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附注射液治疗消化道肿瘤晚期恶病质的疗效观察

2016-08-12 08:45黄景东陈文真
光明中医 2016年3期
关键词:恶病质消化道骨髓

黄景东 陈文真



参附注射液治疗消化道肿瘤晚期恶病质的疗效观察

黄景东陈文真

目的观察参附注射液对消化道肿瘤晚期恶病质状态的影响。方法将68例癌症恶病质患者,配对分为治疗组(常规营养支持基础上联合参附注射液,每天6~10支)和对照组(常规营养支持等),观察治疗前后体重、临床症状、kamofsky评分、血红蛋白等变化。结果治疗组在卡氏评分、临床症状减轻、体质改善等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参附注射液在一定程度上减轻晚期肿瘤患者乏力、厌食、畏寒、贫血等恶病质症状,改善生活质量。

消化道肿瘤晚期; 参附注射液; 恶病质

对于晚期肿瘤恶病质患者,临床多采取姑息治疗的策略,目的减轻患者痛苦,提高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我科自2010年4月—2012年3月采用联合参附注射液治疗消化道晚期肿瘤病人34例,配对抽取同期单纯营养支持34例作对照,,现将疗效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入选病例共68例,配对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4例。治疗组男20例,女14例。年龄最大78岁,最小36岁,平均65.26岁。其中食管癌5例,胃癌9例,结直肠癌13例,肝癌6例,胰腺癌1例;Ⅲ期21例,Ⅳ期13例;对照组男18例,女16例。年龄最大81岁,最小40岁,平均68.31岁。其中食管癌7例,胃癌11例,结直肠癌10例,肝癌6例;Ⅲ期19例,Ⅳ期15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卡氏评分、病种均相似,具有可比性。

1.2病例选择标准(1)经内窥镜检查、术后病理、组织穿刺活检或浅表淋巴结活检,有明确的细胞学或病理组织学依据;(2)结合B超、CT、MRI、PET等影像学相关检查,临床TNM分期为Ⅲ期或Ⅳ期;(3)有恶病质表现:渐进性消瘦,体重较发病初期下降≥10%以上;伴有明显食欲不振、乏力、畏寒、腰膝酸软等症状;伴有不同程度的贫血及低白蛋白血症;(4)kamofsky评分<70分;(70分为生活可自理,但不能维持正常活动或积极工作)(5)心、肝、肾功能基本正常;(6)患者或病人家属知情同意。

1.3治疗方法两组入院后均给予补充能量、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等常规支持治疗(合并感染者同时予抗生素抗感染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予参附注射液60~100ml加入生理盐水100~200 ml或5%葡萄糖100~200ml中静脉滴注,滴注速度50~60滴/分,每日1次,连续应用3~4周为一治疗周期。

1.4观察指标每治疗周期前后临床症状、体重、kamofsky评分、血常规、生化检查指标变化。

1.5疗效标准(1)体重:上升或下降2公斤以上判为体重上升或下降,变化少于2公斤为稳定;(2)kamofsky评分:治疗前后增加或减少10分以上判为kamofsky评分上升或下降,增加或减少10分以内为稳定;(3)临床症状:乏力、畏寒、厌食、心悸、腰膝酸软,小便不利等症状变化,进行治疗前后对比,按照减轻、稳定、加重进行统计,其中减轻所占比为改善率;(4)实验室检查:血红蛋白治疗前后对比增加或减少10 g/L以上判为评分上升或下降,增加或减少10 g/L以内为稳定;白蛋白治疗前后增加或减少5 g/L以上判为评分上升或下降,增加或减少5 g/L以内为稳定;上升及稳定比例判为总有效率。

1.6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0.0软件,根据数据不同,采用t检验或χ2检验,以P<0.01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体重、kamofsky评分变化治疗组体重、kamofsky评分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见表1,表2。

表1 治疗前后体重变化 (例,%)

注:两组总有效率比较,P<0.01。

表2 治疗前后kamofsky评分变化 (例,%)

注:两组总有效率比较,P<0.01。

2.2临床症状改善率变化两组患者经治疗后,其临床症状均能获得不同程度的改善,而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处理,两组有显著差异(P<0.01)。显示给予参附注射液能够明显改善消化道晚期肿瘤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其生活质量。见表3。

表3 治疗后临床症状改善率变化 (例,%)

注:1)与对照组比较P<0.01。

2.3血红蛋白及白蛋白变化参附注射液能够明显改善消化道晚期肿瘤患者的营养状况,增加患者体质。见表4、表5。

表4 治疗后血红蛋白变化 (例,%)

注:两组总有效率比较,P<0.01

表5 治疗后白蛋白变化 (例,%)

注:两组总有效率比较,P<0.01。

2.4不良作用68例接受参附注射液治疗病人中有3例出现静脉炎、大便干结、口干、一过性发热等不良反应,经对症处理后均获得缓解,治疗前后检查心肝肾等生化指标对比未见明显异常。

