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摩三十一法(之四)

2016-08-23 22:17杨力
科学养生 2016年8期
关键词:医者拇指用力

杨力

二十二.扫散法

1.方法要领:

用拇指桡侧面及其他四指指端,自太阳穴沿头颞部向脑后(胆经循行部位)作弧形单向推动。令拇指在额角发际至耳上范围内移动,其余四指在枕骨两侧的上下范围内移动,左右交替进行,每侧50~200次。左右各3~5遍。手法操作应注意夜轻昼重。

2.适应范围:

具有祛风散寒,平肝潜阳,通经止痛之功用。用于头痛、眩晕、高血压、不寐等症。

二十三.滑按法

1.咳嗽滑按法

病人取直立身后仰或俯卧。医者站于病人的左侧,右手中指摸着反应物或压痛点,令病人咳嗽,在咳嗽的瞬间进行滑按,适用于胸、腰部。

2.摇头滑按法

病人取坐位,略低头,医者站在病人的一侧,一手扶着头顶部作旋转动作,另一手在活动头部的瞬间进行滑按。

二十四.提法

用拇指和其余手指相对的方法捏住皮肤,提起、放松、再提起的方法叫提法。

1.操作方法

提法分平提法与上提法。

(1)平提法:医者双手握住患者的五个手指,使其掌心朝下,把手臂拉直,摇晃几下,用腕力微猛向上,躬其手背。

(2)上提法:医者用双手握住患者的五个手指,将手掌拉直,掌心朝其面部,然后轻轻摇动,使病人的肩背部放松,随后,双手微微用力,猛往上一提,提的程度应在生理范围内为宜。

2.操作要求

平提法一定要用腕力;上提法一定要使病人的掌心朝其面部,否则,肩关节容易造成脱臼或韧带受轻损伤。在向上提拉的同时,要有抖动的动作;要轻巧,不宜过猛。对老弱者、高血压心脏病病人,不要谈笑,以免岔气。

3.按摩作用

此手法能使上肢的腕肘、肩关节的扭闪脱复位,可以起到活动关节,增强关节功能的作用,但要注意此手法一定要在其他手法进行后施行。

二十五.啄法

1.操作方法

单手或双手的五指并拢呈梅花状,用指尖在所选用的部位做垂直的啄式动作。要以腕关节活动为主,很像鸡啄米或啄木鸟食虫状,所以啄法又叫梅花啄法,按摩时切不可用死劲,以达到被按摩者舒服为宜。

2.按摩作用

啄法轻而缓慢,能起到抑制神经、镇静、安神的作用;重而急速,能有兴奋神经的功效。

二十六.掐法

1.操作方法

医者用指甲在所选用的穴位或体表某部位上着力重切。用拇指操作的,叫做拇指掐法。用拇指的末节呈屈曲状,以屈曲指端的指甲在体表某一部位或穴位处,用力向内斜下方掐。如掐人中穴。再者就是用拇指和食指操作的,叫做拇、食二指掐法。其方法是用拇指和食指的指尖,左右对称地掐住某一部位,做用力内收动作,如掐凤池穴。

2.操作要求

掐法属于重而锐利的强刺激手法。穴位得气的感觉异常明显,故有“指针法”之称。操作时,掐的强度以有酸胀感为宜,以解除痛感。

3.作用力量不应过猛,掐后应轻揉,具有开窍镇惊、发汗退热、通络镇痛的作用。如因虚脱而昏厥掐人中穴,便能解之。

二十七.切穴法

不论是经穴或是奇穴、阿是穴,全可以用切穴法。具体切法是用拇指或食指、中指等指甲,在穴位上切。切穴和压穴不相同,一定要注意切穴的部位。如果用力稍重,容易切破皮肤。除头面手足等处穴位外,一般最好隔着衣服使用切穴法。切穴手法的轻重,应根据病人的自觉情况而定。

1.操作方法

用拇指或其他指在肢体某部位进行有节奏、有规律地连续移动掐陷动作。切与掐虽都全用指甲,但在操作时是有区别的,切法是指甲平掐,与掐法中的大拇指向内斜下方掐是不一样的。用大拇指切,叫做拇指切法。用食指、中指、无名指和小指切,叫做四指切法。此种手法常用于头部,也能用于手、臂等处。

2.操作要求

指切时要根据具体情况,或采用离心性切法,或采取向心性切法。两种切法多用于肿块部位,如果不是对肿块部位的切,就无需离心性或向心性的切法。但必须注意在操作切法时,使用力量一定要重而稳,一下紧挨一下的切,千万不可无规则地忽轻忽重地切。

