自信中前进。

在日常教学中,学生按照教师的要求完成了Office基本操作,这样虽然完成了教学任务,却忽视了对学生兴趣的激发与培养,特别是學生的观察力、想象力、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教师除了要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将知识传授给学生,还得充分调动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课堂中可以通过设计悬念,引导学生通过推理、实践、直接找到答案,达到举一反三、融会贯通的目的。

2、改革《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以先进的教学理念为导向,改革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教学方法的改革与教学手段现代化是课程改革的必然要求和主要内容。本课程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着力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采用案例教学、项目驱动以及考核方法立体化等多种教学方法,贯穿启发、讨论、点评以及视频辅导等教学方法,工学结合,多方位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教学效率。

(1)项目驱动教学方法

项目驱动教学方法最早由著名的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提出,是通过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而进行的教学活动,其目的是在课堂教学中把理论与实践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充分发掘学生的创造潜能,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在实施项目驱动教学方法过程,应重视项目的选择、具体的成果展示、教师的评估总结、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与实验手段,这是做好项目驱动教学方法的关键。近年来,中职生的入学起点低,学习主动性不强、学习效率较低,在教学过程中采用项目教学法能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挥学生的参与精神,提升学生的技能操作水平,是一种较为有效的教学模式。

项目驱动教学方法最显著的特点是“以项目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改变了以往“教师讲,学生听”被动的教学模式,创造了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协作、探索创新的新型教学模式。

(2)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是指在教师指导下,根据教学目的及要求,把要学习的命令或知识点融入到一个个生动的具体教育情境中,引导学生对这些特殊情境进行分析、思考、讨论和交流,加深他们对基本原理和概念的理解、强化基本技能训练、形成科学的思维模式的一种特定的教学方法。

有效的案例教学法必须有优秀的教学案例资源支撑,因此,我们要尽可能选择紧密联系实际、具有一定典型性、启发性,同时紧跟时代潮流的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创造能力的案例。

(3)考核方法立体化。

在考核方法上,改变以往单一考核模式,将采用“形成性考核”、“过程性考核、“综合性考核”等三个部分形成最终的考核成绩。这样强化实操,注重构思和创意,在综合实践性考核中增加设计方案、设计说明书以及答辩考核,通过全方位、立体化的考核,使得学生在学习本课程时,注重学习的全过程,实现过程学习和结果考核的统一。

①形成性考核(20%)

平时出勤、作业、表现等占该门课程成绩的20%。主要根据学生在上课过程中的出勤、作业和平时表现进行考核打分。

②过程性考核(30%)

过程性考核是指学生在机房实训时听课、上机是否认真,上机练习的任务是否独立完成,作业是否按时上交,上机任务的结果是否有创意等等,这些资料的积累,有利于对学生学习情况的全面认识。学生在实训过程中的上机操作能力、项目完成情况、项目最终结果,对学生的总体评价中占主要地位。

③总结性考核(50%)

由于以试卷为主的期末考试让学生在较短时间内完成一些小的作品,并不能全面、准确的考查学生对知识、能力的掌握情况,所以在教学方法改革中期末考试主要以大作业的形式考查学生。

3、调整《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实施内容使之贴合实际

在教学上首先要撰写好课程标准、实验实训指导书、教学进度计划、课程设计任务指导书、教案等,为课堂做好充足的准备。教学过程中首先介绍计算机应用基础主要应用领域,让学生了解该课程学习的目的及用途,再从学生自己的日常生活开始,教学计算机应用基础的相关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按照由浅入深的原则,安排教学进度。这样一步步地学习,花相对较少的时间介绍与计算机应用相联系的背景理论知识,通过实例讲解,逐渐涵盖各种工具的使用方法。主要时间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才能使学生更加深入地掌握各种工具使用技巧和各种常见作品的设计思路。

注重学生计算思维能力的培养。计算思维是运用计算机科学的基础概念去求解问题、设计系统和理解人类的行为。它包括了涵盖计算机科学之广度的一系列思维活动,是中职学生创新性思维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任课教师要积极开展教学法和考试方法的改革,采用“教考分离”,过程性评估等考核方式。

同时充分利用网络、信息化手段提高教学质量。目前微课、慕课等教学模式在各地掀起了一阵浪潮,可以借助计算机公共课程相关的慕课教程,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个性化学习,运用混合教学方法,即将传统的以课堂教学与在线教学形式结合起来,更好的接受计算机基础知识。通过建设计算机公共课教学辅助平台,实现共享教学资源、统一布置和批改作业、辅导答疑、交流互动、测试评估等教学环节,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来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

三、结语

总之,我们应该结合《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的特色与中职学生的特点。面对现实,研究学生,研究教法,激活学生潜能,以学生为主体,以就业为导向,通过实施案例教学法、项目驱动教学方法,改革考核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挖掘学生的创意潜能,为学生以后的就业和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张宏彬. 《计算机处理技术》课程的整体设计与实施[J]. 职教论坛, 2010.2.

[2] 王 琼. 基于个性化学习的大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 中国教育信息化, 2015.4.

【作者简介】

李辰龙(1990—),男,河池市大化瑶族自治县人,本科学历,河池市卫生学校教师,主要研究方向:计算机教学。

猜你喜欢
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效果计算机
基于分形评估模型的实践教学效果评价方法
情感优教对中职护生老年护理教学效果的影响研究
中国计算机报202007、08合刊
多媒体辅助中学英语词汇教学效果探究
中国计算机报2019年48、49期合刊
中国古代的“计算机”
掌握“函数的表示”提高高中数学教学效果
《计算机应用基础》微课设计与制作实践
中职学校会计专业《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任务驱动和专题式相结合教学法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