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干预改善老年肺结核患者行纤维支气管镜治疗的依从性

2016-08-05 06:53杨淑岭冯爱东郑欢伟李素文王瑜玲
河北医药 2016年14期
关键词:纤维支气管镜心理干预

杨淑岭 冯爱东 郑欢伟 李素文 王瑜玲



·护理研究·

心理干预改善老年肺结核患者行纤维支气管镜治疗的依从性

杨淑岭冯爱东郑欢伟李素文王瑜玲

050021河北省石家庄市第五医院

【摘要】目的将心理干预应用于纤维支气管镜常规治疗中,评价对老年肺结核患者治疗依从性的效果及质量。方法选取行纤维支气管镜治疗76例老年肺结核患者,随机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8例。对照组行常规术前、术中、术后常规护理,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个性化心理干预,治疗后从心率及血压波动、SDS评分、遵医行为三方面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干预后试验组血压、心率均较干预前好转,试验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干预后焦虑症状、遵医行为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行纤维支气管镜治疗老年肺结核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增加实施个性化心理干预,可以提升患者治疗依从性,提高治疗效果。

【关键词】心理干预;纤维支气管镜;老年肺结核

肺结核病主要是由于长期营养不良,导致身体抵抗力降低,加之结核杆菌感染肺部引起的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呼吸系统传染性疾病。研究表明,自1882年发现结核分枝杆菌以来,全球有2亿人因感染结核杆菌导致死亡[1],是自有人类以来发展历史最长疾病之一,是导致人类死亡最多的疾病。王洪武等[2]指出,支气管镜的使用已成为诊断和治疗呼吸系统疾病尤其是肺结核病的重要方法或首选方式之一。如今,随着微创医学技术的发展,其使用范围也随之扩大,几乎所有呼吸系统疑难杂症都建议通过支气管镜检查、诊断或治疗,且效果较好。然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或治疗会对患者造成不同程度的痛若或不适,影响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并增加患者的不良心理波动。有研究指出,患者在纤维支气管镜检查中出现不适反应者如躁动、恶心呕吐、流涎的几率分别是9.6%、90.4%、100%[3],因此,在镜检过程中,医护人员要关注患者心理波动,对患者实施有效的心理干预措施,使患者积极配合纤维支气管镜操作,以提升患者治疗效果[4]。本研究旨在探讨常规操作中融入个性化心理干预后,对于老年肺结核患者治疗效果的改善情况。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1年6月至2015年6月行纤维支气管镜操作治疗或检查的76例老年肺结核患者为研究对象。将76例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8例。对照组中,男21例,女17例;年龄60~81岁,平均年龄(70±5)岁。试验组中,男15例,女23例;年龄60~78岁,平均年龄(65±4)岁。对照组仅接受常规治疗或检查;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个性化心理干预。2组一般资料有均衡性。见表1。

表1 2组患者一般资料 n=38,例(%)

1.2入组标准及排除标准

1.2.1入组标准:①符合2001年中华医学会结核病学分会制定的《肺结核诊断和治疗指南》中的诊断标准[5];②符合中华老年医学会于1982年制定的《老年人年龄划分标准》,即年龄≥60岁的人群[6];③经影像学检查、检验检查、院内专家组会诊一致确诊为“肺结核”的老年患者;④符合行纤维支气管镜治疗及检查标准;⑤与患者及其亲属沟通,同意参加本调查并签署同意书;

1.2.2排除标准:①年龄<60者;②神志或意识异常者;③不能正常交流者;④病情严重,意识不清者;⑤经与患者及其家属沟通,不同意接受此调查者。

1.3方法行纤维支气管镜治疗或检查时,对照组实施常规的术前、术中、术后护理措施,研究组在对照组常规治疗基础上,增加个性化心理干预,即在为患者操作前、中、后增加详细的心理干预,具体方法如下:术前,运用头脑风暴法对患者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估,专人负责整体布局,制定心理干预措施,相应医护人员为实施者,将心理干预各个步骤及时服务于患者。对新入住患者,护理人员要详细介绍住院病房内的环境、责任医生、责任护士。在行纤维支气管镜治疗或检查前1 d,责任医生和责任护士详细全面为患者讲解纤维支气管镜治疗及检查步骤,配合模仿动作的图片教会患者如何学会并掌握相应的体位,便以术中配合,悉心听取患者提出的问题,耐心解答,增强患者在治疗中对于疾病相关知识,治疗相关措施以及药物使用规律做到心中有数,使患者了解并做好准备工作,做到心中有数,尽量减少患者对治疗的恐惧感,减轻患者心理压力,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告知其术前 4 h禁食禁饮的重要性;术中,通过使患者处于舒适且利于操作的体位、及时与患者讲解、握住患者的手等形式在心理上、语言上、行动上给予安慰,同时,医护人员要多关心患者内心需求,尽量改善患者在治疗中的心理波动,保证患者的情绪稳定,保持患者对纤维支气管镜治疗检查充满信心,使患者积极、主动配合医护人员的工作;术后,给予患者鼓励、赞美等表扬性语言,提高患者战胜疾病的自信心和成功感,同时指导患者术后注意事项,正确引导患者,鼓励患者积极接受治疗,勇敢面对疾病,争取早日痊愈。

