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黄牡丹汤加味外敷治疗丹毒研究

2016-08-12 08:45高永昌吕树芹刘团霞
光明中医 2016年3期
关键词:丹毒脚气汤加

高永昌 吕树芹 刘团霞



大黄牡丹汤加味外敷治疗丹毒研究

高永昌吕树芹刘团霞

目的观察大黄牡丹汤加味外敷治疗下肢丹毒疗效。方法将42例下肢丹毒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选用50%硫酸镁湿热敷,两组全选用同法的抗生素静滴,口服中药五神汤合萆薢渗湿汤加减。结果通过2个疗程内观察,两组在治愈显效率上有显著差别(P<0.01),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大黄牡丹汤加味外敷具有清热凉血,解毒化瘀,泻火止痛之功,可以抑制和杀死丹毒致病菌——溶血性链球菌,方法简单,疗效确切,值得推广。

丹毒;大黄牡丹汤加味;外敷

大黄牡丹汤出自张仲景《金匮要略》,用于治疗肠痈初期气血瘀滞之症,笔者于2004年—2013年,用大黄牡丹汤加味外敷治疗下肢丹毒23例,效果显著,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42例,均来自我院住院患者,随即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其中治疗组23例,男14例,女9例,年龄最大65岁,最小20岁,平均年龄42.5岁,病程最长8天,最短者3天,部位:左下肢11例,右下肢12例,有明显皮肤外伤或脚气史的20例,无外伤脚气史的3例。对照组19例,男11例,女8例,年龄最大63岁,最小18岁,平均年龄40.6岁,病程最长7天,最短者2天,部位:左下肢8例,右下肢11例,有明显皮肤外伤或脚气史的17例,无外伤脚气史的2例。经统计学处理,治疗组和对照组性别、年龄、病程、病变部位、外伤、脚气史无显著差异(P>0.05)。

1.2诊断标准参照《中医外科学》[1]、《外科学》[2]丹毒的诊断标准制订。年龄选择18~70岁之间,临床表现:发病前可有皮肤外伤或黏膜破损、足癣等病史,起病突然,恶寒壮热,局部皮肤忽然变赤,色如丹涂脂染等,焮热肿胀,迅速扩大,边界清楚,并略有隆起,手指轻压后红色消退,压力去除后,红色很快恢复,发无定处,发于腿胫部者,多由趾间皮肤破损引起,先肿于小腿,亦可延及大腿,愈合后容易复发,常反复发作,皮肤粗糙增厚,下肢肿胀而形成大脚风。血常规检查: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比例明显增高。

1.3治疗方法

1.3.1西医治疗两组病例抬高患肢30°,均采用青霉素G钠针400~500万单位,每日两次静滴,维生素C针3.0~5.0,每日1次静滴,7日为一疗程。

1.3.2中药口服治疗两组病历,根据年龄、体质、全身及局部症状特征,辨证用药,用五神汤合萆薢渗湿汤加减,水煎口服,每日2次,7日一疗程。

1.3.3外治法治疗组:用大黄牡丹汤加味外敷:组成:大黄20 g,牡丹皮20 g,黄连20 g,黄芩20 g,桃红15 g,芒硝20 g,金银花20 g,蒲公英20 g,苦参20 g,没药20 g。先将金银花、蒲公英煎汤入冰箱冷藏备用,将余药物共捣研末,用金银花、蒲公英冰液调成糊状外敷患处,厚度达0.5~1 cm,越病变范围2~3 cm,表面用塑料薄膜覆盖,每6~8小时一次。对后期肿硬不化的用醋调外敷。对照组:局部用50%硫酸镁湿热敷,超病变范围2~3 cm,每6~8小时一次。

两组外用药物7日为一疗程,局部症状消退后继续外用一周;对合并有足癣及脚气的,均配合应用硝酸咪康唑乳膏外涂,每日2~3次。

1.4观察方法与统计学处理方法观察方法与统计学处理方法:全部患者于2个疗程治疗结束后,观察一个疗程,统计学处理采用Radit分析检验。

1.5疗效标准痊愈:临床及局部红斑消退,无焮热肿胀及触痛,观察一周无复发;显效:临床全身症状消失,局部红斑及灼痛消退后,一周内小面积复发;好转:临床全身症状消失,局部红斑面积缩小不足1/2,肿痛及灼痛减轻者,需继续治疗。显效率=(痊愈例数+显效例数)/组别例数×100%。

