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专生课外体育锻炼的调查研究
——以广州市5所中等职业学校为例

2016-08-27 07:52邹优奕
广东职业技术教育与研究 2016年4期
关键词:中等职业广州市动机

邹优奕

(广州医科大学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广东广州510180)



中专生课外体育锻炼的调查研究
——以广州市5所中等职业学校为例

邹优奕

(广州医科大学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广东广州510180)

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对广州市5所中等职业学校的1 989名中专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态度、动机、频率和时间的现状进行研究。数据显示:有62.2%的中职生愿意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男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态度好于女生;随着年级升高,愿意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学生比例下滑明显;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主要动机包括强身健体、休闲娱乐、兴趣爱好,同时有超过32%的学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动机是为了应付体育(体质)测试;偶尔参加课外体育锻炼(每周不超过2次)的学生超过六成,低年级学生每次锻炼的时间超过一个小时的比例明显高于高年级。

中专生课外体育锻炼动机

课外体育锻炼是实现学校体育目的任务的重要途径之一,它与体育课相辅相成,是学校体育不可缺少的组织形式。学生通过课外体育锻炼,能更好地掌握体育课上所学的运动技术技能,增强体质,增进健康。课外体育锻炼对发展学生的个性,提高参与的积极性和自主性以及推进素质教育等有着积极的意义。笔者以广州市5所中等职业学校中专生课外体育锻炼现状为切入点进行了调查研究。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选取广州市旅游商务职业学校、广州市交通运输职业学校、广州市土地房产管理职业学校、广州市白云行知职业技术学校、广州医科大学卫生职业技术学院(中职部)共5所中等职业学校中专生作为研究对象,每所学校职一、职二、职三年级各抽取3个自然班,共计45个班,共选取1 989名中专生样本,进行问卷调查和体质测量,研究他们时间管理与体质健康的现状。

1.2研究方法

1.2.1文献资料法通过同方知网CNKI数据库和万方数据库等途径,查阅2000-2015年有关课外体育锻炼的文献资料50余篇,研究相关文献资料,了解研究现状和动态,借鉴可用的理论与研究方法,为本研究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1.2.2问卷调查法研究文献资料,结合广州市中专生实际情况,综合专家的意见,在覃立嵩编制的《江苏大学大学生参与课外体育锻炼的现状调查问卷》基础上编制《中专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情况调查问卷》,向广州市5所中等职业学校的1 989名学生发放调查问卷,统计回收1 976份,问卷回收率是99.3%,减去其中的127份无效问卷,有效问卷1 849份,有效回收率为92.96%。

问卷的信度通过再测法进行检验,问卷以班级为单位统一发放与回收,间隔15 d后对同一研究样本进行同问卷重测,相关系数r=0.78,P<0.05,信度较高。

1.2.3数理统计法问卷调查收集到的所有数据运用Excel 2007和SPSS 18.0(中文版)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

2 结果与分析

2.1学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态度(表1)

体育锻炼态度是指个体对体育活动所持有的情感体验、行为意向以及认知评价的综合体现[1]。学生对体育锻炼的态度是参加体育锻炼的心理基础。

从表1可看出,调查发现有62.2%的高学生愿意参加课外体育锻炼。其中,男生有61.2%,女生有63.1%,女生对于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态度略好于男生;有28.6%的男生和27.6%的女生不愿意参加体育锻炼,不愿意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男生比例明显高于女生,总共有28.1%学生不愿意参加课外体育锻炼。随着年级升高,不愿意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学生比例有小幅度上提升,提示中职阶段学习任务重,参加课外体育锻炼占用学习的时间;另外,有10.2%的男生和9.3%的女生对课外时间参加体育锻炼持无所谓的态度。

表1 学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态度

研究发现,有62.2%的学生愿意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笔者认为,这是学校体育工作者认真贯彻执行上级主管部门的各项学校体育方针政策,辛勤工作以及对学生进行教育引导的结果,也有新闻媒体对体育重要性宣传的作用,中专生对体育锻炼的作用越来越认可和重视。媒介研究表明,大众传媒对人民生活方式产生了异乎寻常的影响,对人民的价值观、生活方式有着潜移默化或立竿见影的功用。在学校,传播媒介对学生了解体育欣赏体育爱好体育参与体育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特别是他们对体育的认识体育价值观念的形成及体育锻炼方式、手段的学习。

2.2学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动机(表2)

体育锻炼动机是学生将体育愿望转变为体育行为的心理动因,是发动和维持体育行为的内部力量。它对体育行为起着定向、始动、调节、强化和维持的功能,对体育活动效果有着重要的影响[2]。

表2 学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动机

从上表2可看出,男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动机中排在前三位的依次是:强身健体(63.0%),休闲娱乐(34.6%),兴趣爱好(28.9%);而女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动机中排在前三位的依次是:强身健体(70.2%),体型塑造(42.7%),兴趣爱好(31.0%)。学生把强身健体作为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首要动机,说明学生对参加课外体育锻炼持有积极和健康的心态。此外,男生侧重于休闲娱乐和兴趣爱好的动机,而女生参加课余体育锻炼则侧重于体型塑造和兴趣爱好的动机。这与男生天性好动而女生更加注重体型有关。其中,有28.8%的男生和25.6%的女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动机是应付体育(体质)测试,提示有超过四分之一的学生对是否能在体育(体质)测试中达标而担忧。这点应该引起学校、体育教师和学生家长的注意。

