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部分切除术联合术中胆道镜治疗肝内胆管结石的临床效果评价

2016-08-08 03:02侯启慧
中国疗养医学 2016年8期
关键词:石术胆道胆管

侯启慧

肝部分切除术联合术中胆道镜治疗肝内胆管结石的临床效果评价

侯启慧

目的分析和研究肝部分切除术联合术中胆道镜治疗肝内胆管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05—2015-10沈阳245医院收治的肝内胆管结石患者72例,按手术治疗方法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6例。对照组患者行胆道镜下取石术治疗;观察组患者行肝部分切除术+胆道镜下取石术治疗,将两组患者治疗效果进行对比。结果术后2周观察组患者术后结石残留率8.3%低于对照组27.8%,组间数据差异显著,经χ2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96,P<0.05);观察组患者围手术期内并发症发生率25.0%与对照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16.7%接近,组间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51,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12个月内结石复发率5.6%低于对照组19.4%,组间数据差异经χ2检验有统计学意义(χ2=4.78,P<0.05)。结论肝部分切除术联合术中胆道镜取石术应用于肝内胆管结石患者治疗中,能够有效降低结石残留及复发率,对提高治疗效果及减轻患者经济与精神负担具有重要作用。

肝部分切除术;胆道镜下取石术;肝内胆管结石;疗效观察

肝内胆管结石是指肝管分叉部位以上的胆管结石(原发性),其绝大部分是由胆红素钙沉积所致[1]。目前,引发肝内胆管结石病因临床尚未明确,不过多数学者认为[2]其与胆道感染、胆道寄生虫、胆汁淤积、遗传基因等因素有关。由于肝内胆管存在于肝组织内部,其分支与解剖结构较复杂,加之结石数量、位置、形态不定,临床诊断与治疗均较困难,致使该病症治愈率一直较低。近些年来,随着医疗技术与手术器械发展,肝部分切除术后使用纤维胆道镜行肝内胆管与胆总管取石,极大地减少了结石残留与手术创伤,为了探讨肝部分切除术联合术中胆道镜治疗肝内胆管结石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本文选取2013-05—2015-10我院收治的肝内胆管结石患者72例,分别行胆道镜下取石术与肝部分切除术+胆道镜下取石术治疗,并将两组患者治疗效果进行对比,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3-05—2015-10沈阳245医院收治的肝内胆管结石患者72例,按手术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6例,所有患者及家属均对本次研究知情、同意,并签署授权书。对照组男11例,女25例;年龄28~76岁,平均年龄为(48.7±10.5)岁。观察组男13例,女23例;年龄27~79岁,平均年龄为(47.6±10.2)岁。排除标准:合并严重内科疾病患者,肝胆管癌症患者。两组患者在性别比例、年龄等基本资料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对照组患者行胆道镜下取石术治疗:术中采用气管插管全身麻醉方式。患者取仰卧位,于右肋缘下做长约15~20 cm切口,逐层解剖至胆囊部位,若患者合并有胆囊炎或胆囊结石,首先行胆囊切除术。纵行切开胆囊颈部腹膜,剥离暴露胆总管,在胆总管处做1 cm纵向切口,使用胆道镜进行探查,对于可直接取出的结石,可采用取石钳将其取出;对于不能直接取出的结石,采用碎石钳或微波碎石等方法将结石击碎后再行取出,并于胆总管内置入T形管,逐层缝合切口。

观察组患者行肝部分切除术+胆道镜下取石术治疗:麻醉方式同对照组。根据结石位置与切除肝脏部位选择合适体位,于右侧肋骨下缘做长约15~20 cm切口,若需要时可将切口经剑突处向左肋缘下延长。依次解剖皮下及腹壁各层组织,先行胆囊切除术。置入胆道镜对胆总管进行探查与取石,对于肝毛细胆管或肝段间胆管处结石或肝组织萎缩病变患者,则选择对其行肝部分切除术,根据术中探查及术前检测结果,确定肝脏组织切除部位及范围,肝脏组织切除后,对于未切除结石,再行胆道镜下取石术。术中取石及处理方法同对照组。观察组36例患者中:行左肝外叶切除+胆道镜取石术18例;行右肝前叶下段切除+胆道镜取石术5例;行左半肝切除+胆道镜取石术7例;行右肝后叶下段切除+胆道镜取石术6例。

1.3 观察指标观察并对比两组患者术后2周结石残留、术后12个月内结石复发率及围手术期内并发症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处理将数据输入SPSS 19.0统计软件中,对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比较行t检验,并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计数资料比较行卡方检验,并采用百分率表示,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结石残留率比较术后2周观察组患者结石残留3例,对照组患者结石残留10例。观察组患者结石残留率8.3%低于对照组患者27.8%,组间数据差异显著,经χ2检验有统计学意义(χ2=4.96,P<0.05)。

