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位贴敷治疗胆囊结石术后63例疗效观察

2016-08-12 08:45刘红莉
光明中医 2016年3期
关键词:胆石症利胆胆囊

刘红莉



穴位贴敷治疗胆囊结石术后63例疗效观察

刘红莉

目的探讨胆囊结石术后穴位贴敷的疗效。方法将115例胆囊结石术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3例和对照组5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术后支持治疗及抗感染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辅助以穴位贴敷治疗,3天后、6天后、3个月后分别观察病情变化。结果对照组3天、6天、3个月治愈率分别为:42.3%、50%、80.7%;治疗组3天、6天、3个月治愈率分别为:58.7%、82.5%、96.8%。结论胆囊结石术后穴位贴敷治疗疗效明显。

胆囊结石;胆石症;穴位贴敷

胆囊结石临床表现主要以腹痛、恶心、呕吐、典型的Charcot三联征多见,阳性体征则以墨菲氏征阳性、上腹部压痛多见。我院根据患者病情的差异采用腹腔镜下单纯胆囊切除术、胆总管切开取石术等手术治疗,配合给予中医穴位贴敷治疗63例,临床取得良效。现整理资料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2年2月—2015年1月之间在我院外科住院手术治疗的胆囊结石患者115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其中治疗组63例,对照组52例。治疗组男性43例,女性20例;年龄在32~78岁之间,平均年龄(57±2)岁;病程多在2个月~3年,平均病程(12±2)月;胆囊结石34例,胆管结石29例。对照组男性29例,女性23例;年龄在34~79岁之间,平均年龄(56±3)岁;病程多在4个月~3年,平均病程(12±3)月;胆囊结石27例,胆管结石25例。两组间年龄、性别、病程、发病部位等无显著差异。

1.2诊断标准①病人就诊时均具有急性或慢性胆囊炎或胆石症病史。②症状:上腹或有季肋部疼痛或有肩背部不适,可有餐后腹部饱胀,嗳气打呃,消化不良,多在进食油腻食物后症状明显,可有胆绞痛发作史。③体征:胆囊区有压痛,可能扪及肿胀之胆囊,墨菲氏征±。④辅助检查:CIR囊造影:影像浅淡,不显影或变形,排空延迟或见结石阴影。⑤B超:见胆囊壁粗糙增厚或欠光滑,可见阳性结石影。⑥CT:可见胆囊增大壁厚,胆管增粗及结石影。⑦十二指肠引流:可有胆汁浓缩不良,镜检有较多脓细胞、胆固醇结晶、胆红素钙结晶,培养可有致病菌。

1.3手术方式的选择根据病情严重程度结合患者及家属意见分别采取腹腔镜下单纯胆囊切除术、胆总管切开取石术等手术治疗。

1.4术后处理术后依据监测血常规结果及药敏试验应用有效抗生素,对症给予支持疗法。术后次日下床活动,消化道功能恢复后进低脂流质饮食,配合口服清肝利胆口服液4~6个月,术后3个月复查肝胆彩超1次。

1.5穴位贴敷治疗方法以吴茱萸30 g,茵陈20 g,大黄15 g,柴胡15 g,金钱草30 g研极细末,生姜汁适量调为直径约3~4mm厚度3mm左右的小饼,取穴肝俞、胆俞、三阴交、日月、期门、足三里等,用医用胶布局部穴位固定。每次20~30分钟,每日早晚各1次,3天一个疗程。

操作过程中谨防烫伤,注意观察皮肤温度及肤色的变化。

1.6统计学处理使用统计学SPSS11.0软件处理,计量数据采用t检验,P<0.05表示统计学有差异。

1.7疗效标准治愈:临床症状和体征完全消失,结石完全取出或排出,胆道通畅,恢复正常;好转:疼痛及消化道症状基本消失或减轻,体征基本消失;无效:症状无改变、出现并发症甚至死亡。分别于术后第3天、术后第7天及3个月后进行疗效评估。

2 结果

2.1两组临床疗效对比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于3天后、6天后、3个月后分别进行统计,通过电话回访、复查等方式统计临床疗效,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对比

注: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较,P<0.05。

2.2两组治愈率对比见表2。

表2 两组临床治愈率对比 (%)

注: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较,P<0.05。

3 讨论

胆囊结石中医属于“胆石症”“腹痛”范畴,是一种常见的胆道疾病,发生于胆管、胆囊等胆道系统内,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本病在我国发病率为0.9%~10.1%,平均5.6%,随着人口的老龄化、饮食结构的改变,其发病率还在逐年上升[1]。本病的发生原因较为复杂,与患者饮食习惯、遗传、种族、地域等因素关系密切[2]。根据我院近三年来的收治该病患者情况来看,男性发病率稍高于女性,年轻人发病率有上升趋势。目前,胆囊结石治疗方法仍以手术切除胆囊为主[3]。中医多认为,肝气郁结、饮食不节、嗜食肥甘厚味、感受湿热之邪均可导致胆腑郁热而发为本病[4]。我院在手术常规治疗的同时,采用局部穴位贴敷,药用吴茱萸温经通络、茵陈清利肝胆湿热、大黄化瘀退黄、柴胡疏肝理气止痛、金钱草清肝利胆,诸药合用共奏清肝利胆、化湿止痛等功效。日月、期门为肝胆之募穴,有疏肝泄热利胆排石的功效,再加药物刺激日月、期门,使肝胆强烈收缩,促进泥沙样结石排出。足三里为足阳明胃经合穴,“合治六腑”,补足三里增强脾胃消化和气化功能,扶正祛邪,胆府及胃肠通降有常,则结石易排出[5],从而起到治疗效果。

综上所述,我院采用手术常规治疗的同时,配合以中医穴位贴敷治疗,对于胆囊结石术后恢复及症状缓解效果明显,能够快速缓解症状、改善病情。

[1]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消化系统疾病专业委员会.胆石症中西医结合诊疗共识[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2011,31(8):1041-1042.

[2]徐水波.胆囊结石成因的研究进展[J].实用医药杂志,2008,25(4):491-493.

[3]李涛,鲁建国.胆囊结石手术切除方式研究进展[J].人民军医,2013,56(1):97-99.

[4]栗清亮.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胆囊炎胆石症68例[J].光明中医,2014,29(11):2367-2368.

[5]王翠芬.中西医结合治疗胆石症180例[J].光明中医,2012,27(6):1195-1196.

河南省新郑市中医院普外科(新郑市 451100)

10.3969/j.issn.1003-8914.2016.03.042

1003-8914(2016)-03-0385-02

(本文校对:高文彦2015-05-21)

猜你喜欢
胆石症利胆胆囊
教您如何防治胆石症
胆石症预防有对策
胆囊切除术后胆囊残株内钛夹超声误诊结石1例
胆石症实验动物模型及其中药治疗研究进展
利胆退黄夸茵陈
胆囊底缝线牵引两孔免夹法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操作体会
胆囊切除术中经胆囊管胆道造影的临床意义
舒肝利胆中药对病毒性肝炎患者胆囊声像图的影响
中西医结合治疗胆囊切除术后综合征60例
清肝利胆汤治疗胆腑郁热型胆胀42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