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语文高效课堂之再升级

2016-08-15 16:58程文林
考试周刊 2016年62期
关键词:语文课堂教学高效课堂

程文林

摘 要: 教师都在追求高效课堂,可以通过四方面的努力,使课堂教学更加务实,更加高效,使高效课堂再升级。本文通过课例分析,旨在可感、务实、高效地为教师提供打造高效课堂再升级的途径。

关键词: 语文课堂教学 高效课堂 升级途径

一节课是否优秀是否高效,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教学目标的定位是否准确、切实,教学过程的设计是否合理、科学,教学重难点的解析是否突破、达成,教学效果的呈现是否明显、突出。笔者认为,可以通过以下几方面努力,使课堂教学更加务实、高效,使高效课堂再升级。

一、教学设计应当具有深度

新课标要求:“应在继续提高学生观察、感受、分析、判断能力的同时,重点关注学生思考问题的深度和广度。”全国中语会首届国学课堂教学大赛和生本课堂教学大赛特等奖获得者耿文超老师,他的教学设计就具有深度。

《装在套子里的人》一课,他设计了三个环节:1.识其人——你认为别里科夫是个怎样的人?作者是用什么方法塑造别里科夫这个人物形象的?请结合文本具体分析。2.寻其根——是谁害死了别里科夫?3.画其魂——为别里科夫写对联或是写一句话,对逝者进行评论,给后人些许启示。

小说阅读教学的关键是引导学生理解人物,特别是小说中的主人公。优秀小说的主人公往往带有典型性,既然是典型,学生在理解时就容易被罩上“套子”,人云亦云,泛泛而谈,教师的教学设计常常在“识其人”时就流于浅层,后面的教学设计便乏善可陈。耿文超老师的设计却不同,具有深度性。第二环节引导学生挖根溯源,体现了对人物及社会制度的深度理解;第三环节既紧扣文本,又训练了学生的写作能力,更起到了深化主题的作用。

再看第九届“语文报杯”课堂教学大赛一等奖课例张全民老师执教的《装在套子里的人》,探究的环节他设计了三个问题:1.别里科夫形象的塑造方式有什么特点?2.“我们”是谁?“我们”在作品中存在的意义是什么?3.华连卡姐弟形象也有象征意义吗?

在学生分析了别里科夫的形象后,张老师让学生探究的问题明显又进了一步,从关注写什么到研究怎么写,从走近经典解读主要人物,到更倾向个性化解读的次要人物理解,解决这些问题的活动,必然让学生收获更多。这篇小说看起来好读,读起来也好读,深入下去最不易,难便难在不难。

教学设计的“深度性”不只在于几个环节的层次关系,更在于每一环节内部的深入,而且是语文学科本身的深入。著名特级教师黄厚江说:“重点教学内容要分层推进。”“重点学习活动要分步到位。”黄老师的话就是建议师生围绕教学目标,步步前进,层层深入。

二、教学课堂应当具有生成性

河南省中学语文优质课大赛,景根喜老师执教的《动物游戏之谜》一节课就具有生成性。

景根喜老师设计了一个“合作探究、百家争鸣”环节。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本着合作的精神,选择以下任一问题进行讨论,争取达成一致意见:1.你不认同哪(几)种假说?为什么?2.你认同哪(几)种假说?为什么?3.请你提出新的假说,并阐明理由。然后让每个小组选出代表以中外科学家的身份介绍本小组同学阅读研讨的结论,发表看法,以“动物游戏原因研究成果发布会”的形式呈现。

学生自动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先是认真研读教材,然后展开讨论,并由一位学生认真记录大家研读的结论,接着各小组代表们纷纷主动走上“讲台”。其中一位学生的精彩发言:

大家好,我是爱达荷大学的约翰·贝叶。经过我和我的团队的研究,我们发现动物的游戏不仅是学习,而且是一种锻炼。比如西伯利亚羱羊的游戏就带有明显的锻炼倾向,它们选择游戏场地时,总是喜欢选择坎坷的斜坡或陡峭的悬崖进行跳跃,这就锻炼了它们逃避敌害的能力。无独有偶,我的搭档赖特发现,北极熊在夏季食物充足的时候喜欢玩摔跤、追逐、滑坡等游戏,这就能让它们确保冬天捕食的能力。而我们人类不也需要经常进行锻炼吗?比如说运动员,他们如果不经常锻炼的话,体重就会增加,然后身体的机能也会大不如前。而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若不经常锻炼,身体的免疫力就会下降,就会生病。适者生存,优胜劣汰。所以,动物也需要通过一系列的游戏行为学习生存本领,锻炼生存技能。因此,我们在此提出“锻炼说”对汉斯女士的“学习说”进行补充,希望大家支持我们。

还有一位学生的发言更具有想象力,他们提出了一种新的假说——发泄说,他们认为动物的游戏是一种发泄行为。而另一位学生则脱稿演讲,有理有据地谈了自己小组的研究结果,获得了同学及台下听课教师的阵阵掌声。从学生精彩的发言中,我们可以清晰地感觉到学生研读教材及思考研讨的脉动。

