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领导教育思想的当代价值

2016-08-15 11:08王潇
现代交际 2016年14期
关键词:当代价值

王潇

[摘要]当前,我国大学生领导力教育实践绝大部分是以西方理论作为基础,缺乏本土化理论的指导,迫切需要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本土化大学生领导力理论体系”。针对这一问题的解决,作为中国传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孔子的思想,在注重道德养成、“家国”观念的教育内容和以民为本、因材施教、笃行践履的教育方法方面对于丰富大学生领导力教育本土化理论具有借鉴价值。

[关键词]孔子教育思想 大学生领导力教育 本土化理论 当代价值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6)14-0168-03

近几年,大学生领导力教育作为开发大学生领导潜能的新兴领域已取得众多成绩。但是,分析这些成绩发现,领导力教育虽逐渐转向本土化的探索,但针对大学生领导力本土化理论的研究成果仍很少,并不能有效地指导中国领导力教育实践的开展。而先秦时期孔子的思想中蕴含着许多值得借鉴的教育思想,分析梳理孔子思想的主要内容,对其用以指导中国大学生领导力教育实践具有极大的意义。

一、大学生领导力教育实践概貌

(一)大学生领导力教育实践概览

近几年,在国外大学生领导力教育开展和国内社会转型背景的影响下,大学生领导力教育在我国成为新兴的领域。2002年作为我国较早的大学生领导力教育项目“学生领袖训练营”在广州市团校举行;2005年上海大学举办了以培养学生领导力为主题的“领导力训练营”,成为国内高等院校中较早开展领导力教育开发项目的高校。随后,大学生领导力教育受到越来越多高校的关注,就内地高校而言,领导力教育的开展形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较少采用的课程教学形式,如成都大学、浙江大学、上海中医药大学等;一种是较多采用的课堂和课外相结合形式,即将领导力项目贯穿于课程中,其具体运作有开设选修课,开设领导力训练营、领导力培训班,结合学生干部培养的学生领袖夏令营等方式。同时,某些高校针对大学生领导力教育研究设置了研究机构,如上海中医药大学的“中国大学生领导力发展研究中心”、上海理工大学的“研究与训练中心”、浙江大学的“全球领导力研究中心”等。此外,自2011年开始相继在上海理工大学、上海中医药大学、华东政法大学和上海海洋大学举办了全国性大学生领导力教育论坛,以及上海中医药大学于2011年与2013年分别举办了全球中医青年领导力论坛和博士领导力论坛,致力于搭建大学生领导力教育学术交流平台。这充分表明了我国大学生领导力教育实践正如火如荼地展开。

(二)大学生领导力教育实践存在的问题

开展大学生领导力教育实践必须首先需要相关理论作支撑,只有在正确理论的指导之下实践才能顺利开展,才能使大学生领导力教育朝着预定的目标前进。然而,在现如今的大学生领导力教育过程中,一方面,我国“大学生领导力的研究与实践相对分离”,而“研究与实践的‘两张皮现象,不利于领导力教育研究的成果转化”。这就使领导力教育者在进行教育实践的过程中缺乏相应的理论借鉴,极容易导致教育实践迷失方向。另一方面,领导力教育虽逐渐转向本土化的探索,但本土化理论研究缺失,表现为“聚焦国外尤其是美国高校的领导教育实践居多,关注本国大学生领导力教育问题的本土化研究相对不足”。如在《中国大学生领导力发展与教育模型研究》(陶思亮,2014)中,主要是采用国外的领导力量表,即,社会责任型领导力量表(The Socially Responsible Leadership Scale-Revised Version Tow,SRLS-R2)、学生情绪智力领导力量表(Emotionally Intelligent Leadership for Students Inventory,The EIL Inventory)和学生领导力实践行为量表(The Student Leadership Practices Intelligent-Self Instrument,SLPI-Self)作为评估工具,对中国大学生领导力状况进行评估。由此可以看出,中国大学生领导力的研究成果西方话语体系特征显著。

二、孔子领导教育思想的主要内容

当前,在大学生领导力教育研究中如何挖掘“具有中国特色的本土化大学生领导力理论”用以指导中国大学生领导力教育实践是亟待要解决的现实问题。在中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中,先秦时期孔子的思想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包含着许多具有当代价值的领导教育思想。虽然,在现如今的国情下其领导教育思想不可避免地存在一定的保守性和片面性,但是,“封建主义的东西也不是全坏的”。

