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建筑在轨道交通停车场上盖开发中应用研究
——以重庆市轨道交通×停车场上盖开发项目为例

2016-08-12 06:23周零非重庆市轨道交通设计研究院重庆400042
低碳世界 2016年16期
关键词:停车场轨道交通绿化

周零非(重庆市轨道交通设计研究院,重庆 400042)



绿色建筑在轨道交通停车场上盖开发中应用研究
——以重庆市轨道交通×停车场上盖开发项目为例

周零非(重庆市轨道交通设计研究院,重庆 400042)

规划设计作为建筑全寿命周期中最重要的阶段之一,主导了后续建筑活动对环境的影响和资源的消耗。本文以重庆轨道交通×停车场上盖开发项目规划设计为例,结合“绿色建筑”的相关理念,通过采取本土化、低技高效、精细化的绿色建筑规划设计策略,对绿色建筑技术在轨道交通上盖综合开发中的应用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绿色建筑技术;轨道交通;上盖开发

1 引言

21世纪以来,实现可持续发展逐渐成为交通与土地利用关系研究的主要目标。为了这一目标,全国各地轨道交通企业结合轨道交通建设,开始了大量轨道交通生产设施用地,特别是轨道交通停车场上盖物业开发的实践探索。

据国内学者调研,我国既有轨道交通停车场用地规模是日本停车场用地规模的两倍以上。停车场本身及周边的土地利用强度均处在较低的水平上,也形成相当规模的土地浪费。根据香港地铁的经验,进行停车场上盖物业开发,不仅可以协调停车场与周边用地的关系,减少停车场对城市的分割作用,而且可以盘活周边地块,带来巨大商机。

2 项目概述

由于本项目为地铁系统,本身存在较大噪声,对普通住宅小区产生不良影响。并且停车场上盖的车辆段进出口,即咽喉区位于本项目中心地带,将会产生较大噪声。同时,上盖后,地下部分采光和通风也影响轨道交通检修工作。由于项目地处新区开发要地,在项目规划实施之初,拟采取全上盖方案,最大限度集约利用土地,并在规划设计过程中,通过采用本土化、低技高效、精细化的绿色建筑规划设计策略,多应用绿色建筑技术,以满足“节能、节水、环保,健康”等全方位要求,达到国家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充分发挥临近嘉陵江及周边环境的优势,与周边地块统筹打造成为绿色生态环保的示范小区,提升片区整体形象。

3 绿色建筑设计策略

研究表明,在概念设计阶段就关注绿色建筑,把建筑作为整体系统设计,并注重与各个子系统的相互关系,可以比一般建筑节省50~70%的能量。规划设计作为建筑全寿命周期中最重要的阶段之一,主导了后续建筑活动对环境的影响和资源的消耗。本项目为达到绿色生态小区的标准,采取了以下设计策略:

3.1本土化

绿色建筑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因地制宜,气候的差异使得不同地区的绿色建筑设计策略大相径庭。本项目在规划设计中,通过利用数字模拟技术对该区域的气候、日照、通风及地质特点等进行了模拟定量分析,尽量就近取材,在节约成本的同时,使项目采用的绿色建筑技术合理、有效。

3.2低技高效

统计资料表明,在美国按LEED标准建设从认证级到铂金级造价比一般建筑增加了1.2~6%。以目前城市高档建筑3000~6000元/m2的建安成本为基数,6%的增量成本只有180~360元。而现有的国内绿色建筑示范项目的成本是数倍于甚至几十倍地超过这个数字的。因此,低技高效的绿色设计也是绿色建筑技术应用的关键,例如本项目中的生态绿化系统、自然光导照明系统等。

3.3精细化设计

在目前我国的国情下,改变创作理念,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实现精细化设计对推动绿色建筑至关重要。本项目严格按照重庆市工程建设标准中关于 《绿色生态住宅小区建设技术规程》(下文简称《规程》)中所规定的相应标准,整合利用eQUEST建筑能耗模拟软件、RADIANCE建筑光环境分析软件和RAYNOISE3.0建筑声学分析软件等设计工具,并通过PKPM节能评估软件等,指导规划和建筑的精细化设计。例如利用CFD(计算流体力学)技术辅助自然通风设计,利用电脑模拟的风压、风速、空气龄图和数据调整总图规划、门窗设计,结合日照、照明、能耗、噪声等模拟计算结果,将遮阳装置,噪声控制、导风板、导光板与立面造型相结合作为创作的元素等。

