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课程资源开发探讨与实践
——以Flash动画设计课程为例

2016-08-27 07:52马海燕
广东职业技术教育与研究 2016年4期
关键词:知识点微课模块

马海燕

(中山职业技术学院,广东中山528404)



微课程资源开发探讨与实践
——以Flash动画设计课程为例

马海燕

(中山职业技术学院,广东中山528404)

针对传统课堂采用集体授课无法兼顾学生个性等问题,运用基于翻转课堂的微课程教学模式作为解决方案。针对此方案的核心内容微课程资源的开发建设,从资源特征、设计方法、开发方法等方面进行了研究。以Flash动画设计课程为例,提出了微课程资源构成模块,知识点量化分析的微课程设计,为微课程资源的开发提供借鉴。

微课程资源翻转课堂教学模式

教学离不开知识传授到知识内化的两个自然承接过程。在通常情况的教学过程中,知识传授是教师通过课堂中的讲授来完成的,知识内化则要求学生在课后通过作业、操作或实践来完成。在Flash动画设计课程教学中,由于学生来自如普高类、艺术类、3+X证书等不同的生源类别,对课程有的完全不知,有的有所知晓,存在着差别,如果教师采用“统一讲”,“集体听”,用“一个版本”对所有对象进行授课,就忽视了不同个体的能力差异,无法兼顾学生的个性。基于翻转课堂的微课程教学模式为此提供了解决方案。在各种技术的辅助下,知识传授在课后完成,知识内化则在课堂中通过教师的协助和同学的协作完成。微课程是翻转课堂的主要载体,它是以微视频等内容作为翻转课堂课前学生自学的重要资源。

1 微课程资源的特征

微课程是运用建构主义方法、以在线学习或移动学习方式来开展的实际教学活动。在国内率先提出“微课程”研究的胡铁生认为:微课程的核心要素是承载教学内容的微视频,并包括与教学活动相关的微教案、微课件、微习题、微反馈等其他辅助性教学材料,它们共同营造一个半结构化、主题突出的资源单元应用“生态环境”[1]。国内专家黎加厚、焦建利、张一春、郑小军等教授对微课程的观点[2,3],主要有以下特征:①强调微课的“短小精悍”、表现形式、应用目的。微课是指时间在10 min以内,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内容短小,集中说明一个问题的“小课程”。②强调微课教学设计的重要性。微课是经过精心的信息化教学设计,以流媒体形式展示的围绕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开展的简短完整的教学活动。③强调微课最终服务于各种学习方式。微课是为支持翻转学习、混合学习、移动学习、碎片化学习等多种学习方式,以短小精悍的微型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针对某个学科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精心设计开发的数字化学习资源包。

总之,微课程是互联网时代在线学习的重要学习资源,具有时间短、内容精、模块化、情境化、知识碎片化、可反复学习等特点,满足了广大用户多样化的学习方式需求[4]。因此,微课程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资源,将很快成为高职教学资源建设的一个新动向。

2 微课程资源的设计

2.1微课程资源模块构成

微课程资源设计分为三大模块,包括前期分析、微课程资源设计、反馈与优化,构成了再生循环系统。图1是微课程资源的模块构成。

2.2微课程的设计要点

依据笔者制作微课程的经验及多次参与微课程评比活动,在微课程的设计制作中应注重以下要点:第一,知识的实用性。微课程在进行设计开发前,充分了解学习者的需求,在第一时间呈现学习者最迫切知道的知识,制作的教学资源目标明确,针对某一学习目的具有实用性。第二,结构的系统性。在微课程的整体设计中,一定要注意微课程的系统性连贯性。将全课程适合制作微课程的内容分解成一个个独立的知识点,学习者不用按照顺序依次学习,只需选择需要的内容即可。当所有的微课程综合起来时,构成一门系统完整的课程,每一个小的微课程之间既相互联系又保持独立。第三,画面简明巧妙趣味。微课程的呈现画面一定要简洁明了,提纲挈领。将抽象的内容形象化具体化,设计独具趣味的表达方式,吸引学习者的自主学习兴趣。

2.3基于知识点量化分析的微课程设计

微课程设计中,知识点的遴选和分解非常重要。一个大的知识主题是由许多知识模块串接起来的,要实现对一个大的知识主题的理解,需要将一个个知识模块细分为一个个知识点,一个微课程就对应一个知识点,微课程的展示形式以文本、音频、图片、动画、视频类等流媒体形式进行。通过对一个个知识点的累积学习达到对每个知识模块的理解,完成对知识模块的累积学习后,从而实现对整个知识主题的意义建构。在设计微课程时,知识小模块按照课程标准和教学实践活动的需求,分为重点、难点、问题答疑、考点等关键结点的多级层次结构。每个结点均对应有教学微视频、微课件、微习题、微讨论、微测试、微反思等活动,以满足学习者在微课平台上的各种检索需要。