(一)“里仁为美”,注重塑造君子人格

孔子以“仁”为核心的思想首先十分注重道德素质的养成,主张塑造“内圣外王”的理想人格。子张问仁于孔子。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论语·阳货篇》)其中的“五者”即恭、宽、信、敏、惠。孔子主张“仁”之核心是“爱人”,在思想上要坚持仁爱,要“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灵公》),以及要“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论语·雍也》),即,对待他人要像对待自己一样,自己不愿干的事情,不要强加在他人的身上,要有仁爱之心。在修身方面,“季康子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论语·颜渊》),主张为政者应该努力做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论语·子路》),认为只有以身作则才能使臣民信服,获得跟随。孔子主张“信”乃做人之根本,“思诚者,人之道也”,唯有真诚得以立足。“君子信而后劳其民;未信,则以为厉已也。”(《论语·子张篇》),他认为君子只要“好信”就能树立威信,则“民莫敢不从”。孔子注重君子人格的养成,主张个体要在德性、仁义和知识涵养等方面提高自身道德素养,真正达到“内圣”。

(二)“朝闻道,夕死可矣”,倡导“家国”情怀

在社会动乱、礼崩乐坏和思想混乱的春秋战国时期,孔子居安思危,认为“鸟兽不可与同群,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论语·微子》),他在面对问路者们躲避社会动乱的行为时,感觉很是失望,认为人不能与飞禽走兽平谈而论,而是要多与社会中的人打交道,要敢于身处人世中。并论道“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论语·卫灵公》),主张国家存亡高于个人生死,当国家和百姓处于危急,生命与仁义不可兼得时,甚至可以用自己的生命换取国泰民安。还主张“见义不为,无勇也”(《论语·为政》),看到符合道义的行为,要敢于为之,见义勇为。同时,孔子广纳弟子,以自身的道德修养教化弟子,要求弟子“学而优则仕”,积极入世,通过自我“修身”外化为“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社会责任感。孔子的责任感体现在不论是对家庭、他人还是对国家都要将“小家”思想上升到“大家”层面上,这也影响了后世无数仁人志士对其生死观的继承和升华。

(三)“民贵君轻”,厚生爱民,关注百姓疾苦

在《论语·乡党》篇中记载着:“厩焚。子退朝。曰:‘伤人乎?不问马。”孔子在听说马厩失火后,首先问是否有人受伤,而不是先问是否有马受伤,体现了“爱人”之心。在君民关系中更是强调“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将百姓看作邦国统一的根本,认为为政者只有获得了民心,国家才能有稳固之基础。而荀子在孔子思想基础上进一步发展了君臣关系,提出了“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荀子·王制》)。将君臣关系比作舟与水的关系,将君王与臣民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同时孔子反对统治者对人民实施暴政,提出“为政以德”,主张“养民以惠”“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论语·为政》)、“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论语·子路》),即为政者只有实施德治、富民利民、教化民众和取信于民,才能使“天下之民归心焉”(《论语·尧曰》)。上述思想体现出孔子认为统治者只有始终坚持以民为本的思想,了解民心之所向,并多给百姓实施仁爱的政策,才能获得民众的支持,巩固自身的统治地位。

(四)“因材施教”,注重通俗化的教育方式

首先,孔子在施教的过程中善于根据学生不同的学习习惯、智力水平和年龄特点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如对学习能力高的颜回要求其“博文约礼”;对于学习主动性强的子负采用“无言之教”;对不同年龄段的弟子主张“少之时血气为之,戒之在色;及其壮之,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的教育内容,也正是这种因材施教的教育方法培养了各具特色的人才;其次,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大部分是为统治者服务的,孔子善于将空洞的理论用比喻的方式将其具体化,让普通百姓也能易于接受,也让学生能形象地感知知识。在《礼记·学记》中记载道:“君子之交,喻也。”这里的“喻”就是指将抽象的理论知识转化为通俗易懂的形象化知识,这是一种教学方法的创新。“夫子循循然善诱人”是其弟子对他的评价。

(五)“笃行不倦”,学以致用,注重践行

孔子认为“行”比“学”更重要,“爱之,能勿劳乎?忠焉,能勿诲乎?”(《论语·宪问》)。首先在道德方面,孔子的践履思想表现为“笃行”,主张“儒有博学而不穷,笃行而不倦”(《礼记·儒行》),主张将道德修养落实到行为中,在实践中也要遵循道德标准,用行动落实道德规范。“外王”则是一个由内向外的过程,是将自身的道德素养外化于实践的过程。在道德方面,要将“仁”“爱”付诸于实践,“有能一日用其力于仁矣乎?我未见力不足者”,主张个人必须发挥主观能动性,将道德修养转化为道德践履的行为,提升非权力的影响力,才能用自己的行为感化民众,以达到“修己以敬”“修己安人”“修己以安百姓”的目的。其次在学习方面,“敏于事而慎于言”(《论语·学而》),即个人要将其所学知识理论积极应用于具体的实践活动中,用实践检验理论的合理性,而非只停留在书面语层面。因此,“在孔子看来,做人不仅要言行一致,更要身体力行,不要只说不做;而看一个人,则要‘听其言而观其行”(《论语·公知长》),只有实现思想、言语和行为的一致性,才能增强自身的个人魅力。