成功的课堂应当是生成性的课堂,强调在具体情境中通过弹性设计,展开动态的生成性的教学过程,关注学生学习的具体性、差异性和独特性,关注学生个性化的表现及差异化的体验,推动学生自主学习、个性化学习,激发学生探究的热情。景根喜老师这节课充满了生成的要素,老师没有直接给出答案或者代替学生回答,完全由学生“自主研发”。这种教学环节的设计,符合教材要求及新课程课堂教学实际,匠心独运,切实高效。

三、教学问题应当具有思路性

课堂教学活动是以问题为载体的,问题的质量无疑会大大影响教学效益。在有效教学的环境下,教师认为,语文教学过程中,所提问题要难易适度,切合学生思维实际,具有发散性,并且指向明确,否则很容易使得学主忙活半天却达不到预期效果。应该说,这些原则都是正确的,但在高效语文的追求中,语文课堂的问题设计还可以做得更好。

邓彤老师执教《锦瑟》梳理诗意时,这样抛出了让学生思考的问题:

师:大家试着把这首诗改为七绝、五绝,看看改后的诗大致表达了什么内容。

(学生饶有兴致地分组活动起来,5分钟后学生开始发言)

生:我们改编的七绝是: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生;我们改编的五绝是:锦瑟五十弦,弦柱思华年。此情可追忆,当时已惘然。

师:还可以再压缩吗?

生:锦瑟弦,思华年。可追忆,已惘然。(众笑)

师:这样一压缩,这首诗大概讲什么应该明确了吧?请一位同学说一说。

生:看到锦瑟,听到锦瑟幽幽的旋律,我不由想起了自己的青年时代。那是一段多么美好而又感伤的回忆啊,可是往事却如一片云烟,令我难以真切把握。

引领学生按照这样的思路梳理诗意,近乎无解、无处着手的《锦瑟》文意动刀甚微,謋然已解。教师的问题设计应当给学生一种思路,让学生能顺着老师的导引,逐层深入课文的内核。试想,如果邓彤老师一开始抛出的问题是“这首诗歌到底写了什么?请你说说这首诗歌的内容”,恐怕学生真的难以下手,课堂教学必然陷入冷场、尴尬的境地。教学问题的设计应该立足于学生的现有水平,并在此基础上诱导提升。

再如第九届“语文报杯”课堂教学大赛全国一等奖课例汪绍平老师执教的《将进酒》片段:

师:下面就让我们深入文本,精读涵泳,看看读《将进酒》,你读到了一位怎样的李白。大家可以参考这样的句式表述你的见解:“我读到了一位?摇 ?摇的李白”。请同学们以前后桌为单位分组讨论,一会儿我们共同交流。

(多媒体展示提示:请找出具体诗句进行分析、概括。分析时,尽量从三个方面着手:内容、手法、情感。)

这里,汪老师抛出问题后,对学生思考活动的布置过程特别重视,不仅详细地用语言说明,还把关键性要求用多媒体展示出来,这样,所有学生都会对问题和接下来的活动要求准确把握,与老师的意图充分对接。可以发现,这样的问题任务明确,要求具体,路径清晰,保证了学生全部、一致、高效地开展活动。

清晰展示问题、传达活动意图在很多人看来似乎是一个简单的问题,但正是这样一些细节问题,弄不好恰恰是影响教学效果的大问题。

四、教学效果应当具有外化性

早在20世纪80年代,洪镇涛先生就提出把“讲堂”变为“学堂”,他说:“语文教学不是一种知识体系,而是一种能力建构。”时至今日,新课改也在反复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然而落实到课堂,不少教师仍习惯于让学生静态地掌握语文知识,满足于师生大量“个体式”的对话,忽略了教会学生怎样进行语文学习,使学生变成思想的巨人,“动手”的矮子。张广银老师在执教《山居秋暝》时,就特别注意让学生的思考“可见可感”,使教学效果具有了外化性。张老师首先要求学生“直译”,让学生准确地出诗歌的内容,并提示:注意符合“信、达、雅”的基本要求。张老师采用投影的形式外化学生的思考结果。

外化的结果,使学生不可捉摸的思维变成具体可操作的对象,便于学生看到思维中的错误所在;使课堂有了“动与静”的节奏变化,便于学生思维的碰撞;使作秀式的外在活跃,变为真真切切的内在鉴赏。教学效果,从教与学的反馈中得到检验,学生的语文能力得到构建。

高效课堂是拒绝肤浅的课堂。高效课堂是动态的课堂,是教师点拨引导充满机智、学生自主学习质疑答问彰显个性的课堂,是知识技能运用及语文综合素质养成的课堂。努力打造语文高效课堂的升级版,是教师永不止步的追求。

参考文献:

[1]文中案例来自《语文教学通讯》A版,2012年—2014年.

[2]黄厚江.语文的原点:本色语文的主张与实践[M].江苏教育出版社,2011.

猜你喜欢
语文课堂教学高效课堂
提问机制在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课堂的运用
让传统文化融入语文课堂教学
浅谈聋生语文教学生活化
“合”乐而“不为”
新课改下构建高效课堂的研究
新课标下书法高效课堂教学探究
影视资源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如何构建语文高效课堂
提升教育智慧,打造高效课堂
如何看待和处理语文课堂教学“中途离题”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