3.按摩作用

切法是一种泻法,它能破坏皮下的陈旧淤血所聚的僵硬组织,能使硬化的纤维得到松懈,重新改善局部血气运行,散聚软坚,去痪活血,恢复肌腱、韧带的弹性作用。

二十八.叩法

1.操作方法

两手五指屈成空心拳,然后用鱼际或四指着于皮肤,上下交替而有节奏地叩打所选用的某一部位,可以双手叩打,也可以单手叩打,发出清脆的响声。

2.操作要求

此手法是一种重的刺激法。用力轻重要适度。叩打时,要有节奏地起落,切勿用实拳捶打,一定要根据病人的体质强弱,采取轻重适度的叩法,以病人舒服为宜。

3.按摩作用

叩法适用于肩部、腰部及四肢,有行气通络、疏松肌肉、兴奋神经、消除酸胀麻木的功效。此手法多用于按摩快结束的时候。

二十九.平揉法

“揉”是按劲和摩劲两者结合动作。按劲是手按住肌肉不动。摩劲是轻手摩着皮肤不停:不动为静属阴,不停为动属阳。因此,揉具有调节阴阳作用。

1.平揉法具体操作:

(1)医者的中指端点在病人的穴位上,继以拇指端抵中指内侧第一指关节,再以食指与无名指紧压中指第一指关节的外侧,以作辅助中指,而便于中指的操作。然后,用中指端在穴位上作圆圈形的平揉,含有按摩两种作用。因而,揉的指端面应陷入穴位皮肤之下,如此就能不离皮肤。一方面是决定于穴的部位,另一方面还要根据疾病情况。因此,在进行平揉时,必须全面照顾,但主要是在揉指的周围约一分远近,为揉动圆圈的范围,并结合穴的部位适当地灵活应用。

(2)平揉的揉转,虽在穴位上操作,但由于连续平揉的刺激,在穴位组织中,也会引起酸麻或酸困等感觉。能使穴位组织发生变化,引起生理上的机能调节,而发生抵抗疾病的作用。同时,在揉的操作上,不论速度的快慢,都会直接地促进血液循环。这种手法在点穴疗法中是比较重要的,因而,在临床应用上极为广泛。

(3)手法的轻重要根据体质的肥瘦、病情的长短而决定。肥胖、新病者应适当地用重手法,瘦弱而久病的人应用轻手法,但个别情况肥胖人也有用轻手法,瘦弱者用重手法的时候,以上应根据病情的实际情况而灵活决定。

(4)此种手法除能调节阴阳外,并可根据十二经阴阳循行的关系,和任脉行腹、督脉行背的阴阳起止问题,进行补泻手法,加强调节阴阳的作用。左右平操标准向左平揉,或向右平揉,是以病人的位置来决定左右的。揉病人的左侧或右侧穴位时,不论是阳经穴还是阴经穴,从右往左向上揉转,谓之向左平揉。反之,从左往右向上揉转,谓之向右平揉。

2.左右平揉与补泻

向左与向右平揉的补泻方法,能加强其调节阴阳之不足。这是根据十四经在人体循行起止关系及左阳右阴升降问题,结合具体操作手法,进行迎随补泻。平揉补泻,是以男性为例。如果女性用平揉补泻时,左右相反,即男性向左平揉为补,女性向右平揉为补。男性向右平揉为泻,女性向左平揉为泻。不明补泻,则不论向左平揉或向右平揉者都可以。

一般疾病,不使用补泻手法,也有很高的疗效。严重疾病,在阴、阳、表里、虚实、寒热方面表现突出的,则进行补泻手法更好。

三十.扼法

1.操作方法

医者用两手轮流压在被按摩人的某一部位,然后用两手掌的内侧拢住一块肌肉切压片刻,或用一个手掌的拇指和其余四指用力扼在一块肌肉上,停留片刻。

2.操作要求

操作时要用重手法,力度要均匀,重力放在术者的虎口和五指间,指尖不要用力。扼的方向一般全是从上往下;要有节奏地进行。

三十一.挤法

1.操作方法

医者用双手抓起一块被按摩人的肌肉,用力挤向一处,然后一层一层地向前推移。

2.操作要求

本法是重手法,但千万不能用死劲,要按照一定方向施加缓慢压力,向前移动推进。

猜你喜欢
医者拇指用力
医者仁心 恩德如山
我是医者
非常医者
绿拇指
医者仁心,悬壶济世
有趣的拇偶
绿拇指
拇指甲中分以远缺损的修饰性修复
用力!用力!再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