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元圣周公 传承华夏文明

2016-08-27 03:15姬传东
关键词:周公礼乐文化

□姬传东

解读元圣周公 传承华夏文明

□姬传东

周公像

建设“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是《国务院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的“战略定位”之一。在建设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过程中,无论从华夏文明的源流还是从当代价值来看,深度解读元圣周公姬旦,特别是如何传承周公礼乐文化,都应该是一个非常值得探讨的课题。

一、周公礼乐文化是华夏文明的核心内容

华夏文明的内容极为丰富,元圣周公缔造的礼乐文化当是其中的核心内容。

礼乐文化的起源与中华民族的发展过程密切相关。周公经过对夏商礼乐文化损益而缔造的礼乐文化是中国文化史上出现的第一个完备的文化形态。周公是礼乐文化最重要的创造者,周公制礼作乐奠定了中华传统文化的初基。周公制礼以明尊卑秩序,作乐以感化教民。周公设定的礼乐制度对周室王天下而臣诸侯起了关键性的作用,对西周社会的稳定和繁荣也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后来,中国社会从政治、军事等国家大政,一直到日常生活,方方面面的各种规范和制度,多是从周礼中继承和演变而来。清代著名历史学家夏曾佑在《中国古代史》中评价:“孔子之前,黄帝之后,于中国大有关系者,周公一人而已。”从中国文化的角度看,周公制礼作乐,借鉴于夏商二代,有所选择,有所发展,把夏、商、周三代礼乐文化推向了顶峰。所以孔子由衷地赞叹:“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礼乐文化直接孕育了儒家文化,儒家文化则于西汉武帝时代一跃成为中国文化的主流。如果我们把上下五千年中国文化史分成前后两个阶段,每个阶段各有两千多年,就可以说,周公是前一个两千多年间礼乐文化的代表人物,孔子是后一个两千多年间儒家文化的代表人物。《中庸》说:“虽有其位,苟无其德,不敢作礼乐焉。虽有其德,苟无其位,亦不敢制礼作乐焉。”在西周,只有文、武二王和周公具备这样的条件。文王和武王,虽然具备制礼作乐的位和德,却功未成治未定,所以,这一历史重任只能由周公承担。后代的礼乐渊薮(sǒu)由此奠定。清华大学教授彭林在《礼乐人生》中说:“周公是历史上最伟大的政治家,周公制礼作乐,使得中国社会从崇尚鬼神的时代解放出来,这是古代中国历史上意义最为深远的一次变革,这原本是史学界多数学者的一个共识。”中国社科院研究员杨向奎在《宗周社会与礼乐文明》中说:“没有周公便没有武王灭殷后的一统天下;没有周公便不会有传世的礼乐文明;没有周公便没有儒家;没有儒家中国的传统文明可能是另外一种精神状态。”台湾学者王光祈在《历代乐官制度试析》中说:“中国的民族文化,便是中国古代的礼乐。由这种礼乐,以养成中华民族的根本思想。”厦门大学教授易中天在《奠基者》中说:“周,是中华文明的‘定音鼓’。周人,是中华文明的奠基者。”“周公确实是文化始祖”。

周公为什么要制礼作乐?一是周公从夏商衰亡的教训中得到启示;二是周公出于对传统天命观的修正;三是“德”需要具体化、规范化、形象化。周公是周王朝夺取政权的重要参与者和核心领导者之一,是周王朝巩固和发展政权的总设计师并曾是最高统治者,是中国大一统版图的开拓者和奠基者。周公总结夏商衰亡的教训,得出的最重要的结论是夏商末王缺德,这在《尚书》中的《大诰》《康诰》《酒诰》《梓材》《多士》《无逸》《立政》等诸诰中多有明确表述。而“德”的具体化、形象化是礼乐,这当是周公制礼作乐的出发点、归宿点。

在中国历史上,周公第一次提出了“敬德保民”的思想,第一次提出了“明德慎罚”的思想,第一次提出了“天人合一”的思想,第一次全面提出了 “父爱子孝兄友弟恭”的伦理思想,第一次提出了“和”的理论,第一次全面制定礼乐……周公是在中国历史上首创并自觉从事意识形态生产的第一人。周公在中国历史上创造的第一还有很多,比如制定中国二十四节气、十二个时辰制,等等。周公的思想理论和礼乐文化,对后世的老子、孔子、孟子、庄子、荀子、墨子、鬼谷子等儒家、法家、道家、纵横家,以及历朝历代文化,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形成了世界上最早的绝无仅有的一脉相承的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周公思想文化既是中国传统文化和国学之根、之母、之源头,又是中国传统文化和国学重要的组成部分,不仅影响了中国几千年,还影响到东亚、西亚和南亚甚至全世界。至今,我们每个中国人的精神世界中,都渗透着周公的影响,打下了周公思想文化的深深烙印。

