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见干部 “能下”动真格

2016-08-15 00:53万石
共产党员(辽宁) 2016年14期
关键词:现职动真格能上能下

◎文/万石

乐见干部 “能下”动真格

◎文/万石

据5月27日出版的《人民日报》报道,山西某市环保局长日前被调整为非领导职务,在当地干部群众中引起不小震动,一时议论纷纷。其实,在过去的一年7个月的时间里,山西全省共调“下”领导干部2026人。其中,到龄免职1205人、任期届满离任152人、健康原因调整123人、违纪违法免职221人、自愿辞职151人、问责免职35人、调整不适宜担任现职139人。在139名被调整的不适宜担任现职的干部中,94人或因不敢担当、不负责任,为官不为、庸懒散拖;或因不能有效履行职责,出现较大失误,能力不足,年度考核不称职等,被免职或改任非领导职务。

去年7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推进领导干部能上能下若干规定(试行)》,这是建立健全领导干部能上能下机制的一个突破。山西结合本省实际,总结完善2014年9月以来新的省委班子革弊立新、刷新吏治的有效措施与办法,于今年1月印发了《推进领导干部能上能下实施细则(试行)》,对照党中央要求进行细化、具体化,着力破解干部能上不能下的难题。这位环保局长被调整,即是干部“能下”的一个典型案例。从新闻报道中可以看出,这位官员被调整的原因并不复杂:该市因环境污染问题被环保部华北督查中心挂牌督办,整治环境成为全市一场输不起的攻坚战,但这位局长工作推进力度不够、进展缓慢,实现预期目标困难。市委研究认为,该干部目前的工作能力、工作状态难以打赢这场硬仗,遂决定调整其工作岗位。

长期以来,由于缺乏制度性的安排,干部“能上不能下”似乎成了一种“常态”。有的干部工作能力差、无所作为,却悠闲地当着 “太平官”,只要不出现严重违法违纪行为,就很难受到处分。官员能上不能下直接导致一些干部热衷于论资排辈,由此造成“不敢为”“不会为”“不想为”的结局。山西省结合地方实际就加大领导干部问责力度和调整不适宜担任现职干部作出详细规定,并真正动真格,对干部“下”的情形、“下”的依据、“下”的程序等关键环节进行了细化,坚决打通干部“能下”的通道,无疑值得期待和点赞,这样的局面也是公众乐于见到的。

猜你喜欢
现职动真格能上能下
充分运用“三项机制”推进干部能上能下
调整不适宜担任现职领导干部“难”在哪?
领导干部出现哪几种情况会被认定为不适宜担任现职?
二则
本轮省部级高官调整释放怎样的用人新信号
领导干部如何“能上能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