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行漫记》版本研究

2016-08-15 11:08魏宇婷
现代交际 2016年14期
关键词:陕甘宁边区报告文学

魏宇婷

[摘要]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报道陕甘宁根据地、共产党及党的领导人真实生活的著作《西行漫记》自出版以来,多种文字翻译出版,遍及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在报告文学史上被称为“忠实描写中国红色区域的第一部著作”。本文从《西行漫记》的写作背景入手导出《西行漫记》雏形本写作,重点研究《西行漫记》英文版本、日文版本、中文版本以及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版本。

[关键词]陕甘宁边区 西行漫记 报告文学

[中图分类号]I106.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6)14-0085-03

《西行漫记》是一部纪实性很强的报告文学作品。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于1936年6月—10月在我国延安为中心的陕甘宁边区进行实地采访,记述了许多见闻,“他的名著《西行漫记》(原名《红星照耀中国》)大量记录受访者的谈话,向外界展现了陕北方面真实的状态和鲜活的人物形象”[1]。

抗日战争时期,在美国新闻记者埃德加·斯诺访问延安之前,很少有人能对红色延安的情形做出具体客观的描述,国际国内对陕甘宁边区的了解,只能通过共产党的宣传或者国统区的歪曲来认识。但是这位外国记者经历千辛万苦,通过重重封锁线来到延安,打开了延安对外交流的大门,并将在延安时期的见闻记录下来,整理发表在报纸杂志或者出版专著,在海内外掀起巨大波澜。埃德加·斯诺的著作《西行漫记》自出版以来,以各种雏形本、重印本、翻印本、节印本、抽印本等出版印刷,短时间内被一版再版,翻译成多国语言,这些版本流传到海外、国统区、解放区以及北平、上海、香港的沦陷区,在世界范围内掀起一股关注红色延安的热潮,无数仁人志士竞相阅读,激发了爱国青年对中国共产党的景仰,并且怀着对革命的热忱纷纷奔赴陕甘宁边区,走上了革命道路。

一、《西行漫记》写作背景

埃德加·斯诺1905年出生于美国,作为新闻记者,埃德加·斯诺在堪萨斯城《星报》及纽约《太阳报》表现不凡。1936年6月,在宋庆龄的帮助下,时任燕京大学讲师的埃德加·斯诺以再次去中国采访为掩护,燕京大学毕业班学生王汝梅作翻译,由北平出发,辗转西安,途径延安,到达红色堡垒保安,对我国陕甘宁根据地进行了为期四个月(1936年6月—10月)的采访和考察,先后前往保安、甘肃、宁夏等地,采访了周恩来、毛泽东、彭德怀、徐海东、林伯渠、徐特立等人,将一二·九运动的情况讲给毛泽东,并且请求毛泽东讲述自己的成长历程及红军长征的过程,与毛泽东谈论了外交、反日、统战、毛泽东个人经历等内容,写出了14个笔记本的访谈记录,并根据记录的第一手材料赶写完成了《西行漫记》的整理写作。

二、《西行漫记》雏形本——《外国记者西北印象记》

斯诺采访陕北苏区回北平时,国民党在西安的报刊报道说斯诺受赤匪(红祸)毒害,美联社信此谣言并传此消息回国内。为戳穿国民党的无耻谎言,斯诺立即采取措施,一方面在美国使馆参加记者招待会,进行公开解释和说明,另一方面加速整理校对在陕北苏区的采访材料,并在一些英文报刊发表文章,如《密勒氏评论报》《大美国晚报》《民主》,把他在陕北苏区采访到领导人的生活现状和红军可歌可泣的英勇壮举公之于众,“这是陕北中共以英语为媒介走向海外的第一步,毛泽东头戴八角帽的形象,也首次在西方世界出现”[2]。并且深入国统区民众心中,人们深深地感受到了真实、伟大的毛泽东形象;斯诺把在《每日先驱报》《太阳报》电讯原文交由王福时、郭达、李放、李华春等人共同编译出版,1937年3月,举世首见的《外国记者西北印象记》于北平出版,此书未在封面标明出版机构,地点也由北平改为上海(为了免遭国民党查禁,秘密出版)。此书为32开本,近300页,含27篇文章近15万字,该书第一版由《东方快报》秘密印刷5000册,瞬间销售一空。此书出版后,出现了不同出版社出版的雏形本、重印本、翻印本、节印本、抽印本,将近有60个版本,这些版本出版形式灵活,如《西北印象记》(陕西人民出版社)、《西北印象记》(上海丁丑编译社)、《中国红区印象记》(上海人民出版社)、《红旗下的中国》(上海大众出版社);还有有关毛泽东的传记就占了近四十种,最有代表性的是1937年出现的三个版本,由斯诺作、汪衡译的《毛泽东自传》(1937年出版)、斯诺著、万力译的《毛泽东印象记》以及斯诺著、白华译的《毛泽东印象记》。虽然国内有如此多的简译本或小册子,但全文正式公开出版此书,则率先在英国。