周公的礼乐文化是一种制度文化,它的基本特点是,以礼为社会秩序的基础和核心,明贵贱,辨等级,正名分,一切人和事都要遵循礼的规范和准则。

周公“制礼作乐”的具体内容,王国维在《殷周制度论》中认为,同商代相比,周人的制度创新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一曰立子立嫡之制,由是而生宗法及丧服之制,并由是而有封建子弟之制、君天子臣诸侯之制;二曰庙数之制;三曰同姓不婚之制。此数者,皆周之所以纲纪天下。其旨则在纳上下于道德,而合天子、诸侯、卿、大夫、士、庶民以成一道德之团体,周公制作之本意,实在于此。”周公所制的礼乐内容基本上涵盖了国家、社会和人的生活的方方面面。乐,通常与礼相配合,“礼”的主要内容有几个方面:

“礼”规定了社会规范和道德准则。其中的“五礼”(吉礼、凶礼、军礼、宾礼、嘉礼),从汉代到清代,各朝礼典都按照这一体系来制定。

“礼”规定了各种政治制度和社会制度。包括分封制、嫡长子制、严密的宗法制、等级官制,以及许多礼制,包括伦理道德规范等。它确定了以维护、巩固上下贵贱宗法等级关系为目的,以亲亲、尊尊为核心内容的等级制度格局。“礼”在国家政治生活中起到了“经国家,定社稷,序民人,利后嗣”的极其重要的作用。《礼记·曲礼上》中说得非常清楚:“道德仁义,非礼不成。教训正俗,非礼不备。分争辨讼,非礼不决。君臣、上下、父子、兄弟,非礼不定。宦学事师,非礼不亲。班朝治军,莅官行法,非礼威严不行。祷祠、祭祀、供给鬼神,非礼不诚不庄。”没有礼就无法成就。教育民众,端正风俗,没有礼就不能完备。纷争辨讼,没有礼就不能判别是非。君臣上下、父子兄弟的名分,是伦理的基础,没有礼就无法确定。班朝治军,居官执法,没有礼就没有威严的气象。祭神敬祖等,没有礼就无法诚敬庄严。一言以蔽之,没有礼就做不好任何事情。

礼乐是配套使用的。西周时举行各种隆重的仪式都要配以各种不同的乐舞,这就是“作乐”的内容。如周代“六舞”(又称“六乐”)中的《云门》《大夏》等都可能经过周公的加工整理。古书说:“礼所以经国家、定社稷、利人民,乐所以移风易俗、荡人之邪、存人之正性。”“乐”是“礼”的配套仪式,舞乐的规模必须同享受的等级保持一致,如天子的舞队用八佾(音:yì,古代乐舞的行列,一行八人为一佾,八佾即六十四人),诸公六佾,诸侯四佾,士二佾。

周公制礼作乐首开中华文化礼仪系统之先河。乐舞动作、曲调和词意,都承当着一定的社会伦理道德表现形式,是一种理性秩序规范原则的表现。这些规范后来演变成中国古代社会公共行为规范的“礼”,也有一部分比较固定地与强制或惩罚联系在一起,演变成了法律。几千年中华文化,传承着这个礼仪,不断发扬光大,使中国成为世界礼仪之邦。中国后来的幼儿启蒙读本《三字经》说:“我周公,作周礼。”

周公制定的礼乐制度,是处理等级社会上下、贵贱之间的人际关系的伦理规范,对巩固周王朝发挥了重大作用。成王、康王之时,天下安宁,40年不用刑罚,史称“成康之治”。更重要的是,正如不少学者已经指出的那样,制礼作乐奠定了儒家学说的初基。

周公“制礼作乐”带来了社会的稳定。“礼崩乐坏”必然带来社会的动乱。俗话说“没有规矩不能成方圆”,礼是“修、齐、治、平”的大经大法。天人关系属于礼,国家典制属于礼。礼治法治在“交锋”中决出主次,占了上风。“礼”字蕴含多种人文精神元素:礼主敬,礼主博爱,礼节人情,礼乐兼修,礼尚往来。

二、元圣周公是践行华夏文明的典范

元圣周公是忠君、勤政、爱民的榜样,是历朝历代帝王、丞相的楷模,是践行华夏文明的典范,其优良品德主要表现在:

