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近泉流 浩若秋水

2016-08-09 07:22翁盛
语文世界(初中版) 2016年8期
关键词:情思贵在真情

翁盛

认识郑兆一已然三年了。印象中的她,每每都是与落落大方、清越朗朗联系在一起的。古人说“上善若水”,郑兆一虽不可言及“上善”,但这个成长在北京的孩子身上却一直流淌洋溢着“若水”的清婉与沉厚。无论是课堂探讨,还是课下交流,都可以感知得到她简洁清晰的语言与思路背后,深蕴着灵动丰厚的阅读积累与大气深入的认知思考。

文字往往是才华与性情的文本呈现。而好的文字,在其形式与内容文质彬彬的完美结合之中,更可见作者精神深处的真实模样。从这个意义上来说,阅读郑兆一的文字,便是在慢慢走近她“若水”的性情世界。

行文贵在真情。一篇好文,首先打动人的往往是直触人心的真情。而这样的文字通常不需要很宏大的切入点,那些来自于生活的细节往往会用真实打动读者。郑兆一正是这样拥有着触及心灵文字的孩子。那些细节的真实背后,呈现的是她敏锐的观察力与对生活温厚的热爱。无论是文字中妈妈准备早餐时的黑眼圈,还是爸爸送别时候的默默注视,以及疲惫后姥姥的摩挲,这些平凡却深情的细节背后,令我们动容的,是她温暖感恩的细腻情思。这些充满了生活温度的文字,让我们可以从容走近她安静细腻的内心世界。而这内心世界的汩汩情思亦如涓涓细流一般,慢慢会从笔尖流淌到其他生命的内心深处。

这便是我认识的“细近泉流”的郑兆一,一如“泉眼无声惜细流”的清清碧水,清婉而又温暖。

行文贵在真情,又不止于真情。有了一定阅读积累的孩子,在对生活进行细腻记录的基础之上,更应该拥有对本民族文化和历史的深度关注与思考。热爱阅读与思考,更热爱传统文化的郑兆一,正是这样的孩子。她一直坚持以文字为媒介,努力思考如何实现文化传承与当下生活的结合,让传承千年的民族文化在新时代继续葆有旺盛的生命力。这也是一个未来知识分子应有的责任与担当。一个拥有独立思考能力的人,才会拥有自由的灵魂。一个充满了对民族认同的人,才会是生命和血脉里充满精神归属的传承者。郑兆一的可贵之处正在于此。当她可以在文字中将儒道两家的基本哲学观点信手拈来,再辅以东西方文明思想经典的相互引证,然后以这些结论去分析解决当下时代的基本问题时,我们所能感受到的是一种少年时代少有的融会贯通与一气呵成。纵观这一过程,不仅可以看到一个热爱思考的自由灵魂,更可以看到一个拥有了宽广视野的未来知识分子的传承与担当。

亦属难得的是,在当下琐屑情绪描写的冗杂文字盛行的时代背景中,郑兆一安静坚定地展现了自己的语言风格。她的文字少了些许文字游戏背后的晦涩冗繁,多了很多简洁明快的情思悠长。这样简洁的语言风格与明快的思路呈现可谓相得益彰,这样的文风也充分凸显了郑兆一在文风与思考层面的老到与练达。

这便是我认识的“浩若秋水”的郑兆一,虽“小荷才露尖尖角”,但已经依稀可见“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的远阔气度了,深沉而又浑厚。

孟子说人生有三乐,对我等从教者而言,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或许便是人生至乐。有生若此,师复何求?

猜你喜欢
情思贵在真情
我用真情守护你
十月情思
别出心裁,文贵在『新』
以心换心见真情
秋季养生贵在“收”
当归寄情思
丝路情思
真情扶贫见实效
拗九粥情思
贵在认知,贵在践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