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公共英语教学改革

2016-08-15 11:08蔡媛
现代交际 2016年14期
关键词:高职英语就业教学改革

蔡媛

[摘要]目前在新的形势下,本文针对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对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问题进行了分析,结合高职高专院校基础英语教育的现状,探寻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以就业为导向、强化理论与实际联系、学校与企业联合的教学改革方法。

[关键词]就业 高职英语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6)14-0243-02

职业教育的根本目标就是就业,然而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用人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高学历人才的数量激增等一系列现状的产生,导致了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率走低。造成眼下这种局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需要考虑人才结构不均衡的原因,但更重要的是高职教育自身缺乏鲜明的办学特色和科学的课程设置,导致学生无法适应用人单位不断变化的需求。此外,高职毕业生本身的专业应用能力不强、创业创新能力差、职业规划模糊等都是棘手的问题,眼高手低,人为地加大了自身的就业难度。因此,如何破解高职毕业生就业的难题就是眼下高职教育从业者最应该考虑的问题。想要在根本上改变这一现状,就需要各大高职院校大力推行教学改革,将人才就业素质的培养放在第一位,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教育质量为根本,凭借自身办学特色谋求发展,不断调整自身,以适应日趋严峻的就业形势。

但在如今的高职院校中,传统的偏重课堂传授轻视技能实践的思想惯性仍未完全去除,这就导致公共基础课程教学至今无法办出专业特色,没有达到职业教育强调应用的要求。这种现象在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中最为突出。想要正确认识这个问题,首先就需要我们思考,高职学生的英语学习到底能带给他们带来什么优势。

一、高职公共英语教学在就业中的作用

结合个人经验来讲,在课余交流过程中,很多学生表示英语这门课程对他们的就业帮助微乎其微,所以就相对弱化了学生对这门课程的热情和积极性。其实这种想法是流于表面的,事实上,从就业市场整体来看,当下较大规模的公司在录用员工时,不但要求应聘者具有相当的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还要求应聘者具备基本的英语口语交流能力。随着国际交流日益密切,中外贸易往来日趋频繁,跨行业跨领域的合作中产生了大量的外语人才需求缺口,所以具备英语应用能力的人才在求职中更具有竞争性,同时更加能适应未来工作的需要,从长远来看,势必具有较普通高职毕业生更强的生命力。

根据近日的各大招聘网站公布的毕业生薪金调查报告表明:外语水平的优劣与薪资收入的高低呈现正相关的关系,也就是说英语应用能力已成为用人单位制定员工薪资标准的最重要的参考之一,其中一线城市尤为明显。所以说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不断推进,各用人单位对员工的英语能力已经具有普遍的要求。那么,为了迎合市场发展的趋势,高职院校的教师应该在培养学生专业能力、实际操作能力的同时,也应当将公共英语课程办出特色。除传授基本语言知识之外,教学设计中还应尽量将外语和学生专业挂钩,培养学生基本的语言应用能力,确保毕业学生能熟练地进行外语日常交流并掌握一定的外语商务函电的撰写能力,从而为今后学生能长久地适应国际经济形势、市场的变化奠定良好基础。

二、高职英语教育的现状

令人失望的现实状况是,高职学生整体英语基础相对较差,水平参差不齐,同时,传统高职英语教学模式中“任务重、课时少、无暇联系实际”的弊端暴露无遗。以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为例,教学中还存在着如下问题:

1.教学目标欠清晰,课程设置缺乏科学性。

2.教学模式陈旧,方法刻板单一。

3.教材严重滞后于市场的变化,无时效性可言。

4.基础课教师团队结构不完善,且缺乏专业就业知识。

5.考核方式守旧,未与就业需求严密挂钩。

上述问题从侧面反映了高职院校基础教学尤其是英语课程改革的必要性。在教育界现有诸多的改革方案中,“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公共英语教学被广泛认可。目前看来,这种模式在迎合我国全面开展素质教育需求的同时,也能够通过与职业紧密挂钩的英语课程设置为学生打下稳固的英语基础以及一定的语言应用能力,从而使之未来能较为流畅地使用英语开展相关工作。

三、以就业为导向的教学模式

(一)企业主导型

在德国最为典型的职业教育模式为“双元制”。顾名思义,学校在整个教育过程中不再扮演绝对的主导地位。其具体步骤为:学生在入学前需要自主选择一家单位,签订符合相关规定的培训合同。通过培训测评后,再到报考院校进行登记注册,取得理论学习资格。通过以上程序,学员才正式成为一名该职业教育模式下的学生,具备工、读一体的双重性。第一年,作为“学工”到继续教育学院去脱产学习。理论学习结束之后,“学工”将面临企业内部的职业技能培训,在这个过程中,也可以利用业余时间回到学校继续进行带薪的理论学习。最终“学工”需通过学院、企业双方面的考核后,才能获取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

(二)学院主导型

学院办学为主,企业参与其中是学院主导型教学模式的显著特点。新加坡的“教学工厂”就是通过学校与企业共同努力,将学校与工厂的自有特点相互融合,给学生创造出最为接近现实情况的工作环境。从而使学生快速积累工作经验,再加上理论的不断协助运作,为学生奠定扎实的职业技能功底,为其今后在现实中就业打下良好基础。另外,澳大利亚的“TAFE”培养模式也是学院主导型教学模式的代表之一。与传统教育观念不同,该模式更多地侧重技能实践能力的培养。大多数情况下,课程都是以实操场景展开,学生学习的过程就是实践的过程。其课程设置大多以培养职业技能和实践能力为主要目标,课程也是结合市场最新的动向和近期的发展趋势而制定的,较强的针对性保证了学生能最大限度地适应行业发展的需求。