一是忠。对文王、武王忠心不二,兢兢业业,万死不辞;对幼年成王全力扶持,毫不懈怠;还政以后仍时刻关注着国家局势,以臣事之;对周王朝大业忠心耿耿,死而后已。中国历史上有名的丞相如诸葛亮、文天祥等,人民总理周恩来等,都以周公为榜样。

二是孝。周公羑里救父为孝,兴兵伐纣为父报仇为孝,完成了祖父、父亲和兄长未竟的事业,建立、巩固和发展了周王朝政权更是大孝。

三是信。周公不仅对消灭昏庸的商纣王、建立周王朝抱有坚定的信念和信心,而且一生坚守对父兄的郑重承诺,对殷商王朝遗老的郑重承诺,对周朝贵族的郑重承诺,而最重要的是坚守了对成王的郑重承诺。在周成王成年以后,周公不恋权位,及时还政,把一个好端端的国家政权交给自己的侄子,这与那些父子、兄弟为争权夺利而相互残杀的人相比,有天壤之别。周公可以说是讲信用的典范。

四是仁。周公对周王室宗亲给予封地为仁,对殷商王朝罪臣遗民和平民奴隶不乱杀无辜为仁,对平民百姓分给土地、固定婚姻家庭为仁。

五是义。周公对殷商皇亲国戚不斩尽杀绝为义,对殷商顽民不灭绝处理为义,对殷商遗民和各部族给予妥善安置为义。

六是勤。周公吐哺握发,呕心沥血,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七是礼。周公制礼,礼贤下士,事必躬行,尊贤任能,谦恭谨慎。

八是智。周公聪明过人,智慧超群,在孟津会盟、牧野决战、平武庚、“三监”叛乱和南征、东征、西讨中,都充分展现了他的大智慧、大谋略。

周公辅成王插画

九是勇。周公一生智勇双全、敢作敢为、临危不惧、勇猛直前,在夺取政权和巩固政权的恶战中,都一马当先,不达目的绝不罢休。

十是博。周公勤于学习,苦于钻研,多才多艺,既博又专,三千多年前就在政治、经济、军事、科技、文化、音乐、教育等方面创造了数十个第一,是中国第一代名相,第一个先孔子而圣,是中华民族的千古圣贤。所以,被后代尊称周公为“元圣”“文宪王”“褒德王”。

三、元圣周公是中华姓氏历史上极为重要的始祖

《国务院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要求:挖掘中华姓氏资源,“充分保护和科学利用全球华人根亲文化资源”。周公是中华姓氏历史上的一位重要始祖。周朝不仅是历史上较为长久的朝代,也是产生姓氏最多的朝代,其主要原因是“封建多氏”。而周公完善了封建制,他亲自代周成王在洛阳周明堂封建的诸侯国至少有71个,这71个诸侯国繁衍的姓氏数以千计,当今人口姓氏排名在前100位的占十之五六,诸如:王、陈、杨、吴、周 、孙、朱、胡、何、梁、宋、唐、冯、曹、蔡、潘、田、于、 蒋、杜、苏、魏、程、吕、沈、崔、谭、廖、范、汪、陆、石、戴、贾、韦、邱、侯、孟、秦、江、阎、段 、贺、毛、龚、邵、万、严、赖、覃、洪、武、孔。周公生有八子,繁衍姓氏290个,当今仍在使用的190多个,人口一亿左右,遍布海内外。前400个人口大姓中主支或其中一支的姓氏有71个:周、蒋、汪、戴、孟、秦、江、严、贺、康、施、洪、樊、邢、齐、颜、庄、鲁、左、柳、符、季、成、管、祁、穆、缪、党、宫、费、瞿、桂、臧、闵、付、姬、荣、保、郎、仲、査、迟、匡、鞠、惠、胥、南、班、皮、明、闻、井、漆、卿、丛、国、狄、宣、公、茅、於、但、展、衡、富、漆、母、丰、诸。元圣周公在中华姓氏历史上的地位,除伏羲、黄帝、周文王、周武王之外,无与伦比。由此可见,围绕元圣周公搞好姓氏文化研究、搭建华人寻根问祖的平台,对于建设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具有重要意义。

四、弘扬周公礼乐文化在当代具有重要的价值

华夏文明、周公礼乐传播几千年不中断,离开了礼乐文化来谈中华文明,则无从谈起。中国之外,全世界再也找不到第二个色彩如此鲜明的原生文明。21世纪,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中华腾飞需要民族精神的引领。华夏文明蕴藏着丰厚的民族精神资源,实现中国梦,需要我们去发掘,需要大力提升民族整体素质,革除种种不文明、不讲“礼”的现象。周公礼乐文化在当代仍有重要价值。

