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拟益气养阴方治疗气阴两虚型心悸病的疗效观察

2016-08-12 08:45郭素芬
光明中医 2016年3期
关键词:气短补益气阴

郭素芬



自拟益气养阴方治疗气阴两虚型心悸病的疗效观察

郭素芬

目的观察自拟益气养阴方治疗气阴两虚型心悸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双盲法将72例气阴两虚型心悸病患者分为2组各36例,对照组采取单纯西医治疗,观察组则行自拟益气养阴方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治疗前后症状积分。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1.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2.2%(P<0.05)。2组治疗后心悸[(0.56±0.41)VS(1.22±0.48)]分、胸闷[(0.54±0.37)VS(1.13±0.52)]分、气短[(0.55±0.39)VS(1.10±0.51)]分、乏力[(0.61±0.40)VS(1.15±0.56)]分症状积分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2组均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自拟益气养阴方治疗气阴两虚型心悸病安全可靠,能明显改善心悸症状。

益气养阴方;气阴两虚型;心悸

心悸主要表现为心慌、悸动不安,常伴眩晕、胸闷等症状,通常呈阵发性特点,病情严重程度不一症状不同[1]。临床上心悸可以是独立疾病,也可以是现代医学冠心病、心肌炎、心律失常等多种疾病表现之一[2]。中医强调辩证施治,标本兼治,近年来中西药在心律失常等心血管疾病治疗中应用越来越多,且疗效较好。本研究对我院就诊的36例气阴两虚型心悸病患者行自拟益气养阴方治疗,探讨其疗效,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抽取我院2012年1月—2015年1月就诊的气阴两虚型心悸病72例,随机双盲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6例。对照组中男20例,女16例;年龄22~76岁,平均(50.2±4.3)岁;病程1个月~13年,平均(4.5±1.0)年。观察组中男22例,女14例;年龄20~74岁,平均(49.7±4.6)岁;病程2个月~14年,平均(4.8±1.1)年。对比2组性别、年龄、病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纳入及排除标准纳入标准:(1)符合《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3]中气阴两虚型心悸病,表现出心慌、气短、乏力、胸闷等症状,舌质淡红,少苔,脉细弱;(2)心电图、动态心电图检查证实;排除标准:(1)肝肾功能严重障碍;(2)其他证型心悸;(3)相关药物过敏者;(4)不符合纳入标准者。

1.3治疗方法对照组采取常规西医治疗,如倍他乐克(AstraZeneca AB生产,国药准字J20100098)12.5mg/次口服,2 次/d。观察组则行自拟益气养阴方治疗,基本方:黄芪、酸枣仁、寄生、甘松各15 g,生地15 g,茯苓15 g,当归、麦冬、柏子仁各12 g,人参6 g(另炖),远志9 g,五味子、炙甘草各6 g,1剂/d,2次/d,200 ml/次。1疗程2周,2组均干预2疗程。

1.4观察指标(1)临床疗效。参考《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显效:心悸等症状及体征、心电图均明显改善;好转:心悸等症状及体征、心电图有所改善;无效:心悸等症状及体征不变或加重。总有效率=显效率+好转率。(2)症状积分,主要包括心慌、胸闷、气短、乏力等症状,各0~3分,0表示无症状,3分表示症状严重。(3)不良反应情况。

1.5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18.0统计软件分析数据,计数资料(%)表示,计量资料()表示,分别χ2、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临床疗效观察组总有效率91.7%较对照组的7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临床疗效比较 (例,%)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2.2症候积分变化2组治疗后心悸、胸闷、气短、乏力症状积分较治疗前均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上述症状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2组治疗前后主要症候积分比较 (例,%)

注:与治疗前比较,1)P<0.05;与对照组比较,2)P<0.05

2.3不良反应情况2组患者治疗期间均行肝肾功能、血常规等检查,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