四、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发展观对高职英语教育改革的启发

(一)高职英语需要制定有针对性的教学目标

高职英语的教学目标应紧密切合职业教育的特殊性和目的性,即培养具有良好应用能力的毕业生,保证其未来涉及英语的工作能够正常进行。所以在课程的内容设置上一定要坚持“实用为主,够用为度”的基本原则,兼顾对学生职业能力、社交礼仪、商务函电编写、英语交流能力等诸多方面的实用能力培养。

(二)高职英语教育需要科学的课程设置

高职公共英语在进行课程设计时,必须考虑到学生长远职业发展的空间,也要在兼顾文化素养提升的同时,提高从业人员的英语水平。总的来讲,高职英语课程建设需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第一阶段是适用于大部分商业活动、贸易往来的商务英语,而后需要根据学生的不同职业定向来选择一定量的行业英语,最后要包含切合学生所选专业知识体系的专业英语。另一方面,英语作为必修的文化基础课,还要承担向学生灌输国外先进文化知识,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养,加强职场竞争优势,为学生未来职业生涯奠定深厚基础等重要的使命。如此多的责任浓缩在一门学科中,自然要求我们在进行课程设计时需要反复推敲、揣摩、取舍、验证,这一切对于学生未来发展有着深远意义,丝毫马虎不得。

(三)兼顾多元选择,满足差异化的发展需求

高职英语课程设计要考虑到不同地区的实际情况,承认并正视不同层次学生间英语基础存在差异的客观事实。我们需要结合各方面的因素,争取最大限度地发掘每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灵活地向学生提供相关的辅导帮助,使不同基础的学生能在现有的英语水平之上不断提高,形成良性循环,为学生在今后要面临的激烈的职场竞争中增添砝码。

(四)校企联手,开发行业英语教材

高职英语的传统教材普遍是按照听、说、读、写、译的模块进行选材与教材设定,过度强调语言习得,和实际工作的联系具有一定程度的欠缺。所以为摆脱这种尴尬的现状,学校就必须与企业合作开发行业英语教材。在进行行业调查的基础上,结合行业未来发展,联合企业一线工作人员,共同开发适合不同专业、不同层次的学生需要的专业英语教材。教材开发以实际工作为导向,材料选择以实用为主,突出其职业性,注重对学生英语实际应用能力的训练,为学生就业打下基础,以提高其职业适应能力。

五、英语教师应如何从自身出发,满足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课堂之需求

(一)时刻铭记自身专业提升,积极向双师型教师转化

目前来看,开展高职英语大规模的专业化进程面临着一个比较尴尬、棘手的问题:专业课教师普遍英语水平不高,自身理解英文文献都存在一定困难,难以胜任教学工作;另一方面,专职英语教师对专业课程又是知之甚少,这样的教师讲授英文的专业课程也只能是一知半解,流于表面。

双师型教师的需求是由于国际经贸交流日趋频繁的形势而产生的,换言之,社会上极其缺乏这种人才,那么我们就要从已有的教师资源中培养开发。但是,语言的习得、外语知识体系的掌握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那么最为可行的方案就是鼓励英语教师更多地了解专业知识,逐步向“双师型”人才过渡。在这一过渡中,不仅要求学校的政策鼓励,更重要的是作为英语教师本人必须要认清社会发展的趋势,严格自身的要求,转变传统守旧的观念,充分激发自身的再学习热情,勇于充当新形势下教改攻坚战的排头兵。只有这样,才能顺应当下的市场发展趋势,为学生就业保驾护航的同时也能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让每个人的教师生涯更有生命力,于公于私都大有裨益。

(二)积极参加英语教师的专业化培训、进修

培训、进修是英语教师向“双师型”教师转变的重要手段。鉴于当下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背景,高职院校在培训、进修的政策上应当对公共英语教师有所偏重,可合理地将英语教师派往相关教育机构进行专业培训,丰富其专业知识,加速转型进程。聘请已经成功转型的优秀双师型人才,对在校英语教师开展座谈会、报告会等帮扶活动,也能使转变中的教师了解更多的学习经验和困难的处理方法。

(三)逐步转变教学方法,强化应用的重要性

为了迎合日新月异的市场形势,高职英语教学要更加高效地将理论融于实践活动中,尽量使任务教学法、项目导向法等具有鲜明职业教育特点的新型教学模式与传统的英语课堂形成有机的统一,将英语中强调的听、说、读、写、译等基础语言能力贯穿于专业学习中,在加强英语语言运用能力的同时,不忘结合相关专业的工作实践,这样才能使学生学到“有用”的英语。

总之,通过以上种种举措势必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变如今高职院校基础英语教育实用性不强的现状。当然,既然是改革,就是摸着石头过河而无一定之规,关于这项改革的诸多细节还需要大家在工作中及时探索,总结经验。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们就能够给学生教授更加实用的英语知识,为其今后的就业生涯打下良好的基础,为国家人才市场培养更多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李耀,王建茹.“订单”培养模式下英语课程体系建设[J].中国成人教育,2008(07).

[2]程荣福.高等职业教育教材改革与建设[J].职业技术教育,2001(10).

[3]胡织女.大学英语课程体系的设计原则与实践[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02).

[4]林红梅.高职院校“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探讨[J].辽宁高职学报,2007(10).

猜你喜欢
高职英语就业教学改革
技工院校以就业为导向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的思考
基于翻转课堂的高职英语口语教学研究
现阶段高职英语教学方法的创新研究
论高职英语多元化综合评价模式的效度与信度
浅谈高校辅导员的就业指导力
如何指导大学生提高面试技能
内蒙古自治区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体系建设及对策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现代信息技术在高职数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
关于高职英语课堂教学的几点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