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味小陷胸汤治疗糖尿病皮肤瘙痒症疗效观察

2016-08-12 08:45张增建
光明中医 2016年3期
关键词:中药皮肤糖尿病

张增建



加味小陷胸汤治疗糖尿病皮肤瘙痒症疗效观察

张增建

目的观察加味小陷胸汤治疗糖尿病皮肤瘙痒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40例糖尿病皮肤瘙痒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67例采用西医治疗,治疗组73例在西医基础上联合加味小陷胸汤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能有效缓解和消除糖尿病患者的皮肤瘙痒症状,且复发率低,明显提高了生活质量, 值得临床推广运用。结论加味小陷胸汤治疗糖尿病皮肤瘙痒症疗效满意。

糖尿病皮肤瘙痒症;中西医疗法;加味小陷胸汤

笔者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加味小陷胸汤治疗糖尿病皮肤瘙痒症73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140例均为本院住院及门诊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73例,男32例,女41例;年龄42~69岁,平均(56.37±7.85)岁;糖尿病病程3~12年,平均(7.25±2.24)年,皮肤瘙痒症病程2.5~12个月,平均(7.35±2.85)个月;对照组67例,男30例,女37例;年龄44~67岁,平均(55.93±8.67)岁;糖尿病病程2~10年,平均(7.14±1.85)年,皮肤瘙痒症病程1.5~11个月,平均(5.14±2.65)个月。经统计学分析,两组性别、年龄、病程和临床症状及体征等方面均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纳入与排除标准符合WHO(1999年)糖尿病诊断标准[1]、糖尿病皮肤瘙痒症诊断标准及中医辨证参照《糖尿病中医防治指南》[2]。所有病例均为在糖尿病基础上合并皮肤瘙痒症者,并排除具有严重心、肝、肾疾病患者及其它原因所致的皮肤瘙痒。

1.3治疗方法两组患者均给予相同的糖尿病教育及采用忌食辛辣刺激性食物等自我调护措施。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给予口服降糖药或注射胰岛素调控血糖,口服抗组胺药物及镇静催眠药、维生素C、钙剂等治疗。治疗组在上述基础上加用加味小陷胸汤中药汤剂。基本组方:黄芩 10 g,黄连 9 g,清半夏 10 g,瓜蒌18 g,葛根30 g,天花粉12 g,苦参12 g,白蒺藜12 g,当归12 g,夜交藤15 g,地肤子15 g,乌梢蛇10 g,丹参 30 g,地龙10 g,蜂房9 g。随症加减。每日1剂,水煎取汁分服。两组均治疗2周后评价疗效。

1.4疗效标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痊愈:瘙痒完全消失,继发皮损基本消退;显效:瘙痒明显减轻,继发皮损明显改善;有效:瘙痒减轻,继发皮损有所改善;无效:瘙痒及继发皮损无变化或加重[3]。

2 结果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结果显示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例,%)

注:与对照组比较,1)p<0.05

3 讨论

糖尿病皮肤瘙痒症是糖尿病常见的皮肤并发症,发病率约为非糖尿病者的2.7倍[4]。它是指糖尿病患者无皮肤原发性损害,而以皮肤瘙痒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皮肤病。现代医学认为,发生原因血糖快速升降时血浆、组织液渗透压快速变化、经常的高血糖状态使皮肤表层细胞发生脱水效应、糖尿病皮肤微循环异常引起缺血缺氧、糖代谢失常造成皮肤细胞膜功能障碍代谢异常以及自主神经病变皮肤毛细血管舒缩功能障碍使汗腺分泌功能受损,导致表皮或真皮细胞营养障碍及皮肤干燥进而引发皮肤瘙痒[5]。本病属中医学消渴病、风瘙痒、痒风等范畴。中医学认为,消渴是导致皮肤瘙痒的根源,消渴日久,五脏六腑失调,脾胃受损,运化失司,水谷津液滞留中焦,蕴湿生痰,郁而化热,生火烁毒,痰火互结,伤津耗液,气机升降失常,气血不和,络脉瘀阻,精气不利,与风相搏,郁热蕴结肌腠络脉之间,不得疏泄,营卫不调,肌肤腠理失养,而致瘙痒发作。故以清热泻火,坚阴生津,祛痰通络,凉血解毒,养血祛风为大法。加味小陷胸汤方中,黄芩、黄连、葛根、天花粉清热泻火,坚阴生津;清半夏、瓜蒌、丹参、地龙祛痰通络;苦参、白蒺藜、当归、夜交藤、地肤子、乌梢蛇、蜂房凉血解毒,养血祛风止痒。诸药配伍,痰火得祛,血络得通, 精气得充,营卫得调,风火自平,瘙痒为之而缓解。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 白蒺藜、地肤子、乌梢蛇、当归、丹参、地龙等有增加皮肤毛细血管血流量,促进汗腺和皮脂腺功能,抗过敏,改善皮肤代谢等作用[6]。糖尿病患者皮肤瘙痒症在药物治疗的同时,要注重自我调护。临床证实,瘙痒发作及轻重程度均同患者的精神、情志密切相关。故丰富业余生活,积极从事各种有趣的活动,以分散对皮肤瘙痒的注意力;切忌搔抓,因为搔抓可使瘙痒蔓延;忌食辛辣刺激性食物;不要用热水烫洗,适当延长洗澡间隔时间,少用或不用肥皂,洗澡后涂搽润肤之品;贴身穿纯棉织品,避免化纤、皮毛的刺激。本临床观察表明, 在西药基础上配合中药治疗糖尿病皮肤瘙痒症,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单用西药治疗的对照组,且症状缓解明显,复发率低。而中药治疗时则应整体调治,辨证为本,随证加减,切记不能拘泥于成方,如此方能取得理想的效果。

[1]朱禧星.现代糖尿病学[M].上海: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2000:314-324.

[2]中华中医药学会.糖尿病中医防治指南[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83-84.

[3]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S].第3辑.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1997:157.

[4]苗述楷,蔡慧文.糖尿病并发症防治学[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0:283.

[5]彭皓,胡爱民. 当归六黄汤加味治疗糖尿病皮肤瘙痒症疗效观察[J].湖北中医杂志,2009,31(9):61.

[6]李仪奎.中药药理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2:135

天仙子

性味:苦、辛,温;有大毒。

归经:归心、胃、肝经。

功能:解痉止痛,平喘,安神。

主治:用于胃脘挛痛,喘咳,癫狂。

用法与用量: 0. 06~0. 6g。

注意:心脏病、心动过速、青光眼患者及孕妇禁用。

贮藏:置通风干燥处。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2010版

王不留行饮片

炮制:王不留行 除去杂质。

性味:苦,平。

归经:归肝、胃经。

功能:活血通经,下乳消肿,利尿通淋。

主治:用于经闭,痛经,乳汁不下,乳痈肿痛,淋证涩痛。

用法与用量:5~10g。

注意:孕妇慎用。

贮藏:置干燥处。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2010版

河北省邢台市第五医院中医科(邢台 054000)

10.3969/j.issn.1003-8914.2016.03.030

1003-8914(2016)-03-0361-02

(本文校对:陈树真2015-03-05)

猜你喜欢
中药皮肤糖尿病
糖尿病知识问答
糖尿病知识问答
第二层皮肤
中药久煎不能代替二次煎煮
皮肤“出油”或许就能减肥
糖尿病知识问答
您知道吗,沉香也是一味中药
糖尿病知识问答
高频超声在皮肤恶性肿瘤中的应用
中医,不仅仅有中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