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说苑》中的管理思想

2016-08-04 11:04周游
青春岁月 2016年4期
关键词:管理思想

【摘要】西汉刘向编著的《说苑》具有很多方面的研究价值,学术界研究的热点主要在文学艺术方面,但作为一部寄托着“拥汉安刘”政治理想的著作,其中蕴含的治国治民理论以及丰富的管理思想,应该具有更高的研究价值。

【关键词】刘向;说苑;管理思想

《说苑》是刘向(公元前77年前6年,本名更生,字子政)辑录西汉皇室和民间藏书中的有关资料,通过选择、分类、整理而成的杂著类编。《说苑》今传本二十卷,每卷各有标目。作者纂辑了先秦至汉初有关的遗文轶事作为整本书的内容,这些事例的来源和出处,大多还可以从现存古典文籍中找到。虽然刘向所处的汉朝独尊儒家,但《说苑》收录的材料却不限于儒门的一家之言,而是“兼综九流,牢笼百家”,只要能说明问题,即便是“街谈巷议”、“道听途说”的小说家言也在所不避。这与作者的撰述目的有关,“向采传记百家所载行事之迹,以为此书奏之,欲以为法戒。”因此他是“以著述当谏书”,陈古事以讽今,希望援引各学派的学说主张,陈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道,供君臣等统治层借鉴学习。本文摘引《说苑·政理》中的两则小故事,故事中记载了明君贤臣治国治民的政治思想、纲领及具体方略。笔者分别对故事进行梳理分析,得以进一步了解其中的学说和智慧,并从故事的哲理中得到启迪,希望能为现代管理提供有用之处。

一、治民懔懔焉如以腐索御奔马

此故事亦载于《孔子家语·致思篇》。子贡问治民于孔子,孔子曰:“懔懔焉如以腐索御奔马。”(要畏惧小心,如同用腐朽的绳子驾驭奔跑的马一样)。子贡曰:“何其畏也?”孔子曰:“夫通达之国(国都)皆人也,以道(正确的方法)导之,则吾畜(像牲畜)也,不以道导之,则吾仇也,若何而毋畏?(怎么能不担心哪?)”。从这句话可以看出孔子对人民的充分重视,也可以看出当政者在管理百姓时要从以下两个方面考虑。

一方面,当政者要了解百姓的力量,如果百姓不加以教化或管理,一旦产生矛盾,将对当政者形成很大的威胁。因此由“惧民”到“重民”再到“与民同乐”应该成为当权者努力营造的一种和谐境界。

另一方面,当政者要用“道”来引导人民,孔子理解的“道”是他提倡的“仁政”和“礼治”观点,其中“仁政”的核心就是“以民为本”,这与现代管理中倡导的“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有异曲同工之处。孔子认为“以民为本”的主要内容包括“爱民、富民、使民以时”。

“爱民”的本质是尊重人,众生平等,这不仅包括对人生命的尊重也有对人尊严的承认。“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为仁之方,充分体现了要了解民心,顺应民意,与民同忧乐的“爱民”方式。

“富民”是“王道之始”,即推行政治思想的基础和前提。同时“富民”与“教民”又是密不可分的,富而教之,是孔子“仁政”思想的重要主张,让百姓富裕,物质生活得到满足,再施以德行教化,百姓更容易接受。

“使民以时”的意思是执政者要按照农时使用民力,“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论语·学而》)治理一个国家,当政者不仅要执事敬业,讲求信用,还要勤俭爱民,使民以时。这告诫当政者要以“爱民”为基本点,保护百姓的劳动力资源,能保证在必要的时候,在合适的地点,做正确的事。

另外,孔子又对“礼治”提出了标准。“礼治”的原则是“道之以德,齐之以礼”即用道德来引导他们,用礼教来教化他们,这样不但会培养他们的廉耻之心,而且使人心归顺。“礼治”的思想要求一个聪明的管理者,在利用规章制度或行政手段管理员工或群众的时候,不仅要用自己的人格魅力或德行来感染他们,还有与他们保持联系,以谦逊诚信的品德和民主平等的作风,营造和谐的人际关系氛围。

二、任人而治与任力而治

此故事亦载于《吕氏春秋·察贤篇》。宓子贱治单父,弹鸣(弹奏)琴,身不下堂(公堂)而单父治。巫马期亦治单父,以星出,以星入,日夜不处(安居),以身亲之,而单父亦治。巫马期间其故(原因)于宓子贱,宓子贱曰:“我之谓任(用)人,子之谓任力,任力者固劳(劳苦),任人者固佚(轻松)。”人曰:“宓子贱则君子矣!佚四肢,全(不劳动)耳目,平心气,而百官治,任其数(自然)而已矣。巫马期则不然,弊性事情(损害性情),劳烦教诏(辛苦宣传教导),虽治,犹未至也(但达不到所有目标)。”

比较“任力而治”与“任人而治”的结果,显而易见,“任人而治”应该成为管理者追求的管理艺术。那么“任人而治”又有什么要求那?