2.2 两组患者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比较(表1)观察组患者围手术期并发症9例,对照组患者围手术期并发症6例。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25.0%与对照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16.7%接近,组间数据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χ2=2.51,P>0.05)。

表1 两组患者围手术期内并发症发生率相比较(n)

2.3 两组患者术后结石复发率比较术后12个月内观察组患者复发2例,对照组患者复发7例。观察组结石复发率5.6%低于对照组结石复发率19.4%,组间数据差异显著,经χ2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78,P<0.05)。

3 讨论

近些年来,随着人们饮食结构改变及生活压力增加,肝内胆管结石发病率在临床上也呈现明显上升的趋势[3]。由于肝内胆管结石多数情况是沿着肝内的病变胆管树呈现出区段性分布特点,其在局部炎症作用下,极易引发胆道感染、胆道梗阻及肝实质性破坏,严重时还可导致癌变,因此,及时解除狭窄、彻底清除结石、切除病变肝组织、通畅引流已经成为临床治疗肝内胆管结石基本原则[4]。

虽然胆道镜下胆管切开取石术是相对成熟术式[5],并且取石效果也较明显,但术后残石率较高,且患者常需要行多次手术治疗,不仅增加了患者痛苦,而且也易导致肝脏损伤,从而增加肝功能衰竭发生率,因此,探寻新的手术治疗方法一直是临床亟需解决问题[6]。目前,随着人们对肝内胆管结石研究不断深入,大量研究结果证实[7]:不仅肝内胆管结石呈区域性分布,而且受累肝脏组织也同样以肝叶或肝段为单位呈局限性分布,这一结果为肝部分切除术实施提供了理论依据。肝部分切除术不但可切除较难清除的结石部位,而且还可较彻底清除病变区域,消除了结石再复发与胆管癌变产生的诱因,但对肝脏组织行部分切除时,应以肝段为单位,并行规则性切除,才可最大限度完整切除病变部位,取得较理想手术效果[8]。

从本次研究结果看,观察组患者围手术期内并发症发生率虽高于对照组,但经对症处理与治疗后,均痊愈出院。观察组患者术后2周结石残留率与术后12个月内结石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这一结果提示出:肝部分切除术联合术中胆道镜治疗肝内胆管结石疗效确切,其不仅可有效清除胆管内结石,而且还可消除引发结石复发与胆管癌变的诱因,值得临床借鉴与推广。

[1]姚宁,龚谋春,方旭东,等.肝内胆管结石手术疗效进展分析[J].肝胆外科杂志,2014,22(2):121-123.

[2]李哲夫,乔显森,吴志超,等.肝内胆管结石82例手术治疗体会[J].腹部外科,2015,28(5):333-336.

[3]麦观保,黄俊晓,林健,等.肝部分切除术联合胆道镜治疗肝内胆管结石临床研究[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4,9(24):2044-2046.

[4]姚宁,龚谋春,方旭东,等.肝内胆管结石128例诊治分析[J].肝胆胰外科杂志,2014,26(1):20-22,32.

[5]邹勇.肝部分切除联合胆道镜手术治疗肝内胆管结石临床观察[J].中国医学创新,2013,10(32):51-52.

[6]李建军,卢榜裕,蔡小勇,等.腹腔镜肝切除术治疗肝内胆管结石的临床效果对比研究[J].重庆医学,2014,43(36):4891-4894.

[7]崔南,陆文奇,黄飞.腹腔镜左肝切除联合胆道镜治疗肝内胆管结石的效果[J].中国疗养医学,2016,25(1):32.

[8]皮勇,谢飞,李小刚.多肝段切除联合术中胆道镜取石治疗复杂肝内胆管结石临床疗效观察[J].河北医学,2015,21(2):307-308.

2016-03-18)

1005-619X(2016)08-0834-02

10.13517/j.cnki.ccm.2016.08.022

110042沈阳245医院外一科

猜你喜欢
石术胆道胆管
肝吸虫感染致胆管损伤及胆管癌的相关研究进展
肝内胆管结石一例及诊断体会
腹腔镜下胆管腔内整形技术治疗北绕型右后叶胆管结石合并开口狭窄
留置输尿管导管在部分无管化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中的应用
术前营养状况对胆道闭锁Kasai术后自体肝生存的影响
滇南小耳猪胆道成纤维细胞的培养鉴定
经皮肾镜取石术(PCNL)治疗肾结石的护理干预方法与效果分析
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术后迟发性出血的诊治体会
分析肝胆结石实施肝切除联合纤维胆道镜治疗效果
腹腔镜胆道手术中Luschka管损伤致胆漏的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