4 绿色建筑技术应用

4.1节地与室外环境

4.1.1建设场地

本项目为停车场上盖部分开发项目。停车场可以分为七大分区:①停车列检区;②预留开发用地;③综合楼及公安;④洗车库;⑤变电所及材料棚;⑥咽喉区;⑦轨道引出段。

图1 X停车场分区图

在场地选择上,在已有停车场建筑规模下,采取全上盖方案。其中停车场地区约10万m2全部采取全上盖方案,能够增加上盖区计容建筑面积29.51万方,车库建筑面积4.85万方,总建筑面积达34.36万方。

4.1.2景观绿化

充分利用项目本身位于重庆市两江新区区独特的生态环境优势,打造生态型城市综合体。同时,为满足轨道交通与住宅项目的在绿色环保方面整体的协调,在设计上采取多种绿色建筑技术。

(1)大面积浅表屋盖绿化

分区六全部及分区五料棚区部分,处于项目中心位置,是中心绿化景观区域。该区域轨道上盖面设计大跨度钢结构支撑,可以考虑采取大面积屋盖浅表绿化技术。屋盖绿化不仅能够美化小区环境,对于处于地铁上盖区域的绿化地带,绿化及其覆土层更是起到了吸声降噪和阻止噪音。

由于屋盖绿化土层较薄。屋顶绿化植物可以选择耐旱、耐瘠薄、浅根性的景天类植物。以减轻屋盖荷载,防止根系对屋顶的穿透破坏,减少养护成本。

(2)边坡绿化

在项目西南面临近城市高速干道,有1.2万方内降坡地。坡地绿化不仅有效增加项目绿地面积,还具有与城市道路隔离,提高小区纵深,美化市政环境等功能。根据边坡地质及土壤的不同,可以选择植被混凝土边坡防护绿化工程技术、岩石边坡植生基质生态防护技术(PMS技术)、植草塑料固土网垫技术等绿色建筑技术。边坡绿化以植草型绿化为主,配以常绿灌木,兼具杀菌、降噪、除尘等功能,成为绿色生态小区与城市高高速干道的生态隔离带。

(3)垂直绿化

在轨道上盖面区域与落地开发区域,及北面城市道路存在较大的高差。利用垂直绿化技术对其界面进行景观柔化处理,将生态绿色概念与轨道建筑有机结合,体现绿色建筑理念。垂直绿化实际上增加绿化有效面积,丰富小区绿化形态,在植物配置方面,应当与小区其他绿化形态互补,做到四季常青,有景可观。

垂直绿化技术采用专用种植箱和土袋盛装轻质种植土,并整合施肥功能的自动控制维灌系统。本技术将景观效应与生态效应完整地相结合,在美化环境的同时又有效调剂生态环境。

4.2节能与能源利用

4.2.1围护结构

(1)外墙开敞设计

盖下站场为轨道交通作业区,根据《建筑采光设计标准》(GB/T 50033-2001),以室内地面天然光临界照度75lux等值线为分界。本项目在站场北部部分地段,在设计上采取外墙开敞式架空廊柱设计。结合重庆本土特点,充分利用自然光照射,辅以室内工作照明系统,达到站场工作区室内照明需求,满足节能减排的目的。

(2)下沉式广场

本项目设计在停车场与车站衔接区域均设置了下沉广场,面积共约3000m2。一方面,下沉式广场能够增加自然光照效果,为位于建筑盖面下方的轨道工作区域提供良好的自然采光通风效果,另一方面,能够因地制宜,兼具广场功能与增强建筑景观作用。在局部空间中,通过一定面积的开敞地下空间,将地下空间(上盖面下方)利用与地面空间(上盖面上方)利用结合,通过建筑体合理规划设计,立体感十足,提供富有层次的舒适环境,在地下空间中享受光与风的和谐。下沉式广场一般多用于都市繁华区进行商业开发,而本项目下沉式采光广场的设计中,建议考虑使用美式乡村风格,摒弃机械与繁华,渲染“回归自然”,在朴实中享受工作和生活之乐。