在理论层面上,如果不了解礼,就不能真正理解中国传统文化;在实践层面上,如果不能继承传统礼仪的内核,弘扬中国文明实际上就是一句空话。周公制礼作乐之“乐”,不是今人所说的音乐,而是指具有道德教化作用的德音雅乐。礼和乐有分工,礼是从外部节制和规范人的行为;乐是从内部陶冶和优化人的性情。礼乐教化的宗旨,是寻求和谐的人性与和谐的社会。礼乐文化是周公的伟大创造,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特色之一。

台湾学者汪中兴在博士论文 《周公礼乐之研究》中说:“中国之所以幸者,即在周公德为圣人,又居高位,才艺兼备,能诗能乐,故既先自昭其‘德性’而知德以至于‘成德’,再制作音乐成‘德音’,‘以其昭昭,使人昭昭’……今天,吾人亟须者,即是一个天下文明世界大同的政治典范。而在西方,每以希腊为精神智慧之源泉,但希腊连自身都没有统一起来,如何能作今日天下之典范?而今日所适宜参考之典范,并无多少可供选择者在,其中第一位值得吾人注意者,当即为周公礼乐。”

历史学家、国学大师钱穆先生,生前与美国学者谈论中国文化时如是说:中国文化说到底是一个字,就是礼。礼是中国人一切行为的准则。钱穆先生认为:“要了解中国文化,必须站到更高来看到中国之心。中国的核心思想就是‘礼’。”

礼乐文化可以有效地拉近问题甚多的现实与理想的和谐社会之间的距离。《周礼》中有许多值得我们借鉴的规定。例如如何确定税率?定高了人民负担不起,定低了政府不敷日用,所以规定为“十一”之税,使得民众有再生产的空间。又如对民众的教育,重在树立德性、预防犯罪,反对不教而诛或者滥用刑罚,即使是对犯有过错者也是如此。

周公提出了“大同世界”的理想,以此来引领社会的进步。其高明之处在于,它不仅提出了理想的目标,而且将这一目标加以分解,并且层层落实,使得社会的每一个细胞都在体现走向“大同世界”的最高理念。这个介于理想与现实之间的东西就是“礼”。《礼记·仲尼燕居》说:“礼也者,理也。”“礼”既是可以操作的具体规范,也是便于检验的明确标准。《礼记·经解》说:“礼之于正国也,犹衡于轻重也,绳墨。于曲直也,规矩之于方圆也。”衡、绳墨、规矩,是衡量轻重、曲直、方圆的依据,不可一日或离。礼是人类社会的衡、绳墨、规矩,更是不可离弃。《论语·学而》说:“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礼之用,和为贵。”没有礼,就不可能有社会和谐。

礼乐文化可以促进人际的和谐。在先秦文献中,“和谐”一词中的“和”与“谐”是同义的重复。“和”字原本写作“龢”,是从龠、禾声的形声字。“龠”字像是在用嘴吹奏一件类似于笙的编管乐器。编管的长短以及吹出来的声各不同,只有按照一定的旋律有序地发声,方能奏出悦耳的曲子,这就是“龢”字的本意。乐队的合奏就更是如此。我国古代乐器用金、石、丝、竹、匏、土、革、木等八种材料制作,称为“八音”。如果诸种乐器各吹各调,势必不能和谐成曲。《尚书·尧典》中讲道,五声是依据歌曲制定的,六律是和谐五声的,如果八种乐器彼此和谐,有序地发声,那么神与人就能和谐了。《礼记·乐记》说的“正六律,和五声”,也是这个意思。

周公将人际关系归纳为夫妇、父子、兄弟、君臣、朋友等五种最基本、最恒久的伦理关系,称为“五伦”。五种关系的和谐,需要“礼”作为润滑剂,才能做到“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兄弟有序,朋友有信”。“礼”不是嘴巴功夫,而是成体系的,有具体的细节。如今的人往往看不起细节,认为是繁文缛节,不关宏旨,殊不知细节决定品质,没有细节就没有道德。只有人人都依据礼节的规定去践行,在自己的一言一行之上去体现,和谐社会才有可能成为现实。中华礼仪的特点,是彼此把对方作为尊者,而把自己当作卑者。由于人人如此,所以实际上是对等的,人人都是尊者。由于有尊卑,所以才有礼让,年轻人事事礼让老者,同辈之间也是处处礼让对方。由于有尊卑,所以说话才有敬语和谦语,形成了富于东方特色的礼貌用语。

周公礼仪还特别强调人格的平等。《礼记·曲礼上》说:“夫礼者,自卑而尊人,虽负贩者必有尊也。”礼是讲自我谦卑的,主张与人交往要低调,把对方放在尊敬的地位来对待,这是人际关系和谐的基本前提。如今许多人,不愿意尊重他人,却处处要求他人尊重自己,这种心态怎么能得到真正的尊重,怎么能有人际的和谐?

