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下优化高中数学教学过程

2016-08-23 22:25李功慧
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 2016年8期
关键词:直线高中生方程

李功慧

教育功能学指出,教学活动预期目标的达成,需要通过细致、精致的实践过程.“一口吃不成胖子”.教学活动取得实效,是建立在高效、实在的教学活动基础之上.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课堂教学既要注重教学过程,又要强调教学结果.而教学过程是教学效果的基础和条件,教学效果是教学过程实践活动的目标追求和价值根本.高中阶段,在学习能力要求、解析问题水平等方面,对学习对象设定了更高目标,提出了更高要求.如何实现和达成预定目标和要求呢?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上做文章,下工夫.下面就新课改下如何优化高中数学教学过程谈点体会.

一、教学过程应凸显学生主体特性

教育学认为,学生是教学过程中最不稳定、最为活跃,也是制约教学效果最为显著的“因素”.教学过程的优化“工程”,首先应该是做好学生主体特性展示的“工程”.众所周知,学生是评判教学过程优劣的重要依据.只有将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学过程中予以淋漓尽致的展现,才能提升教学过程的科学化程度.首先,教师要树立尊重学生的教育观,将他们作为教学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平等、善待每一个学生,尊重他们的人格.其次,教师要想方设法,提供高中生参与课堂教学的时机和空间.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有些教师包办了学生应该履行的义务,让高中生成为接受知识的“口袋”,主体特性难以得到呈现.在讲解知识点或问题时,教师应鼓励高中生利用已有学习技能,开展自主探知和解析活动,让高中生主体特性在课堂教学之中“熠熠生辉”.

二、教学过程应强化技能素养培养

教育实践学指出,教学过程,不仅是教师传授知识要义的过程,还应该是培养学生数学学习技能的过程.数学学习能力培养,是新课程改革下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教师应该把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过程当作培养学生数学技能、学习素养的过程.在数学知识点的讲解或数学案例的讲评等教学进程中,教师要围绕教学目标要求,鼓励高中生参与知识点内涵或数学问题解法的探究活动,促使高中生动手探究、用脑思考分析、用心归纳推导,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技能.同时,教师要强化群体性学习活动的开展,组织开展小组探究、合作研析、师生探讨等协作活动,培养学生的社会交际能力.

例如,已知在直角坐标系x0y中,圆C:x2+y2+4x-2y+m=0,它和一条直线x-3y+3-2=0相切,如果现在圆C上有两点,分别是M,N,若关于直线x+2y=0对称,并且MN的绝对值为23,求直线MN的方程.对于这个问题,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探究.学生解析条件及要求,指出:该问题涉及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需要运用直线和圆的方程以及直线到点的距离公式.教师指点,明确指出:解析这一问题时,需要运用方程思想,运用直线和圆的方程知识点解答.学生依据教师指点,再次归纳解题思路:通过题意条件,如果圆C上有两点,分别是M,N,并且关于直线x+2y=0对称,则设直线MN的方程为2x-y+b=0,然后利用MN的绝对值,得到圆心到直线的距离,从而求出直线MN的方程.教师组织学生开展解答问题案例活动,并强调指出,在解答这一问题时,要注意“正确运用直线和方程的知识点以及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学生开展解答问题活动,展示解答问题过程.教师以小组为单位,组织高中生互相指正他人解题过程,归纳总结解决问题的方法.

三、教学过程应展示灵活务实要求

教学活动,会受到众多教学因素的影响和制约,而发生“偏离”教学目标要求“轨迹”现象.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课堂教学实情,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从而保证教学活动始终在预设“轨道”上平稳运行.因此,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做好如下方面的工作:一是教学的手段要多样性.教师要超前谋划,做好准备工作,预设多套教学应急方案,并根据教学实际情况,设置多个教学手段.针对不同课堂教学情况,采用有的放矢的教学举措,保证教学过程的实效性.二是教学的方法要有灵活性.教师要根据教学实情和学生实情,按照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紧密结合课堂中的教与学活动实际,创新变化教学方法,实施有针对性的教学举措,优化教学过程.

例如,在讲“向量的数乘”时,教师在巡视高中生解题过程中发现他们解析问题时存在对向量共线定理理解不透的情况,而此情况教师未能超前预设.此时,教师围绕这一情况,采用问题教学法,设置出典型试题,组织高中生进行解析、探讨活动,帮助他们正确理解向量共线的充要条件是,向量b与非零向量a共线的充要条件是有且只有一个实数.

猜你喜欢
直线高中生方程
方程的再认识
《发明与创新》(高中生)征稿啦
方程(组)的由来
圆的方程
画直线
高中生应如何适应高中数学的学习
高中生是否应该熬夜学习?
两条直线 变变变
画直线
走直线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