1.4评价标准

1.4.1血压、心率的变化:统计患者治疗操作前、后的心率、血压变化情况并比较。主要评价患者的情绪平稳状态。

1.4.2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采用由Zung编制,吴文源修订的焦虑自评量表[7](SAS)作为对2组焦虑状态的轻重程度及其焦虑症状的改善方面进行评价。采用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76份,收回有效问卷76份。调查以组为单位,对护士进行量表评定的培训,培训后由护士给参与自评的患者解释测试的目的、意义及填写注意事项,采用不记名方式由患者或配属独立填写。填写完成后由经过培训的护士现场质控,合格后收回。SAS的主要统计指标为总分。SAS采用4级评分,主要评定症状出现的频度,其标准为:“1”表示没有或很少时间有;“2”表示有时有;“3”表示大部分时间有;“4”表示绝大部分或全部时间都有。20个条目中有15项是用负性词陈述的,按上述l~4顺序评分。其余5项(第5,9,13,17,19)注*号者,是用正性词陈述的,按4~1顺序反向计分。将20个项目的各个得分相加,即得粗分;之后可通过公式转换:Y=in+(1.25X)。即用粗分乘以1.25后,取其整数部分,就得到标准总分(Y)。SAS标准分的分界值为50分,<50分为非焦虑,≥50分为焦虑。其中50~59分为轻度焦虑,60~69分为中度焦虑,70分以上为重度焦虑。

1.4.3遵医行为评价:采取自行设计的遵医行为问卷调查,从按时检查、饮食控制、运动治疗、自我监测四方面评价患者是否积极参与治疗,与医护人员的配合程度等。

2结果

2.12组心理干预前、后血压和心率变化情况2组在干预前差距不明显(P>0.05);干预后,试验组在血压和心率的改善方面更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2组在干预前、后血压和心率变化情况表 ±s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比较,#P<0.05

2.2SAS评分结果比较试验组SAS评分和对照组在干预前差距不明显(P>0.05);干预后,试验组在焦虑症状的改善方面优于对照组(u=2.8695,P<0.05)。见表3。

表3 2组SAS评分结果比较 n=38,例(%)

2.32组遵医行为比较结果试验组与对照组比较结果:自觉按时检查提高47.37%、自觉饮食控制提高57.89%、自行进行运动治疗52.63%、规范自我监测提升55.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患者遵医行为调查结果 n=38,例(%)

3讨论

纤维支气管镜治疗检查操作[8]经鼻、咽喉通过声门或经气管插管直接进入气道,将纤维支气管镜嵌入节段支气管中,向肺段注入0.9%氯化钠溶液,然后将其吸出,做细菌培养及离心后染色用于细菌学研究,进行镜下观察、获取病理、灌洗治疗的一种方法。

在检查或治疗过程中,多少都会对患者造成不同程度的痛苦或不适,影响患者治疗依从性。现阶段,大部分医务人员在为肺结核患者进行治疗检查时只是按照常规流程执行,忽略了患者的心理感受,忽视了对患者采取正确的心理干预以及科学的干预措施,导致部分患者出现焦虑、害怕、恐惧、不合作、甚至拒绝治疗检查等不良后果[9]。尤其老年肺结核患者表现更甚。而个性化心理干预本着“以人为本”的理念,在治疗检查操作过程中,根据患者病情变化,尽最大能力为患者营造良好环境氛围,促使患者积极配合医务人员做好治疗检查操作[10]。众所周知,正常人安静状态下,血压为90~139/60~89 mm Hg,心率波动范围是60~100次/min[11]。 本研究发现个性化心理干预后,试验组在血压和心率的改善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说明试验组在经过心理干预治疗后,血压和心率恢复至正常状态者较对照组增多明显,同时试验组能够保持情绪平稳,心态平和、积极坦然面对并配合纤维支气管镜治疗检查操作。