3 讨论

恶性肿瘤晚期大多合并恶病质,但对其发生机制尚未完全解析,西医治疗以对症营养支持为主。近年来国外有文献报道,肿瘤坏死因子A(tumor necrosis factor,TNF-A)、白介素-1(interleukin-1,IL-1)、白介素-6(in-terleukin-6,IL-6)、C-干扰素(Interferon-C,IFN-C)在肿瘤恶病质中起重要作用[1]。目前研究认为, IL-6、TNF-A和IL-1随着恶病质的发展均有升高[2,3]。参附注射液由红参和黑附片提取物加工制成,主要成分是人参皂甙和乌头类生物碱[4], 作用是温补脾肾,益气生血,增强机体免疫功能,提高血清补体含量,促进骨髓干细胞分化增殖和改善骨髓造血微循环[5],已有文献报道参附注射液对放化疗造成的骨髓抑制有一定的保护作用[6,7]。动物实验证实,参附注射液不仅可提高体液免疫功能,而且可提高细胞免疫功能[8]。参附注射液的抗肿瘤作用主要体现在:升高CD4+、CD4+/CD8+、CD3+[7,9],降低 IL-6、IL-1和 TNF-α 等细胞因子[3,10];有促进造血干细胞的分化与增殖,改善骨髓造血微环境,激活骨髓造血功能[11];此外尚能清除氧自由基,抗脂质过氧化,保护心肌细胞,促进肝功能恢复[12~15]。

中医认为,恶性肿瘤根本源于正气不足,瘀毒互结,本虚标实贯穿于疾病的全过程,晚期肿瘤病人更表现为气血两亏、肝脾肾不足等症候。参附注射液中红参性味甘温,功能振奋元气,益气固脱,又善补脾益肺,补气生血,为扶正补虚之要药。附子辛热,补火助阳,可通行十二经脉,温一身之阳气,上助心阳以通脉,下补肾阳以益火,有回阳救逆之效,此外尚能温经止痛,通痹散结,含有乌头碱等成分,有明显强心作用。二药合用,共奏回阳救逆,益气固脱之功。本次研究中发现对低卡氏评分的晚期癌症患者,应用参附注射液后其卡氏评分提高明显,同时对中医辨证属脾肾阳虚的患者症状改善更为明显:经参附注射液治疗后,患者形寒肢冷、面色白、腰膝酸软、腹中冷痛、纳呆食少、大便稀溏、下利清谷、小便不利、肢体浮肿,甚则腹胀如鼓或夜尿频多等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的减轻,提示参附注射液对脾肾阳虚型消化道晚期癌症患者更适宜。部分病人经治疗后体质改善能接受放疗、化疗等进一步治疗。

临床观察结果表明,使用参附注射液辅助治疗消化道晚期恶性肿瘤患者,具有改善生活质量,提高免疫功能等作用,可作为一种有效的辅助治疗药物用于治疗消化道晚期恶性肿瘤。

[1]Doyel D.Oxford textbook of palliative medicine[M].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3.318.

[2]牛旗,李同度,刘爱国,等.细胞因子在实验性癌症恶病质中的作用[J].中华肿瘤杂志,2001,23(5):382-384.

[3]崔慧娟,李园,万冬桂,等 参附注射液抗癌症恶病质的临床研究[J].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2005,12(5):39-41.

[4]廖工铁,曾宪明.参附注射液制备工艺的研究[J].中成药,1989,11(7):2-3.

[5]邱仲川.参附注射液辨证治疗肾阳虚型再生障碍性贫血[J].华西药学杂志,1999,14(4):280.

[6]颜博,孟祥芝,国桂松,等.参附注射液治疗化疗引起骨髓抑制的价值[J].济宁医学院学报,1999,29(3):75-76.

[7]朱红,申良方,涂青松.参附注射液辅助治疗中晚期恶性肿瘤对提高生活质量的临床研究 [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3,13(6):39-41.

[8]刘先义.参附注射液对缺血再灌注家兔多脏器损伤治疗作用[J].中华麻醉学杂志,1997,17(7):430-432.

[9]余蓉. 参附注射液联合化疗治疗晚期消化道恶性肿瘤疗效观察[J].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2008,18(1):117-118,126.

[10]范成美,葛成华.参附注射液在胃癌根治术后化疗中的临床应用[J].中国现代医药杂志,2004,4(6):8-10.

[11]王晓冬,张晋林,王春森,等.参附注射液对化疗患者的骨髓造血功能和免疫功能的作用[J].四川医学,2001,22(8):716-717.

[12]毛敏,陈超. 参附注射液辅助治疗肿瘤的研究进展[J].中国药房,2010,21(44):4220-4223.

[13]黄志军,郭启祥,林建清.食管癌手术后应用参附注射液的疗效报道[J].中国医药指南,2009,7(18):78-79.

[14]李敬东,戴毅,彭勇,等.参附注射液对肝癌切除术后的肝功能和免疫功能恢复的影响[J].医药导报,2009,28(10):1292-1294.

[15]吴小红,刘爱宁,蔡东炎.参附注射液对表阿霉素治疗乳腺癌毒副反应的影响[J].山东医药,2009,49(4):101-103.

福建省厦门市中医院肿瘤科(厦门 361000)

10.3969/j.issn.1003-8914.2016.03.036

1003-8914(2016)-03-0374-03

(本文校对:杨清蓉2015-03-06)

猜你喜欢
恶病质消化道骨髓
癌症恶病质相关肌肉萎缩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康艾注射液抗癌症恶病质的临床观察
驴常见消化道疾病的特点及治疗
宫颈癌术后调强放疗中骨髓抑制与骨髓照射剂量体积的关系
骨髓中缺氧诱导因子1α和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B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表达
赞美骨髓
骨髓穿刺涂片联合骨髓活检切片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诊断中的应用
Dieulafoy病变致消化道大出血的急救及护理
全胃切除术后消化道重建方式的研究进展
癌症恶病质的诊断及药物治疗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