首先,从故事中可以看出,能够很好的实施“任人而治”的管理者必须是位“君子”,而在中国古代对君子的品质要求太过苛刻。作为“君子式”的管理者,他应该具有仁爱而博大的胸怀,能够“大道容众,大德容下”;他应该谦恭有礼,谨言慎行,虚心纳谏,严于律己;他应该拥有远见卓识,能够知人善任,居安思危,在群众中享有崇高的威望;他应该具有清廉节俭、刚正不阿的品质,能够见微知著、才气过人,遇事尽心竭力。这种管理人才,也是儒家一直追求和推崇的,因为他们能够更好的执行“礼治”与“仁政”的政治纲领,也能够使“德治”与“人治”的效果达到最好。但这种管理人才太过理想化,在现实社会里,很难培养出有如此修养与才干的管理者。所以,在理想的行政条件“唯有德者能以宽服民”缺乏的情况下,“仁力而治”的管理方式还是普遍存在的。因此,作为治国“二机”的“德”与“刑”,“力”可以借助“刑”这个工具实施有效的管理。

其次,“任人而治”关系到如何用人,在中国古代管理思想中提到了很多选人用人的标准,简单的有“能者上,平着让,庸者下”。详细的有魏文侯选相的典故,魏文侯问李克如何挑选丞相,李克给出了识人的五各标准,即“居视其所亲,富视其所与,达视其所举,穷视其所不为,贫视其所不取,五者足以定之矣。”(《史記·魏世家》)考察他在平日生活里所亲近的人,考察他富裕的时候所相交结识的人,考察他显达做官的时候所举荐的人,考察他困难没落的时候不屑于做的事,考察他贫寒穷困的时候不贪取财物的事,从这五个方面进行考察足够可以选定丞相了。这种识人的方式,不盲目地识别一个难以评估的心,而是从多层次、多角度去捕捉那些大量的与内心相联系外化的人和事。

综上所述,“任人而治”的管理方式是一门学问更是一门艺术,越是高级别的管理者,越应该追求这种方式,但这对管理者的自身要求太高,所以“任力而治”也是不可或缺的。以“任力而治”为基础,结合“任人而治”,可以使管理者在管理过程中更能游刃有余。

三、结束语

笔者有幸阅读了《说苑》这本书,从作者著书的目的与内容,笔者可以深刻地体会到,作者不仅采纳与吸收了先秦两汉各家学派的精华,而且将其归纳总结并构建了独特的理论体系,形成了具有包容性与广博性的管理思想。鉴于笔者的能力,本文对两则故事中包含的中国古代管理思想,只能作出浅显地分析,特借本文,希望能够引起大家对《说苑》中有关管理方面的关注和重视。

【参考文献】

[1] 胡 适. 中国哲学史大纲[M]. 上海:商务印书馆, 1929:43-51.

[2] 刘 向, 向宗鲁. 说苑校证叙例[M]. 北京:中华书局, 1987:140-161.

[3] 刘 向, 王 瑛, 王天海, 等. 说苑全译[M]. 桂林:贵州人民出版社, 1994:258-297.

[4] 成思危, 潘承烈, 虞祖尧, 等. 中国古代管理思想之今用[M].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1:35-70.

[5] 王泽民. 礼乐制度对中国文化的影响[N]. 甘肃日报, 2009-02-18.

[6] 王泽民. 子产的管理寓言[N]. 甘肃日报, 2009-08-12.

[7] 马逸群. 《说苑》的管理学思想[D]. 武汉:湖北大学, 2012.

【作者简介】

周游(1991—),男,汉族,江苏徐州人,西北民族大学研究生在读,主要研究方向:管理理论与方法。

猜你喜欢
管理思想
医院档案管理工作的几点思考
浅谈我国古代的管理思想
高校食堂经营管理
马克思的管理思想对加强中国社会管理的启示
探究人本管理在图书馆管理中的应用
中国传统文化管理思想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初探
战略成本管理思想及其在国企发展中的运用
当前经济管理实践受到传统经济管理思想的启发分析
金士宣铁路管理思想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