礼乐文化可以促进人性的和谐。从根本上来讲,社会的和谐是人自身的和谐,而人自身的和谐,则是心性的和谐。人有喜怒哀乐等“七情六欲”,受心理支配,一个没有教养的人,他的心理是不受理性支配的,因而表现为偏激或者怠惰,也就是通常说的“过”和“不及”。过和不及,都会使人不能冷静应对客观事物。据媒体报道,当今社会的恶性刑事犯罪,有三分之二属于“激情犯罪”。礼乐文化的重要作用之一是调节人的心性,所以《礼记·坊记》说:“礼者,因人之情而为之节文……”人不同于动物,人是万物之灵,人应该而且能够理性地把握好自己的情感,做到“乐而不淫,哀而不伤”,“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修身养性不是一句口号,而是要通过践行“礼”,按照道德要求制定的一系列的行为规范,才能完成的。道德是抽象的,但不是虚无的,它可以通过“礼”来体现。孝亲睦邻、敬业乐群、尊师敬长、礼贤下士、温良谦恭、平和中正等的君子风范,人人都可以通过践行一个个礼节来学习,不断清除自身的动物野性,砥砺人之所以为人的高尚品性。一个个礼节,就是一个个道德的元素。“礼”的全部,就是道德的完整展示。一个人每天践行“礼”,这个人就能人文日新;一个国家的人都在践行“礼”,才会有整个国家的人文日新。

礼乐文化对于人心性的和谐、提升人的境界、树立人的德行,都有积极的意义,《乐记》说:“仁近于乐,义近于礼。”但是,周公并不排斥刑法的作用,而是以礼乐教化为先,以刑法为后,而以行政作为推行教化的手段,所以《乐记》又说:“礼节民心,乐和民声,政以行之,刑以防之。礼乐刑政,四达而不悖,则王道备矣。”我们切不可偏执一端,不及其余。

用“礼”来构建和谐社会,必须借鉴传统礼仪、礼乐,当然应该对它斟酌损益,使之与时俱进,但万万不可用西方礼仪来替代中华的民族礼仪、礼乐。正如联合国教科文卫组织原总干事、德国大学教授波尔1989年对中国代表谈话时说的:“你们在现代化建设中,可要吸取我们西方人的教训,千万不要把你们老祖宗传下来的好思想、好传统给丢掉了。现在,西方人解决一些社会问题,反过来还要向你们中国人的老祖宗周公、孔子学习呢。”

当前,改革开放,经济发展,人民富裕,但许多人的核心价值观受到扭曲。研究、弘扬周公的思想文化,对于当今改革开放、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对增强我国的软实力具有促进作用。因此,全面、正确地解读、评价周公及其思想文化,是我们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首先,应该正确、全面地评价周公及其思想文化。要从多学科、多侧面、多角度研究周公,特别要注重研究周公的品德、业绩、思想、礼乐文化、后裔姓氏、周公与《周易》,等等。应该抓住重点进行研究,研究的重点应该是周公的各种先进思想、优秀文化和崇高品德及其当今价值。

其次,应该正确地看待周公的时代局限性。比如周公思想具有一定的保守性,他过于强调法先王,过于看重以往的历史经验对解决现实问题的作用。这就很容易使人产生盲目推崇古法的复古倾向。

最后,应该正确、全面地研究史料。由于年代久远,资料匮乏,古籍对周公及周初不少史实记载互相矛盾,解读周公的难度很大,必须下苦功夫辨别真伪。同时要充分利用考古发掘的有关实物作为证据,在难点上有所突破,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为现实服务。

(作者单位:河南省周文化研究会)

[责任编辑 赵建春]

猜你喜欢
周公礼乐文化
论周公的法理学说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儒家“礼乐教化”与新时代设计人才培养
礼乐之道中的传统器物设计规范
年味里的“虎文化”
周公攝政未稱王申論——兼論周公二次東征與營新邑
周人传统与西周“礼乐”渊源
谁远谁近?
南风吹梦,礼乐重光
熬夜看书也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