2 结果

两组显效率相比,经Radit分析检验差异有显著性(P<0.01),见表1。

表1 两组疗效比较(2个疗程) (例,%)

3 讨论

丹毒是以皮肤突然变红,色如涂丹为特征的一种急性感染性疾病,西医又称急性网状淋巴管炎。本病总由血热火毒为患,发于下肢者,多挟有湿热,西医认为本病是由溶血性链球菌经由皮肤或黏膜细小创口,引起皮肤及其网状淋巴管的急性炎症。治疗以凉血清热、解毒化瘀为基本原则,发于下肢者,需利湿清热,同时结合外敷、熏洗、砭镰等外治法[1]。

大黄牡丹汤具有泻热破瘀、散结消肿之功,方中选取大黄泻火解毒、活血祛瘀[3],芒硝外用清热解毒、破血行血、散结消肿[4],桃仁、牡丹皮凉血散瘀,合黄连、黄芩、金银花、蒲公英以增加清热燥湿,泻火解毒之功,没药化瘀止痛消肿,苦参清热燥湿,杀虫止痒,可以治疗足癣、脚气,以除病原。本病的发生主要由溶血性链球菌皮肤或黏膜细小创口引起的网状淋巴管的急性炎症。现代药理研究:黄连主要成分为小檗碱,黄芩主要成分为黄芩甙,黄芩甙对绿脓杆菌、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均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小檗碱具有抗皮肤真菌及病毒的作用,黄芩甙还对实验动物有周围血管扩张作用[5],两者外用可使细菌结构变异,降低致病菌的毒力,具有较强的广谱抗菌作用,还具有增强吞噬细胞吞噬功能和促进溶菌酶释放的作用,从而提高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功能[6]。苦参对多种皮肤真菌有抑制作用,又有明显利尿作用[7];大黄对多数皮肤真菌有抑制作用[7];牡丹皮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绿脓杆菌等多种致病菌有较强的抑制作用[7];蒲公英、金银花对溶血性链球菌有不同程度的杀灭和抑制作用[8]。热者寒之,取金银花、蒲公英冰冷之药液,以助药物清热泻火止痛之效;诸药合用而达到清热凉血、解毒化瘀、泻火止痛之功,抑制和杀灭致病菌—溶血性链球菌等;合抗生素静滴,配中药五神汤合萆薢渗湿汤加减口服,利湿清热解毒,除湿热火毒之源;内外兼治,中西并具,抓住病因,紧扣病机,消除病源,得以痊愈;因此我们认为大黄牡丹汤加味外敷治疗下肢丹毒应用方便,疗效确切,值得推广应用。

[1]陈红风.中医外科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5:176-178.

[2]裘法祖.外科学[M].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7:162.

[3]居伟平.大黄在外科急腹症中的应用体会[J].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8,17(8):1203.

[4]杨桂洪.芒硝内服外用辅助治疗阑尾周围脓肿的临床疗效观察[J]. 中国医药指南,2010,8(19):211-212.

[5]杨啸宇.皮肤原位再生复原技术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研究[J]. 中国烧伤疮疡杂志,2013,25(6):469-471.

[6]刘拥军.自拟中药汤剂联合湿润烧伤膏治疗湿热型带状疱疹的疗效观察[J].中国烧伤疮疡杂志, 2014,26(1):60-64.

[7]上海中医学院方药教研组.中药临床手册[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1977:46,84,136.

[8]孙淑芹.清营解毒汤治疗猩红热43例临床观察[J]. 中医临床研究,2013,5(13): 20-21.

河南省洛阳市汝阳县中医院外一科(洛阳 471200)

10.3969/j.issn.1003-8914.2016.03.028

1003-8914(2016)-03-0358-02

(本文校对:田中伟2015-01-20)

猜你喜欢
丹毒脚气汤加
温胆汤加味治疗失眠的体会
脚干、脚裂竟然是患了脚气
南太平洋岛国汤加的独特魅力
如何缓解脚气
初春 脚气患者别错过治疗时机
黄马酊敷料外敷治疗急性下肢丹毒的疗效观察
丹毒夏季易发,防治做到4点
丹毒夏季易发,防治做到4点
夏季脚底生“泡”,警惕是“丹毒”
如何祛除脚气顽疾烦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