个性化心理干预能有效地平稳病情,可以有效降低患者在治疗时产生恐惧与焦虑的心理问题,达到长期平稳的目的。个性化心理干预是在以往常规治疗操作检查过程中,融入能够使患者感觉舒服、适应患者心理状态的方法,并与患者沟通使之积极配合,且能促进其尽快康复的治疗方法。从表2结果可见,试验组与对照组在干预前结果相差无几,试验组干预前、后的SAS评分比较,非焦虑患者增加13.94%,轻度抑郁降低15.79%,重度抑郁降 低21.05%,重度抑郁降低7.90%,而对照组则无明显变化。因此,研究结果显示,个性化心理干预有助于降低患者在治疗操作过程中出现焦虑的几率,并能有效平稳患者情绪,提高其治疗依从性[12]。

对老年肺结核患者增强营养,及时采取有效治疗方法,并要注意与患者沟通的方式及方法,以赢得患者的配合[13]。郑亚华等[14]研究指出,患者自我效能与其本人生存质量呈正相关,即自我效能感越强,其为生存质量付出越多。本研究让老年肺结核患者对病房环境及布局、责任医生、责任护士、治疗药物及副作用、治疗手段及要领要了解,同时使患者本人掌握治疗过程中如何配合的方法及要领,从而让患者在熟悉的环境中增加治疗舒适程度,减少焦虑及不适感。执行治疗操作前,医务人员要对患者的身体情况做到全面体检,了解患者的症状和体征,适当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帮助患者正确了解纤维支气管镜的科学性、安全性和必要性,同时指导并教会患者掌握在操作过程中如何配合,是保证治疗操作过程顺利的重要环节之一,以减少患者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出现的焦虑抑郁症状。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增加个性化心理干预,针对老年肺结核患者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治疗前、中、后分别给予系统、详细、个性化的心理干预,增强对患者的服务意识。研究显示,优良的治疗依从性有助于患者病情康复[15]。从表3的遵医行为调查可见,试验组与对照组相比,患者自觉按时检查方面提升48.37%,主动饮食控制方面增加57.89%,积极、自愿参加运动治疗上增加52.63%,定时自我监测上,提升55.27%。说明试验组比对照组的遵医行为有明显提高。

综上所述,对老年肺结核患者进行纤维支气管镜治疗操作检查时,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增加实施个性化心理干预,可以使患者血压及心率保持正常,情绪稳定,焦虑指数正常,并且积极配合医务人员对其进行治疗护理操作,保持舒适体位,患者遵医行为有效提升,治疗依从性提高,效果明显,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迎成,孟桂云主编.结核病感染控制与护理.第1版.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13.7.

2王洪武,金发光,柯明耀主编.支气管镜介入治疗.第1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17-19.

3杨德茂,王鑫.丙泊酚与舒芬太尼联合行无痛性纤支镜临床应用分析.实用医技杂志,2006,4:1301-1302.

4刘新玲.浅谈护理优质服务的实践与进展.中国疗养医学,2010,19:521-523.

5中华医学会结核病学分会.结核病诊断和治疗指南.中国实用乡村医生杂志,2013,20:7-11.

6林萍,邢沈阳.护理干预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护理研究,2009,22:1623-1624.

7吴文源.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0,增刊:234-238.

8周丹,许煊. 在儿科重症监护病房呼吸道危重症患儿病因诊断中的应用.中国临床医生杂志,2015,43:37-39.

9陈向韵.成人高等护理教学中循证手术室护理能力的培养.护理研究,2010,18:174.

10张凤清,李珍,黄体纯.护理安全的影响因素及对策.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5,21: 67-68.

11李小寒,尚少梅主编.护理学基础.第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217-229.

12晏按,杨全华,刘霞,等.健康教育对门诊复发性抑郁症服药依从性影响研究.西部医学,2012,24:1107-1108.

13杨丽红,李惠敏.药学服务干预对糖尿病患者治疗依从性和血糖控制水平的影响.中外医学研究,2015,8:139-140.

14郑亚华,陈鸿尔,张天华,等.病友支持团队管理在2型糖尿病患者居家自我管理中的应用.中国护理管理,2014,11:936-938.

15郭道华,胡永全,谢冬梅,等. 浅谈糖尿病患者的用药教育.中国医药指南,2013,16:297-298.

doi:10.3969/j.issn.1002-7386.2016.14.048

【中图分类号】R 47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386(2016)14-2235-03

(收稿日期:2015-02-15)

猜你喜欢
纤维支气管镜心理干预
尿毒症患者血液透析期的心理干预
应用纤维支气管镜对肺癌术后并发急性肺不张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观察
探讨纤支镜加有—无创序贯通气治疗老年COPD严重呼衰的价值
纤维支气管镜ICU治疗严重肺部感染中的应用意义探析
探讨细胞学在原发性肺癌诊断中的作用
纤维支气管镜技术在ICU重症肺炎患者中的临床效果观察
浅析精神障碍患者康复期的心理干预
视频喉镜联合纤维支气管镜在预测困难气道双腔支气管插管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