三、《西行漫记》英日文版本

(一)《西行漫记》英文版本

斯诺作为一位新闻记者,以严谨的态度真实记录他的所见所闻、所想所感,并且以恰当的语词表述出来。“作者将访问的材料先用英文记下,然后译为中文并请被访问者改正后再译为英文。经过多次反复,这些报道即可避免产生很多错误。”[3]

英国伦敦Victor Gollancz于1937年10月出版《Red Star Over China》,是世界上最早发行的一版。这本书的主要内容就是《外国记者西北印象记》中的主体内容。伦敦初版为21.5×14cm,大32开,布面平装464页,共16幅图片和1幅地图,含多幅红军照片,全书分十二章介绍了中国共产党、中国红军和毛泽东。《Red Star in China》是原本要面世的书名,但被错排印成《Red Star Over China》,阴差阳错的书名恰好更能吸引读者阅读此书的兴趣,发行后更是轰动了世界,“到了十一月已发行了五版”[4]。1937年硬精装版本出版,该书32开,共464页,尺寸为22.1×14.5×4.7cm,含16面图片插页,1937年11月时已为第五次印刷。1938年英国左派俱乐部重印此书,该版为软精装,大32开,共464页,14×22.5cm。1938年出现硬精装版本,版次为一版6印,16开461页。斯诺于1968年对该版本进行修订,对材料中的印刷、拼写、事实情况做了订正和增补,以过去时替代现在时,附录中新收入“人物注释”“修订版注释”“年表”“尾声”“书目提要”。1970年8月—1971年2月斯诺在第三次访问中国返回后,将1968年修改的版本再次订正,这就是独特的鹈鹕版。

随后《Red Star Over China》修订增补版由Grove Press于1938年7月在美国出版。24开520页,15.5×24cm,增添了中国地图、红军长征路线图和1938年国共双方控制区域图,共有61幅珍贵照片,书中由斯诺增添Shadows on the rising sun(第十三章),深入分析红军游击战术并做出评价。1944年Grove Press出版红色布面硬精装版本,32开529页,13×18.5cm,附斯诺为此版书重新作的序。

Pelican Books(企鹅出版社)1972年出版硬精装版本的《Red Star Over China》,32开共计621页。1977年再次印刷硬精装本。(企鹅图书旗下的鹈鹕鸟丛书Pelican Books系列自1937年开始一直出版非小说类书籍,包括众多严肃题材的学科学术论著,旨在教育大众读者。)

(二)《西行漫记》日文版本

本文作者可查最早的日本译本是1941年由兴亚院政务部出版的《赤色支那的内幕》,为32开本,共737页,其中包括近80幅共产党领导人照片,与英文版有所不同。

1944年6月中国文艺爱好会出版的《中国的赤星》,32开301页。1946年12月永美书房出版平装本《中国的赤星》,为32开307页。筑摩书房1952年年7月出版软精装版本的《中国的赤星》,此书为32开,共372页。书中收录了红军和陕北根据地的照片,包括毛泽东、林彪、朱德、周恩来等,共计56张。1972年由松岗洋子翻译的《中国的赤星》在筑摩书房出版,该书为软精装版,大32开,423页,1974年再次印刷。

《西行漫记》流传甚广,从英文版本开始,逐渐翻译成中、法、德、俄、蒙、日、意、西、葡、荷、瑞、希、塞、印、哈等多种文字,成了一本全球热销书。

四、西行漫记国内版本

(一)《西行漫记》中文版本

1937年11月,斯诺在上海与胡愈之见面,恰逢英文版的样书寄来,胡愈之见后如获至宝,在阅读此书后决心迅速翻译出版中文版,使民众对党领导下的红色根据地有了更清晰的了解,以澄清国民党对中共的污蔑。胡愈之召集梅益、傅东华、王厂青、邵宗汉、林淡秋等十二位文化界爱国人士分别拿着拆开的散页,在一个多月就完成了紧张的翻译、出版工作,第一个根据英文版出版的中文全译本《西行漫记》于1938年2月10日出版。全书共12章30万字,新收录了英文版中未收录的照片,第十章关于朱德的内容重新撰写,十一章中删去一节。因国民党对中共书籍肆意查抄,任何出版社都无法公开出版,所以他们自行组织出版社,出版社采用复社名义,书名改用较活泼的、类似游记的《西行漫记》来掩人耳目。《西行漫记》第一版印两千册,一年内就有四版印刷:1938年2月10日,4月10日,10月10日,11月10日。驻上海的日本宪兵队发现后,严令查抄此书,禁止人们阅读和传抄,但依然有很多热爱此书的读者冒着生命危险传阅和传抄此书,他们从中了解到红军战士的艰辛,激励有志青年无比渴望来到延安实现自己的革命理想。大连光华书店于1948年再版此版本,共378页,32开,书中有1938年1月28日译者附记,书后有订正版记,正文共11章,缺复社版第十二章,书中照片共42幅。1960年由于斯诺访华,三联书店于2月在内部印行“复社”版的重排本,该书为横排32开,共计390页。