从年级分析,职一学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动机中排在前三位的依次是:强身健体(75.8%),兴趣爱好(44.7%),体型塑造(40.9%);职二学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动机中排在前三位的依次是:强身健体(62.6%),应付体育(体质)测试(28.2%),体型塑造(27.0%);职三学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动机中排在前三位的依次是:强身健体(60.8%),应付体育(体质)测试(48.6%),释放学习压力(35.8%)。中职各年级学生都是把强身健体作为体育锻炼的首要动机,但是职一学生把兴趣爱好和体型塑造作为次要动机,职二学生是把应付体育(体质)测试和体型塑造作为次要动机,而职三学生则是把应付体育(体质)测试和释放学习压力作为次要动机。提示:高年级学生虽然认识到强身健体的重要性,但同时因为面临更大的就业求职压力,会把参加体育锻炼的兴趣爱好让位于学习方面,在这点动机上是不利于学生的体质健康的。

2.3学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频率

体育锻炼频度是反映个体参加体育锻炼的情况,指单位时间内参加体育锻炼的次数,建议在一周的时间中,希望人们参加3~4次体育锻炼,每次的锻炼时间不少于30 min[3]。本研究同样以一周为一个单位时间。体育锻炼频度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学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情况。课外体育锻炼的频度能够很好地反映学生体育锻炼意识和习惯的养成程度,要达到强身健体的锻炼效果,必须长期坚持体育锻炼。体育锻炼的频度直接影响高中生的身体健康。从日本池上晴夫的研究结果可知,一周运动的频率增加,效果也相应提高[4]。现代体育科学已经证明,要想通过体育锻炼增强体质增进健康,必须要有科学的锻炼方法。其中,锻炼的频度为每周至少3次,最好是每天锻炼1次[5]。由表3可以看出,中专生偶尔参加课外体育锻炼(每周不超过2次)的学生超过六成。其中,职三有将近八成学生只会偶尔参加课外体育锻炼,高年级学生每周参加课外体育锻炼次数要明显少于低年级学生。

表3 学生每周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频度

2.4学生每次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时间(表4)

体育锻炼时间是影响体育锻炼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从运动生理来说,每次进行20~60 min的耐力性运动是比较适宜的,5 min是全身耐力运动所需的最短时间,60 min对于坚持正常工作的人是最大限度的时间[4]。中共中央、国务院在2007年下达了“关于加强青少年休育锻炼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中央7号文件),广泛开展“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活动”,确保学生每天锻炼1 h[6]。

从表4可看出研究样本中,每次课余体育锻炼不足0.5 h的学生占46.8%,男生、女生的性别区别不大;每次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持续时间在0.5~1 h学生占总人数的比例为38.4%;每次课余体育锻炼时间超过1 h的学生仅占总样本数的14.7%。从年级分析,各年级学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时间有明显的区别:每次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时间超过1 h按人数比例的大小排列顺序为职一(24.1%)大于职二(10.5%),职二大于职三(7.7%)。从数据看反映出,低年级学生每次锻炼的时间超过1 h的比例明显高于高年级,即随年级升高呈下降趋势。

表4 学生每次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时间

3 结论与建议

3.1结论

广州市中等职业学校中专生有62.2%愿意参加课外体育锻炼。同时,男生对于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态度好于女生,不愿意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女生比例明显高于男生,且随着年级升高,学习压力增大,不愿意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学生比例有所提升。

广州市中等职业学校中专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动机呈多元化发展,强身健体、休闲娱乐、兴趣爱好、体型塑造是男女中专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主要动机。

广州市中等职业学校中专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频率,中专生偶尔参加课外体育锻炼(每周不超过2次)的学生超过六成。其中,职三有将近八成学生只会偶尔参加课外体育锻炼,高年级学生每周参加课外体育锻炼次数要明显少于低年级学生。

广州市中等职业学校中专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时间,低年级学生每次锻炼的时间超过1 h的比例明显高于高年级,即随年级升高呈下降趋势。

3.2建议

进一步加强对中专生的体育健康教育,加大体育锻炼科普知识的宣传力度,如举办课外体育锻炼知识讲座、创办各类体育锻炼科普知识的板报和宣传栏,使中专生真正认识体育锻炼的作用与价值,培养体育锻炼的兴趣和习惯,积极参加课外体育锻炼。

根据学校自身特点和现有条件,多开办中专生喜爱的体育类社团,使活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通过体育类社团活动,带动日常课外体育锻炼的开展。

增加体育经费的投入,完善体育资源配置,发挥现有体育场所设施的作用,延长开放时间,使其功能达到最大化,方便中专生课外体育锻炼。

[1]金程.从我校大学生课外体育活动调查分析看高校课外体育管理[J].中国学校体育,2004,(6):45-46.

[2]宋德海.吉林省普通高校大学生体质状况与课余体育活动关系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08.

[3]申秋燕.对北京联合大学学生课余体育锻炼现状的调查与研究[D].北京:北京体育大学,2005.

[4]陈雁杨.体育与健康理论教程[M].武汉: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

[5]曾维刚.重庆市高校大学生课外体育锻炼管理研究[J].搏击:武术科学,2011,8(8):112-113.

[6]陈至立.切实加强学校体育工作促进广大青少年全面健康成长——在全国学校休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2006年12月23日)[N].中国体育报,2006-12-29.

猜你喜欢
中等职业广州市动机
Zimbabwean students chase their dreams by learning Chinese
麓湖春天观景
广州市岭南耐火材料有限公司
二语动机自我系统对动机调控策略及动机行为的影响研究
动机比能力重要
2021年广州市中等职业教育招生学校名单
2021年广州市中等职业教育招生学校名单
以就业为导向的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探索
以就业为导向的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探索
广州市一元文化有限公司