3 讨论

祖国医学关于“心悸”症状最早源于《黄帝内经》,《素问·痹论》中记载“脉痹不已,复感于邪,内舍于心”,认为“心悸”发病与心脉痹阻密切相关。《诸病源候论·心病候》曰:“心气不足……惊悸恍惚……为心虚,则宜补之”,认为心悸发病与心气不足有关,治疗以补益心气为主。随着对中医研究的不断深入,认为心悸发病与饮食不节、情志不舒、外邪感染等多种因素有关[5],而机体本身气血亏虚,阴阳失衡,为此心悸发病根本在于标实本虚,而内因为根本,外因为条件,外因推动疾病发展。针对此,心悸治疗关键在于扶正祛邪,补益气血及维持阴阳平衡。向海溶[6]等人认为心律失常通常由心阴双虚、气血不足引起,而益气养阴活血汤能明显改善心律失常患者症状。

本研究对我院就诊的气阴两虚型心悸病患者行自拟益气养阴方治疗,方中有人参、麦冬、黄芪、酸枣仁、桑寄生、甘松等成分。其中人参味甘,性温,具有补益脾肺、补益元气功效;麦冬味甘,性寒,主要功效为清心除烦,适用于心悸、健忘等病症,与人参共为君药;黄芪味甘,性微温,具有益气固表、升阳功效;当归补血养血,而血与气密切相关,补血可使气有所养;五味子具有益气生津、补肾宁心功效;生地黄性寒,具有清心除烦、滋阴养血功效;甘松主要功效为理气安神,与黄芪、当归、五味子、生地黄同为臣药。远志、宁心安神、养心血;酸枣仁性平,主要作用为养心安神,适用于惊悸、健忘等病症;柏子仁味甘,性平,可养心安神;茯苓主要功效为宁心安神;桑寄生味苦,性平,主要功效为补益肝肾、祛风宁心。上述5种药物均为佐药,发挥养心安神功效;另外炙甘草为使药,补脾益气,调节诸药药性。各药共奏补益元气、宁心安神、滋阴养血功效[7]。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达91.7%,明显比对照组的72.2%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心慌、气短、乏力、胸闷等症状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相比常规西医治疗,自拟益气养阴方能明显改善心悸病患者临床症状,疗效明确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与王微等[8]人研究结果基本一致。

综上所述,自拟益气养阴方能明显改善气阴两虚型心悸病临床症状,安全有效,临床可作为气阴两虚型心悸病治疗的重要方法之一。

[1]陈波,宋雪,张琪,等.早搏灵胶囊治疗气阴两虚、心血瘀阻型冠心病早搏的疗效观察[J].中国中医药科技,2015,22(4):426.

[2]刘占文.益气养阴清热解毒法对冠心病患者血清炎症因子的影响[J].中国中医药科技,2014,21(z2):37-38.

[3]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S].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185-187.

[4]李群.桂甘龙牡汤加味治疗心悸50例[J].中国中医急症,2011,20(5):786-786.

[5]吕志军.炙甘草汤治疗心悸(室性早搏)气阴两虚证60例[J].中国中医急症,2010,19(8):1411.

[6]向海溶,杨美荣.益气养阴活血汤配合西药治疗心律失常45例[J].陕西中医,2015,36(2):139-140.

[7]骆丽娟.益气养阴活血法治疗冠心病合并心律失常30例[J].陕西中医,2013,34(6):657-658.

[8]王微,李春华,李勇,等.益气养阴镇悸汤治疗冠心病室性早搏气阴两虚挟瘀证的临床观察[J].吉林中医药,2011,31(4):322-323.

河南省安阳市中医院心病二科(安阳 455000)

10.3969/j.issn.1003-8914.2016.03.077

1003-8914(2016)-03-0454-02

(本文校对:刘言言2014-10-07)

猜你喜欢
气短补益气阴
参芪地黄汤加减治疗气阴两虚型慢性肾炎的效果及对肾功能、免疫的影响
老人气短、浮肿、乏力,警惕慢性心衰
部分补益类中药多糖成分在胃癌中的研究进展
揭开气短背后的玄机
气短到底短在哪里
药中补益绵黄芪(下)
药中补益绵黄芪(上)
生脉饮在气阴两虚型心力衰竭中的应用
糖网1号方治疗气阴两虚型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玻璃体积血22例
补肺养阴汤治疗气阴两虚兼痰浊停滞型小儿支气管肺炎恢复期4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