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写作

2016-08-09 07:43余欣蔚
语文世界(初中版) 2016年8期
关键词:人生路偏向经历

余欣蔚

我写作,很少讲自己的故事,多半是在编织别人的人生。

每天在学校过着三点一线的日子,经历的生活没有大悲大喜,没有灯红酒绿,更别说爱恨情仇、家仇国恨。活到现在也大体能用“顺风顺水”来概括了。我清楚地知道自己根本还不具备任何资本用满腔深情去讲述故事,抛去细碎的杂质,我的生活轨迹还是一条干净的直线。所以我自身是没有那些经历可以转化成文字的,对于写作,唯有从他人身上汲取养分,从他人的作品里感悟,滋补自己空乏的情感。

书籍是我打开文学这扇大门的金钥匙。在书里,我汲取一切苦乐酸甜,让我的神经变得无比纤细与敏感。“恐惧”“热切”“震撼”这些已无法形容我的情感,文字赋予我的,远远高出了生活能给我的。不知在哪个机缘巧合下,我开始动笔了,编很稚嫩的故事,废话连篇,我却自我满足得不行,内心涌起一股澎湃的快乐。我想我喜欢写作,可那时我尚年幼,对这一切也不确定。

真正有自己的想法大概是初中了,那时候心智正在逐步成熟。从前,我的文字是幼稚的,带着无病呻吟和空洞,可是随着看的书渐渐偏向名著、偏向一些生涩的作品,我开始用力地去理解,去品读。于是,我自身在成长,文字同样在成长。初中的学校学习时间排得很紧,我总会挤出些时间去写,去模仿,为此感到骄傲和快乐。那时候我确信我喜欢写作,我喜欢编故事,看它们在我笔下成文,是的,我喜欢它!

进入高中文学社,我开始真正意义上地接触“写故事”,接受名师的写作训练。这样系统的学习对我来说意义很大,我开始了解真正的写作,开始写短篇小说,那是我最喜爱的作品类型。我塑造人物,千姿百态,有的丑陋,有的惊艳。在我的写作桌边,似乎一个个人物的灵魂正在我身边徘徊,颠倒众生模样的人们在拥抱我,环绕着我。我给他们过去、现在和未来,他们仿佛是我每一个不符实际的妄想,每一个隐秘而美好的梦幻。

我太过平凡,所以,我把不平凡给他们,让他们来为我实现。就像土地需要养料,像绿草需要阳光,而我,需要写作。它令我饱满,使我拥有一份赤诚的热爱,它让我从狭隘的生活中跳出,从荒芜的环境里离开。我用文字捕捉生活的细节和动人,用文字满足我不切实际的痴梦一场。

写作给我快乐,人生路漫漫,总该坚持些什么,才能奋不顾身地穿过黑暗,走向黎明。

写作于我,大体如此罢。

【主持人语】

少年时期的思想,总是灵活而多变的。我们不断地阅读新书,汲取新的营养,修正过去的自己,向更有深度的文学创作进发。欣蔚的这篇文章,讲的就是自己由青涩迈向成熟的心路历程,这也是每个热爱文学的孩子所必然经历的。写作这条路是艰苦的,但就像她所说,只要心存热爱,我们就一定能坚守下去。

猜你喜欢
人生路偏向经历
8~12岁儿童抑郁与认知重评的关系:悲伤面孔注意偏向的中介作用*
很多事你只能独自经历
“偏向”不是好导向
瞻前顾后走好人生路
我经历的四个“首次”
漫漫人生路,感恩每一场遇见
考核偏向:错把经过当结果
风雨人生路
回忆我的打铁经历
守规矩才能走好人生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