三、孔子领导教育思想对于当前大学生领导力教育的启示及借鉴

(一)重视价值观的培育,提升大学生的人格魅力

“大学生还处在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期,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高校的首要任务,大学生领导力教育的核心是价值观。”这一点与孔子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中的崇尚道德教化相吻合,都将德育放在了首位。而“一位优秀领导者在大学期间需要培养的价值观念与价值取向主要有理想信念、爱国情怀、社会责任感、正直与诚实、荣誉和信任、团队合作、公共服务意识等”。现如今,部分大学生的道德滑坡严重,忽视自身正确价值观的养成,缺乏集体荣誉感和社会责任感。因此,重视学生的个人“修身”,进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仁爱教育、君子“三戒”教育、“礼之用,和为贵”的礼让教育、“言必信,行必果”的诚信教育、“君子和而不同”的包容教育是十分有必要的。领导力是一种影响力,是依靠自身的人格力量,即真、善、勇、美,获取愿意跟随自己的合作者。大学生在家庭、学校和社会中不仅是一个单独个体,更重要的是身处于周边环境中的成员分子,在思想和行动上受到周边环境影响的同时也会影响他人,而作为一名领导者在领导活动中是率领众人实现共同目标的引路人,自身行为对于跟随者发挥着榜样示范的作用,只有增加个人道德魅力才能使“天下之民归心焉”。因此,不管是领导力教育者,还是学生骨干,亦或是普通大学生,都要将“仁”作为最高理想境界,首先学会如何做人,树立良好的自我形象,提高非权力的影响力,通过自己的正确价值观提升人格魅力以获得威信力,从而使得周围愿意与你为伍追求共同的愿景。

(二)塑造集体主义观念,引导大学生责任感的养成

现如今,从学生自身角度看,在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时代,大学生多沉迷于电脑和手机的虚幻世界,其自我意识不断增强,不愿与外界“打交道”,更不愿参加集体活动,脱离了与现实世界之间的互动。然而,大学生在步入社会后更多的是参与现实世界中的群体活动,这些活动强调的是人与人之间形成合力,朝着共同目标实现共赢的过程。孔子要求弟子要积极入世,用毕生所学奉献国家,领导力活动也是一种强调成员团队意识和奉献意识的活动,因此领导力教育必须注重大学生团队精神的培养,吸引学生多融入群体活动,塑造学生的集体荣誉感。中国音乐学院党委书记闫拓时曾指出,领导力的方法和思想是融为一体的,从大学生领导力教育的实践现状来看,领导力教育偏重于个体技能培养,忽视了个体在团队中合作意识和责任意识的养成,学生对他人、对社会、对国家的责任感意识随之逐渐淡化,而一个没有担当的人就失去了感召力和凝聚力。因此,在开展领导力教育的时候首先注重思想的构建,进行共赢意识、集体主义观念和“家国”精神的教化,引导学生树立“朝闻道,夕死可矣”的社会责任感以及“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的国家责任感,将个人价值的实现与推动社会发展紧密地结合起来。

(三)以学生为本,将领导力教育与大学生的发展需求相结合

孔子“以民为本”的思想,主张对百姓讲“仁爱”,认为统治者只有对百姓实施“仁政”,富民利民,国家才能繁荣昌盛。新时期,科学发展观将“以人为本”作为核心内容,注重人民群众的切身需要和全面发展,这正是新时期对孔子民本思想的继承和发展,而大学生领导力教育是以提升每位大学生的领导能力,实现全面发展为目标,更应该强调“以学生为本”。因此,要将领导力教育与学生的发展需求相结合。领导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包括价值观、知识、能力三个维度,大学生作为一个具有较强独立意识的个体,特别是现如今“90后”“00后”的大学生群体,以独生子女居多,个人主义突出,团队意识薄弱,喜欢独来独往,再加上个体差异因素的存在使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个人需求。但是他们却都非常重视自身的发展,渴望成功,这正是大学生的共同需求。因此,“大学生领导力教育应该符合大学生的年龄特征和成长规律,并与他们主要的社会角色相一致”,领导活动作为一种团队活动,要从学生的切身利益和兴趣出发,准确把握大学生希望以什么样的方式被引导,针对大学生之间的共同需求将每个人渗透到群体的组织活动中,使其感受到自己只有在一个团队合作中才能实现自身发展,取得成功。此外,教育者要学会“授权”给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按照自己“喜闻乐见”的方式进行自我教育,也可以引导学生根据自身群体的共同兴趣自发地成立某种社团或部门,让学生影响学生,从而使领导力提升作为一种自觉的意识和行为。