图1 微课程资源模块构成

3 微课程资源的开发

3.1Flash动画设计微课知识点划分

按照上述知识点量化分析方法,划分该课程知识点及相应逻辑关系如图2所示。其中,双线框中的文字为知识点标题,整个课程内容共划分出9个知识点。这些知识点形成9个微课程。它们保持相对独立,又相互关联。

图2 Flash动画设计微课知识点及逻辑关系

3.2微视频制作

微视频是承载微课程的知识单元内容,完成主要的微课教学过程。微视频一般时长控制在10~15 min。微视频包括课堂导引、知识讲解、案例分析、任务布置、课堂总结部分。其中,任务布置是可选部分。知识讲解可以和案例分析相结合,可以通过边讲解案例边归纳原理。

3.2.1微视频脚本编写在编写微视频脚本前,主讲教师应该针对学习者所学内容、情境引入、知识讲授、案例应用等环节进行完整有趣性的教学设计,再进行微视频拍摄脚本的编写,将授课转换成影视化的视听语言模式。一般微视频拍摄脚本主要有以下栏目,如图3所示。

图3 微视频拍摄脚本格式

3.2.2微视频制作过程以微视频拍摄脚本为制作蓝本,进行微课视频的拍摄与后期制作。微视频制作过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①用专业的高清摄像机或其他设备拍摄主讲教师出镜的讲课场景、板书呈现、图片展示等内容画面。②使用录屏软件录制操作演示过程。运用如Camtasia Studio等的录屏软件,主讲教师结合案例讲授并录制在电脑屏幕上的演示操作过程,或者对教师通过手写板和喷涂工具呈现的教学内容和过程进行录制。③编辑合成微视频。依据微视频设计脚本,借助图像、动画或视频剪辑制作软件,将拍摄视频与录制视频编辑合成完整的微视频短片后,在网站平台上进行资源发布。

3.3微课程的资源包组成

微课程资源包必须提供合理的资源呈现方式、合理的资源组织结构并且能够具备可拓展性。将课程目标细化组成目标体系,目标体系层次一般为三层为宜[5]。细分到三级目标,知识单元体量已经很小,就无需再次拆分便设计为一节微课。通常,微课程应该提供的主要资源有以下三个方面。

3.3.1课程核心资源微视频适合微视频教学的课程内容应该是:重复讲解的基本概念,基本事实和定律,已成定论的观点,基本的方法和规律,基本的演示和操作步骤等。不适合视频教学且必须在课堂上学习的内容应该是思辨性很强的内容、情感性很强的内容、生成性很强的内容以及必须立足于现场的有赖于灵感激发以及教师风采展示等的内容。

3.3.2课程支持资源课程支持资源主要包括对微视频中所讲知识的支持资源,主要有本节课程的章节知识结构图,教师在微视频授课时提到的相关案例、文本及素材源文件、佐证学习理论的文献、网络资源链接、相关测验等。

3.3.3课程信息资源[6]课程信息资源主要对微课程资源建设情况进行描述,为微课程后续资源建设提供参考;对课程目标、重难点、注意事项进行描述,方便教师检验微课的完整度、有效性,也方便学生在利用微课程学习时明确学习目标和重点;记录微视频录制技术参数,提供技术信息和技术模板,对后续资源维护、资源建设提供数据支持和技术规范等。

4 总结

翻转课堂和微视频资源学习在教学过程中是密不可分的。微视频学习是前提,翻转课堂是解决微视频不能解决的问题,如师生和生生的讨论交流,在此过程中的思维碰撞与深化,情感与心灵的交融,理想信念价值观的确立等,是需要在课堂上完成[7]。因此,在微视频资源制作过程中,教师能熟练把握课程知识,打破原有的知识结构和教学体系,重组教学内容,在具体教学上熟练运用各种教学工具与技巧,在很短的时间内将知识讲解清楚,充分体现了一个教师较高的教学能力。让微课程融入教师的日常教学中,由教师推动学生自主学习,使微课程模式在资源共享课建设中广泛应用。

[1]王盛.基于翻转课堂的微课程设计模式探析[J].浙江万里学院学报,2014,27(3):93-95.

[2]黎加厚.微课的含义与发展[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3,(4):10-12.

[3]焦建利.微课及其应用与影响[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3,(4):13-14.

[4]王新国,秦智伟,张永强.高校微课资源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高等农业教育,2014,(6):59-61.

[5]余毅.基于微课程模式的资源共享课建设探讨[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4,(5):34-35.

[6]吕琴.微课教学资源的设计与应用研究——以《CAI课件设计》实验课为例[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4.

[7]赵毅.面向数字化学习环境的高校微课程设计与应用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4.

猜你喜欢
知识点微课模块
28通道收发处理模块设计
“选修3—3”模块的复习备考
一张图知识点
一张图知识点
第四页 知识点 歼轰-7A
微课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
微课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微课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关于G20 的知识点
与“微课”的首次亲密接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