1949年史家康、顾水笔、赵一平、王念龙、祝凤池、张其韦六人翻译小32开,460页的《长征25000里》,标明副标题为《中国的红星》,由上海启明书局出版,书前有照片8幅、钱公侠1949年6月重版序言,内容共13章。1949年6月至11月一连出了四版,因史家康等人十年前已译出全文,故重版此书时作说明:“启明书局民国三十八年六月第一版”。这年还有一个版本是上海急流出版社9月出版的《西行漫记》(副题《二万五千里长征》),译者署名亦愚,“书前有译者小引”[5]。北京新潮社也于该年出版此书。1949年的这三个版本皆是以美国版本为依据译出。

1974年外文出版社出版的硬精装《西行漫记》为32开,621页。

1975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32开的《西行漫记》。

在“文革”后期,香港地区也出版了《西行漫记》的不同版本。1975年12月香港广角镜出版社出版《西行漫记》,该书为平装版,大32开384页,硬精装版为32开452页。书前印有红军长征示意图,以复社版为底本,添加文字和图画,其后相继有1976年2月版平装本,两版两印,大32开384页以及1977年4月版。此外,还有香港南粤出版社出版的《西行漫记》(上、下册),经由陈云翻译,上册208页,于1975年11月初版,1976年8月再版,1977年8月三版;下册243页,于1977年1月出版。1977年5月合订本出版,大32开,共454页,收入照片31幅,1978年7月第二次印刷,书中增添了纽约格罗夫出版公司的内容介绍,费正清1961年写的导言,作者写的1944年版序和1968年版序。

到1979年“文化大革命”已然结束,社会生活进入正常轨道,出版业得以正常运行,这时《西行漫记》在北京出现两个非常重要的新译著。其一为吴黎平编辑,人民出版社1979年12月出版的《毛泽东1936年同斯诺的谈话》,标注:《关于自己的革命经历和红军长征等问题》。书中收入吴黎平1979年8月写的前言,描述了斯诺访问苏区和采访毛泽东的经过以及重新出版该书的现实意义,共五千多字。书内包含了讲述毛泽东生平和长征的文章,此外还收录了《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论统一战线》《中国共产党和世界革命》三篇文章,1980年4月该书第二次印刷。

另一部译著为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的,由董乐山根据伦敦版本全文译出的《西行漫记》(1979年12月),此书封面印有《红星照耀中国》,书中内容“一律照译原文未作改动”[6],书为32开,共406页。书中有两篇序,一是1979年8月胡愈之所作的《中文重译本序》,一是斯诺1938年为上海复社版本所作的《序言》。收录照片69幅,含长征路线图、斯诺相片,附诗人路易·艾黎纪念斯诺诗句。内容增加了第11章第5节《那个外国智囊》,故此版本为十二章五十七小节,还原英文版原貌,是忠实于原著的全新译本,董乐山还校正了其中错误的人名、地名、书名,该书第一次印刷20万册,不久就被一扫而光,在两年里该版本书发行了165万多册,是当时国内发行量最大的一个译本。2002年6月解放军出版社再版董乐山翻译的《西行漫记》。解放军文艺出版社也于2002年6月再版该版本,该书为32开,388页。并且在2004年9月、2010年4月、2012年12月多次印刷。2010年5月此书平装本再版,其中就有1938年中译本序。由新华出版社收录董乐山版的《斯诺文集》(第二册)(1984.8.1),《红星照耀中国》收在《斯诺文集》第二卷。印有8000册,此版为大32开,共424页,一版一印。2012年1月再版了《西行漫记》(上下册)硬精装版,以及2012年6月出版了《西行漫记》(上下册)。

猜你喜欢
陕甘宁边区报告文学
充实中国报告文学的理论一翼
论茅盾与中国现代报告文学
中国青年报告文学作家创作会举行
论“三三制”原则在陕甘宁边区廉政建设中的作用
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的过载栈
从陕甘宁边区到解放前甘肃老区的扶贫工作回顾
首届青年报告文学评论家研讨会在京举行
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私营商业发展的政策动因及启示
延安时期基层参议员的社会生活论略
辉煌与重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