4.2.2太阳能利用

(1)自然光导照明技术

自然光导照明天然光高效聚集、传递到上盖面以下较为阴暗的地下空间,可以有效地减少电能消耗,取得很好的采光照明效果。自然光导照明系统采取自然光照射,符合绿色照明理念,能够显著改善室内环境,是太阳能光利用的一种有效方式。自然光导照明具有照射面积大,光线均匀,无眩光现象的优点。能够显著改善上盖面下方轨道交通工作区工作环境,提高工作效率。

拟在变电所顶盖处设置自然光导照明系统,节约照明能耗,改善照明效果。该区域总面积约6500m2,由于在其周围设置了开敞式廊柱设计,可以满足10m的照明需求,则光导照明屋顶区域面积约4900m2。每套光导照明系统可以满足30~ 40m2的照明需求,因此需要约120套光导照明。

(2)太阳能庭院灯

重庆地区太阳能辐射量夏季最大,春秋较少,冬季最少。根据气象资料,主城区辐射量每平方米约在400MJ左右。属于太阳能较为贫乏地区,与东京、巴黎、伦敦等大都市相当,然而重庆太阳能利用率却远远小于发达国家。合理利用太阳能,符合国家新能源战略,也符合本项目绿色环保理念。

由于在屋盖绿化区域面积较大,且建筑遮挡较少,可以采取太阳能庭院灯的照明方式。需要200W的庭院灯约200盏,灯距约15m。在整个寿命周期中,每盏太阳能庭院灯可节约5000元,并且不消耗公共电能。太阳能属于清洁能源,不消耗化石能源,无温室气体排放,符合国家节能减排要求。

4.3节水与节材

4.3.1雨水回收再利用技术

重庆市常年雨量充沛,常年降水量1000~1400mm,利用雨水回收技术,可以用于项目绿化植物灌溉和路面清洗。本项目建议收集上盖系统的雨水,共约58300m3,收集的雨水进行主要进行上盖面绿化植物浇灌和景观用水补水,完全满足再生水系统的水量。浇灌用水又可以作为水源回收再生使用,进行循环利用,总计可节约成本约2333.7万元。

再生水处理可以采取接触氧化法,采取自动化运行。雨水回收系统建议设置在地下,配置通风和除臭措施。由于重庆每年降水分布不均,在冬秋季自然降水不足的情况下,可以考虑使用观景水池等观景用水作为再生水的水源作为补充,满足临时需求。

图2 雨水回收技术原理图

4.3.2建筑材料的选用

在建材的选择中,在整体建筑成本控制下,多考虑使用减少噪声效果较好的建筑材料。在与轨道作业区邻近的住宅地下车库区域,由于回声共振作用,噪声污染较为严重。可以考虑加装室内隔音石膏板,对内墙体采用降噪处理。

钢筋、混凝土、河沙、水泥砖、加气砖等建筑材料,尽量选用重庆市本地企业生产产品。材料运输距离控制在200km以内。

装修用木材、天然石材、外墙涂料、室内涂料等,均选用环保型产品。对进场材料进行抽样,反复试验合格后方可用于工程施工,保证材料中的有害物质符合相应标准的要求。同时,选择较多的可回收利用装饰材料。

5 结论

综上所述,本文认为,对项目布局进行合理的规划,对建筑采取本土化、低技高效、精细化设计,并在此基础上有效地应用绿色建筑技术,是绿色建筑理念与轨道上盖物业结合的关键。通过在轨道交通停车场上盖物业开发中应用绿色建筑技术,对推动公共交通用地综合一体化开发具有积极意义,符合城市发展轨道交通的绿色理念。

2016-5-17

U231

A

2095-2066(2016)16-0167-02

猜你喜欢
停车场轨道交通绿化
轨道交通产品CE认证论述
高速轨道交通发展趋势
停车场迷宫
停车场寻车管理系统
绿化用女贞树上的果实,可以采来入药吗?
城市绿地绿化种植与养护
建国以来我国历次大规模绿化历程及成效
基于CAN的冗余控制及其在轨道交通门禁环网中的应用
“8·12”后,何以为家
城市轨道交通联调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