(四)注重个体差异,采用具体通俗化的教育手段

首先,孔子注重个体差异,擅长针对不同的学生采用与之相适应的教学方式。在领导力教育过程中,学生个体之间存在差异也是不可避免的,其中包括地区、性别、年龄、知识水平、政治面貌等方面的差异,这些因素的存在使教育过程变得复杂化。因此,要尊重学生的差异,根据差异采用与之相适应的教学手段,使教育方法更具有针对性。领导力教育者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充分借鉴孔子针对不同教育对象采用的激励式教学、互动式教学和案例式教学等不同的教育方式开展教育实践。其次,“怎样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具体的个人结合起来,怎样把党的语言转化成群众包括大学生能够理解和接受的语言?”在进行领导力教育时,特别是其中的价值观教育,是与党和国家的理念、政策紧密相连的,若只是依靠在课堂或培训课上的空洞说教就仅仅注重了理论的高度,而对于长期生活在“象牙塔”中的大学生群体来说是很抽象和枯燥的,并不能内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真正内涵。这就需要教学方式的多样化和具体通俗化,孔子将知识“喻”于弟子的日常生活,将抽象的概念与形象的事物相结合,大学生领导力教育也要“接地气”,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形式,运用大学生之间比较流行的应用媒介、话语方式、活动方式,让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熏陶。

(五)实现领导力教育理论与领导力教育实践的结合,重视实践拓展

孔子主张身体力行,学以致用,“诵读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之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学习不仅要“知”,更重要的是“行”,在大学生领导力教育领域亦是如此。领导理论构建的最终目的是指导、领导实践,在大学生领导力教育过程中若只重视对学生理论知识的灌输,而忽略领导知识在领导实践中的体验,学生只能是“井底之蛙”。学生的沟通能力、决策能力、执行能力必须要在各种平台中才能得到锻炼,“纸上学来终觉浅”,大学生领导力的提升不能仅仅依靠理论的传授,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将其所学应用于具体的实践,在实践中将理论融会贯通,“在做中学”。另一方面,大学生领导力教育要注重实践途径的拓展。首先,可依托学生干部培育工作,通过增强学生干部的领导意识和领导能力,在普通学生之间发挥榜样教育的作用,增强自身影响力,以辐射带动每一位大学生领导力潜能的开发;其次,充分利用在高校开展的第二课堂,如学生会社团活动、教育活动、志愿者服务活动、学术研讨会活动、文体活动、夏令营活动等,通过这些进行领导力教育实践的载体调动大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使学生在活动中成为一种自觉行为,从而提高领导意识和领导技能;最后,将领导力教育实践延伸到校外,可借鉴国外的社区服务模式,加强高效与社区之间的合作,利用社区服务作为领导力教育实践的新载体,为大学生提供公共服务实践的岗位见习平台,让学生逐步地接触、了解、服务社会,把所学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应用于服务群众之中,不仅锻炼了沟通能力、为人处世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组织协调能力,还增强了社会责任感。

孔子的思想在各方面指导着大学生领导力教育实践。注重道德素质的养成,指出人格魅力是一个由内而外的过程,体现了领导力教育理论中价值观的核心地位;强调“家国”观念的社会责任感,反映了领导力教育理论要注重大学生集体主义和社会责任感观念和行为的养成;其主张的民本思想与领导力教育要与学生为本相吻合,体现了将领导力教育理论与学生的发展需求相结合;采用“因材施教”的教育方式和通俗话语的教学艺术,反映了要从每位学生需求和特征出发进行领导力价值观、知识和能力的传授;倡导躬身践履,体现了领导力培育是理论与实践的辩证关系过程。这些都表明了孔子的思想对于指导大学生领导力教育实践仍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有利于丰富中国特色大学生领导力教育理论体系。

【参考文献】

[1](美)苏珊·R.库米维斯,张智强等(译).学生领导力发展手册[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5.

[2]陶思亮.中国大学生领导力研究与实践的若干思考[J].领导科学,2014(12).

[3]李秀娟.我国大学生领导力教育研究存在的问题与解决路径[J].全球教育展望,2015(07).

[4]奚洁人.中国领导力研究的当代路向[J].党政论坛,2012(12).

[5]龚育之.毛泽东的读书生活[J].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6.

[6]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7]张志景.儒家人际关系思想及其当代价值探析[D].北方工业大学,2014.

[8]张智强.大学生领导力教育的价值取向研究[J].思想理论教育,2015(02).

[9]奚洁人.中国大学生领导力教育的战略思考[J].当代青年研究,2015(05).

[10]陶思亮.培养未来领袖引领积极改变:中国大学生领导力教育访谈录[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

猜你喜欢
当代价值
河南民俗体育“狮子爬天桥”的当代价值初探
让长征精神照亮“新长征”征程
马克思主体性思想的三重意蕴
《反杜林论》中的生态观及其当代价值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探析
井冈山精神的当代意义
浅谈长征精神的当代价值
浅析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及其当代价值
新形势下正确认识毛泽东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