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中有新·承中有扬
——徽商故里大酒店设计浅析

2016-08-12 06:22黄山市建筑设计研究院安徽黄山245000
低碳世界 2016年16期
关键词:徽派黄山市徽商

程 铨(黄山市建筑设计研究院,安徽 黄山 245000)



传中有新·承中有扬
——徽商故里大酒店设计浅析

程铨(黄山市建筑设计研究院,安徽 黄山 245000)

通过对徽商故里大酒店设计的分析,就建筑设计如何体现建筑的地方文化,满足现代使用功能的需求进行了探索与尝试。

传中有新;承中有扬;徽而新

徽商故里大酒店项目由黄山旅游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开发建设,于2004年建成并投入使用,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并获得“2005年度安徽省优秀勘察设计(建筑类)二等奖”。

1 项目概况

徽商故里大酒店项目位于安徽省黄山市屯溪区市区,场地标高比东向城市道路低约2m,比北向道路低约3m,南向与相邻场地及道路标高持平,北向有一幢保留的客房楼和一植被较好的小山体。

本设计项目底层架空,主楼三~四层,总建筑面积约为8530m2(其中架空层约为2650m2)。本建筑集大堂、观戏大厅、戏台、茶楼(设有茶艺表演)、包厢(30余间)、徽文化产品展示厅、多功能厅、控制中心、厨房及停车等功能于一体。可容纳800余人同时就餐,设有充足的架空停车位和楼前停车位。

实施本项目,旨在提高徽州文化,尤其是徽州饮食文化在国内乃至国际上的声望和地位,支持全市旅游二创。

2 设计指导思想

黄山市作为皖南的山区城市,徽文化底蕴深厚、内涵丰富,自古即有“无徽不成镇”、“徽商遍天下”之说。徽派建筑是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时至今日,明清民居、古宗祠、古戏楼、古亭阁、古牌坊、古桥、古塔、古井以及传统村落和传统商业街,在黄山市仍然随处可见。千年徽派建筑赋予城市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因而在建筑设计上,尽量与徽派建筑的文脉产生呼应,采用新形式、新材料、新手法体现现代徽州建筑城市风貌,充分体现建筑的地方特色。

设计指导思想是:

(1)符合城市总体规划的要求,创造适应黄山城市风貌的建筑特征。

(2)尊重自然环境,因地制宜的将建筑融入环境。

(3)以人为本,总体布局和平面设计以满足和方便使用为原则。

(4)传中有新、承中有扬,在继承地方传统基础上兼收并蓄,不断推陈出新,与时俱进。

(5)建筑设计在赋予个体变化的同时,注重整体的和谐统一。

3 建筑设计

总平面布局充分利用地形,因地制宜布置各功能空间,合理组织交通,做到动静分区明确、使用便利。利用地形高差设置架空层,既解决了停车问题,又彰显了主体建筑。主体建筑靠后布置,留出了较为宽敞的楼前广场,满足了交通集散的需要,建筑也不会对城市道路空间形成压迫感,新建建筑与保留建筑联系便捷。

根据地域自然气候环境、建筑使用功能特点以及现代人的生活习性,充分考虑采光通风要求,将建筑主要使用功能设置在景观视线和采光通风均较好的位置,内部功能布局紧凑、张弛有度。

该建筑不仅要求能满足现代餐饮业的需求,而且要能充分展示徽州文化。所以设计者在充分分析建筑所处的环境后,确定该建筑风格为“新徽派”建筑风格。主要原因有三:①新徽派建筑风格与周围建筑风貌冲突不大,能较好的协调好新老建筑之间的关系;②徽派建筑是徽文化的一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徽州地方特色的建筑本身就是一种徽文化的展示;③新徽派建筑风格中的“新”,能很好的体现时代气息,也能更好的满足现代使用功能的需求。

本着体现徽州文化内涵的精神,使建筑能够与城市总体建筑风貌相协调,同时努力探索传统建筑文化在当代的表达方式,使建筑形式在继承徽州建筑神韵的基础上有所突破。设计运用了传统徽派商业建筑的构图手法,采用了最具徽州古建筑特点的建筑构成元素。比如:徽州木雕、砖雕、石雕、鹅颈轩、马头墙、天井、吊脚楼、门头和漏窗等的运用,使得整幢建筑质朴清雅、徽风盎然(图1)。

图1 吊脚楼

徽州传统民居的体量不大,空间形态灵活多变,比例尺度亲切宜人。而本建筑的使用功能和用地限制,决定了建筑的体量偏大,设计时运用了“化大为小,化整为零”的处理手法。在体现徽派建筑特点上还采用了“隐寓”的设计手法。比如:平面功能设计时,在建筑的中部设置了一个中庭,通高的中庭改善了建筑的采光通风效果,也寓意着徽派建筑中“天井”的形象(图2)。中庭设置的荷花池、小桥以及中庭四周设计的水帘,使得建筑具有诗情画意和生机,也更加突出了徽派建筑中“四水归堂”的文化内涵。

图2 大堂中庭

设计传承历史,传中有新、承中有扬。建筑所使用的材料和技术均是现代的,降低了造价,方便了施工,也使得建筑更加耐久,较好的解决了古建筑易失火、易腐蚀、易渗漏等诸多问题。在新材料的运用上我们做了大量的调研工作,力求选用最合理的新材料,既能使其保持“徽味”,又坚固、环保和实用。设计时吸收了地方传统建筑的精华并加以提炼、简化,使其形、神均似,而非照搬、照抄。比如:茶楼的入口处理、仿木铝合金格子门窗的处理,体现了“徽中有新、新中有徽”的设计理念。或悬挂或镶贴的盈联所折射出来的文化更让人体味到徽州文化的久远。

在屋面设计时,同样采用了“化大为小,化整为零”的设计手法,并采用平、坡屋面结合设置的方式,对面积较大的屋顶进行分割变化处理,尽可能的减小建筑体量,并形成高低错落的建筑天际轮廓线。

在室外景观设计上,我们也力求体现出地方文化,体现出时代精神。大门设计时,在一片拨高的马头墙上开了个大圆洞,门楼屋顶直穿而过,使得建筑充满动感和活力(图3)。在广场铺地上以青灰色石板为主,辅以些许鹅卵石点缀,质朴亲切。

建筑以白墙、青砖、灰瓦为主调,色彩淡雅、明快、质朴清新,“黑、白、灰”的建筑色彩充分体现了徽州民居“粉墙黛瓦”之意境,栗壳色的外门窗和木雕,极大的活跃了商业氛围(图4)。

感到遗憾的,因时间和资金问题,门楼原设计体现徽州饮食文化的镂空石雕至今仍用花窗替代,显得比较简陋和单薄。架空广场上的导向构架前方原设计的点喷未做,缺乏了些许灵气。

图3 门楼实景

图4 外观实景

总之,本建筑设计力求体现出建筑的地方文化,满足建筑的现代使用功能需求,并在地方文化的传承和发扬上做了些许探索与尝试。

2016-5-20

F719

A

2095-2066(2016)16-0140-02

猜你喜欢
徽派黄山市徽商
“全家福·幸福时刻”摄影作品
——部分获奖作品(黄山市)
论“新徽商”的定义
徽派传统建筑在现代建筑设计中的运用
山水画般的徽派建筑
黄山市屯溪区城市道路系统的空间布局
传统村落民宿发展研究——以黄山市西溪南镇为例
浅谈徽派“马头墙”在现代建筑中的运用与演变
黄山市养老旅游发展对策研究
徽商回归
竹枝词视野下的徽商妇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